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與分析大綱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與分析大綱

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於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着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慾望。那麼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與分析大綱

背景知識:什麼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講個人理財的範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託。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形式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願走理性消費路線

就月平均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並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費用最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衞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其中50元以下節餘的佔81%,有200元以上節餘的僅佔1%。對於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佔十分之一。 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説,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日後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形勢好,開户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瞭解到,他涉足股市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後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裏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經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問題: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後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淨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並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分析(三)社會問題: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麼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脱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裏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ykgv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