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單位調研報告4篇

單位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單位調研報告對改革當前行政單位經費“一支筆”審批的思考 (調研報告範文)事業單位建設工作調研報告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按照財政改革的總體要求,保證行政政法經費是財政預算優先考慮的主要內容,也是今後財政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此,我們於近期對區本級行政政法單位及兩個鄉鎮行政政法經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單位調研報告4篇

一、我區財政及行政政法單位的基本情況

幾年來,全區上下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的原則,依法理財,制度創新,確保財政收入穩定、有效增長。

XX年我區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682萬元,其中:增值税173萬元,營業税546萬元,企業所得税238萬元,個人所得税186萬元,房產税82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税422萬元,專項收入242萬元,罰沒收入226萬元,行政性收入321萬元。扣除專項收入等後的經常性上級補助收入為2693萬元,上解支出687萬元,地區可支配財力5688萬元。

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0902萬元,其中:

1、工資性支出3960萬元。

2、公用經費支出2570萬元,人均公用經費0.7萬元。

3、社會保障和撫卹支出269萬元。

4、離休幹部醫藥費129萬元。

5、上級專項配套333萬元。

6、其他專項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級專項支出3641萬元。

全區剛性支出需求情況:最低剛性支出需求6530萬元,佔地區可支配財力5688萬元的114.8,缺口842萬元。

財政供養人口情況:全區財政供養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員948人,其中公檢法司人員313人,教育人員1169人。

我區行政政法共設職能機構55個,實有人數948人(其中離退休176人),佔同級財政供養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單位經費安排及支出管理情況

一直以來,我區以“從優待警”、“科技強警”為重點,本着優先保證行政政法機關經費的原則,努力保證行政政法機關經費及時足額到位。我區一般單位日常公用經費1300元/人,公務用車按車輛編制13000元/車。五大班子和公檢法司部門日常公用經費高於一般單位,達到1500元/人,公務用車按車輛編制15000元/車。XX年我區用於行政政法經費支出1902萬元,佔同級財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長18.4,增幅明顯高於收入增幅12.5個百分點。用於人員經費支出794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108萬元,其中“人、車、會、話、招待”等方面支出388萬元,佔公用經費總支出的35。XX年行政政法經費支出1906萬元,佔同級財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長0.2。用於人員經費支出902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004萬元,其中“人、車、會、話、招待”等方面支出447萬元,佔公用經費總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經費支出2092萬元,佔同級財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長9.7,略高於收入增幅。用於人員經費支出971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121萬元,其中“人、車、會、話、招待”等方面支出503萬元,佔公用經費總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經費支出2750萬元,佔同級財政支出的23.5,同比增長11.4,明顯高於收入增幅4.8個百分點。用於人員經費支出1468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282萬元,其中“人、車、會、話、招待”等方面支出517萬元,佔公用經費總支出的40。XX年行政政法經費支出3007萬元,佔同級財政支出的27.6,同比增長29,高於收入增幅16.5個百分點。用於人員經費支出1197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810萬元,其中“人、車、會、話、招待”等方面支出533萬元,佔公用經費總支出的30。從XX年至XX年的情況看,特別是XX年以來,對於行政政法經費的投入呈明顯增加趨勢,而且經費增幅明顯高於地方收入的增長幅度,最高增幅已超過收入增幅近17個百分點。充分體現出地方財政在財力增幅有限的情況下對行政政法支出的傾斜。

此次重點調查的六個行政政法單位和兩個鄉鎮在經費投入上也有明顯增長。其中***從XX年至XX年公用經費平均增長9;***公用經費平均增長40;***公用經費平均增長35;***公用經費平均增長16;***公用經費平均增長22;***公用經費平均增長8。**鎮和**鄉近五年來在經費投入上也有所增長,平均達到4和12。

幾年來,我區財政在努力保證行政政法機關經費的同時,也確保了人員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並盡財力可能為公檢法司部門配備辦公設備及各種必要的辦案設施,提高了政法部門的裝備水平。XX年還為公安局和檢察院新建了辦公樓,改善了辦公條件,極大的調動了廣大公安幹警的積極性,為保障我區社會穩定,維護社會治安,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單位負債情況

