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整改措施 >

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

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

不論是什麼生物都要吃東西,人類對美食更加有追求,俗話説病從口入,對食品要更加註意衞生安全,不然會給身體造成負累,引發疾病。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

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

第一招:嚴把源頭關——監管觸角伸向產地

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一直比較分散,按照聯邦、州和地區分為3個層面監管。三級監管機構大多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採取進駐飼養場、食品生產企業等方式:從原料採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後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從而構成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絡。

不過,這種監管體系由於管理權分散,近年來暴露出效率低、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等諸多弊端,這也是奧巴馬政府推動食品安全體系改革的原因所在。這次的新法案擴大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監管權力和職責,強調食品安全應以預防為主。根據新法案,FDA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外,還有權檢查食品加工廠,以及對進口食品制定更為嚴格的標準,儘量將食品安全的隱患消滅在端上餐桌之前。

消滅食品安全的隱患同樣是英國食品標準署的基本職能之一。英國食品標準署不僅監測着市場上的各種食品,還將觸角延伸到了食品產地,並且這種工作還往往是長期持續的。比如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質飄散到歐洲上空,有不少放射性物質在英國養殖綿羊的一些高地地區沉降,20多年過去了,食品標準署還一直監控着當地綿羊的情況,20xx年發佈的公告説還有369家農場的綿羊產品受到限制。

法國全程管控確保食品安全

xx巴黎4月27日電(記者舒適)法國是世界聞名的美食大國,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眾關注的焦點。近些年來,瘋牛病、二噁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斷湧現,促使法國更加註重對食品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監管。

從食品供應的源頭開始,法國當局實行嚴格的監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豬都會掛有識別標籤,並由網絡計算機系統追蹤監測。屠宰場還要保留這些牲畜的詳細資料,並標定被宰殺牲畜的來源。肉製品上市要攜帶“身份證”,標明其來源和去向。

具體分工上,法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總局主要負責保證動植物及其產品的衞生安全、監督質量體系管理等。競爭、消費和打擊舞弊總局負責檢查包括食品標籤、添加劑在內的各項指標。

進入流通環節後,法國有兩種模式的認證和標識制度,分別是政府統一管理形式和各大超市自我管理形式。

政府統一管理的食品認證標識主要是農業部負責,統一管理的認證標識包括原產地冠名保護標籤(AOC)、生態食品標籤(AB)、紅色標籤(LR)、特殊工藝證書產品認證(CCP)4種,其他統一管理的認證標識還有企業認證、特點證明、地理保護標誌、營養食品等。

原產地保護認證和標識由法國原產地研究院簽發,農業部監管。原產地保護標識使用最多的是葡萄酒,法國出產的葡萄酒80%以上都有原產地標識。奶酪也有相關的原產地標識。貼有生態食品標籤的食品,説明它至少有95%以上的原料經過授權認證機構的檢驗,是精耕細作或精細飼養而成,沒有使用殺蟲劑、化肥等。如果一項產品貼有紅色標籤認證,説明它與同類產品相比,經過更嚴格的生產控制流程並擁有更高的質量,法國現有450種產品獲得這一認證。特殊工藝證書產品認證則從20xx年才開始實行,要獲得這一認證,農產品或食品的生產和加工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並設有全面和完善的監控。

法國各大超市也建立了自我管理的認證和標識,比如家樂福的食品質量認證標識(FQC)已成功實施超過20xx年。在家樂福超市的銷售櫃裏,有FQC標識的食品佔30%以上。

第二招:重視流通環節——為每份食品“建檔案

日本米麪、果蔬、肉製品和乳製品等農產品的生產者、農田所在地、使用的農藥和肥料、使用次數、收穫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記錄在案。農協收集這些信息,為每種農產品分配一個“身份證”號碼,供消費者查詢。

日本的食品監管還重視企業的召回責任。日本報紙上經常有主動召回食品的廣告。日本採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農業和食品政策。食品只有通過“重重關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

在食品加工環節,原則上除厚生勞動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劑外,食品生產企業一律不得製造、進口、銷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劑。

面對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危機,歐盟於20xx年首次對食品生產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規形式對食品、飼料等關係公眾健康的產品強制實行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等各階段的溯源制度。20xx年,歐盟推行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對各個生產環節提出了更為具體、明確的要求。

