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高中英語教學調查報告

高中英語教學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英語教學調查報告

最近五年,我省大學聯考英語平均分總在80分以下(總分為150分),而分值比重最大的閲讀理解的平均分只有18分左右,及格率只在24%左右,極大地影響了考生英語成績的提升。從該大題的失分分析看出,我省中檔題所佔比例高於全國,而容易題比例卻低於全國,全國所設置的容易題在我省變成了中檔題。也就是説我省大學聯考英語閲讀理解試題的難度較低,但學生的閲讀理解率不高。從近幾年我省英語科大學聯考閲讀理解試題失分分析中看出:我省考生語篇意識較差,對文章的理解大多數只停留在詞、句的淺表意義上,缺乏對文章的題材、體裁、主旨以及作者的寫作觀點和意圖等深層意義的挖掘。從近幾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來看,大學聯考命題已經愈來愈多地滲透語篇分析或語篇理論的思想,從聽力測試到單項選擇,再到完形填空、閲讀理解和寫作都離不開語篇分析的指導,特別是閲讀理解中的7選5試題更加充分體現語篇思想。從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我們高中英語閲讀教學任然過分重視詞彙和語法知識的傳授、講解與記憶,忽視培養學生的語篇閲讀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缺乏一定的語篇分析訓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缺乏對學生進行語篇分析的指導,以致造成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往往採取孤立割裂的死讀硬背硬記的枯燥無味的學習方式,而且只是零碎的學習關於字、詞、句、段、篇中的有關的語言知識,而不是從語篇的結構和功能如從銜接與連貫的角度上去把握詞彙、句子、段落、篇章在表達語篇整體意義上所起的詞彙銜接、語法銜接、文化背景圖式的銜接、意義的銜接等所起的作用,以致於不能有效地加深對語篇的全面理解,導致英語教學費時低效,學生的聽説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低,不能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大學聯考成績不理想。從考生全卷的失誤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我省中學英語在語篇教學上存在嚴重的問題。

因此,為了改變目前高中英語閲讀教學的現狀,走出英語教學的窪地,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力,有必要嘗試從語篇分析的視角來進行高中英語閲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篇能力(mccarthy & carter,1994)。為此,本課題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是:高中英語語篇閲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模式;語篇閲讀教學所採取的方法和策略等。重點主要從大學聯考閲讀理解題的命題原則、命題目的以及命題方向上訓練學生如何對語篇進行整體解悟、如何提高學生接受信息和處理語篇信息的能力。本研究的難點是怎樣教會學生運用所學語法基礎知識、基本的詞彙量以及相關的背景圖式,在閲讀中獲取所需的信息並與作者進行交互式的閲讀,如何使學生走進作者的編碼世界,準確地解碼作者欲想傳遞的信息等。本課題的研究假設是:語篇分析閲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成的提高。

二、文獻綜述

1.語篇

語篇又稱為篇章或話語等。不同的語言學家有不同的表述,戴維?克里斯特爾(XX:111-112)認為,語篇指“一段大於句子的連續語言(特別是口語),……是一些話段的集合,構成各種可識別的言語事件。……是人們語言互動過程中支配其行為表現的一個表達和理解的動態過程。”;brown & yule(XX:6)把text定義為交際事件的文字記錄;hoey(1983)把text定義為可清晰地表示一個或多個作者和一個或多個讀者之間相當獨立的、有目的互動,其中作者控制着互動並生產大部分或所有的語言(胡中曙,XX:28)。halliday & hasan(XX:1/XX:10)把語篇定義為使用中的語言,具有功能的語言,是語義單位;widdowson(XX:4)的定義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唐青葉(XX)認為語篇沒有大小和長短之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具有明顯的語篇特徵,其主題意義相對完整,一脈相承,結構井然有序,功能相對獨立,依賴於語境能完成一種可識辨的交際功能。席曉青(XX)認為,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也就是説,一切能夠在一定的語境中發揮作用或實施一定功能的語段都可以看做是語篇。李美霞(XX:194-195)將語篇界定為一種社會活動或社會過程。