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財政支持行政政法的力量也不斷增強。但面對較大的資金需求,區財政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單位累計負債1194萬元,其中:

1、***累計欠款28.5萬元,其中車輛維修10萬元,工程款及管道維修6.5萬元,其他欠款12萬元。

2、***累計欠款20萬元,其中車輛維修及燃油15萬元,會議費3萬元,其他2萬元。

3、***車輛維修及燃油等累計欠款9.7萬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債374萬元。其中建辦公樓工程款及房屋維修欠款143萬元,車輛維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計欠款231萬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計欠款127.35萬元。其中車輛購置及維修欠款14.35萬元,新建辦公樓欠工程及材料款50萬元。其餘欠款63萬元。

我區涵蓋五個鄉鎮(街),這次主要對***和***進行了重點調研。

***鄉累計欠款41萬元,其中人員工資29萬元,公用經費9萬元,其餘欠款3萬元。

***鎮累計欠款110萬元,其中建辦公樓欠工程款50萬元,車輛維修等其他欠款60萬元。

四、我區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存在的幾個問題

1、經濟規模小,可支配財力少,滿足不了事業發展需要

2、政策性及體制性因素影響,財政收入減收嚴重

一是分税制體制的實行,導致地方可支配財力增長緩慢。二是我區受電廠改制影響,財政減收嚴重。三是國家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取消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營業税的起增點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政策。直接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加劇了財政收支矛盾。

3、財政風險逐漸加大且明顯顯露,地方財政難以承擔

由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程中,企業關停並轉,債務無法償還,轉嫁到財政負擔,加之農民基金會借款、世行貸款等政府債務行為財政化,以及財政為保證政府機關正常運轉所借債務到期需要償還。所欠債務8733萬元,地方財政難以承擔,加劇了財政風險。

五、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和管理的幾點建議

1、思想高度重視,突出保障重點

按照財政改革的總體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單位經費是財政預算優先考慮的主要內容,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講在會上、寫在紙上、説在嘴上,而必須要牢記在大腦裏、付諸於行動中、體現在成果上。

今後一個時期,我區行政政法經費保障重點應該體現在二個傾斜上:一是向重點單位傾斜,即財政要重點保障行政執法單位履行職能的需要。二是向重點支出項目傾斜,要堅持“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首先保人員工資正常發放和行政政法單位正常運轉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財力重點保障行政政法單位重點業務開支需要,提高裝備水平,提高技術手段,進而提高行政政法單位的整體能力。

2、強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

目前我區財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程度總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加強管理意義更大。我們財政部門更應該勤儉節約,率先垂範,運用預算分配、財務監督檢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單位求真務實,節約不必要的支出,堅決剎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國旅遊等不正之風,加強公務接待管理,嚴禁鋪張浪費。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和開支標準,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強化支出監管,把重心從注重資金分配轉向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上來,做到財政資金延伸到哪裏,我們的監管就要跟到哪裏。

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將各部門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其他財政性資金等)全部通過財政實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門不得“坐收”、“坐支”。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注重抓票據管理,以票管理費,實行源頭控制,防止預算外收入遊離於財政專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證的支出要千方百計保證,凡能夠壓縮的支出,竭盡全力壓下來,把錢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

3、積極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強化預算約束機制

實行部門預算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應該本着“人員經費按實際、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財力”的原則,通盤考慮預算內、外資金,形成涵蓋部門所有收支的細化的完整預算,以達到硬化預算的目的。要對實行部門預算的單位財政供養人員認真界定,並與編制部門認真核實單位編制,確定實有人數,對虛報和超編人員予以清理。要結合資產管理,積極實行政府採購,並按標準定額合理安排公用經費。對於有預算外資金的單位,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年初給予核定項目支出,保證預算外資金按時、準確上繳,這樣在有些單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預算收入也包括了預算外資金收入,充分體現出部門預算編制的完整性。

4、加強對財政幹部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政治和業務素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效率,以適應財政改革的要求。

《政法單位經費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來源於網,歡迎閲讀政法單位經費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7kh

金需求,區財政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單位累計負債1194萬元,其中:

1、***累計欠款28.5萬元,其中車輛維修10萬元,工程款及管道維修6.5萬元,其他欠款12萬元。

2、***累計欠款20萬元,其中車輛維修及燃油15萬元,會議費3萬元,其他2萬元。

3、***車輛維修及燃油

等累計欠款9.7萬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債374萬元。其中建辦公樓工程款及房屋維修欠款143萬元,車輛維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計欠款231萬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計欠款127.35萬元。其中車輛購置及維修欠款14.35萬元,新建辦公樓欠工程及材料款50萬元。其餘欠款63萬元。

我區涵蓋五個鄉鎮(街),這次主要對***和***進行了重點調研。

***鄉累計欠款41萬元,其中人員工資29萬元,公用經費9萬元,其餘欠款3萬元。

***鎮累計欠款110萬元,其中建辦公樓欠工程款50萬元,車輛維修等其他欠款60萬元。

四、我區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存在的幾個問題

1、經濟規模小,可支配財力少,滿足不了事業發展需要

2、政策性及體制性因素影響,財政收入減收嚴重

一是分税制體制的實行,導致地方可支配財力增長緩慢。二是我區受電廠改制影響,財政減收嚴重。三是國家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取消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營業税的起增點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政策。直接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加劇了財政收支矛盾。

3、財政風險逐漸加大且明顯顯露,地方財政難以承擔

由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程中,企業關停並轉,債務無法償還,轉嫁到財政負擔,加之農民基金會借款、世行貸款等政府債務行為財政化,以及財政為保證政府機關正常運轉所借債務到期需要償還。所欠債務8733萬元,地方財政難以承擔,加劇了財政風險。

五、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和管理的幾點建議

1、思想高度重視,突出保障重點

按照財政改革的總體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單位經費是財政預算優先考慮的主要內容,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講在會上、寫在紙上、説在嘴上,而必須要牢記在大腦裏、付諸於行動中、體現在成果上。

今後一個時期,我區行政政法經費保障重點應該體現在二個傾斜上:一是向重點單位傾斜,即財政要重點保障行政執法單位履行職能的需要。二是向重點支出項目傾斜,要堅持“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首先保人員工資正常發放和行政政法單位正常運轉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財力重點保障行政政法單位重點業務開支需要,提高裝備水平,提高技術手段,進而提高行政政法單位的整體能力。

2、強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

目前我區財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單位經費保障程度總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加強管理意義更大。我們財政部門更應該勤儉節約,率先垂範,運用預算分配、財務監督檢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單位求真務實,節約不必要的支出,堅決剎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國旅遊等不正之風,加強公務接待管理,嚴禁鋪張浪費。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和開支標準,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強化支出監管,把重心從注重資金分配轉向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上來,做到財政資金延伸到哪裏,我們的監管就要跟到哪裏。

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將各部門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其他財政性資金等)全部通過財政實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門不得“坐收”、“坐支”。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注重抓票據管理,以票管理費,實行源頭控制,防止預算外收入遊離於財政專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證的支出要千方百計保證,凡能夠壓縮的支出,竭盡全力壓下來,把錢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

3、積極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強化預算約束機制

實行部門預算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應該本着“人員經費按實際、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財力”的原則,通盤考慮預算內、外資金,形成涵蓋部門所有收支的細化的完整預算,以達到硬化預算的目的。要對實行部門預算的單位財政供養人員認真界定,並與編制部門認真核實單位編制,確定實有人數,對虛報和超編人員予以清理。要結合資產管理,積極實行政府採購,並按標準定額合理安排公用經費。對於有預算外資金的單位,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年初給予核定項目支出,保證預算外資金按時、準確上繳,這樣在有些單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預算收入也包括了預算外資金收入,充分體現出部門預算編制的完整性。

4、加強對財政幹部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政治和業務素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效率,以適應財政改革的要求。

對改革當前行政單位經費“一支筆”審批的思考 (調研報告範文)單位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從“一支筆審批”到“多支筆會審”

