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精選5篇)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精選5篇)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篇1

為全面瞭解我校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厭學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我校就厭學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共九個班級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厭學面、厭學原因、對學校的期望三個方面,共下發調查問卷220份,收回調查問卷219份。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精選5篇)

一、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一)關於學生厭學面的調查情況

1.學生厭學面較大。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沒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只有7人,佔調查學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厭學情緒,且討厭上學的18人,佔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佔50.68%;偶爾有的78人,佔35.6%。

2.學生中抄襲作業現象較普遍。沒有抄襲作業現象的只有2人,佔0.9%;抄襲作業嚴重的32人,佔14.6%;有但不多的90人,佔41.09%;只是個別抄襲的88人,佔40.18%。

3.對會考科目厭學表現最嚴重的是英語。討厭學習英語的86人,佔39.26%;其餘科目分佈基本平衡。

(二)學生厭學原因的調查情況

1.社會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較為嚴重(1)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網絡遊戲、玩手機、看網絡小説、上網聊天導致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其中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的56人,佔調查人數的25.57%;上網玩遊戲172人,佔78.54%;玩手機136人,佔62.1%;聽音樂39人,佔17.8%;看網絡小説106人,佔48.4%;上網聊天的98人,佔44.75%;(2)由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等社會問題影響學生厭學的較為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難而致使自己產生厭學情緒的175人,佔調查人數的79.9%;認為大學生工資低導致厭學的103人,佔47.03%;認為讀書無用而厭學的59人,佔26.94%;認為考大學比較容易的22人,佔10.05%。(3)當今社會用人制度對學生厭學的影響較為嚴重:認為不讀書有好關係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佔42.46%;認為讀書多不一定賺錢多的110人,佔50.22%;認為讀書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佔62.1%;認為不讀書可以打工賺錢的33人,佔15.1%。

2.家庭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佔相當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認為家長對自己學習不關心的78人,佔調查人數的35.61%;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學生的90人,佔41%;認為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子女期望過高的127人,57.99%;認為家長放縱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的69人,佔31.5%。(2)家長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厭學情況也不容樂觀,認為家長過於看重學生成績的142人,佔調查人數的64.84%;家長離異對自己漠不關心,不管學生學習的31人,佔14.15%;家長知識層次低,不能輔導學生學業的88人,佔40.18%;家長參與賭博影響學生學習的20人,佔9.13%。

3.學校原因導致學生厭學不容忽視(1)學校管理和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比例較大,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單調的82人,佔調查人數的37.44%;認為學校管理鬆散,身邊同學不良行為影響學習的66人,佔30.13%;認為課外活動少,學習枯燥單調的142人,佔64.84%;認為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佔58.44%。(2)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認為教師不關心學困生學習的64人,佔調查人數的29.22%;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學習枯燥的92人,佔42%;教師諷刺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導致學生厭學的93人,佔42.46%;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不喜歡的99人,佔45.2%。喜歡按照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4%,喜歡按傳統模式教學的42人,佔19.8%,但是要求老師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科興趣、多做個別輔導的分別佔109人、122人,佔調查人數的50%以上。

4.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厭學情況分析 學生能客觀的從自身分析厭學原因。(1)認為厭學主要原因在於自身基礎差,想學習而力不從心,聽不懂課的157人,佔調查人數的71.69%;怕吃苦的73人,佔33.3%;學習習慣差,沒養成良好習慣的125人,佔57.07%;學習目標不明確,有早戀現象的49人,佔22.37%;對學習不感興趣的63人,佔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佔41.55%。(2)學生認為自身厭學與周圍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有很大關係,認為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厭學的143人,佔調查人數的65.79%;受到老師批評而厭學的73人,佔33.3%;父母關係不和諧等家庭原因而厭學的44人,佔20.1%;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嘮叨導致孩子逆反而厭學的45人,佔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而厭學的31人,佔14.5%;和同學關係緊張而厭學的16人,佔7.3%。

(三)學生對學校的期望調查情況

1.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督促學生改進學習習慣的98人,佔調查人數的44.75%;要求轉變觀念,做好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佔30.3%;要求改變環境,營造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的101人,佔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的30人,佔13.7%;要求迴歸傳統模式教學,取消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34人,佔15.53%;要求採用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41人,佔18.72%。

2.對班主任老師的希望 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重點做好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工作的110人,佔調查人數的50.23%;希望對不同學生應有合適的教育目標的86人,佔39.27%;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對孩子提出不貼合實際或過高要求的82人,佔37.44%;希望班主任老師多下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談心的33人,佔15.07%。

