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培訓工作總結 >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精選4篇)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精選4篇)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1

本人於x年x月xx日至x日參加了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生物教材培訓會,聽了三位專家講課。我收益非淺,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培訓體會: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精選4篇)

一、新課程理念的改變。

面向全體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加入到課堂中來,提高生物科學培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索活動,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知識,擺脱以往“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了科學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二、課程目標的變化。

新教材內容刪繁就簡,只保留了一些基本事實,即學習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所必需的事實。這就為教學留下了許多空間,師生能更多地思考、交流與實踐。這不僅讓學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更主要的是能鍛鍊他們的語言、思維和實踐能力,即在能力方面加強了對學生實踐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教材的變化。

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高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精選出三個模塊,即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三個選修模塊除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和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數的內容來自原大綱教學內容的選修部分,其餘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全新的。選修模塊共有14個實驗,除“DNA粗提取和鑑定”這個實驗外,其餘13個實驗全部集中在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都是全新的內容。

1、必修模塊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為指導理論,選修模塊以傳統生物技術、應用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為側重選材,構建了主線突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其中,《分子與細胞》模塊圍繞“細胞是由多個有聯繫的結構組成的生命系統”這一主線,按系統的組成與結構、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發展變化來組織素材,反映生命活動的物質變化、能量轉換;《遺傳與進化》模塊圍繞“生命延續和生物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傳遞”這一主線,按個體水平的信息傳遞,分子水平的信息儲存、傳遞、表達,生物界的信息傳遞表達來組織素材,反映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的繁衍、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形成過程;《穩態與環境》模塊圍繞“個體與羣體水平上的穩態都是通過反饋調節實現的”這一主線,按個體水平的穩態與反饋調節、羣體水平的穩態與反饋調節來組織素材,反映系統內部穩定的特性以及調節機制。《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突出了實驗及探究能力的培養,《生物科學與社會》模塊突出了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則突出了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在此基礎上,教材採取從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螺旋式上升的順序,整理和概括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方法、理論以及應用範例等,在認識“是什麼”的基礎上,更多地探討“為什麼”和“怎麼樣”。

2、通過“任務驅動”模式,在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的同時,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實驗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與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能根據自己對當時問題、情感、任務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設想與方案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真正變革。教材採用“任務驅動”的模式展開教學內容,把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預先設計的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以及與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建構。如教材每一章的首頁都設有一個與本章內容相關的“課題研究”——“一級驅動”該課題形式多樣,統領全章,與課內外學習有機結合,驅動學生主動探究。而編排在每節課開始的“探究活動”,是繼“課題研究”之後的第二次驅動。

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觀察、模擬、資料分析和方案設計等多種形式研究問題,體驗核心知識的產生過程,從而學會通過觀察、實驗來蒐集事實,尋求證據,學會記錄、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實驗數據,最後通過和同學們討論交流,對問題形成一定的科學結論,親歷“做”科學的過程,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同時,學生還能體會到科學探究的艱辛,領悟到科學的本質,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如“染色體在有性生殖中的變化”一章,課題研究是“選擇合適的材料來探究染色體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帶着問題自學教材、查閲資料、諮詢專家、請教老師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計劃、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少的結論。

而研究計劃的結果又作為第一節減數分裂與配子形成中探究活動“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的鋪墊,學生再結合有絲分裂的知識和減數分裂的概念,經過邏輯推理,構思染色體發生變化或減少的環節與過程,設計模擬的材料來完成探究活動。這樣的活動安排,環環相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建構與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活動中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加強了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3、建立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體系,創設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為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科學方法(這裏的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是認識自然或獲得科學知識的程序或過程。

科學方法按照適用的普遍性,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個別領域和學科中採用的特殊方法,如生物學科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標誌重捕法、細胞染色法、顯微觀察法等;

二是自然科學的一般方法,包括感性認識階段的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等,理性認識階段的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邏輯與推理、數學方法、模型方法、系統分析的方法等,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科學抽象等方法;

