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調查報告: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擔大事業

調查報告: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擔大事業

工作4年來,王敏(化名)手機裏的日程表始終重複着“老三樣”——查資料寫論文、備課講課以及看郵件回郵件。

調查報告: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擔大事業

儘管如此,王敏已經“焦頭爛額”,恨不得把一天當作兩天過,“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頭髮,再看看名片上的職稱,查查我的銀行卡……如果不是還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懷,早就另謀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羣體中極為普通但又頗具代表性的一員。在網絡上,他們被稱作“青椒”——二十幾年寒窗苦讀修成“正果”,在大學校園爭得一席教職。可未曾料想,職稱晉升、教學科研、結婚生子、賺錢養家等人生大課題讓他們面臨比以往更大的壓力。

XX年前後,共青團北京市委成立北京青年1%抽樣調查課題組,對在京普通高等學校中35週歲以下的26781名專任教師、行政以及教輔人員(不包括後勤和校辦產業等機構中的工勤人員和其他人員)進行了調查,其中,專任教師16738人,行政教輔人員10043人。

此次調研按照5%的比例分高校、分院系、分專業,在北京的91所普通高校進行抽樣,發放問卷1340份。同時,調研通過座談會、訪談等方式抽取160份樣本併發放問卷。總計發放問卷15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09份,有效樣本量總計1255個。

晉升副高出現“職稱擁堵” 科研領域的“馬太效應”是壓力來源

根據團北京市委的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高校青年教師中,48.0%的受訪者表示壓力大,其中10.1%表示壓力非常大,另外還有38.0%的受訪者表示壓力適中,僅有4.3%和9.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壓力或壓力較小。

在造成工作壓力大的原因中,“專業職務晉升困難”成為最主要的一項。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聞學院的教師。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學雙豐收的“年輕榜樣”。然而,儘管達到了學校評定副高職稱的標準,可由於“排隊的優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學的徐偉也面臨和王敏相同的情況。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學院為例,目前學院在崗超編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條件的講師更有10餘位,職稱晉升的擁堵現象極其嚴重,“很多優秀的人短時間都無法晉升”。

職稱晉升是大多數青年教師所面臨的困境。根據團市委調研結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師“以中級職稱為主,初級職稱為輔”。

具體來看,16738名專任青年教師按照專業技術職務來劃分,正高級199人,佔1.2%;副高級2363人,佔14.1%;中級10360人,佔61.9%;初級2321人,佔13.9%;未定職級1495人,佔8.9%。整體情況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紡錘狀。

課題組稱,在過去的青年教師評定中,副高級職稱主要與工齡及學歷相關,存在一定的“論資排輩、熬年頭”現象。以往由副高晉升正高很難,現在不僅評上正高更加困難,由講師晉升副高也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副高職稱的評定已經成為青年教師職業生涯中的瓶頸,“第二次職稱擁堵”或者説“雙職稱瓶頸”在青年教師羣體中已經逐漸顯現。

然而,“青椒”壓力大不僅僅是因為“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困難”(佔24.52%),“工作負擔太重”(佔17.30%)、“教學科研經費不足”(佔13.66%)也是主要原因。

“現在的青年教師早不是從前那種安安穩穩、悠閒自得的教書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學。”王敏説,現在不少青年教師身上都壓着很重的教學任務,可絕大多數的考核都以科研為主,發表論文的數量和期刊等級、申請的課題數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但最大的“難題”在於,如徐偉所説,越有頭銜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級別課題,年輕人幾乎沒機會。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標準讓不少急需職稱改變生存狀況的青年教師寫了大量質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從科研經費的分配和激勵上來看,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存在評定不公等問題”,41.6%的人認為現行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有改進空間。

報告分析認為,從技術職務上來看,依託於掌握豐富資源的“學術權威”的青年教師更容易獲得科研項目和發展機會,進而獲得更多提升空間和展示平台,優勢資源向優勢青年教師集中,使其變得“越來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關係和相關資源的青年教師,則很難獲得機會和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內科研資源配置強者越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青年教師根本沒有真正獨立科研的機會,都得‘攀’着老教授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訴記者,現在不少老師都很“忙”,忙着“編”課題申請書,“炮製”論文,“找”發票,和老教授、期刊編輯拉關係,“誰還有心思好好上課?”

“不管怎樣,青年教師還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學者氣質和耐心。”徐偉説。

期望收入與實際收入反差較大 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難

儘管“青椒”面臨着職稱晉升難、工作負擔重等壓力,但同時,調查顯示,在對工作滿意度的測評中,青年教師最認可工作的穩定性。在受訪青年教師中,79.0%的受訪者為北京非農業户籍。顯然,這也為他們在京工作、生活的穩定和子女的照顧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然而,工資收入成為青年教師工作滿意度測評中最不滿意的因素。

心態積極的徐偉稱自己“物質方面沒什麼壓力”,原因在於父母比較支持他選擇教師這一行業,給他提供了購房資金。他算了算,像他這樣的青年教師年薪約在9萬元左右,“如果沒有父母支持、完全憑自己的收入想在北京安家,那實在是太辛苦了”。