3.對科任老師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24%;要求按照原來模式上課的42人,佔19.18%;希望老師個別輔導、注重基礎的122人,佔55.71%;希望培養學科興趣的109人,佔49.77%。

二、調查分析

1.從調查總體情況看,一是厭學面廣、情況嚴重:只有3.19%的學生從沒產生過厭學情緒,其餘同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二是學生抄襲作業現象嚴重,調查顯示,從沒有抄襲作業的同學只有0.91%,其他同學均存在抄襲作業現象;三是學生討厭學習英語情緒極為嚴重,對英語厭學的學生佔39.2%,和其餘學科相比嚴重失衡。

2.厭學原因調查顯示

(1)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極為嚴重。特別是社會上的部分不良休閒娛樂活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諸如參與過玩網絡遊戲、聊天、賭博燈不亮娛樂活動的學生超過50%,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更加導致了學生討厭讀書,以至於無心讀書;此外,社會上拜金思想的誘導、大學生就業難和工資低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讀書無用、讀書同樣無法實現個人理想,導致厭學情緒嚴重,這類情況佔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生的態度是造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家庭對孩子的不關心、家長的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放縱等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心。特別是農村家長多外出打工,缺乏時間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比例達到了41%;此外,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單一、父母離異,特別是農村家長賭博惡習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比例相對較大。

(3)學校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學校生活單一、課外活動少、受部分有不良行為學生的影響等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比例較大;另外,教師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歧視、諷刺挖苦、課堂教學的枯燥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別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而厭學的佔到42%以上。

(4)自身基礎差、習慣不好、自制力不強、早戀及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情緒變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期望調查顯示 學生對加強行為習慣培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期望較高;期望班主任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別是與成績差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公平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多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模式上學生並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種模式上課,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應該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啟示及對策

1.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過對學生厭學根源剖析,我們認識到,學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穩定,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自制力較差,對來自於社會、家庭、學校、同學中的問題認識上有侷限性。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不良誘惑的能力刻不容緩。

2.任何教學模式、方法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脱離學生實際而單純搞形式的教學模式都會走向失敗。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科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的工作迫在眉睫。

4.留守學生、問題家庭的學生心理缺陷、學習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學生羣體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開展專項調研,分析彙總的基礎上,學校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力爭在短期內將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在適度的範圍內。第一,在教學上,實施“低起點、多層次、高效率”的教學策略,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均有所收穫。第二,在學生管理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談心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室、留守兒童管護中心的職能作用,幫助學生排解煩惱,調適心理。第三,在辦學策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分發揮18個活動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校變成孩子們的樂園。第四,繼續完善學困生幫扶和問題學生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知道感恩,主動擔當,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篇2

通過對高年段的學生的聽課以及訪談,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基礎本來就差,高中三年本來就打算來混時間的,以後能否考得上大學無所謂,有一些“老牛拉破車”、“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想法。

其次這項綜合選擇的第二項選擇得比較多的是家庭因素,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據筆者對學生們的採訪過程中瞭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長們的婚姻情況、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觀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問題。

以下,筆者從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自我因素幾個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國小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可以説,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們生活學習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如果學生們能夠在這兩個場所中獲得快樂,那麼他們就不會產生厭學情緒。

一、 家庭因素

有人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據筆者發現,很多都江堰的家長根本不重視或者根本不懂怎麼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為會對父母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江堰市部分學生的父母離異之後,有一方對孩子的發展不聞不問,就算過問的一方也只是給錢,根本不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處等等,所以選擇“家長只顧於忙於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對自己的關心”這一項佔所有問卷的32%。

但是家長們不是不關心,家長們也只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們的成績,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選擇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第二多的選項。這就説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長們根本不懂得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只關心孩子們的成績,缺少與他們的溝通,缺少對他們成才的一個理性認識,只是一味地看成績,而不關注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在平時生活中的情況。

為此,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多加強與自己的孩子的溝通和交通。問一問孩子們心裏在想什麼,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打算的,並商量做出一個短期或長期的計劃。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後的成長之路,要讓自己的孩子意識到責任,而不能抱着一種混畢業的想法在學校裏呆着。

二、 學校因素

每個星期,學生們都有至少五天呆在學校裏,大多數高中學校從高一到高三週六都要補課。用時間來堆分數的應試教育的模式還是非常嚴重,可能這也與大的環境有關。所以,選擇“在學校時間長學習壓力