------對改革當前行政單位經費“一支筆”審批的思考

當前,我國行政單位財務開支一般是實行單位負責人“一支筆審批”的辦法,即:由單位負責人(或分管財務的負責人或者局長辦公會)對有關的單據進行審核籤,再由財務人員據以報銷,我們徵稽系統也是如此。應當承認,這種財務開支的審批辦法,對於改變以前財務管理政出多門的狀況,強化單位負責人對財務開支的責任,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隨着形勢的不斷髮展,這種高度集權式的審批機制,已經不符合《會計法》中提出的有關加強會計監督的要求,不利於會計人員監督作用的發揮,不利於“兩權”的監督,不利於財務公開的順利實施,不利於羣眾參與監督,財務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時加以改革,勢必會進一步影響到廉政建設和黨羣關係,影響到《會計法》的順利貫徹實施。

現代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再青睞集權式的審批機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內部制約機制,實行多級審核和全方位的監督。按照中央的有關要求及財務公開和“兩權”監督的原則,改革當前“一支筆審批”制度,成立由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職工代表三方組成的“財務開支審核小組”,由以前的“一支筆審批制”改為“多支筆會審制”。所謂“多筆會審”,即要求單位的每一筆開支(1000元以上),事先要預算填申報單,經局長辦公會同意後方可開支;報銷時,首先由會計人員審核開支單據的合法性及規範性;再由職工代表對資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實性進行審核籤;再由單位負責人審批籤;最後由會計核對入帳,經費開支由“暗箱操作”變成了“陽光作業”,這樣既給羣眾一個明白,也還領導一個清白。會計人員審核是發揮會計監督職能,職工代表會審是財務公開的需要,單位負責人審批則體現其對單位經濟活動決策的權威性和責任,以上三方籤作為開支單據報銷入賬的必備條件,三者缺一不可。

這種“多筆會籤”式的財務開支審批機制,通過多設關口、關口前移、層層把關、共同負責,達到民主理財、監督理財、科學理財,從本局的運行情況看,半年來拒絕白條89張,金額達14256元,拒絕非正式票據入帳24筆,金額為2.74萬元,其主要有以下優點:

一、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障《會計法》的順利貫徹實施。《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其中,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局提出的加強“兩權”監督中對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中也提到了嚴格資金審批制度。“多筆會籤”式的財務審批機制,作為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優點就在於在經辦、審核、監督、批准各個環節引進了“牽制機制”,做到了財務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分離和相互監督,由從以前的決策,監督的一體化改為多方位、多層次的監督。

二、有利於會計人員監督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堵塞財務管理漏洞。《會計法》第十四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但在“一支筆審批”的機制下,往往是先審批後審核,會計人員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其監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實行“多筆會籤”的審批制度,把關口前移,先由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和規範性進行審核,也就把好了財務管理的“第一道關口”,可以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防止違規票據入賬,堵塞財務開支的漏洞,從而有利於調動會計人員依法理財的積極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有利於推行財務公開,加強財務管理的羣眾監督。對於財務公開,黨中央予以了高度的重視。但在“一支筆審批”的機制下,單位的財務公開往往成為牆報上專欄裏的大數,財務開支透明度不高,羣眾監督的力度不夠,黨羣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往往會產生很多的誤解和矛盾。實行“多筆會籤”的審批制度,羣眾直接參與到單位的經濟活動中去,不僅可以增強單位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的觀念,防止財務開支的“暗箱操作”,進一步堵塞漏洞,還可以在幹羣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增強羣眾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改善黨羣、幹羣關係。失去監督的權利是滋生腐敗的温牀。在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中,互相攀比,互相吃請、鋪張浪費之風比較盛行。如何加強黨風廉改建設一直是羣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實行“多筆會籤”的理財機制,單位負責人對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的決策權不變,但對其執行的結果則是強化了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增加了羣眾監督的層次。單位財務開支不再是“一把手”“一人説了算”,從而能夠從源頭上遏制不正之風,進一步改善黨羣、幹羣關係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有利於嚴格預算管理,節約經費支出。在經費管理上,行政單位普遍推行了預算管理,每筆費用開支是否必要,數額是否真實,有無正當資金來源,都必須按預算經會計、職工代表、單位負責人“多筆會審”。經費支出由原來的“先批後審、先用後報”變成了“先審後批、批了再用”,變事後反映為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一些超標準、不合理、超預算的支出明顯減少,不合理的財務支出行為在萌芽狀態就得到了治理,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改變了行政單位負責人“老闆”式的花錢作風和大手大腳的習慣,減少了費用開支,避免了損失浪費。