三是適用於所有科學領域的哲學方法。

另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突變論、協同論、耗散結構等現代科學方法也被廣泛應用。與科學理論知識相比,科學方法具有更大的穩定性和更普遍的適用性。教材中落實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主要是課題研究、探究活動欄目。這些欄目通過引領學生分析生物科學史上的經典案例,體驗研究過程的各環節,使學生在分析中得到啟示,在實踐中逐步領悟到科學方法的奧祕以及科學家的成長就是從這一點一滴的研究起步的。除此之外,教材在分析討論、技能訓練、鞏固提高等欄目中也有許多關於科學過程和方法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方法,活躍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教材中科學方法教育體系建立的原則,一是在兼顧學科研究方法的同時,側重一般方法的訓練。如探究活動“製作並觀察根尖染色體加倍的裝片”在兼顧學科研究方法如顯微觀察法、玻片標本製作法、細胞染色法的同時,側重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和實驗法的訓練。二是一般方法訓練採用逐步推進的方式,形成可接受的梯度。在模塊間,《分子與細胞》着重安排觀察、實驗、歸納等科學方法的活動,《遺傳與進化》着重安排假説演繹和建立模型等科學方法的活動,《穩態與環境》着重安排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的活動(見表1);在模塊內,每一方法的訓練又有層次性。如“假説演繹”的科學方法,教材先給學生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經典實驗,通過比較諾丁、達爾文、孟德爾的研究,分析得出假説演繹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紹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過程,把假説演繹在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全貌展示給學生。

然後,學生運用假説演繹方法,通過探究兩對相對性狀間的自由組合機制,昇華了對該方法的認識,並逐步內化為自己能力組成的一部分,使學生能在科學活動過程中自覺地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科學認識問題。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面對現實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根據有意義學習的理論,教材的導言儘量從生活實際入手,創設較好的問題情境或懸念,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背景中的學習生物學。當一個核心概念或原理通過探究活動建立後,再應用這一概念或原理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如“DNA的分子結構”一節,從基因身份證引入,通過探究活動“分析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獲得DNA的結構特點以及穩定性、多樣性、特異性後,再來理解基因身份證的特點、優勢。“植物繁育的現代技術”一節,從尋找植物繁殖的新途徑開始,學生思考設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帶着問題學習植物組織培養、人工育種等現代繁殖技術,最後又介紹了這些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現狀等。

“生物性污染與生物淨化”一章,從調查生活中的生物性污染狀況進入,最後又回到微生物對生活廢水的淨化、綠色植被的`淨化、人工濕地的淨化,以及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志願者。這種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實習和實踐的學習方式,也培養了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他們改變家鄉面貌、振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教材還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原理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如“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一節,安排了探究活動“關於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討論”,期望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轉基因生物可能給人們帶來哪些利益,存在哪些安全問題,然後用這些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教材還注意介紹與生物學相關的職業,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職業和學習方向,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作準備。如課外閲讀“雙螺旋結構背後的故事”介紹了分子遺傳學家的工作以及弗蘭克林的獻身精神,“水稻專家——袁隆平”介紹了作物育種學家的工作以及對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所作的貢獻。

四、課堂教學的難點

1、課堂教學的組織

(1)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學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面對知識基礎差異的學生,特別是選修課上的學生,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體現向全體學生呢?

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①精心設計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②課堂提問及練習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

③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佈置給學生的作業要根據難易程度分級編組。雖然有專家的建議,但在具體操作上仍不乏難度。

(1)探究性活動科學既是一個知識體系又是一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標準》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指導。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是一門嶄新的教學藝術,他不僅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還涉及組織、引導、指導等方面的技術,如何進行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既完成大量教學內容,又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將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組織的難點所在。

對於時間問題,有專家建議:

①把完整的探究活動和局部探究活動相結合;

②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相結合。對於探究性活動的組織,《課標》也提出一些建議(詳見《課標》實施建議部分),但建議歸建議,具體操作上仍是困難很大。

(2)教學內容的處理課程標準是根本,教材是在《課標》基礎上再創造的結果,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同樣,我們所選用的教材(人教版)雖然對現行教材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畢竟有不少變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動過程不一定都適應我們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標》及學生情況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另外,由於高中教學都要面對大學聯考,因而,如何取捨教材還要考慮大學聯考的需要。顯然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個教學難點。

3、實驗課的開課率和效率新課程的實驗課比重明顯增大,實驗內容新,完成實驗所需的條件較高。受到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在短時間內還沒法開課,特別是選修1的實驗,比如DNA擴增需要DNA擴增儀,這得在實驗室建設逐漸完善之後才能開課。

新課程的學生實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性實驗,如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類是以檢驗已知的事實、概念或原理的真實性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觀察有絲分裂等;第三類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接受科學方法訓練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每一類實驗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驗證性的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確定論題、獲得論據、進行論證;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因而每一類實驗活動的完成各有難度,如第一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上,每二類實驗除操作上難度外,論證過程的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計,第三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組織上。顯然,要上好實驗課,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操作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組織能力。這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在《標準》所倡導的改革中,教學評價改革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鑑於傳統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態度等缺點,《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

①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卡;

②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採取不同的評價策略;