大,睡眠嚴重不足”的學生達到34位,快佔全部問卷的60%。如果不抓教學效率,只一味地用時間去堆積,只能是疲勞戰術,學生累,老師也累。在訪談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反映説曾打電話到成都市教育局反映情況,但是仍然不能解決問題。部分學生對學校名義上不補課,卻一直補課十分反感。

筆者曾經到一所學校呆了一下午進行聽課訪談。第一時間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就發現,老師們的四台電腦,其中就有三台在炒股。這間板房辦公室空間非常狹小,但是辦公的老師比較多。我想,如果是所有的老師都到齊的話,根本沒辦法專心備課什麼的。在上課期間,筆者到各

教師轉的過程中發現,好一部分教師坐着講課。而對於體育課、音樂課這些課程,老師們基本上沒有通過某種方式把學生組織起來,學生整堂課無秩序,如一盤散沙,筆者認為,地震後,沒有活動的場所不構成這些副科上成如此效果的理由。

在與幾所老師的交談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所有的教師都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國小的教師會説這些國小生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沒有打好基礎,國中的教師會説是國小的時候沒打好基礎,而高中的教師自然又會説是國中的時候基礎就差。他們當中,沒有一位教師,從學校、從自身去尋找問題。

從筆者對這些厭學的學生們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學生與教師建立了十分不友好的關係。學生們對教師不信任,尤其是覺得教師不公平。在某些學校,尤其是高中學校,存在着優生坐前面,差生靠後的座位格局。有一位男生對筆者説:“一般,成績好的願意跟成績好的打堆,成績不好的就跟成績不好的打堆。”

對差生的無形歧視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這些學生的感情,他們從內心裏感到一種自卑。 而對教師的訪談中我們也發現,部分教師也認為好大一部分學生都是到學校來混的,教師們也對這些孩子不抱希望。一所學校的教師們還埋怨説地震後,大家的基礎都更差了,選擇文科的學生佔了55%,而該校的文科教師只有三分之一,所以每個班級的後十名想轉文科或轉理科都不能轉,我想,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客觀環境卻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一位教師無奈之下,竟説出這樣説到:“真希望5.12地震的時候能夠多一些時間,讓這些學生們在這場地震中醒悟,而不是總想着地震後還得到了社會各界這麼多的援助。他們不懂得感恩。”

三、 社會因素

對於社會因素的選擇,有67%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受校外玩樂場所影響,使貪玩的學生學習分心”。可見,部分學生在學校、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快樂的情況下,選擇了在網絡中去迷失自己。而校外網吧的不禁止,也給學生們找到了一個去發泄的出口。

有學生甚至在調查問卷上寫到:校外的很多網吧根本沒有寫“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吧”的要求。可見,如果不能為學生們創造好一點的社會環境,孩子們在放學後家長也不過問,三五邀伴成羣到網吧去玩。如果嚴重的一個通宵下來,影響的,將不是第二天的學習,而是以後好幾天的學習。他們很多也根本不想這樣,但是有時候,網絡可能像一個無形的抓手,把他們的心給抓去了。

3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受畢業分配,就業難及濫招生影響”,結合對學生們的訪談,仍然可以發現,“讀書無用論”仍然在學生們當中有影響。我想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讓學生們儘早樹立人生目標,明確在學校學習的意義,而不要一味以成績來衡量一切。

四.解決厭學心理的對策

鑑於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解決厭學心理問題,應採取如下相應的對策.

1.把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來抓.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有發奮進取的慾望.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自我意識對個人的言行,活動的指導,推動和制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個體正確地認識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幫助個體確立起正確的生活目標和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可以使個體建立起正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動個體努力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

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着重抓好如下幾個具體方面的教育:(1)學習是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在當前科技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的形勢下,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知識,不僅不能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而且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一般地説,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門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無門,或致富較慢.在當代,只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2)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現在的社會是信息社會,急劇變化發展的社會,新時代的發展,客觀上要求,迫使人們具有更高的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這就在更寬泛的領域裏向人們提出了許多新的適應社會變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3)學習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立國,強國的需要.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受教育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術業務水平,力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多做貢獻.只要努學習,掌握科學技