事業單位建設工作調研報告單位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全面掌握xx區事業單位人才隊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理清新形勢下加強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及思路,xx區人力社保局組織開展了一次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調研。

一、全區事業單位人才隊伍現狀

(一)基本情況

全區有713個事業單位。其中,全額財政撥款507個,差額財政撥款 88個,經費自理93個;核定編制28581名,其中,全額財政撥款19454名,差額財政撥款5893名,經費自理2933名,企業化管理301名。事業單位擁有人才24548人,其中管理人才5377人,專業技術人才16475人,技能人才3375人。

(二)結構分類

1、學歷情況。碩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4人、佔比例約為0.5%;大學本科學歷為8998人、佔比例約為36.7%;大學專科學歷為5366人、佔比例約為21.9%;中專學歷為8543人,佔比例約為34.8%;高中及以下學歷為4948人,佔比例約為14.2%。參加在職學歷教育的為277人。

2、年齡結構。35歲以下為7841人,佔比例約為31.9%;36—40歲為4510人,佔比例約為18.4%;41—45歲為4794人,佔比例約為19.5 %;46—50歲為 3109人,佔比例約為12.7 %;51歲以上為4294人,佔比例約為17.5%。平均年齡40.5。

3、區域層級。區屬16199人,佔比例約為性67 %;52個鄉鎮(街道)8349人,佔比例約為33 %。

4、行業分佈。教育系統12503人,佔比例約為50.9 %人;衞生系統4772人,佔比例約為19.4%人;農業系統2115人,佔比例約為8.6%;其它系統5158人,佔比例約為21%。 

5、性別比例。男性15008人,佔比例約為61.1%;女性9540人,佔比例約為38.9%。男女比例為1.57:1。

6、職務職稱

(1)管理人才5377人,其中:五級職員27人,六級職員140人,七級職員2614人,八級職員1913人,九級職員及以下683人。

(2)專業技術人才16475人,其中:高級1967人,中級7934人,初級及以下7257人。

(3)工勤技能人才3375人,其中:技師122人,高級工1801人,中級工897人,初級工526人,普工29人。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xx區人事人才工作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實施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戰略,不斷創新人才機制,加大人才投入,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資源開發的新局面。

但是,由於xx區處於欠發達地區,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人才競爭壓力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與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一)人才總量仍然不足。全區現有總人口 173萬人,而事業單位人才僅24548人,佔總人口數比為1.42 %,從比例上看,遠遠不能滿足於全區各項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結構和分佈不夠合理。一是學歷結構不夠合理。事業單位人才中,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的有13491人,佔事業單位人才比例達55%。本科以上學歷有9122人,佔事業單位人才比例37.27%,研究生以上學歷僅有124人,佔事業單位人才比例0.5%。二是人才行業分佈不夠合理。全區傳統產業人才相對比較豐富,教育、衞生等專業技術人才佔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70.4%。而新興特色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比較匱乏,從事工程、農業、工程技術的人才數量少,特別是審計、外語、經濟管理、規劃、鹽化工等重點支柱產業領域的人才顯得尤為緊缺。三是技能人才文化素質低。全區事業單位技術工人3375人,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偏低,有2819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是地域分佈不夠合理。城鎮和待遇較高的事業單位人才相對過多,而鄉鎮和條件較差的事業單位分佈較少。

(三)吸引人才的軟環境缺乏優勢。一是人才政策環境缺乏吸引力。地區經濟氣候影響了人才資源開發,人才投入明顯不足,出台的優惠政策吸引力不強。二是工資待遇偏低。與同類城市相比,xx收入水平偏低,影響了人才引進,造成了人才流失。三是收入分配製度缺乏激勵性。全區絕大部分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代按職稱、級別等因素進行分配的制度,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比較嚴重,使得“按勞取酬”、“以崗定薪”、“優績優酬”等新型分配方式在很多事業單位並未得到真正實施。比如,鄉鎮事業單位因為規格低,管理崗位和專技職數受限,想上又上不去,待遇較差,挫傷了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競爭機制缺乏。注重人才為我所有,不注重人才為我所用;有些單位注重引進外部人才,忽視發揮內部人才的作用,挫傷了原有人才的積極性,造成一邊引進一邊流失的現象;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激勵機制和為人才解除後顧之憂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四)人才流失仍然比較嚴重。近3年,全區共引進研究生及其以上人才僅80名左右,而近兩年來,調出區外專業技術人才近100人。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也有各級各部門對人才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力等主觀因素。