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語篇既指書面語言,又指口頭語言;有些則認為,語篇只指書面語言,不包括口頭語言;有些試圖把語篇和話語區別開來,用語篇指書面語言,用話語指口頭語言。我們贊同語篇或話語既指書面語言又指口頭語言,是社會活動的中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是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它依賴於一定情景,結構完整,表達一定的意圖或意義或提供一定的信息。但語篇並非都大於句子,有時候可以是一個詞或句子。語篇可長可短,一句問候、一個獨白、一次談話、一場論文答辯、一次講話或演講、一次記者招待會的問答以及一張便條、一份科研報告或詩歌、小説、散文等都是語篇。只要所表達意義達到交際目的,哪怕是一個手勢、符號或者圖片也是語篇。

2.語篇分析

語篇分析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髮展和興盛的一門語言學新學科,至今已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領域。語篇分析又稱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或語篇語言學或篇章語言學或篇章語法。語篇分析最早源於布拉格學派的語篇分析思想(姜望琪,XX)。discourse analysis這一術語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哈里斯(z. s. harris)1952年發表於美國《語言》(language)雜誌的一篇題為“話語分析”的文章中首次使用的,而篇章語言學這一術語是德國語言學家weinrich於1967年首先提出的,他認為任何語言研究都應以篇章為描寫框架(劉辰誕,趙秀鳳,XX:4)。20世紀70年代longacre等提出篇章語法(discourse grammar)這一術語並認為語篇研究已經是語言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姜望琪,XX:176)。本文采用語篇分析這一術語。對語篇分析的定義,學界也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但都公認語篇分析的中心任務是從結構和功能來研究語篇。黃國文(1988:4)認為,語篇分析是指對比句子或話段更大語言單位所作的語言分析。席曉青(XX:3)認為,語篇分析就是對語義連貫且有句際關係的話段或篇章的理解或解讀。語篇分析是一種多向度的思維方式,是基於語法分析的一種對語篇意義和結構進行合理的説明、解釋和推斷的活動和過程。

3.語篇分析教學

語篇分析對語言教學極為重要。語篇分析教學就是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指導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近年來語篇分析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成為教學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胡壯麟(XX)從組織課堂教學、閲讀、寫作、翻譯、文體學和語法方面具體闡述了語篇分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和作用;常晨光(XX)分析了基於功能語言學的口語語篇分析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mccarthy & carter(1994)提出了“語言即語篇”的語言觀,主張語言、詞彙和語法等語言要素共同構建語篇,即語言中的的詞彙-語法系統都是為構建語篇服務的,是語篇組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程曉堂(201o:269)預言,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將是未來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建議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滲透語篇的教學,如分析語篇的結構、寫作目的等,也就是説要積極研究、嘗試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從語篇分析的視角進行語言教學。席曉青(XX:19)認為,語言教學就是以語篇為中心,培養語言學習者在具體的社會文化語境中運用語言實施各種言語行為的能力。由於國內外的研究只限於語篇知識介紹和分析研究,應用於教學也只限於大學英語教學,很少將語篇分析應用於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之中進行實證性的研究。

4.語篇閲讀教學

閲讀是對視角符號的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在這個思維過程中,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作者提供的已知信息對語篇的未知信息進行識別和解碼的,從而達到對語篇的結構和功能的分析和理解。隨着語言學、心理學和信息技術科學等的不斷髮展,英語閲讀教學形成了不同的派別或模式,主要有自下而上模式(信息加工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心理語言模式)、圖式理論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這些模式都有一個的共同的侷限,就是隻涉及兩個方面即視角符號和讀者,有的強調語言知識中的某些部分如詞彙和語法,有的則強調背景知識,忽略了語篇的生產者、語境、語篇的結構和功能的關係、語篇的組篇機制等,導致閲讀能力不能提高,閲讀理解率低。語篇分析閲讀模式努力吸收上述諸多模式的精華,在凸顯語篇意義或功能的基礎上形成語篇結構和功能有機統一。簡言之,語篇分析閲讀就是讀者運用語篇分析理論分析如何在特定的語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中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作者是如何依據自己的特殊身份組織語篇的即語篇的組篇機制是什麼,強調讀者和作者及語篇之間的相互交際過程。語篇閲讀的本質就是讀者通過語篇,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積極主動的對話、交流和溝通的一交際活動。閲讀是基於語篇的閲讀。根據語言即語篇的觀點,語言閲讀就是語篇閲讀。語篇閲讀教學實際上就是語篇分析閲讀教學,主要是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指導閲讀教學,通過師生、生生、學生與語篇、學生與作者等的多極化互動體驗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閲讀能力即語篇能力,提高閲讀理解率。