術,才能使我國走向繁榮富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4)榜樣教育,愛國主義和艱苦創業教育.榜樣的力量無窮,它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起事半功倍作用.學生如果具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有艱苦創業精神,就會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學校諸多的德育內容中,這些教育應處於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為此,作為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使雙方的信息及時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等情緒,教師應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為家長,首先要營造和睦的家庭環境,儘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因為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強烈的.其次,發現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為,應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並積極主動地與校方聯繫.學校,家長應相互配合,建立疏導型的教育方式,根據學生或子女的年齡特點,生理和心理髮展情況,興趣,要求等,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式引導,絕不能採取強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學校對在行為上過於放蕩,思想工作又長期失控的個別學生按有關規定給予恰如其分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給學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鍛鍊以及心理調節培訓,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或子女抗禦精神負擔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3.學校要重視激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社會羣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視激發,培養和發揮其成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學習上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樣的.只有使那些厭學的學生充滿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嚴於律己,勤奮學習,推動其努力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學校是執行社會化使命的專門羣體,教師對於促進學生的社會化,自我意識的社會化方式去影響學生,多做點思想教育工作,多啟發誘導,排除其自卑,厭學等心理障礙.其次,學校要用得當的獎懲方式促進學生的個體社會化和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由於獎懲方式的實施,個體受到感化,久而久之,個體就會慢慢地從社會羣體的心理行為規範變成個體的心理行為規範,達到改變厭學的目的.

4.組織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作為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滿足於課堂接受,而企望通過課外活動或有參與實踐的機會來獲取其需要,印證所學的知識,這就大大激發其學習動機.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以"勤學成才"等為主題的講故事,演講,讀報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讀書的社會價值,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可以結合教材組織,佈置或指導學習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鄉進行社會調查,搞一些調查報告和小論文競賽,在實踐中培養其學習興趣.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分類組織興趣小組或特長班,讓學生充分施展其才華,以此推動學生勤學.

5.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方法.

得當的教學方法,對解開學生的思想疙瘩,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諸實施 (1)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説你服的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等和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活課堂.讓學生尤其厭學者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做課堂的主人,從而使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班主任上班會課也應如此.(2)要多檢查,指導厭學者的作業.這樣,才使他們體會到平等觀念,感受到老師的慈愛,好學上進.(3)佈置作業應適度,新穎,體現能力培養,杜絕"題海戰術".(4)多指導學法,交給學生學習"鑰匙".教給學習的方法,能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自學能力,誘發學習的學習興趣.(5)聯繫社會熱點.社會熱點富有時代氣息,教師應把它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6)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有情感,教態要得體.(7)用發人深省的漫畫,插圖,用工整,美觀,精巧的板書,也能增強趣味性,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心理學表明,情感具有遷移功能,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教師若能與學生平等相處,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平等,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係,縮短心理上的距離,變課堂上接觸學生為平時多主動接觸學生,變守住講壇授課為深入到學生座位中間講課,縮短師生之間在時空上的距離,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那顆慈母般的愛心,這樣的教師一定得到學生的尊重,使同學們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加倍的努力對待學習."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情感教學,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換情,就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熱情.

7.加大整治營業性舞廳,電子遊戲室,枱球室及網絡,書刊,音像製品等力度.

為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對營業性舞廳,任何時候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對營業性的電子遊戲室,枱球室,除法定節假日外,不能向中國小生開放;對網絡和書刊及音像製品應開始規模宏大的整查活動,清除那些宣揚色情,兇殺,恐怖等不健康的東西,並依法嚴懲製造,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複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眾多調查資料表明,厭學症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厭學症是由於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中學生患病率最高。其內在原因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嚐到的只是失敗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的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另有一些學生國小時成績較好,上了中學後生活學習環境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於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厭學症。作為一名教師,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根治厭學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轉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如何有效地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呢?可試着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改善環境,愉悦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於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悦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後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並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後,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儘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當然,對於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厭學學生,靠以上常規性的輔導和轉化還不能根治的,就必須儘早請心理醫生診斷,利用醫學手段來治療厭學症。對患有厭學症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中學生厭學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現象。眾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相當比例的中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演化成厭學症,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症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着複雜的心理機制。對於 “厭學”現象,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從宏觀的角度來説,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 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説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篇4

通過對高年段的學生的聽課以及訪談,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基礎本來就差,高中三年本來就打算來混時間的,以後能否考得上大學無所謂,有一些“老牛拉破車”、“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想法。

其次這項綜合選擇的第二項選擇得比較多的是家庭因素,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據筆者對學生們的採訪過程中瞭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長們的婚姻情況、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觀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問題。

以下,筆者從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自我因素幾個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國小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可以説,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們生活學習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如果學生們能夠在這兩個場所中獲得快樂,那麼他們就不會產生厭學情緒。

一、 家庭因素

有人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據筆者發現,很多都江堰的家長根本不重視或者根本不懂怎麼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為會對父母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江堰市部分學生的父母離異之後,有一方對孩子的發展不聞不問,就算過問的一方也只是給錢,根本不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處等等,所以選擇“家長只顧於忙於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對自己的關心”這一項佔所有問卷的32%。

