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調研報告:如何啃下扶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調研報告:如何啃下扶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武陵山片區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於一體,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佈廣的連片特困地區,也是重要的跨省經濟協作區。XX年11月,隨着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的啟動,政策機遇給地處湘鄂邊陲、武陵山脈東端的石門縣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更大的資源優勢。近年來,石門縣委、縣政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以建設“生態石門、現代石門、幸福石門”為目標,提出了“把扶貧作為民生攻堅一號工程”的戰略要求,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工作成效。然而,成績的背後是長期與貧困落後為伍,目前仍然戴着“三頂帽子”(省扶貧開發重點縣、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縣、少數民族高寒山區貧困縣)、扶貧對象達8.25萬、納入扶貧攻堅規劃的貧困村有124個的嚴峻現實。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之路怎麼走?特殊貧困片區如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湖南省委黨校聯合石門縣委黨校,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給出了一份清晰答卷。

調研報告:如何啃下扶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一、搶抓機遇,突破交通瓶頸

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説過:“結束貧困的關鍵在於讓窮人走上發展的階梯。”建立一個結構完善、佈局合理、出行暢通、城鄉連貫的綜合交通網絡,正是此“階梯”的第一階。交通不改善,脱貧只是空談和幻想,發展旅遊等第三產業無從談起,“風景好,路不通,只能望而卻步”。扶貧攻堅一定要把改善交通設施作為前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儘快加以解決。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支持。縣委、縣政府要對照《武陵山片區石門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在爭取扶貧攻堅優惠政策上主動作為,搶佔先機,將優惠政策轉化為突破交通瓶頸的扶貧開發項目。特別是對石門西北山區扶貧攻堅有着決定性意義的宜張高速要督促相關部門抓緊立項開工。

二是要加大統籌力度提高項目工程投資標準。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要從貧困山區建設成本高的實際出發,取消縣財政配套項目資金的有關規定,因地制宜確定山區路幅寬度,將西北山區過窄的道路拓寬到4.5米,從而為開展西北旅遊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要按照路網建設與產業佈局、旅遊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建設好宜張高速、常張高速、安慈高速石門連接線,提高通達廣度和快捷程度,增強交通幹線的承載能力。另外,要打通斷頭路,修好環城公路,升級水泥路,實現內外全覆蓋。在村組道路建設上則要因地制宜,宜寬則寬,適度超前,併為未來預留髮展空間,切實突破交通瓶頸。

二、因地制宜,培植特色產業

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造血”之舉。縣委、縣政府要以美化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提高扶貧效益為中心,以改善貧困山區生產和生活條件為重點,寓生態建設於扶貧開發之中,依照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走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的路子,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一是要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在壯大柑橘、茶葉、煙葉、蔬菜、油茶、藥材等產業的基礎上,培育發展蜜蜂、馬頭山羊、黃牛、野豬等生態養殖產業。集中扶持培育一批規模大、技術先進、品牌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生產基地、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採取由龍頭企業帶動及工業化生產的方式,把特色產業從原料生產—產品加工—市場營銷連接起來,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保持長期穩定的高效益。同時要重視貧困地區農產品市場建設,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石門柑橘產業為例,目前石門柑橘樹齡大都達到或接近三十年,品種改良迫在眉睫,國家和省市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大柑橘品改資金的支持力度,以增強柑橘產業的發展後勁。又如石門茶葉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深加工還有巨大的空間,品牌價值的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對此國家及省市相關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要發展生態旅遊業。石門的自然風景獨特優美,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歷史文化底藴深厚,因此,發展生態旅遊業可謂得天獨厚。因此,要在成功創建旅遊強縣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生態遊、休閒遊、鄉村遊等旅遊產品,推進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特別是要與上級旅遊部門及有實力的旅遊企業合作,通過積極謀劃、全力推介,使石門儘早儘快融入張家界-吉首-鳳凰風情旅遊圈及宜昌-張家界生態旅遊圈,進一步做大做強石門的旅遊產業。

