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廣東省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三嚴三實範文

廣東省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三嚴三實範文

我處於5月下旬先後到全省18個重點示範鎮、10個文化旅遊名鎮進行調研,深入到重點示範鎮新區、老鎮區、社區和文化旅遊名鎮的街區,多次與縣、鎮、村幹部座談,瞭解建設發展情況,認真傾聽幹部羣眾意見,提出了今後加快小城鎮的思路和推進措施。

廣東省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三嚴三實範文

一、我省小城鎮現狀與特點

目前,全省共有1119個建制鎮,建成區面積1035.97平方公里, 建成區人口501.33萬人。XX年末,全省建制鎮建成區完成投資90.53 億元。人均道路面積8.62平方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3.9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0.48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1.59升,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55.5%、16.1%。全省累計建成鎮污水處理廠2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0.58萬立方米,累計處理水量165萬立方米。建成運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0座,日處理能力823噸,累計無害化垃圾處理量達到31萬噸。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小城鎮

近年來,陝西許多小城鎮加強對自身資源的開發利用,湧現出一批有產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快、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小城鎮。目前,陝西省有全國重點鎮68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3個、陝西省重點示範鎮35個、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以及84個市級重點鎮。這些鎮基本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人口規模、區位條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二)小城鎮以交通幹線為主軸呈帶狀分佈

自1990年後期,我省開始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XX年-XX年的十餘年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由348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是 XX年前的10倍。同時鐵路、機場等交通樞紐建設也進入高峯期,西安為軸心一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周邊半徑為100公里內的30多個縣區,西安3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陝北、陝南的延安、漢中、安康。交通設施的便利,加快了一大批原先交通閉塞的小城鎮迅速形成。全省小城鎮分佈多為“兩軸”、“兩帶”為主軸呈帶狀型。“兩軸”,即隴海鐵路(沿渭河)和連霍高速公路沿線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西包西康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線南北城鎮發展主軸;“兩帶”即陝北長城沿線城鎮和陝南十天高速及陽安線城鎮發展帶。

(三)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XX年,為加快推動全省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省政府在全省確定31個重點示範鎮,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要求,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從資金、土地、機制、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力爭通過3—5年時間,將31個重點示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為農民進城落户及創業搭建平台,示範引領全省小城鎮發展。兩年多來,31個重點示範鎮累計開工及建設項目1441個,完成投資229.5億元。鎮區建成面積擴大14.8平方公里,提升全省城鎮化水平0.4百分點,建設市政道路201公里,垃圾處理場17個,污水處理廠16個,學校30個,醫院8個,幼兒園18個,文體中心24個,休閒廣場16個,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四)人口和勞動力吸納規模不斷增大

XX年與XX年相比,全省建制鎮鎮區人口從120萬增加到439萬人,增長了2.6倍;鎮區面積從46322公頃增加到103596公頃,年均增長11.3%。據初步統計,兩年來31個重點示範鎮共吸納進鎮人口15.38萬人。

(五)形成一批鎮域產業園區

鎮域相續建成的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物流園區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户,帶動了旅遊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農民進城落户、創業的重要平台。特別突出的是,錦界工業園入駐企業68家,XX年工業共產值60億元,吸納就業1.3萬人;西吳工業園入駐企業 12家,20xx年工業總產值40億元,吸納就業1萬人;沙河子鎮工業園入駐企業8家,XX年工業總產值達14.8億元,吸引就業0.47萬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規模總體偏小。建制鎮平均人口規模4851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鎮佔到城鎮總數的85%,70%以上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小於1平方公里。

(二)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後。建制鎮功能普遍不完善,全省建制鎮的人均市政公用設施的全國的56.16%;XX年全省建制鎮市政設施投入人均僅 649元,僅相當於城市的17%。多數建制鎮僅有1條主要的商業街道,與大中城市的設施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就陝西省而言,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政府有限的財政投入是主要來源。小城鎮缺乏建設資金,市政設施落後,成為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規模偏小。大部分小城鎮產業以粗放型的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為主,規模小,在培育產業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鎮只有 160多個初步形成特色產業,且科技含量低。雖然近年來陸續組織各地參觀學些南方一些工業的發展路子,但總體看,多以傳統手工業的產品為主,市場銷量大,產值高的產品少,沒有出現沿海塊狀經濟類型的小城鎮。

三、加快我省小城鎮建設的思路、目標及推進措施

要實現我省城鎮建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堅持統籌城鄉,合理佈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結構完善,各具特色的原則,走市場推進和政府引導並重的小城鎮發展道路。