但是家長們不是不關心,家長們也只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們的成績,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選擇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第二多的選項。這就説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長們根本不懂得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只關心孩子們的成績,缺少與他們的溝通,缺少對他們成才的一個理性認識,只是一味地看成績,而不關注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在平時生活中的情況。

為此,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多加強與自己的孩子的溝通和交通。問一問孩子們心裏在想什麼,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打算的,並商量做出一個短期或長期的計劃。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後的成長之路,要讓自己的孩子意識到責任,而不能抱着一種混畢業的想法在學校裏呆着。

二、 學校因素

每個星期,學生們都有至少五天呆在學校裏,大多數高中學校從高一到高三週六都要補課。用時間來堆分數的應試教育的模式還是非常嚴重,可能這也與大的環境有關。所以,選擇“在學校時間長學習壓力大,睡眠嚴重不足”的學生達到34位,快佔全部問卷的60%。如果不抓教學效率,只一味地用時間去堆積,只能是疲勞戰術,學生累,老師也累。在訪談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反映説曾打電話到成都市教育局反映情況,但是仍然不能解決問題。部分學生對學校名義上不補課,卻一直補課十分反感。

筆者曾經到一所學校呆了一下午進行聽課訪談。第一時間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就發現,老師們的四台電腦,其中就有三台在炒股。這間板房辦公室空間非常狹小,但是辦公的老師比較多。我想,如果是所有的老師都到齊的話,根本沒辦法專心備課什麼的。在上課期間,筆者到各

教師轉的過程中發現,好一部分教師坐着講課。而對於體育課、音樂課這些課程,老師們基本上沒有通過某種方式把學生組織起來,學生整堂課無秩序,如一盤散沙,筆者認為,地震後,沒有活動的場所不構成這些副科上成如此效果的理由。

在與幾所老師的交談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所有的教師都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國小的教師會説這些國小生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沒有打好基礎,國中的教師會説是國小的時候沒打好基礎,而高中的教師自然又會説是國中的時候基礎就差。他們當中,沒有一位教師,從學校、從自身去尋找問題。

從筆者對這些厭學的學生們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學生與教師建立了十分不友好的關係。學生們對教師不信任,尤其是覺得教師不公平。在某些學校,尤其是高中學校,存在着優生坐前面,差生靠後的座位格局。有一位男生對筆者説:“一般,成績好的願意跟成績好的打堆,成績不好的就跟成績不好的打堆。”

對差生的無形歧視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這些學生的感情,他們從內心裏感到一種自卑。 而對教師的訪談中我們也發現,部分教師也認為好大一部分學生都是到學校來混的,教師們也對這些孩子不抱希望。一所學校的教師們還埋怨説地震後,大家的基礎都更差了,選擇文科的學生佔了55%,而該校的文科教師只有三分之一,所以每個班級的後十名想轉文科或轉理科都不能轉,我想,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客觀環境卻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一位教師無奈之下,竟説出這樣説到:“真希望5.12地震的時候能夠多一些時間,讓這些學生們在這場地震中醒悟,而不是總想着地震後還得到了社會各界這麼多的援助。他們不懂得感恩。”

三、 社會因素

對於社會因素的選擇,有67%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受校外玩樂場所影響,使貪玩的學生學習分心”。可見,部分學生在學校、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快樂的情況下,選擇了在網絡中去迷失自己。而校外網吧的不禁止,也給學生們找到了一個去發泄的出口。

有學生甚至在調查問卷上寫到:校外的很多網吧根本沒有寫“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吧”的要求。可見,如果不能為學生們創造好一點的社會環境,孩子們在放學後家長也不過問,三五邀伴成羣到網吧去玩。如果嚴重的一個通宵下來,影響的,將不是第二天的學習,而是以後好幾天的學習。他們很多也根本不想這樣,但是有時候,網絡可能像一個無形的抓手,把他們的心給抓去了。

3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受畢業分配,就業難及濫招生影響”,結合對學生們的訪談,仍然可以發現,“讀書無用論”仍然在學生們當中有影響。我想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讓學生們儘早樹立人生目標,明確在學校學習的意義,而不要一味以成績來衡量一切。

四、 自身因素

從對孩子們的訪談中我們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很真誠地與筆者進行交流,他們願意把一些苦惱向筆者訴説。以下是筆者與一位男生的對話:

“我看你上課的時候總不聽,是什麼原因啊?”