一是缺乏對人才隊伍建設戰略性、緊迫性的認識。一些單位的領導沒有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重視物質資源而忽視人才資源,沒有像抓經濟工作那樣抓單位的人才隊伍建設。對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宏觀協調、戰略研究、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人才工作很多時候還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

二是事業單位管理現狀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工作的要求。1、進人用人的機制不活。一方面用人單位抱怨自主權太少,引進人才程序繁瑣。如城政工程處引進一名急需的碩士研究生,由於未及時辦好編制、人事等手續,而離開該單位。另一方面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一些人才管理體制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條條框框過多,人事管理過於集中。比如,新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辦法脱離實際,導致中、高級已聘人員數額大大超崗,基層單位矛盾突出。2、人才評價機制不活。一些地方和部門拘泥於某些政策的條條框框,過於看重身份、學歷、職稱,而沒有將人才評價的重點放到人才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上來。3、分配激勵機制不活。一些單位和地方在分配上的“大鍋飯”、平均主義還不同程度存在,幹好幹壞一個樣,技高技低報酬差不多,利益分配向從事智力密集型勞動的人才,向有發明創造、有科研成果的優秀專技人才傾斜的力度不大。4、人才培養機制還未健全。全區人才培養缺乏力度,財力支撐不足,一些單位在人員進修、繼續教育方面往往以財力緊張為由,很少作出安排,使相當部分專業技術人員沒有得到繼續教育更新知識的機會,知識老化現象相當嚴重。

三是現實條件對優秀人才吸引力不很強。1、地方經濟基礎薄弱影響人才資源開發。近幾年xx區經濟有了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經濟基礎薄弱導致對人才吸引力較低,使人才在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上進展緩慢。2、工資待遇偏低。與同類城市相比,目前xx收入水平偏低,影響了人才引進,也造成了人才流失。3、人文環境較差。由於地理條件、交通、信息方面缺乏比較優勢,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差異比較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的成長,影響了人才作用的發揮。

三、建議和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進一步營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圍。認真貫徹落實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召開全區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性措施,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學者。開展“人才隊伍建設與xx發展”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逐漸使“愛才、重才、容才、護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開闢“專家訪談”專欄,及時宣傳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為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利用各種途徑,特別是通過“三峽人才網”等方式,在區內外廣泛宣傳xx區引進和吸納優秀人才的有關政策,宣傳xx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美好藍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為xx區的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二)堅持改革創新,構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機制。根據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科技管理、教育、衞生和文化藝術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不同特點、規律,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培養方式、激勵措施和管理辦法。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健全完善按崗論酬、按績論酬的分配機制,高科技和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的獎金、津貼可多於平均數的5-8倍。改革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建立“個人申報、社會評價、單位聘任、政府調控”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體系。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分類管理體制,區委區府重點管理好副高以上職稱、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雙高”人才和有突出貢獻的人才。

(三)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才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是繼續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之外,探索制定系統的事業單位人才培訓計劃。二是在委託培養上取得突破。積極鼓勵單位利用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根據單位發展的需要,採取單位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的方式,每年從在職職工中選派人員進行委託培養,接受系統的學習教育,使這批人才成為單位發展的核心骨幹。對回原單位工作的,負責解決學習期間的所有費用。三是在對口培訓和掛職鍛鍊上取得突破。每年擇優選派30名左右的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幹部到對口支援省市培訓基地進行掛職鍛鍊,學習和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思維方式。四是舉辦經濟發展論壇。每年邀請10名左右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就xx未來的發展進行專題講座,進一步拓寬廣大幹部的視野。