從具體支出上看,60.0%的受訪者表示房租和房貸是最大的開支項目,居於其次的最主要開支是吃飯、撫養子女等。報告分析稱,住房困難是青年教師們面臨的最主要困難,“可見,高校教師羣體的生活還主要處於物質資料滿足和積累階段”。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王博認為,以往説讓年輕教師不再為明天的麪包發愁才能安心工作,現在看來,要解決的問題是年輕教師住哪兒。他建議:學校附近的廉租房可以優先考慮年輕教師。

調研顯示,從具體收入上來看,青年教師工資收入相對固定,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結餘。90.9%的受訪者表示,工資收入佔其收入比例最高。

除此之外,青年教師還能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收入。比如4.3%的受訪者表示科研收入和稿費佔其收入比例的首位,2.1%的受訪者最高比例的收入為校外講課、諮詢、評審或其他兼職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調查的青年教師中,41.5%的受訪者為碩士,擁有博士學位者為26.5%。畢業於985和211大學的高達70.8%,兩者各佔37.7%和33.1%,普通院校畢業的僅佔23.1%,海外院校畢業的佔5.2%。課題組認為,這一數據顯示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羣體主要由985和211大學的畢業生構成。

因此,他們分析認為,造成青年教師對工資收入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青年教師這個羣體學歷高,又是名校畢業,期望收入與實際收入之間有較大反差。

社交以同學為中心 單位是問題訴求和解決的主渠道

社交,是不少青年教師最頭疼的事情。在各種重壓之下,“青椒”們的社交圈又是怎樣的呢?

調查顯示,僅有不到16.7%的青年教師每月會參加超過一次的校外活動,大部分青年教師從不參加或只是偶爾參加。

“別看大學老師還有寒暑假,其實不少老師依然在‘忙’。”王敏説,平常教學任務重,沒有一段時間可以專心用來寫論文、研究課題,所以雙休日、寒暑假就非常適合靜下心來做科研,“還得擠出時間陪家人,所以社交活動少了很多。”

調查結果顯示,77.8%的青年教師交往朋友中最多的是同學,12.2%表示最多的是同事。報告認為,學校、單位這兩個社會網絡是目前青年羣體、特別是青年教師羣體中最強的社會關係紐帶。

課題組對此認為,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相對單調的工作之外的生活圈,使得高校校園成為青年教師羣體後天形成的熟人社會。

同時,報告還顯示,在公共事務管理方面,61.7%的青年教師選擇通過學校、單位參加公共事務管理;在維權調查中,青年教師羣體在遇到侵害時,排在首位的是求助於本單位(學校)領導(佔比38.7%)。在問題解決上,同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青年羣體一樣,青年教師羣體單位房的租住比例相對其他羣體較高;他們在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也還享受着高校提供的保障。

從以上數據分析中,課題組認為,可以判斷,單位依然是青年教師問題訴求和解決的主渠道。

網絡表達理性對未來發展謹慎樂觀

對於高校“青椒”來説,科研和教學固然重要,但出於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也不可缺少。

調研顯示,在師生課外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和途徑上,高校青年教師主要以課間休息或下課後聊天”(佔比35.8%)和“答覆學生郵件、電話或短信”(佔19.8%)為主,很少“主動找學生交流”(佔比僅為15.4%)。

而徐偉就是主動找學生交流的老師中的一員。他坦言,現在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互動。至少每半個月,他便會與一批本科生、研究生或者自己指導的校辯論隊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有時推薦書目給他們閲讀,有時圍繞某個主題聊聊,“但這些都是老師自己花時間、精力去做,制度上不會有要求和保障。”

在他看來,“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很重要,網絡、電話總是存在溝通瓶頸,能交換的信息、產生的靈感和火花是有限的”。

報告指出,雖然高校青年教師能利用大學生習慣的網絡方式進行交流,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普遍較少。課題組認為,這與國外高校教師的慣常做法,如設定專門接待時間與學生交流相比,還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在青年教師的網絡經歷方面,調查顯示,18.3%的受訪者表示其所發文章或帖子會被大量轉載或回帖;11.6%受訪者表示其在微博中對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評論會吸引大量網友關注與轉發;5.2%受訪者表示曾經擔任過某知名論壇的版主;2.7%受訪者表示其製作的視頻曾被大量下載或瀏覽。

此外,報告稱,近90%的受訪者表示不會把自己的情緒帶到網絡中或僅會在朋友圈裏交流以舒緩情緒。

分析以上數據,課題組認為,青年教師羣體除了通過學術創新和教書育人來影響社會外,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其在網絡特別是自媒體中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其專業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發揮。

報告提到,作為具有“身份雙重性”的特殊青年羣體,“講台上的青年”與學生年齡相近、接觸較多,傳道授業過程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更直接,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範引導作用。

這一點,徐偉認為,青年教師要有自覺意識去積極引導學生,對自身困難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把自己的壓力通過課堂傳遞給學生,要對學生保持關愛,以及不敢誤人子弟的惶恐感。

“教書育人這種工作,情懷總是要有的。”徐偉説,現實再怎麼殘酷也要保持理想化的精神境界。

此外,調研結果顯示,對“全面深化改革”、“市場將起決定性作用”和“目前中國的飛速發展被稱為中國模式”,分別有61.7%、54.9%和52.1%的人認為“政策很好,但落實起來有難度”,可見青年教師羣體對未來發展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wx7j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