“心情不好。”

“為什麼?是跟同學有矛盾嗎?”

“前兩天打架了。”

“為什麼打架?”

“心情不好,就想打人。”

“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是體訓生,每天下午都要去訓練,我想讀文科,這樣以後好考大學,物理、化學一點都學不懂,但是學校不准我們讀文科。這樣讓我們很惱火。”

“我知道你們學校某班有對雙胞胎現在在省隊訓練。”

“其實我的成績不比他們差。”

“那你為什麼沒去?”

“要靠關係才能去。”

“你們班上有幾個這樣的情況,想轉文科?”

“有三四個吧,都坐後面的。”

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渴望獲得支持和鼓勵,他們都希望在某方面得到承認。在我所採訪的過程當中,有一位女生透露給我其實真的不想讀了,只是為了爸媽。但是我告訴她,你的性格很開朗,現在在高中裏多認識些人,這也是一份人脈關係,而且多學習些知識,以後與別人交談,籤合同什麼的,心裏都更有底。

在關於這個因素的選擇中,“學習方法不當,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十分痛苦,躺人感到疲倦,厭煩的事情”這個選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可見他們特別需要老師或者成績相對好的同學教給他們怎麼“學習相對不累”的方法,這也是急需老師們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尤其注意的一點是勤快的老師會實行分層教學,佈置不同的作用,甚至出不同的試卷,讓每位學生在其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但是大多數老師都是為了圖方便,一刀切。俗語有言: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時代的教師們需要多花時間研究讓孩子們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而不是還在進行重複地機械的勞動:重複老師念答案,學生記答案的簡單的課堂行為;或者老師滿堂灌,學生聽,根本沒有思維的活動和對老師的課堂質疑。

43%的調查對象都選擇了“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迷戀上網絡遊戲”。可見,對於學生學習目的的明確和理想目標的樹立,學校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讓每位學生在學校裏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學生需要來自各方面的鼓勵。據筆者的瞭解,與各學校教師的交談中,有的教師對學生明顯存在着一種厭惡的感覺,而與學生的訪談中也發現,部分學生由於行為不符合學生的標準,被班主任勸退學。筆者認為,對於問題學生,部分學校老師缺少寬容和耐心。

四.解決厭學心理的對策

鑑於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解決厭學心理問題,應採取如下相應的對策.

1.把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來抓.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有發奮進取的慾望.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自我意識對個人的言行,活動的指導,推動和制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個體正確地認識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幫助個體確立起正確的生活目標和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可以使個體建立起正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動個體努力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

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着重抓好如下幾個具體方面的教育:(1)學習是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在當前科技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的形勢下,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知識,不僅不能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而且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一般地説,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門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無門,或致富較慢.在當代,只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2)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現在的社會是信息社會,急劇變化發展的社會,新時代的發展,客觀上要求,迫使人們具有更高的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這就在更寬泛的領域裏向人們提出了許多新的適應社會變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3)學習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立國,強國的需要.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受教育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術業務水平,力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多做貢獻.只要努學習,掌握科學技

術,才能使我國走向繁榮富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4)榜樣教育,愛國主義和艱苦創業教育.榜樣的力量無窮,它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起事半功倍作用.學生如果具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有艱苦創業精神,就會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學校諸多的德育內容中,這些教育應處於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為此,作為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使雙方的信息及時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等情緒,教師應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為家長,首先要營造和睦的家庭環境,儘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因為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強烈的.其次,發現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為,應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並積極主動地與校方聯繫.學校,家長應相互配合,建立疏導型的教育方式,根據學生或子女的年齡特點,生理和心理髮展情況,興趣,要求等,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式引導,絕不能採取強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學校對在行為上過於放蕩,思想工作又長期失控的個別學生按有關規定給予恰如其分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給學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鍛鍊以及心理調節培訓,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或子女抗禦精神負擔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3.學校要重視激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社會羣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視激發,培養和發揮其成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學習上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樣的.只有使那些厭學的學生充滿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嚴於律己,勤奮學習,推動其努力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學校是執行社會化使命的專門羣體,教師對於促進學生的社會化,自我意識的社會化方式去影響學生,多做點思想教育工作,多啟發誘導,排除其自卑,厭學等心理障礙.其次,學校要用得當的獎懲方式促進學生的個體社會化和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由於獎懲方式的實施,個體受到感化,久而久之,個體就會慢慢地從社會羣體的心理行為規範變成個體的心理行為規範,達到改變厭學的目的.