③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

④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⑤從多個側面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些評價建議中,除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及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外,其餘評價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實驗內容多、難度大、教材量大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安排時間有機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

5、選修模塊的選修率及課堂效率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塊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影響(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程度)、學生對選修模塊興趣程度、選修模塊實驗開課率、學生對選修模塊教學認同度、學科選修廣告的的煽動性、其它學科選修模塊影響及大學聯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與物理、化學相比,同樣做為實驗科學,生物實驗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資源緊缺、大學聯考對實驗教學的衝擊,以及因而產生的對實驗教學的長期忽視導致的學科教師實驗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將嚴重影響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

與大綱選修部分教學內容相比,新課程選修模塊的內容新、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對於選修模塊的教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一個教師要適應三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困難很大。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2

通過教師組織培訓,使我認識到教師應當成為開發課程資源的主體,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課時,我是這樣來開發和利用生物課程資源的。

其次設計綠色開花植物是怎樣生活的這樣問題:結合學生生活實例,特別是我們屬於農村學校,絕大多數學生都有盤田種地的經驗,都對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瞭解。我讓學生以實物的方式進行展示和説明這一問題。“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獲水與無機鹽,莖向上生長,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來進行開花結果,完成一生。”

第三,設計綠色開花植物有哪些器官,綠色開花植物體的構成等問題。我充分圖片資料和影視來展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及各種組織等範例。

第四,讓學生討論、探究下列問題:最後由學生自己歸納出知識要點。

1.下列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食物,它們各屬於植、物的什麼器官?胡蘿蔔、白菜、甘蔗、黃花菜、西瓜、綠豆、菠菜、蠶豆、蘋果。(請同學們分小組觀看老師提供的實物)。

2.這些器官又是由哪些結構構成的?是否像動物一樣,由各種不同的組織構成呢?主要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在成熟的植物體內,總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終生保持分裂能力,這樣的細胞羣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再由這些新產生的細胞分化形成其他組織。

3.你能找出動物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4.新栽的樹苗用手搖動後容易死亡,把樹的皮剝去一圈也容易死去。從這些現象你可得到什麼啟示?

我還設計了課外活動,通過學生親自實踐,給植物澆水,給動物送水餵食,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特別是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是課堂教學難以比擬的。通過對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學習,使我感知到高等植物體和高等動物體在結構層次上既有相同點,又有一定的差異。本課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從個體、器官、組織到細胞。按照從宏觀到細微的順序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構成植物體的多種組織及其形成是本節的一個重點內容,讓學生觀察植物體多種組織結構掛圖,引導學生比較植物體的組織與人體組織的不同,通過比較達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教師對植物體的多種組織的功能和分佈部位作了具體的説明。本課從個體、器官、組織到細胞,按照從宏大到細微的順序來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上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介紹順序恰好相反。再讓學生據此自己總結出植物體從細微到宏大的結構層次,以及植物體在結構層次上與動物體的區別,從而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在説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眾多的生物課程資源手段:

1.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網絡和多媒體課件兩方面。網絡資源又包括互聯網和校園網資源等。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超文本鏈接等特點,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需要。

2.可自制教具、標本和簡易模型、豐富課程資源。

3.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引導主動參與,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4.適當開發利用學生家庭中的課程資源。學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與生物課程有關的課程資源可以利用。給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參加家務的討論提供了機會。利用學生家庭中的課程資源,比如:讓學生在家庭栽培一種植物或飼養一種小動物,應定期檢查學生的操作和觀察記錄,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善待生命,關愛他人的道德品質。

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教科書是生物課程資源的核心。生物教科書是生物教學的主要依據。提倡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並不意味着可以將教科書束之高閣,它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新教材更加註重顯現出現代教育新理念。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等方面不再像過去那樣過分追求生物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是更加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觀念。

總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際教學中,根據每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整合,以促進生物課程能更好的完成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3

20xx年9月19日11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由西北師範大學承辦的“國培計劃甘肅省中國小骨幹教師置換脱產研修班”國中生物課程的培訓。

9月20日上午是開班典禮,會上西北師大培訓學院的呂世虎副院長為我們介紹了各個學科的負責老師,負責生物學科的是生命科學學院的龔大潔副院長。萬明鋼副校長給我們介紹了西北師大的概況以及教師培訓的情況,並期望我們每位學員的培訓真正有收穫。來自涇川合道中學的張英老師代表全體學員發言,並作出承諾:我們要遵守培訓紀律,服從管理,圓滿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生物班共有40名學員,20名來自崆峒區,20名來自涇川縣。大家的年齡差距比較大,既有二十幾年教齡的老教師,也有才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教師。大部分老師都是非生物專業畢業,現在從事生物學科教學工作的。培訓課程方案包括理論學習和現場學習兩大部分,理論學習分為學科課程學習與通識課程學習。9月21日,我們開始了理論學習,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一週五天學習時間,每天早晨八點半到十一點半,下午兩點半到五點半。每天的任務就是聽課、記筆記,每週的任務是完成兩篇學習日誌和一篇周總結。