(一)總體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以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户、移民搬遷、重點示範鎮建設、文化旅遊名鎮(街區)、沿渭重點鎮、市級重點鎮為抓手,堅持“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建設管理同步、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方針,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二)建設目標。到2018年, 35個重點示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鎮建成區面積擴大15%,人口增加47%。從XX年起,全面啟動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使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旅遊設施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年旅客人數達到100萬人次,吸納就業人口15萬人,旅遊收入達到150 億元。沿渭重點鎮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把沿渭鎮做大、做強、做美。市級重點鎮按照“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推進發展,加快建設富裕、和諧、美麗小鎮。建成1000個左右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20%的農村社區化,居住人口占農村人口的25%。

(三)推進措施

1、科學制定規劃。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構建符合省情的城鎮空間格局。省級重點示範鎮及市級重點鎮要按照建設城市社區和農民幸福家園的標準,設計一鎮一模塊及新型農村社區標準化模塊,突出特色,推進新區建設。沿渭重點鎮儘快調整原有規劃,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31個文化旅遊名鎮的規劃建設原則是保護修復,修舊如舊,儘快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2、保障建設用地。將小城鎮規劃範圍內的工業園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生態用地、民生用地和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範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優化城鄉用地佈局。穩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進城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退出機制。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用好財政支持資金,建立小城鎮建設以獎代補激勵機制,激發各地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性。二是積極組織策劃包裝各類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同時整合各類項目和資金,優先向重點示範鎮和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傾斜。三是加快推廣閻良區關山鎮、高陵縣東樊村的成功經驗,使更多小城鎮在資金、土地“兩個平衡”上取得突破,通過土地收益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吸引大中型企業和民間資本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方式參與小城鎮建設和經營。五是用足用好小城鎮管理體制改革政策,增強小城鎮建設的內生動力。

4、加快體制創新。加快小城鎮行政、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落實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土地使用權、財政支配權、行政審批權和事務管理權,積極探索適合的體制機制。增強人口聚集能力。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小城鎮發展的相關政策,放寬外來人口進入小城鎮的條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小城鎮轉移,擴大住房、就業、教育、基本醫療、工傷、養老等保障覆蓋面,依法將進城農民納入各項社會保險範圍,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5、全面加快建設步伐。

一是強力推進重點示範鎮建設。要按照“加快建設新區、改造提升老區、整合鎮域社區、發展產業園區”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設,繼續推進新區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學校、幼兒園、衞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新鎮區開發建設與建成區改造提升並重的原則,加快老鎮區改造提升,實現新老鎮區同步推進、協調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不斷完善鎮域規劃,抓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為全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範;發展產業園區,因地制宜發展工業、現代農業、旅遊業和倉儲物流業等,培育小城鎮主導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確保羣眾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

二是精心打造沿渭小鎮。調整完善岐山縣蔡家坡鎮、眉縣常興鎮、楊淩示範區揉谷鎮、興平市西吳鎮、周至縣啞柏鎮、高陵縣涇渭鎮、臨潼區零口街辦、潼關縣秦東鎮等8個沿渭的省級重點示範鎮現有規劃,充分利用渭河治理綜合效應,發揮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做好規劃模塊設計、濱水景觀設計,打造特色各異的沿渭景觀帶,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湖泊等觀光旅遊產業,開發濱河商業服務產業,實現產城結合,帶動區域統籌發展。

三是加快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突出歷史文化、景觀資源特色,分類指導歷史街區和新區的建設。把歷史文化景觀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效結合起來,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優先考慮鎮域內歷史建築、文物古蹟和傳統文化比較集中的街區保護和修繕,新區建設要注重延續名鎮的古色古香古貌。

四是跟蹤指導市級重點鎮。重點擇優選擇16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強勁、發展潛力較大、縣鎮兩級政府積極性高的市級重點鎮,省上跟蹤指導考核,地方政府參照31個重點示範鎮“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理念組織建設,以此調動更多的鎮按照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模式進行建設,帶動全省小城鎮科學、有序、健康地發展。

6、建立考核獎勵機制。每年評出10個重點示範鎮建設先進鎮、10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和5-8個建設成效顯著的市級重點鎮,年終給予表彰獎勵,將小城鎮建設考評工作納入省上對各市縣的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推進重點示範鎮“月通報、季講評、半年觀摩、年終考核獎勵”工作機制,加大對重點示範鎮建設和文化旅遊名鎮(街區)的督查力度,做好重點示範鎮黨政主要領導和掛職幹部的考核工作,對綜合考評優秀的優先考察使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dlq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