4.組織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作為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滿足於課堂接受,而企望通過課外活動或有參與實踐的機會來獲取其需要,印證所學的知識,這就大大激發其學習動機.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以"勤學成才"等為主題的講故事,演講,讀報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讀書的社會價值,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可以結合教材組織,佈置或指導學習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鄉進行社會調查,搞一些調查報告和小論文競賽,在實踐中培養其學習興趣.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分類組織興趣小組或特長班,讓學生充分施展其才華,以此推動學生勤學.

5.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方法.

得當的教學方法,對解開學生的思想疙瘩,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諸實施 (1)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説你服的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等和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活課堂.讓學生尤其厭學者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做課堂的主人,從而使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班主任上班會課也應如此.(2)要多檢查,指導厭學者的作業.這樣,才使他們體會到平等觀念,感受到老師的慈愛,好學上進.(3)佈置作業應適度,新穎,體現能力培養,杜絕"題海戰術".(4)多指導學法,交給學生學習"鑰匙".教給學習的方法,能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自學能力,誘發學習的學習興趣.(5)聯繫社會熱點.社會熱點富有時代氣息,教師應把它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6)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有情感,教態要得體.(7)用發人深省的漫畫,插圖,用工整,美觀,精巧的板書,也能增強趣味性,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心理學表明,情感具有遷移功能,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教師若能與學生平等相處,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平等,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係,縮短心理上的距離,變課堂上接觸學生為平時多主動接觸學生,變守住講壇授課為深入到學生座位中間講課,縮短師生之間在時空上的距離,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那顆慈母般的愛心,這樣的教師一定得到學生的尊重,使同學們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加倍的努力對待學習."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情感教學,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換情,就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熱情.

7.加大整治營業性舞廳,電子遊戲室,枱球室及網絡,書刊,音像製品等力度.

為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對營業性舞廳,任何時候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對營業性的電子遊戲室,枱球室,除法定節假日外,不能向中國小生開放;對網絡和書刊及音像製品應開始規模宏大的整查活動,清除那些宣揚色情,兇殺,恐怖等不健康的東西,並依法嚴懲製造,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複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眾多調查資料表明,厭學症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厭學症是由於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中學生患病率最高。其內在原因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嚐到的只是失敗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的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另有一些學生國小時成績較好,上了中學後生活學習環境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於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厭學症。作為一名教師,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根治厭學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轉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如何有效地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呢?可試着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改善環境,愉悦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於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悦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後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並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後,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儘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當然,對於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厭學學生,靠以上常規性的輔導和轉化還不能根治的,就必須儘早請心理醫生診斷,利用醫學手段來治療厭學症。對患有厭學症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中學生厭學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現象。眾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相當比例的中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演化成厭學症,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症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着複雜的心理機制。對於 “厭學”現象,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從宏觀的角度來説,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許多中學生認為:從國小到現在,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作業、考試、分數,簡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樣自然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老師的臉色難看,家長的嘮叨難聽,學習沒有一點樂趣。 而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厭學症。厭學症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基本特徵表現為:

特徵一:表現為對學習目的存在認識偏差,認為讀書無用。有人説:“讀書越多,收入越少”,“文憑越高,待遇越低”。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體腦倒掛,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但無論如何,儘管這一觀點現階段已缺乏市場,對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特徵二:表現為對學習態度存在認識偏差,消極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是一種輕鬆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於多種原因,卻使學生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着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説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學習。

特徵三:表現為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遠離學習活動。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願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乾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牴觸對立。此外,學習成績差,且每況愈下。

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筆者十幾年來通過與學生多方面交流,發現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症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着複雜的成因機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會因素

1. 社會大環境衝擊着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價值的體現也尚未被社會充分認可。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他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的影響。有些學生由於耳濡目染了“暴發户”家長或周圍人羣的所謂瀟灑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學習目的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

2. 低俗文化的傳播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強大沖擊。社會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加上西方社會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虛而入的醜惡現象,無時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於中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響,而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當低俗文化成了學生的追求時,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追求和興趣。

3. 校園周邊環境差亂。不容忽視的是,不少網吧就開在校園附近。學生又不具備科學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沉迷於這些無聊的活動中,結果往往使學生忽視了學習,這也是現在學生出現

厭學心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4. 社會更加激烈的競爭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的影響,即高壓力產生的負面效應。壓力過大,孩子沒有時間休(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息,娛樂,因此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出現厭學心理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學校因素

1.目前中學教育還存在重應試、輕素質的現象,“分數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場。現在還有不少人為了抓“分數”,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與升學考試有關的課目,導致學生畸形發展,面臨升學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加重。 2.外界的功利評價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思想