理論學習階段,我們學習了《現代生物科學與技術前沿講座》、《普通動物學講座》、《人體及生理學基礎》、《細胞生物學講座》、《生態學講座》、《遺傳與分子生物學講座》、《植物學講座》等專業基礎知識。

《現代生物科學與技術前沿講座》介紹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基本操作方法與步驟。《普通動物學》讓我瞭解到動物的進化歷程和不同動物的特點。《細胞生物學》讓我知道了,一個小小的細胞原來擁有如此複雜而有序的結構。《人體及生理學基礎》介紹了人體的神經系統的組成及信號傳導過程。陳學林老師的《植物學講座》以它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兩週多的專業理論學習,使我係統地瞭解了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感受到自己在生物專業方面的欠缺。每天與專家教授的面對面的交流,更是讓我領略了大家的風采。

從10月12日到10月28日,是學科教學理論學習階段。在這兩週多時間中,我們認識了幾位來自教育一線的教師們,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聆聽他們對生物教學中的問題和新課改的理解。這其中有西北師大二附中的高級教師竇繼紅、餘燕老師,水電四局劉家峽中學高級教師郭峯老師,蘭州市七里河黃峪中學高級教師杜永武老師,還有甘肅省教育學會生物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蘭州市教科所教研室主任周曉萍老師。從竇繼紅老師那裏,我們學習到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他提倡在生物教學中,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強調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並重,並交給我們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和進行教學研究,從竇老師的身上,我們既能看到學者的風範,又能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老師一定會贏得學生的喜歡。餘燕老師的《國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用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給我們展示了許多生物實驗教學的案例,並在課堂上拿出了一大包學生自己製作的生物教具,給我今後的生物實驗教學提供了借鑑,並讓我深刻地意識到,生物實驗不像我想象的那麼難,關鍵是要動手。餘燕老師還講述了她是如何培養草履蟲,在觀察小腸絨毛的實驗中,她親自去菜市場購買雞腸和清洗雞腸,從她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什麼是敬業精神。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向餘燕老師學習。

10月30日和31日,我們有幸聆聽了蘇教版生物教材副主編汪忠教授的講座《國中生物課程標準修改與問題梳理》、《國中生物課程標準深度解析》,人教版主編趙佔良教授的講座《國中生物教科書深度解析》、《國中生物教師應具備的科學素質》。進一步理解義務教育生物新課程設計的思路、課程標準的內容及教學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教學策略與方法。

每週星期五是通識課,所有的學員都在學術會堂中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和方法。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學院的王鑑副院長的講座《課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身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往往不識課堂真面目,只緣身在課堂中。這樣,課堂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了。課堂研究就是研究者在課堂中做課堂志,目的是研究自己的教學,發現問題,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王老師的講解生動,如馬三立先生的相聲一般,很會抓住細節抖包袱,因而引來大家的陣陣掌聲。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的競爭壓力,很多教師難免會產生焦慮和煩躁情緒,楊玲教授教我們如何緩解和釋放壓力。

從11月2日至18日,我們進行了為期三週的現場學習,我們小組被分到了蘭州市六十六中學習。我們的指導老師是七年級的王文娟老師和八年級的潘一亮老師。每天我們按時前往六十六中聽課,認真記錄聽課筆記,並且每天要填寫學習日誌。按照要求,我們必須聽夠十五節課,並且自己講授三節課。我們小組超額完成了聽課任務,填寫完了二十一篇聽課記錄。並協助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完成了觀察洋葱表皮細胞、觀察雞翅與運動的關係的實驗。

現場學習結束後,我們每人需要根據自己確定的調查方向來撰寫一篇調查報告。我根據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結合自己對王文娟老師和潘一亮老師的課堂的研究,撰寫了題為《國中生生物學習興趣現狀的調查以蘭州市某中學為例》的調查報告。

總結這次的培訓經歷,我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對我這個非生物專業的生物老師來講,我的知識面非常狹窄,往往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回答學生,從而駕馭好課堂,並且往往不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下手。通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我明白自己今後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了。