(四)完善優惠政策,優化人才環境。一是開闢優秀人才來萬的綠色通道。建議結合實際重新修訂區XX年制定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凡引進單位急需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編辦、人社等部門應採取限時辦結的方式,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對引進的正高或博士研究生,用人單位可安置其配偶或子女入學、就業。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按實際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破格評聘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對辭職、離職或因要求流動被辭退後來xx區工作的,經人社部門核准後,承認其原有的專業技術職務,工齡連續計算。凡引進人才,其子女入學由教育部門根據其本人意願,確保優先安排。二是提高緊缺人才的生活待遇。被聘為正高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單位可實行年薪制,並撥給足額的科研經費。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由用人單位每兩年組織一次健康體驗,每年安排參加一次國內學術研討會,並在用車、通訊、信息資料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補貼。被聘用或安排在關鍵崗位發揮重要作用、做出重大貢獻的實用人才要打破條條框框,實行論功行賞。三是對優秀人才進行重獎。建議區委、區政府設立“突出貢獻人才獎勵基金”和“xx突出貢獻人才獎”,每兩年對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為xx區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給予重獎

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調研報告單位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的主要精神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抓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一是XX年中央批准下發了《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明確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建立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進聘用制。XX年8月31日又出台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XX年底人事部召開了全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加快進度,儘快入軌運行。XX年7月,省裏召開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會議。對全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進行了部署。二是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學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通過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總量控制和最高等級控制,組織引導事業單位因事設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合同管理,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轉換。三是建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是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創新,也是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對於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事業單位生機與活力,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中的政策和原則。

(1)實施範圍:崗位設置管理的實施範圍與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所規定的範圍是一致的。從單位看,經機構編制部門批准設立,包括經費來源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以及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均納入實施範圍,使用事業編制的社會團體參照執行。從崗位和人員看,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以及在這些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員,都要按照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2)崗位類別:根據國家確定的事業單位通用崗位類別,事業單位崗位包括三類,即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3)崗位等級:

a、管理崗位等級設置: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到十級職員崗位。管理崗位最高等級職員崗位設置,按照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機構規格確定。

b、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設置: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到七級,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崗位包括一到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到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八到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十一到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c、工勤技能崗位等級設置:工勤技能崗位分為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4)崗位結構比例:

a、主體崗位佔崗位總量的結構比例,《實施意見》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即: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佔主體,專業技術崗位一般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70﹪;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管理崗位一般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50﹪;主要承擔技能操作維護、服務保障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崗位佔主體,工勤技能崗位一般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50﹪。

b、專業技術崗位的結構比例。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省的控制目標為1:3:6。省、市、縣三級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的控制目標為:省屬事業單位3:3.4:3.6,市屬事業單位2:3.7:4.3,縣(市、區)及以下事業單位0.6:3.4:6.全省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內部不同等級的結構比例控制目標為: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5級、6級、7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8級、9級、10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11級、12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崗位結構成寶塔形上小下大。

c、工勤技能崗位的結構比例。工勤技能崗位一級、二級、三級崗位的總量佔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25﹪左右,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佔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5﹪左右。

(5)崗位條件:

崗位的條件由基本條件和具體條件構成,其中基本條件由國家制定,任何人員上崗都必須符合崗位基本條件的要求,具體條件由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根據崗位的實際需要制定,同一等級的崗位在不同的單位其具體條件可以不同。

(6)崗位聘用:

事業單位聘用工作人員應根據崗位的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在崗位有空缺的條件下,按照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的有關規定擇優聘用。聘用條件不得低於基本條件。事業單位首次進行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崗位結構比例不得突破現有在冊的正式工作人員的結構比例,不得突破現有的職務數額,不得突擊聘用人員,不得突擊聘用職務。競聘上崗後應簽訂聘用合同書,然後部分人員即可按規定相應調整個人工資。

目前我市有事業單位 268個,編制總數16973個,實有人數2408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 17749人(高級926人,中級4407人,初級8629人,未聘3787人),管理人員 1735 人,工勤人員4604人。

為了切實搞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各單位一要加強領導,積極穩妥地開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各單位要確定領導和專人負責,要確保事業單位改革的平穩進行。二要加強宣傳與學習,把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目的、政策規定,步驟和要求講深講透,使廣大幹部職工充分了解這次崗位設置管理的深刻意義、基本內容和工作步驟。三要認真搞好調查摸底,因為這支隊伍是公務員隊伍的7.5倍,而且,編制情況、職稱結構、領導職數,行業歸屬和層級分佈等情況較為複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關係到事業單位廣大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確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務。

標籤: 調研 單位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dp7y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