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通用3篇)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通用3篇)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 篇1

環境保護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與存亡。保護和改善綠色環境,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鬥和不懈的努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綠色環境的主人,祖國靠他們去建設,優美的綠色環境靠他們去創造。因此,應該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熱愛環境、善對環境、保護環境的觀念;從小就增強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這是歷史、社會賦予學校的義務,也是教師應盡的責任。每所學校、每位教師如何才能擔當好此項義務和責任呢?就此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拙見。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通用3篇)

一、“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概念界定

從“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一教育戰略高度出發,營造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是中學教育中不容置疑的重要課程之一。如何實施好這門課程教育?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這一概念的含義。所謂“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它既包括校容、校貌的校園物質環境,又包括校風、學風、行為規範教育,以及課餘生活在內的校園精神環境。“和諧的綠色”意思應是:校園綠化、室內美化、室外淨化、教育科學化、師生行為規範化、課餘生活文明化等。營造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就是創建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文化校園環境。

在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施行課程改革的今天,營造良好的綠色校園環境氛圍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它是學校存在方式的總和,是學校硬、軟件環境建設優化的具體展現,是學校這一羣體賴依生活的環境,也是學校在當今社會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首要條件。

二、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

營造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雖然不是通過正式的課程教學實施教育,但是,它卻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它通過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言行,以它特殊的魅力教育和感染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按照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它所產生的教育影響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它能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發揮着與傳統教育方式優勢互補的作用。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容易為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這個場所環境對學生個性的形成、道德修養的提高、文化知識的掌握,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推斷,創建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成功與否,它不僅制約着學生的道德品質、智力和能力的形成,而且還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社會風氣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三、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的營造

上述的內容,如果説我們已經明白了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的含義和它的育人功能的話,那隻不過是解決環境育人問題的前提,而解決環境育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去營造一個和諧的綠色校園環境。

1、優化硬件建設

“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靜心靜,使學生獲得超然世外之感,在萬籟空寂之中悟道皈真”(毛禮鋭《中國教育史簡編》第386頁)。意思是説校園硬件建設要十分重視整體校園環境的教育作用。目前,學校即使在經濟比較困的'情況下,決策者也應該痛下決心,千方百計地籌措資金,加大對學校硬件建設的投入,根據現有條件注重校園整體規劃、佈局合理、結構美觀,有效地利用自然的或歷史的便利,建設必備的教學區、生活區、辦公區、實驗區。完善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衞生室、廣播室裏面的儀器設備;充實圖書館、閲覽室裏面的圖書、報刊、資料等。努力把校園建成:春有花香、夏有濃蔭、秋有桂蕾、冬有長青的優美高雅環境。讓學生無論身處在校園那一個角落都能受到教育的薰陶。要力爭讓校園裏的每一塊牆壁、每一方土地、每一棵花草樹木都會“説話”,都能發揮育人的作用。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工作,具有強烈的連續性和繼承性。追求的目標應該是硬件環境建設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

2、優化育人制度

建設育人的制度環境,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之功。應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學校無小事,事事能育人。創建出適合本校校情的規章制度,在濃郁的人文化制度的環境氛圍中,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使學生得到精神的塑造;心靈的淘冶,在寬鬆和諧、生動活潑和富有情趣的氛圍中,嚴格執行學生行為規範。引導學生提高認識水平,進行文明規範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人人遵章守紀,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3、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學習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陣地。新課程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倡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課堂紀律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要容納學生的不同個性,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必須擁有自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動作和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動作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喜悦、憤怒、遺憾、沮喪等情感。按教學新理念的要求,教師作為權威性課堂主體應轉向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要視自己為學生團體中的一員,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路人,更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同行人。課堂教學氛圍應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設的一種十分寬鬆和諧的氛圍。

環境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不僅在宏觀上揭示人與自然的辨證關係,而且在微觀上具體提供了人類保護環境和生態的手段與方法。中學許多學科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教師在完成自己學科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應該滲透環保教育的內容。如此,對語文、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社會實踐、勞動技術等學科教學的教師,要求他們對藴涵環保內容的章節、片段,進行挖掘、編目,並列入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寫好滲透教案,結合各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機滲透教學。這樣,不但使學生學到了文化知識,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環保知識,甚至還增強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4、優化課餘生活

合理科學地安排好學生的課餘生活,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學校、教師都應當十分重視這一問題,在學生的課餘時間,除了正常的課外活動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各類環保活動,使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 篇2

水環境治理內容包括:河道污染治理及河道長效管理。

一、20xx年河道污染治理工作

(一)目標任務

根據市、區中心城區河道下河口污染治理工作部署,我區20xx年中心城區河道下河污染治理目標內容主要有四項,其中市、區目標各兩項。

1、市級目標

一是完成府河成華段8個下河排污口治理。

二是完成鳳凰河、黌門堰、貓耳洞排洪河、秀水河等4條河道97個下河排污口污染治理,確保污水不下河。

2、區級目標

一是完成下澗槽水環境治理示範河道整治工程,治理下河排污口26個。

二是完成石湃渠及東風渠新增下河污染治理工作,治理下河排污口38個。

(二)推進情況

1、市級目標

府河成華段8個下河排污口治理目標於20xx年12月初全面完成,鳳凰河、秀水河、黌門堰預計12月底完成,貓耳洞排洪河由於調整治理方案等原因,預計20xx年1月

中旬完成。

2、區級目標

東風渠新增18個下河排污口已於11月初完成治理,下澗槽水環境治理示範河道整治工程及石湃渠下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已全面鋪開,預計12月底完成治理工作。