在德國,食品的食物鏈原則和可追溯性原則得到了很好的貫徹。以消費者在超市裏見到雞蛋為例,每一枚雞蛋上,都有一行紅色的數字。比如説:2-DE-0356352,第一位數字用來表示產蛋母雞的飼養方式,“2”表示是圈養母雞生產;DE表示出產國是德國;第三部分的數字則代表着產蛋母雞所在的養雞場、雞含或雞籠的編號。消費者可以根據紅色數字傳遞的信息視情況選購。

如果出現食品安全危機,也可以根據編碼迅速找到原因。20xx年12月底,德國安全食品管理機構在一些雞蛋中發現超標的致癌物質二噁英,引起德國上下的極大關注。通過對有毒雞蛋的追查,有關機構順藤摸瓜將焦點快速鎖定在了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施泰因州的一家飼料原料提供企業身上。這家公司將受到工業原料污染的脂肪酸提供給生產飼料的企業,才導致了其下游產業產品二噁英超標。隨後,德國政府迅速隔離了4700個受波及的養豬場和家禽飼養場,強制宰殺了超過8000只雞。

英國食品標準署對食品的追溯能力也在去年的克隆牛風波中得到展示。去年有媒體披露,一些英國農場主表示飼養了克隆牛及其後代,並將其牛奶和牛肉製品拿到市場上銷售。由於公眾對克隆動物食品還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特別是不少人在食用安全問題上存有疑慮。食品標準署很快查明報道中的牛是一頭從美國進口的克隆牛的後代,並據此確認了其後代8頭牛所在的農場,以及是否有相關奶製品或肉製品進入市場。這些結果公佈後,公眾掌握了相關事實,一場風波逐漸消散。

第三招:食品造假要出狠招重罰

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對先進的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各國為此都加大了懲罰力度,其中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德國:刑事訴訟外加鉅額賠償

20xx年底,德國西部北威州的養雞場首次發現飼料遭致癌物質二噁英污染。今年1月6日,德國警方即調查位於石荷州的飼料製造商“哈勒斯和延奇”公司。7日,德國農業部宣佈臨時關閉4700多家農場,禁止受污染農場生產的肉類和蛋類產品出售。

對於這次二噁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國檢察部門提起刑事訴訟,同時受損農場則擬提出民事賠償,數額可能高達每週4000萬至6000萬歐元,完全可能讓肇事者破產。

韓國:造毒食品20xx年內禁營業

20xx年6月,韓國曝出了“垃圾餃子”風波。

事件曝光後,韓國《食品衞生法》隨之修改,規定故意製造、銷售劣質食品的人員將被處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國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有關責任人將被處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製造或銷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20xx年內將被禁止在《食品衞生法》所管轄的領域從事經營活動。另外,還附以高額罰款。

法國:賣過期食品立刻關門

銷售部門對於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巴黎超市的工作人員每天晚上關門前都會把第二天將要過期的食品扔掉。判斷食品是否過期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標籤上的保質期,而一旦店內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商店就得關門。20xx年,巴西東南部兩家牛奶生產廠在牛奶中摻入一種溶液,以延長保質期。消費者飲用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現象。在接到投訴後,巴西有關方面拆除了工廠的生產設備,查封了庫存牛奶,並在市場上收繳這兩家工廠生產的牛奶。

在巴西,生產未達標產品的企業將受到處罰。如果是重犯,企業都將被處以與首次發現時數額相同的罰款,同時還要接受停產30天檢查、沒收不合格產品、收回已投放市場產品等一系列處罰。

如再被查出,案件將直接進入司法程序,企業法人將以食品造假罪被起訴。

第四招:食品召回構築最後屏障

問題食品召回制度是發現食品質量存在缺陷之後採取的補救措施,是防止問題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後一道屏障。

奧巴馬食品監管改革要點之一就是授予美國藥管局強制召回權,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無需要求生產廠家自願。日前,美國FDA推出了食品召回官方信息發佈的搜索引擎,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完整性。通過搜索,消費者可以獲得自20xx年以來所有官方召回食品的詳細動態信息。

在英國食品標準署網站上,可以查詢到問題食品的召回信息,包括食品生產廠家、包裝規格和召回原因。比如:在3月22日的一條公告中,寫明召回 Natco公司生產的400克裝咖喱鷹嘴豆,原因是未在標籤中註明其含有芥末,可能會引起對芥末過敏人羣的不適。像這種並不算很嚴重的原因都得到清晰監管,對那些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公眾也就更放心。