學校辦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很多中學教師心理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學校領導、家長等因素,結果導致許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了在評價中獲得好成績,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不少壓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視成績的不斷攀升,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個性發展,造成大多數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事,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

3.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中學生,有相當數量是早晨5點鐘起牀,一天要上八九節課,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師的“監督”學習,到晚上9點才能休息。雙休日有着大量的作業,很少有節假日,這樣的負擔就是成人也難以承受。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痛苦、產生厭學情緒以及對學

習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和培養。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領略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而從一踏進學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 長期被動學習帶來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狀態。

4.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偏低。

教師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而是將學生置於題海之中。結果大量的機械式的作業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像機器一樣,整天忙忙碌碌而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生形成了逃學、棄學、不願學等消極行為反應模式,厭學情緒愈來愈重,最終導致厭學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帶來的負效應。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不考慮孩子自身的學習天賦條件,對待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提出過高的要求。一些學生國小時成績較好,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事實上,中學的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分數降低本屬正常之事,但父母的過高期望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家長人為地把子女的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繫起來。當孩子意識到我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這種期望值的時候,他就會放棄努力,產生厭學心理,嚴重的出現較明顯的厭學現象,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學習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成就評價方式極端化,他們只重視眼前的成績,無法冷靜、客觀地以長遠的眼光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壓力、嘮叨去驅使孩子,完全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當孩子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目標時,就不惜“重金”滿足孩子的慾望;而當孩子“不爭氣”時就冷眼對待,或放任不管,這都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

二.內部原因

(一) 學習能力薄弱

部分學生在文化學習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這類學生往往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或者只會死讀書,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二) 個性特點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學生上了中學後學習環境發生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於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

(三) 學習行為盲目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我曾經在一堂物理課上提問,“你為什麼學習物理?”,結果近80%的學生表情很無奈,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學校要他們學習物理,個別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有物理

考試”。這種為考試而學習的想法其實在學生中是很普遍的,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現在所學的學科對將來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那麼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對策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他們中出現的“厭學”現象,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那麼如何防治學生的厭學行為呢?從宏觀的角度來説,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須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領導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樹立起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現代社會發展觀,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淨化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網吧、網絡遊戲、電子遊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對中學生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期,一旦迷上此類場所,必將無心於讀書,最終浪費了大好時光,遺憾終生。所以作為政府要協調社會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境,整頓娛樂場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 充分發揮學校在防治學生厭學現象中的主體作用

1.學校內部要轉變評價觀念和課程結構。

學校以分論質、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導致教師教育行為的偏費。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學生分成“優生”與“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學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他們都能學好,都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現代教育應該適應並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增加學校課程的多樣性、層次性和選擇性,從而增強學校教育對學生的適應性,讓每個人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每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避免厭學的產生。

2.發揮學校各種力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日常各種適合每個學生個性展示和能力發展的活動,培養他們的主動性,並使其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際關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舉辦多種類型的文藝體育比賽,舉辦特長培訓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等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這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能夠無聲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強化其主體作用的發揮。

班主任是學校最基層和最直接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個班的班風和學習風氣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學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紮實,這個班學生的“厭學”現象肯定會少,學習風氣肯定會好。因此班主任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切實提高課堂質量。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無比信賴和崇敬,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前面在分析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中,其中一條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儘管教師學識淵博,在講台上講得天花亂墜,但有些學生還是不願聽他的課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是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學生則埋怨教師授課聽不懂。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師要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徵和所教班級的班風、學風,採取相應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

儘管社會和學校已經為防治厭學現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面對孩子的厭學,家長們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在無意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學習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多會在子女身上有所體現。家長樂學好學,孩子受到這種學習氛圍的薰陶,自然樂學上進。

其次,家長應正確估計子女的學習能力。前面説過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結果南轅北轍。因此家長首先應冷靜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賦條件,事實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應努力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家長要講究引導方法。因為這個時期中學生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逆反心理較強,如果家長採用簡單粗暴地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將矛盾激化,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更不能達到消除孩子厭學心理的目的。

2022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篇5

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説,村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當前存在的問題

a、在我這次調查石塘下村中,有近42%的村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村民所説,“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應儘快阻止。

b、石塘下村中有近20%的家庭信仰,在該村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常向村民傳揚一些迷信思想,如:“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

c、部分村民將之前在農村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帶入到新小區中,給其他居民帶來不便。

2、幾點建議

1加強建設。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如:圖書館、健身器材、電影院等。

2重視教育。上級部門應針對村民需求,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k80e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