二、河道長效管理工作

(一)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今年是我區河道管理實行屬地化管理的第一年,按照《成華區河道水環境長效管理實施意見》(成華府辦[20xx]74號),河道岸上清掃保潔、河堤堤岸保潔、河堤綠化管養、水面打漂等長效管理工作由屬地街道具體負責,區統籌局牽頭督促檢查及考核,初步形成了區上監督,屬地街道具體管理的新模式,河道日常管理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二)河道清淤維護制度逐步建立。

上游來水及地面徑流匯入,是造成河牀產生淤積的重要原因。針對河道淤積物產生的動態特點,按照《成都市河道亂污治理工作標準》,我區改變了過去汛前及水利歲修期集中清淤的.做法,加大了河道淤泥日常維護力度,基本做到了重點河道淤積嚴重地段河牀淤泥隨淤隨清,全年已清除淤積物60000餘立方米。

三、存在問題

(一)下河排污口治理難度大。

一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治理效果不佳。如貓耳洞排洪河,處於“512”片區,無條件實施源頭治理,只能採用修建泵站將污水抽排送入市政管網,雖然可解決污水不入沙河的問題,但貓耳洞河水臭、水髒的問題未能根本解決。

二是片區污水出路條件差,治理難度大。我區青龍場片區污水通過川陝路污水乾管及昭覺橫路污水乾管送入城市污水管網。按照規劃川陝路污水乾管污水接入沙河右岸污水乾管、昭覺橫路污水乾管穿過青龍場涵洞後接入府青路污水乾管,由於沙河右岸污水乾管未貫通(解放北路至二環路北四段近120米未鋪設,川陝路污水乾管污水溢流進入駟榭路污水乾管)及府青路污水乾管高程高於昭覺橫路污水乾管,造成川陝路污水乾管及昭覺橫路污水乾管負壓運行,排水嚴重不暢。從而導致青龍場片區已建、新建居民小區污水無出路。

三是下河污染源的動態特點加大了治理難度。下和污染源基本通過地下雨水管排入河道,其污染源組成複雜,涉及面廣,由於日常監管難度大,私接管道、錯接管道及擅自將污水倒入雨水篦子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部分河道已治理下河口重新出現排污現象,污染源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動態特點加大了下河排污口的治理難度。

(二)河道長效管理水平不高

在今年進行的三次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測評中,我區河道環境測評得分均低於中心城區平均得分,其中第二次、第三次測評中得分在中心城區墊底,充分暴露了我區河道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

一是認識不到位,長效管理落實不到位,河道未做到常態化管理,往往檢查時搞突擊。

二是存在問題整改不及時。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部分街道經多次電話通知並下發書面整改通知後,仍未按規定期限整改。

三是河道管理內容、標準及範圍把握不到位。隨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水環境治理內容不斷拓展、範圍不斷拓寬、標準不斷提高,但在河道實際管理中並未與時俱進,造成河道管理質量不高。

四是河道水環境治理各責任部門聯動機制未完全建立,造成下河污染管理等工作出現管理脱節,管理不到位。

五是城區河道、交通編制區域河道管理質量較高,農村區域、建通不便區域及部分拆遷區域河道管理質量差。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進下河排污口治理。

一是精心組織,加快黌門堰等20xx年重點治理河道下河排污口的治理,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是大強排水户的日常監管及已建下河口治理工程的管理力度,建立已治理下河排污口新增污染源即時治理制度。

三是提前謀劃20xx年河道排水口下河污染治理工作,早日啟動治理工作。

(二)進一步完善河道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一是按照建設生態田園城市要求,將河道下河污染管理及環境管理納入河道水環境長效管理範圍,列入目標考核內容。

二是按照全域治理要求,加強農村河道、交通不便區域及拆遷區域河道管理的日常監管,全面提升我區河道水環境管理水平。

三是加強水環境治理各責任部門的協調,監理河道水環境治理部門聯動機制。

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總結 篇3

自20xx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啟動“三線三邊”環境治理行動以來,縣委、縣政府把“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省市文明辦工作部署,經過近3年時間的集中攻堅,不僅在“三線三邊”範圍內的垃圾污水、廣告標牌、違章搭建、非煤礦山和綠化增植等“四治理一提升”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而且在向“三小”(小河、小路、小村莊)延伸整治中,通過“四個一示範”工程(建設一批示範公路、示範景區、示範村、示範鎮)建設為抓手,發揮示範帶動效應,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實現了環境整治全覆蓋。在治理中,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羣眾支持,機制長效發力的環境治理體系,城鄉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贏得了城鄉居民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