三是要發展礦物加工業。石門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矽砂礦、石膏礦、磷礦、鐵礦等都有巨大的儲量,但目前大都是出售原礦,附加值很低,如何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已成為當務之急。可考慮引進一些戰略性和生態環保性的企業,對礦產資源進行精深加工。

三、優先教育,深化智力開發

優先發展教育是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增強“造血”功能的有效扶貧方式。一是要抓好基礎教育。對目前的學校特別是農村的學校要增加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為了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可考慮設立貧困山區教師特殊津貼,以吸引城市學校的優秀教師去農村學校教書,讓城市和農村的教師實現雙向良性交流,讓貧困人家的孩子共享教育公平。

二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讓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解決就業的重要手段。對一個貧困學生進行免費的職業教育,就是為一個貧困家庭注入“造血細胞”,必將帶動這個家庭脱貧致富。

三是要繼續落實“雨露計劃”。讓農村貧困家庭的新生代勞動者免費接受就業培訓及實用技術培訓,或者獲得培訓結業證後予以補貼,以督促農村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同時加強與農業高校和農科所的“聯姻”,為他們提供科研基地,爭取他們對農副產業進行長期指導。建議省、市政府將有關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校納入扶貧後盾單位,利用他們的優勢到石門開展支教、科技興農等方面的工作。

四、統籌安排,實施易地搬遷

石門縣地理環境特殊,西北山區和縣城周邊地區自然條件迥異,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全縣80%以上的生產總值由縣城及周邊地區完成,而佔總面積70%、佔總人口45.2%的西北部山區僅完成20%左右。這已經成為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也是扶貧攻堅工作要啃的“硬骨頭”。可以這樣説,石門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實現西北部山區的突圍。正如縣委書記董嵐所説的“沒有西北山區的小康,就沒有石門全縣的小康。”

因此,一方面要在政策特別是在資金、項目上向西北部山區傾斜,狠抓交通等公共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西北部山區的產業。另一方面必須統籌安排,讓一些生活在自然條件最嚴酷、資源最貧乏、環境最惡劣的山區貧困人羣通過土地整理、置換、流轉等辦法在所轄區域內進行易地搬遷。搬遷的村鎮要進行整體規劃,把集鎮建設與移民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在建設好集鎮的同時,建設好移民小區。縣內不具備安置條件的,可由省、市出面協調,解決移民安置地問題,使移民搬遷的扶貧工程得以有效實施。

五、完善機制,妥用扶貧政策

石門縣已被國家納入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範圍,縣委、縣政府一定要完善機制,用活用足扶貧政策。

一是把專項計劃扶貧、惠民政策扶貧、行業部門扶貧、對口支援扶貧以及社會各界扶貧整合起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真正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互為支撐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二是除大力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外,還要積極主動爭取對口幫扶的單位、企業,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民營工商企業家參與扶貧開發,並使之在税收和其他方面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三是積極支持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的發展,使之納入大扶貧的格局,充分發揮其生力軍作用。

四是整合財力資源。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思路,建立“資金跟着項目走,項目定在重點村”的項目資金整合原則,將交通、農業、水利、國土資源、林業、教育、衞生、社會發展、城鎮建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用於特困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發展,有效地提高扶貧開發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五是落實國家有關扶貧開發項目的税費免徵政策。對企業用於扶貧事業的捐款,符合税法規定的可按規定在税前扣除。對移民扶貧搬遷所需土地優先審批,允許搬遷農户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相應的財產收益。

六是積極探索金融支持扶貧攻堅。探索出用財政扶貧資金引導金融資金投入,破解貧困農户、龍頭企業貸款難、融資難、擔保難的難題。

七是激勵、引導企業和個人等社會資金進入法律、法規沒有禁止進入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動與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多元投資模式,保證扶貧資金源源不斷,逐漸增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j0my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