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整改措施 >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精選3篇)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精選3篇)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1

有計劃的去做任何事情,都會比盲目去做事情的效果好的多。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是如此,在新學期到來之際,需要預先安排好一學期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深入教學。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精選3篇)

一、 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 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

三、 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

四、 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三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三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革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以往教學,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隆回縣教研室歷史組、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7、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8、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2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課程是一門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課程,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爭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8年時間裏,我從自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反思,從中感觸很大,具體如下。

一、老師應該做到的

1、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

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語言幽默、聲情並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絃,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鑽研歷史專業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

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恆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説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並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準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後繼續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2、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後背的教學模式,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裏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於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於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敍述着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註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歷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於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1. 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於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藴涵的“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閲歷,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比如在教學《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我們現在的生活進行聯繫、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區別,尋找沿襲和改革的痕跡,通過對比得出什麼結論。通過教師有效、得法的引導,學生將宋代生活與現代習俗做了比較,並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活躍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必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必然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 聯繫時事熱點,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對於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瞭解這些時事熱點,並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並對一些歷史現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這樣的聯繫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歷史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設計特點,利用好課文中的有關插圖、每個歷史人物身上可以評説的故事及通過活動課的開展,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四、寓教於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1. 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遊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揮遊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秦王掃六合》時,關於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措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遊戲:讓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家鄉方言來朗誦同

一段話,結果可想而知,什麼樣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也認識到了統一文字語言的重要性,在歡聲笑語中對秦朝的鞏固統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 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象。

五、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1. 有效利用教學輔助手段,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走進中學歷史課堂,並且發揮着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深受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在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於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學習八年級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容製成精美的課件,通過原聲再現、場景再現等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情緒,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相長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練習、學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饋學習信息的途徑,教師要注意觀察,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地分析。這樣做不僅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還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也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新課程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遠、更全面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要全方位,多層次地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教材,適應學生,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高屋建瓴,整體把握新教材的特點,自己駕馭教材漸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形成系統學科思想,才能去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升。

國中歷史教學改進措施 篇3

我縣進入新課程改革已有兩輪,在這幾年中,我們教師經歷了從最初培訓階段的充滿激情→實施教學實驗過程中的充滿迷茫與困惑→腳踏實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參與教學實驗中自己遇到的問題、困惑及其應對策略、思考與啟示,以及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其他老師的體會與困惑列舉出來,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及同仁們的指導與幫助,共同把課程改革向前推進。

一、已着手解決的問題與困惑及採取的對策與思考

問題與困惑之一:新課程理念的“高要求”與教學實踐的“超現實”脱節。在進入新課程之初,儘管所有任課老師都參加了各級培訓,但不同教師對新模式與新方法的理解與把握仍有較大差異,對課程標準的解讀與落實也是各有偏重。特別是廣大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從而導致他們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應對策略:①加強師資培訓。在縣教育局的發動下,我縣各學校都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如“走近大師”閲讀活動(我們已經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開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讓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更多樣、更有效;《賞識你的學生》閲讀活動,正悄悄地改變着教師的學生觀,使教師重新認識學生;劉良華博士的《教師成長》為我們教師指明瞭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師的《校本研究九大要點》把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②各學校的教研組、備課組及時改變活動形式,以研究課替代過去的觀摩課、示範課,使老師們在完全平等的姿態下充分交流,加強校本教研,實現基於實踐層面上的轉變教學理念。

③加強課題研究。

啟示:教育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改變觀念的“土壤”——環境,更需要有“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與手段。

問題與困惑之二 : 教學課時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廳頒佈的課時標準,八年級每週上物理課2節課,九年級則每週上3節課,教師在安排上課進度時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級物理為例,按省頒標準,每學年按40周計算,一學年的總課時數為40節,但各個學校在安排教學計劃時,學生的層次不同,需要的課時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師反映,如果按我縣學生實際來安排課時至少需要55課時才能完成。每週2節的物理課讓物理教師很難適應,周課時少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均教學班數增加,作業批改工作量加大,師生交流機會減少,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難度加大。自習課時間嚴重短缺,學生在校自主學習的時間極少,教師利用下班進行個別輔導的機會也相應減少。由於周課時少,學生學習物理的課外時間也少,知識的遺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語、數、英三主科擠壓的現象十分嚴重,因此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在不斷加大,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都產生畏懼心理。

應對策略:①加強學科教研和集體備課力度,提高全體教師解讀課標、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縣利用“博客”開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②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八年級的學生較快熟悉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

③通過師生間的多向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各種學習的“差異資源”,達到共同增長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學事實證明,教師能否與學生密切合作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也會制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層次的提高。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能帶出十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其成功之處在於合作教學。因此教師不僅要主動與學生合作,還要指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由於學生間的知識基礎、心理及生理髮育情況和智力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差異,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速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現行的教學體系是以羣體教學為主的,教師不可能對其所任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很瞭解。而學生具有相近的年齡、相近的認識水準及認識方式,交流起來較自然,也少有保留,並且能得到許多有啟發性的不同見解,因而學生間的互幫互教其效果有時勝於教師。教師也可從學生間的交流與切磋時所反映的情況及時調控、改變教法或學習指導的方法,實現教學資源的整體優化。