一、工作成效

近三年來,全縣山下在“三線三邊”範圍內圍繞“四治理一提升”整治內容,特別是在開展“三線三邊三延伸”環境整治中,我縣創新實施工“四個一”示範工程,即在全縣建設一條示範路、建設2個示範景區、建設2個示範鄉鎮、每個鄉鎮建設一個示範村,將“四治理一提升”融入到“四個一”示範工程的創建標準中,還將文明村鎮、美麗鄉村、園林城市創建等諸多工作列入其中,通過示範引領逐步推廣全縣。在“三線三邊”範圍內,已完成合九鐵路太湖段治理35公里、G50太湖段治理27.11公里、105國道治理28.75公里,縣鄉道路治理333公里,治理河湖溝渠323公里,拆除大型廣告牌4306塊,拆除違章搭建46328平方米,關停非煤礦山10座,完成復綠治理8座,“三線三邊”綠化面積26220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垃圾污水治理。清理曾經隨處可見的暴露垃圾、積存垃圾是“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的突破口,建立農村環衞處理長效機制是關鍵。全縣上下對暴露垃圾集中點、衞生死角和河塘溝渠進行集中清理,前期全縣共清理暴露、積存垃圾20488噸。在環衞長效機制方面,全縣建立了“村集中、鄉轉運、縣(片)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為解決居民垃圾投放的問題,實現“户有門前投放點”,全縣各鄉鎮新購置環衞桶3萬餘個,新配備衞生保潔員190人,新增環衞車輛104輛,新增垃圾箱3288個,加上農村潔化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已經添置的環衞桶,基本達到全覆蓋。各鄉鎮均實行了鎮村環衞社會化、市場化運行,百里鎮吳畈村、大石鄉棠林村採取財政和村集體補貼、住户付費、社會資本參與的投入運營機制,把環衞保潔納入村民自治,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得到村民的認可與擁護,工作模式運轉良好,全縣其他鄉鎮和行政村結合自身實際,均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環衞保潔機制。

(二)廣告標牌治理。各鄉鎮按屬地管理原則實施,對無主、破損、過期、違章的廣告牌進行清除,共拆除違法廣告牌4340塊。由城管局負責,對城區及周邊公益廣告佔比不足30%的情況進行了整改。堅決治理落地廣告招牌是我縣廣告標牌治理的一個重點。根據指揮部的要求,105國道城區段,由執法局克難攻堅,如期完成了近千塊落實廣告招牌的清理,湯泉鄉首創採取商家冠名贊助,統一製作店招並上牆固定的方式,找到了一條政府、商户、品牌三方接受滿意的出路,從根本上解決了落地廣告招牌治理難題。其他鄉鎮借鑑做法也已按此模式實施,落地廣告得到有效治理。

(三)違章建築治理。違章建築治理是“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的核心難點問題之一。我縣迎難而上,部分鄉鎮基本攻克了拆違難題,新倉鎮、徐橋鎮率先採取行動,以治理違建為龍頭,帶動其他治理提升,採取的“兩直接、三帶頭”的工作方法和“自行拆除,政府適當補助”的清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基本拆除了集鎮違章搭建的棚屋。以整治違章搭建和佔道經營為重點的105國道城區段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實行縣直單位包保責任制。105國道城區段632户1112間違章搭建經過包保單位無數次上門做工作和市民支持下得以順利拆除。在此基礎上,縣城管執法局乘勢而上對新老城區的1578户1976間進行拆除。結合“三線三邊”範圍內的美好鄉村建設點改貌和各鄉鎮已拆除的部分違建,全縣集鎮區和公路沿線的違章搭建共拆除6000多處。

(四)非煤礦山治理。非煤礦山裸露山體的治理復綠是一個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的整治工作,但裸露山體對自然景觀和生態的影響不容小覷。根據縣國土部門的統計,目前全縣登記在冊的採石場有11座,另有已關閉採石場10座,8座展開復綠治理工作已完成,剩餘的正在編制非煤礦山的可行性研究和技術設計方案,已向省國土廳提出了項目申請。

(五)綠化改造提升。我縣森林覆蓋率較高,共完成綠化面積22060畝,補植各類樹木4.13萬株。縣林業局制定了105國道沿線綠化提升方案,並支持工程經費10萬元,由公路局實施的補植補栽已基本完成。今年10月18日又啟動了S211省道綠化提升工程,全長12公里,總投資1182萬元,日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12月底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縣環境整治範圍已從“三線三邊”向“三小”延伸,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但難度在於整治成效能否長效,除了靠政府引導,長效機制發揮,還取決於城鄉居民文明素質的提升,而市民文明素質提升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三、下一步持續推進的思路和舉措

下一步工作將環境整治工作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工作重點由環境治理逐步轉為提高廣大羣眾文明素質上。目前,已完成“四個一”示範工程建設,對全縣示範村、示範鎮、示範景區進行驗收,加快S211示範路建設。總結成功經驗,在全縣進行推廣。結合全縣文明創建工作,繼續做好全縣“文明創建 從我做起”大討論系列活動,豐富農村羣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讓更多文明創建成果惠及廣大羣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uexiao/nzzq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