由於高中生從心理上逐漸走向成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自主性不斷形成,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建構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的交互式語篇閲讀教學模式,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語篇教學新途徑,大膽嘗試語篇分析閲讀教學可以改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促進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這是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因此,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從語篇的結構和功能如從銜接與連貫的角度加強對學生進行語篇分析指導,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語篇閲讀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大學聯考閲讀理解成績。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設計。本研究採用非對等控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自變量為高英語語篇分析閲讀教學,因變量為高學生英語閲讀測驗成績與大學聯考英語成績。

2. 被試的選擇。所有被試均為貴州省畢節市一所普通高中高中高三年級同一個英語老師任教的兩個自然班的學生,共計128人,並隨機選定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共68人;另一個班為對照班,共60人。

3. 教學方法。本實驗採用語篇分析閲讀教學法,即在高中英語閲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作為實驗干預手段。在教學中,將語篇分析閲讀教學法定義為:在閲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的理論或研究成果分析和解讀語篇。

4. 教學效果的評價工具:(1)閲讀方法調查問卷。(2)訪談記錄。(3)閲讀成績測驗。(4)大學聯考成績。

5.實驗步驟:(1)準備階段(XX年7月-8月)。①理論學習。通過購買理論書籍,從中國知網下載了大量的文獻,認真學習了語篇分析的相關理論。②設計問卷調查表。本研究設計了兩套調查問卷,各有21個問題,其中前18個問題為封閉性問題,後三個為開放性問題。③設計前測和後測試題:本研究共設計了前測和後測試題各一套,滿分為100分。

(2)實驗實施階段(XX年9月-XX年6月)。①前問卷調查和前測:前問卷調查和前測主要在實驗開始前進行。前問卷調查通過對學生閲讀方法的瞭解,以確定學生對語篇分析閲讀方法的認知水平。前問卷調查表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對語篇分析閲讀方法的認知水平沒有差異。前測使用完形填空、閲讀理解和書面表達三種題型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以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英語水平特別是閲讀理解水平的起始狀態是否一致。前測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分無差異。②實驗處理: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為同一個英語教師任課的兩個自然班。實驗班和對照班的上課學習時間相等、教材相同,不同的是實驗班的課堂教學採用語篇分析進行教學,而對照班任然按原來的方法上課即翻譯和講解。③後問卷調查和後測測:實驗結束後,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後問卷調查和後測。後問卷調查主要了解實驗班和對照班對語篇分析閲讀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情況。後測仍然使用完形填空、閲讀理解和書面表達三種題型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英語成績測試採用大學聯考成績。實驗結果運用spss統計如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實驗前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實驗前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瞭解實驗班對閲讀的認識和對閲讀方法的運用,以此來分析確定他們瞭解語篇分析的知識和實際運用語篇分析閲讀方法的基本情況。問卷共有21道題,其中第1-18題為五個單項選項的封閉性問題,前兩個選項為否定選項,中間一個為中性選項,後兩個為肯定選;第19-21小題為開放性問題。在封閉性問題中,第1-2題是對閲讀的認識;第3-18題為閲讀方法的運用,其中3-4題為間接考查學生是否運用語篇分析閲讀方法,第5-18題為直接考查。共發放問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66份。問卷統計如下:

表1.1實驗前英語閲讀方法調查表數據描述(sa= strongly agree;a= agree;n=neither agree nor disagree;d= disagree; sd= strongly disagree)

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課題實施以前,大多數學生認為閲讀重要,但半數以上學生不喜歡閲讀。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語篇分析知識和分析能力,如能運用瀏覽大意,能運用上下文猜測生詞,能推斷作者的寫作態度和意圖,能運用語境理解文章的意義。但總的來説,學生的語篇意識差,還缺乏對語篇的結構如體裁結構、銜接等進行分析的能力,語篇閲讀還停留在字詞句的意義理解階段。對於19-21小題關於對老師以前教過的哪些閲讀方法很感興趣、最喜歡的閲讀方法有哪些以及閲讀最大的問題或困難有哪些和為什麼,絕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怎樣回答因而沒有回答,只有少數學生對回答了閲讀最大的問題或困難是對生詞和句字意義的理解。

(2)實驗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實驗結束後,對實驗班進行了英語閲讀方法調查。共發放問卷68份,收回有效問卷64份,問卷統計描述見下表。