④倡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網絡互動平台,對學生進行視頻輔導及在線互動指導。

思考與啟示:大量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經驗表明,人們學習新知識時,總是遵循先慢後快的規律。即學習新的學科知識時,入門較慢,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去尋找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當人們找到這種方法之後,則能以較快的速度學習其他相關的知識。當八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時,他們是需要較多時間來理解消化物理知識的,但每週只有2節課的學習時間,無疑會延長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時間。在當前情況下,增加周課時數不大可能,但我們在制定課程標準的內容時,與其教學內容多而緊,學生學得苦而累,不如減少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有較多的思考與內化知識的時間,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等到學生入門後,再增加相應的學習內容,其效果是不是更好些? (美國採用的部分教學內容後移,在中學階段減少教學內容的做法值得研究與借鑑)

問題與困惑之三:實驗教學與實驗設備的相對滯後。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演示實驗、探究實驗明顯增多,所以學校實驗室的配備標準也要相應提高,但現行的實驗室配置標準仍不能“與時俱進”地做相應的調整;新教材的“實驗與探究”與“迷你實驗室”欄目中編排了大量的實驗,很多是舊教材所沒有的,實驗室中缺少這些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想買也不一定能買到;教師課前準備教學儀器費時費力。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實驗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選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師在準備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這需要長時間的慢慢積累。

應對策略:①加強實驗室建設。由於新課程實驗數量增多,探究實驗和迷你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對傳統實驗室帶來新的壓力,對實驗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縣有部分學校的物理備課組每週一次的例會在物理實驗室進行,同備課組的教師一起設計實驗方案,分工製作有關的實驗器材。我們準備組織骨幹教師分工進行研究和改進實驗,而後彙編成冊供全體教師共享,這樣,通過幾年時間的積累,逐步完善學校的實驗設施,提高實驗課的開課率。

②爭取得到電教部門的支持,力爭提高實驗設備的配備標準,多方聯繫購買實驗儀器設備。

思考與啟示:許多專家對中、美兩國的學生進行比較後都認為,中國學生在動手創新方面較差,而現在我市採用的會考評價辦法會使學生(特別是大部分的優生)更不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雖然我們有實驗操作考查,但學生、學生家長甚至是學校領導的眼光都只盯住會考成績,其結果必將導致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上的不作為,因為準備實驗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用講和練的方式,可能更省事,應付考試的效果可能更好。有很多教師心中都有疑問:我市採用的這種評價辦法真能促進學生朝着新課程的預定目標前進,實現全面發展嗎?新課程已進行了近兩輪,有哪些專家或研究機構對這種會考評價辦法進行過實際的科學評估?特別是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方面的評估與研究?

問題與困惑之四 :物理學科地位邊緣化。自從我市中招改革方案把物理學科定為等級考試科目以來,學生們學習物理的熱情與興趣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有個別年度,教師要求學生參加全國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學生幾乎沒人自願參加,最後在教師的強迫下,才勉強參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差。最近一、二年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廣大教師的大力宣傳下,這種情況有所改觀。

應對策略:①由於近幾年的會考中有部分考生因等級學科受限制而未能順利升上高中(特別是有個別考生的語數英三科總分高出錄取分數線幾十分的情況下,由於等級學科受限制而未被錄取),再加上一部分學生升上高中後,由於國中階段等級學科基礎較差,而導致其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已經影響到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針對這種現狀,縣教育局和各初級中學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大中招改革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和學生家長對等級學科(特別是物理學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②針對我縣大學聯考理綜成績較差的問題,加大物理學科競賽輔導的力度,降低初高中的知識銜接的“坡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倡導物理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廣泛應用,讓他們感受到學有所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讓興趣與責任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強大動力。

思考與啟示:學科地位邊緣化問題實際上是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上出現偏差的問題,出現這種偏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有教育決策急於求成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問題,這個連鎖反應的鏈頭會不會是教育決策的急於求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課程改革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有時是需要等待時機的,不能急於求成。同樣,課程改革的推進也應注意時間與時機問題,步子太快可能會適得其反。

二、正在着手研究的問題:

1、教學管理與評價機制如何進一步完善?

評價對教學有導向作用,但既有的教學評價觀還難以揚棄,新的評價體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學評價改革明顯滯後於教學行為、方法的改革,以考試分數作為錄取高一級學校的依據的招生制度變化不大,對國中課改的制約依然很嚴重。不難發現,實驗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不斷地轉變,而一些學校管理者的教育觀念卻滯後於實驗教師,對教師的管理、考核、評價的方法還很陳舊,這使得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空間十分狹小,有“帶着鐐銬跳舞”之感,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如: “學生成長記錄袋”等新的評價形式還難以真正發揮作用。許多老師感到,開展活動容易,但應付考試難,有“活動多了會影響考試成績”的疑慮。同時,家長的觀念未完全轉變,一部分家長還是堅持原來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生看課外書和搞社會實踐調查會影響學習成績,有顧慮和抵制。如何改變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手段的做法,如何以課程改革理念指導考試改革,從而形成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改革方案,如何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問題,還有待研究和實踐。

2、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問題如何解決?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難教難學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市國中物理課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則剛進入新課程學習,由於教材、能力要求、課時、學習方式、考試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台階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學生因無法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而影響高中學習的情緒,甚至無奈地放棄理科選擇文科。如何解決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初、高中物理教師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國中物理教師應站在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的高度,積極參與這個問題的解決,不要認為這個問題只是高中教師的事,與國中教師無關。

3、物理學科如何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

當前在學科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推動研究性學習深入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特別是學生面臨考試的沉重壓力,將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不會給目前負擔已很重的教師及學生添加新的負擔,從而有利於構建一個適合研究性學習發展的良好環境。因此可以説,在當前環境條件下,結合學科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是研究性學習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準備從國中物理研究性學習入手,調查和思考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cuoshi/8zlr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