對於不合格食品召回,德國食品安全局和聯邦消費者協會等部門聯合成立了一個“食品召回委員會”,專門負責問題食品召回事宜。20xx年,在“食品召回委員會”監督下,亨特格爾公司調查發現,該公司生產的孕產婦奶粉和嬰兒豆粉中有“阪歧氏腸桿菌”,威脅消費者尤其是嬰兒健康。事件發生後,亨特格爾公司以最快速度召回了產品,另外還向消費者支付了1000萬歐元的賠償金。

第五招:完善食品安全法 用法律來保障

以美國為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如20xx年的“沙門氏菌事件”、20xx年的“花生醬事件”和20xx年的“沙門氏菌污染雞蛋疫情”。

20xx年1月,美國花生公司布萊克利工廠生產的花生醬被沙門氏菌污染,導致9人死亡,震驚全美。 事件發生後,公眾對美國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出嚴重質疑。總統奧巴馬事後評論説,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不但過時,而且嚴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須徹底進行改革。

在上述背景之下,美國於20xx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進程,繼《20xx年消費品安全改進法》後,又通過了幾經修改的《20xx年食品安全加強法案》。沒有什麼制度是萬能的,美國相對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需不斷完善。

巴西負責食品監督的部門和機構國家衞生監督局、農業部、社會發展和消除飢餓部等機構。此外,民間還有消費者維權基金會和消費者保護研究院等。這些機構都有比較完善的體制,在市鎮、州、聯邦三個層級開展工作。

巴西有關食品安全的法案很多,也很具體。從20xx年開始,巴西又強制執行食品營養成分標籤規定,要求食品標籤必須包括熱量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含量、鈉含量等信息,以保障公眾健康。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美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迎來一次大變革。奧巴馬政府的這次改革是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對美國食品安全體系進行的一次調整。100多年來,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在不斷改進中日漸成熟。

1920xx年,美國國會通過《食品藥品法》和《肉類製品監督法》,美國食品安全開始納入法制化軌道運轉。上世紀50至60年代,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美國在食品加工和農業方面出現了濫用食品添加劑、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合成製劑的情況。為規範食品添加劑和農藥的使用標準,美國政府先後出台了《食品添加劑修正案》、《色素添加劑修正案》、《聯邦殺蟲劑、殺真菌劑和滅鼠劑法》等多部法律。近年來,美國多次發生食品污染事件,奧巴馬政府又及時調整食品監管體系,賦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更大的權力。

英國和德國的食品監管體系同樣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和發展。英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食品標準署成立於20xx年。此前,英國在1990年頒佈《食品安全法》,對食品質量和標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而《食品安全法》又是在1984年的《食品法》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再往前追溯,還可以找到一些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而德國食品法的歷史則最早可追溯到1879年。迄今,德國關於食品安全的各種法律法規多達200多個,涵蓋了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所有環節。由此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源遠流長,而且相關法律和監管體系在與時俱進地不斷修訂完善。

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後果

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有關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近來卻頻頻出現,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漂白粉到假薯粉,它們造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首先,不安全食品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相信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食品中毒的嚴重後果,也都瞭解了大頭娃娃的悲劇。其次,食品安全問題也關係到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社會經濟發展。多數出現問題的食品一般都是出自一些小作坊或者黑加工點,他們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大多使用劣質原料或者使用假商標,以降低生產成本,這就嚴重侵害了一些正規廠家的合法權益,出現了不正當競爭,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食品開發商利慾薰心,法律對違法者的懲罰力度不夠,企業“犯法成本”太低了;多部門分管,責任邊界不清,工商部門只管生產經營資格、農業部門只管原始農產品的生產安全、商務部門只管流通環節、質監部門只負責食品生產中出現的質量標準問題等等。更根本的原因或許還是在於現有食品安全監管的領導體系制度上。食品行業有一個特點:食品生產時受益的往往是當地企業、經濟、政府等等;但食品有安全問題時,受害的卻往往多是外地或當地的消費者。而現行食品安全監管領導體系制度主要是由當地政府所屬的有關部門監管當地的食品生產安全,那麼就比較容易受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響,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利益、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食品安全監管,不去認真仔細的檢查,嚴格處理,以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放聲了。具體分析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政府部門缺乏有力的監管。