表1.2實驗後英語閲讀方法調查表數據描述

從以上統計看出:通過一年的語篇分析閲讀教學學習,絕大多數學生的語篇意識得到逐漸培養,對語篇及語篇分析有了基本的瞭解,知道了語篇的一些結構和功能,

在閲讀中更多的同學開始重視文章結構及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關係。學生回答19-21小題(19. 你現認為哪種閲讀方法最有效?為什麼? 20.你最不喜歡的閲讀方法是哪種?為什麼? 21. 你有自己創新的閲讀方法嗎? 請舉例説明。)情況表明,先理解語篇的主旨大意之後理解句子和單詞的意義並分析語篇的結構是比較有效的閲讀方法,最不喜歡的是逐字逐句翻譯成漢語的閲讀方法。有的學生還認為如果做閲讀理解題要根據題目去閲讀。

2.訪談結果分析

實驗結束後,每位實驗教師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他們覺得語篇閲讀有趣多了。通過語篇閲讀,培養了自學能力,提高閲讀理解率。訪談的題目是:同學們,通過一年的努力,語篇閲讀教學實驗已經結束,請大家談談通過語篇閲讀教學實驗後的感想。以下是一些學生的體會。

學生a:語篇閲讀教學為我們自學英語提供很好的參考。

學生b:通過參加英語語篇分析實驗,我學會了怎樣對一篇英語文章進行分析,也學會了從抓文章的主旨大意入手,增強了語篇的理解力,提高了做題效率,對文章中的語法、從句和難句的解析能力增強,能從文章中提取精華,去解決現實問題,促使自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學生c:通過英語語篇閲讀教學,我發覺閲讀有趣了,作閲讀理解題目比以前輕鬆多了,還你節約時間去仔細檢查做過的題

學生d:一直以來,閲讀理解這一塊是我的弱項,基本上很難抓分。參加英語語篇分析實驗後,我學會了語篇分析的技巧和方法,那段時間詞彙量也有增加。我才發現我原來的做題方法是錯誤的,然後還學會了一些比較新穎的,不同的做題方法。

我覺得語篇分析是很不錯的,我非常喜歡。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夠很快地掌握好結構和意義!”

學生e:我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英語學習不再枯燥。

學生f:除了歸納文章的主旨外,還要理清文章的體裁,行文脈絡等等,這樣理解了文章大體的思維構造,就可以幫助我們去解答有關問題。

學生g:通過語篇閲讀訓練,我對閲讀理解特別是七選五閲讀覺得好做多了,知道填入的往往是該段的中心句、主題句和承上啟下文的過渡句,所以説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邏輯關係的發展,上下推理,才能判斷出在文章的什麼位置要出現什麼樣的句子,從而得出答案。

學生h:“通過語篇閲讀學習,我從中受益很多。從以前不懂英語學習方法,到現在牢牢掌握閲讀方法,例如:預測、銜接、連貫等等。現在我的英語有了很大提高,綜合能力也大大提高。英語閲讀提升了,英語成績也提高了,語篇閲讀方法讓我們受益無窮。”

通過對語篇閲讀教學實驗中的訪談分析發現,語篇閲讀教學對英語基礎紮實的學生來説可以起到錦上添花和精益求精作用,而對於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或英語沒有信心的學生來説可謂雪中送炭。畢節市實驗高中的秦翠霞的英語從不及格,經過課題實驗後,她感覺學習英語容易多了,最後大學聯考得了100分。語篇閲讀教學給學生帶來了進步和成功的喜悦。語篇閲讀教學的意義是深遠的。

3.前後測及大學聯考成績分析

實驗採用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被試為高三學生。零假設為均值無顯著差異。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表1 實驗班(1)和對照班(2)前後測及大學聯考成績基本描述統計

group statistics

表2表明:

前測經過方差齊性檢驗,p=0.790>0.05,則兩樣本方差齊性。t檢驗結果為t=0.539(df=126),p=0.591>0.05,應接受零假設,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前測成績平均數沒有顯著性差異。

後測經過方差齊性檢驗,p=0.565>0.05,則兩樣本方差齊性。t檢驗結果為t=3.772(df=126),p=0.000﹤0.05,應拒絕零假設,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後測成績平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

大學聯考經過方差齊性檢驗,p=0.864>0.05,則兩樣本方差齊性。t檢驗結果為t=4.803(df=126),p=0.000﹤0.05,應拒絕零假設,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大學聯考成績平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實驗班後測與大學聯考成績的簡單相關係數矩陣