由於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生產的操作監管不力,使得中國食品行業嚴重違規、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的現象屢禁不止。據我瞭解,中國的食品監管一直採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麼會出現爭着監管、重複執法的現象,要麼會出現爭着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平時沒有有力的監察,當老百姓舉報時要麼置之不理,要麼不知何處檢舉,這就給某些食品行業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讓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毫無顧忌的生產銷售偽劣食品。

2.消費者知識匱乏。

消費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識,也可能會引起食物安全問題的產生。首先,消費者缺乏購買安全食品的常識。中國眾多的消費者由於收入水平低下,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還有許多偏遠地區的消費者沒有了解食品安全的渠道,從而缺乏相關的知識,所以在購買食品時安全意識淡漠,且容易只圖便宜,不太顧及食品的質量、衞生問題。還有一些消費者在購買便宜食品、特價食品、無質量保證食品時,總是抱着僥倖心理,認為大家都在買,並且別人過去多年吃這些便宜食品也沒吃出什麼問題,現在再吃也不會有事。在消費者這種心理的支持下,就為問題食品的銷售打開了門路。其實正是因為有了消費者的需求,才導致這些問題食品的生產。試想,若廣大消費者都有高度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去購買這些假冒偽劣食品,那麼這些食品的生產必將大大減少。其次,很多消費者缺乏科學食用食物的常識,由此可能會引發一些疾病的產生,甚至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比如食用河豚的某些部分是會導致中毒的,比如啤酒和螃蟹一起食用也是對身體很不好的,還有比如空腹食用很多食物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識,可卻有很多人不太注意,所以可能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這也是消費者知識匱乏的體現。

對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些對策建議

1.政府應當切實履行好其監管職責,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安全監管。加強食品質量的安全監管應當成為政府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政府:要加強對食品的准入市場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場門檻,嚴防“三無”食品流入市場;要有效規範食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生產、無證加工食品的行為;要整合食品安全監督、檢測資源,更新檢測裝備,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測,對食品從生產、加工、管理、貯運、包裝到銷售的全過程都要進行嚴格的監控;要全面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要規範食品採購渠道,從源頭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2,集中整治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嚴厲打擊“黑窩點”,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加工食品行為,取締無衞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加工企業。

3.構建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和食品安全信息體系。以國家級食品質檢機構和食品安全專家為專業技術支持,對監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和評估,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對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預測,及時發佈預警公告;同時基於評估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作為預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決策的技術依據,提高國內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與風險預警的能力和水平。

4.大力發揮新聞及社會輿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户,是一項羣眾性和政策性都很強的系統工程,應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其一,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及部門網站和報紙、電台、電視台等輿論宣傳陣地,有計劃報道食品安全新動態、新信息、新知識。其二,有步驟地組織食品安全宣傳活動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在每個社區、鄉鎮、行政村、學校設置專兼職食品安全信息員。其三,在市、縣(區)及鄉鎮成立食品安全諮詢投訴和救援中心,開通舉報熱線,負責受理有關食品安全的諮詢、投訴和應急救援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網絡,充分發揮社區和鄉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的耳目和幫手作用。其四,定期召開食品安全新聞發佈會,向人民羣眾提供食品安全預警信息,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曝光製售假劣食品的“黑名單”,維護和保障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知情權和監督權。

從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麪包”到“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再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暴露了食品存在重大的安全問題。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一方面部分食品生產、食品經營從業者道德素質低下,為獲取不當利益,不擇手段地追逐金錢、利益,不僅無視社會公德、踐踏市場準則,甚至不惜以戕害他人生命為代價。另一方面相關安全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對違法制毒販毒者處罰過輕,不足以殺一儆百。

面對接連不斷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國務院温家寶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靠什麼救治“健美豬”?歸根結底只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讓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嚴懲和社會的唾棄,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實保障。在加強道德文化建設與誠信教育的同時,監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管,使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監管部門不能習慣於在媒體曝光之後再進行突擊式檢查,應該主動出擊,通過嚴密監管嚴懲各類食品安全犯罪行為,使鋌而走險者付出令其難以承受的代價,真正給老百姓營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

標籤: 食品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cuoshi/kz7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