由此表3可知,大學聯考成績與後測的簡單相關係數為0.768驗的概率p值都為0。因此當顯著性水平α為0.05或0.01時,都應拒絕相關係數檢驗的零假設,認為兩總體存在線性關係。表中相關係數旁的兩個星號(* *)即表示顯著性水平α為0.01時可拒絕零假設。一個星號(*)表示顯著性水平α為0.05時可拒絕零假設。因此兩個星號比一個星號拒絕零假設犯錯誤的可能性更小。總之後測成績對大學聯考有正影響,即語篇教學能提高大學聯考成績。

以上統計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語篇分析閲讀教學的效果明顯,能提高學生是閲讀理解率和成績,從而提高大學聯考成績。同時語篇分析閲讀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不同的學校實驗的效果有一定的差異。

五、討論

1.語篇閲讀教學的理論依據與實質

在英語閲讀教學中實施語篇閲讀教學,訓練學生的語篇閲讀能力,理論上源於mccarthy & carter(1994)提出的“語言即語篇”的語言觀。他們認為語言的教學就是語篇的教學,提出並闡述了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即語音、詞彙和語法等語言要素共同建構語篇,是語篇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習者認識這些要素是如何建構語篇。語篇閲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從而形成mccarthy & carter(1994:172)提出的語篇能力,提高閲讀理解率。語篇分析能力是語篇能力的重要基礎,英語閲讀教學就是如何運用語篇分析研究的成果來訓練語篇分析能力。

2.語篇閲讀教學在高中生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語篇閲讀教學強教師在語篇分析訓練中的示範引導作用和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互動性,教學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語篇分析的訓練實際上是策略和方法訓練,教學生學會學習,在訓練學會學習。這些從學生的訪談中可以清楚看到。

從實驗的結果看,實驗組明顯好於控制組,呈現顯著性增長(p﹤0.05),而單組實驗的後測也同樣優於前測,大學聯考成績均與後測存在在不同程度的正相關。這説明語篇閲讀教學實驗是成功的,即語篇閲讀教學有助於提高閲讀成績,從而促進大學聯考成績的提高。但是由於實驗的時間段和範圍小,各個實驗教師具體操作差異較大,有的實驗老師沒有設立對照班,不同學校實驗結果差距較大,因此該研究有待進一步改善。

六、問題與思考

本課題實驗研究到達了預期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第一,該課題涉及的領域新,需要學習許多理論,實驗難度大,,加之研究期限較短,僅為一年,而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所以實驗效果雖然明顯但不夠理想。第二,由於被試僅為高三年級的一個班,樣本範圍不大,研究是否可以推廣到高一高二年級,擴到樣本範圍還有待做進一步的實驗研究。因此今後有必要繼續進行實驗研究,嘗試從高一年級着手,並將語篇教學擴展到聽力、口語和寫作之中,真正體現和形成基於語篇的英語語言教學思想和方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七、結束語

本研究表明語篇分析閲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是可行的。語篇分析閲讀教學對學生的閲讀能力有顯著影響,能促進閲讀成績的提高,同時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大學聯考成績。

“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將是未來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michael mccarthy & ronald carter 在《作為語篇的語言:對語言教學的啟示》(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一書中,從語篇的視角出發,首次提出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思想或途徑(a discourse-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這種新的語言教學思想或者教學途徑有別於傳統的基於句子語法的語言教學模式(a grammar-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基於句子語法的語言教學模式主要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教學中主要關注語言的形式即語言的結構,重視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卻忽略對語言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對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然而,基於語篇的語言教學思想或途徑倡導的是一種新的語言觀,語言教學應該從關注語言的結構上升為關注語篇的層次和整體,教學中,不是單個的對句子語法進行分析,要以語篇為單位來研究和解釋語言的特徵和特點。談到語篇分析,不得不談語篇與語境的關係、語篇中的小句關係、主位推進模式、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等相關的話題。

語篇閲讀理論對高中英語閲讀教學的影響將必會引起對大學聯考閲讀命題的深刻變革。傳統閲讀教學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新大學聯考閲讀測試的需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將語篇閲讀教學的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策略相結合,是進一步需要探討的問題。

總之,學生的英語學習總是會涉及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內化或轉換以及知識的評價三個過程。閲讀教學實際上是學習者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通過生生和師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共享等情景學習對語篇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運用的過程。語篇閲讀教學要基於學生的個性化建構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最終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rrqp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