其次,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困惑和問題,雖然有時候也和同事們聊聊,但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通過培訓,我懂得了研究自己的課堂,查找問題;研究別人的課堂,借鑑經驗。並且通過研究課堂去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再次,每天我們都在聆聽大師的聲音,領略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風采,陳學林老師讓我懂得了生動幽默,丁蘭老師讓我學會了面對科學一定要選擇嚴謹求實,竇繼紅老師教給我怎樣去做一名研究型教師,郝雪老師教給我什麼是認真地態度,合作學習中如何去分組,龔大潔老師、餘燕老師教給我什麼是敬業,所有的老師,都在用自己對生物學科的熱愛,在感染和影響着我們,讓我們自己去思考,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後,應該怎樣去對待工作。

另外,班上的學員也不乏佼佼者。當我們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展示時,好多老師都提出了他們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有的老師提出提問教學法,有的老師提出洋思教學法,還有的老師在課堂研究方面很有見解。學員間的交流,既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又讓我能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最後,本次培訓中我完成了一篇調查報告,雖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我學會了寫調查報告,這是我的最大收穫。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愛崗敬業,積極利用培訓所學知識,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取得更好成績。

生物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4

1. “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代”表示菌株傳代只能傳遞到第四代,使用第四代時意味着菌株已經是第五代,因此,傳代記錄中不能顯示傳5代。

2. 標準菌株確認工作是否齊全:存活性確認,純度確認,菌落形態、染色鏡檢及生化反應進行確認。

3. 菌種保藏所用的冰箱是否經過確認,是否容易結霜,且保存菌種(尤其是特異菌株)是否採用兩種以上的方式,防止意外流失。

4. 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培養基適用性檢查:在注重回收率達到70%時,是否確保檢查用培養基上的菌落形態同對照培養基上一致。

控制菌檢查中培養基適用性檢查:促生長能力----最短培養時間內長出相應的菌落;抑制能力-----最長培養時間下不得有菌生長;細菌培養時間:18-24-48小時;真菌培養時間:24-48-72小時,促生長取最短時間,抑制取最長時間。因此供試品在檢查時,培養時間應取最長時間。

環境監測的培養基適用性檢查:“中國藥典附錄:藥品微生物實驗室規範指導原則”中規定:用於環境監測的培養基須特別防護,最好是雙層包裝和終端滅菌。如果不能採用終端滅菌的培養基,在使用前應進行100%的預培養避免假陽性出現。同時做促生長試驗,防止假陰性出現。

沉降菌監測所用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①培養基回收率確認(同微生物限度檢查的培養基適用性檢查);

②確認培養基放置最長時間,在標準風速下,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

③同時確認温度、濕度及風速對培養基放置的影響。

5. 潔淨區微生物監控標準的理解是否到位?如何計算平均值。

6. 生產抗生素的潔淨區進行環境監測,其培養基是否添加有中和劑,如亞硫酸氫鈉、聚山梨酯等。

7. 潔淨室是否使用消毒劑與殺孢子輪滑使用,殺孢子劑一般半月1次(建議)

8. 無菌檢查:

在結果進行觀察時,最好將集菌器置於黑白背景下觀察,確保不能因燈檢原因而出現假陰性。 無菌檢查結果判斷:

集菌器出現渾濁,但證明不是微生物,判供試品符合規定;

以下情況可證明無菌檢查結果無效:設備及環境微生物監控結果不符合規定;回顧無菌試驗過程,發現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陰性對照失敗、培養基的靈敏度試驗失敗等);供試管中生長的微生物經鑑定後確認是物品或無菌操作技術所引起。此時可以提出複驗申請,複驗取樣條件: ①儘可能使用原樣品(全檢量的2-3倍)

②儘可能使用與第一份來源相同的另一份樣品(如理化檢驗樣品)

③儘可能在同一處重新取樣

9. 超淨工作台及生物安全櫃中不能使用酒精燈:酒精燈的使用會導致局部温度對流,在生物安全櫃中則會造成潔淨氣流紊亂,從而將枱面污染的灰塵或者周圍污染的空氣帶入到無菌操作區,從而污染樣品;另外超淨工作台中放置酒精燈,潔淨風是超外吹的,對流空氣中污染的菌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

10. 實驗室進行調查:一般將重分析、重檢驗、重取樣同時進行,可以節省調查時間,延緩車間庫存時間。

11. 製藥用水中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微生物生長的物理和化學屏障。不僅增加了微生物對熱、各種藥物、殺菌刺、去污劑和清潔劑的抗性;而且,有利於微生物捕獲營養物質。加速生長繁殖。)出現的可能現象:①在同一或同幾個監測點多次檢測均出現菌落;②菌落的種類多樣,形態多樣;

措施:採用大量沖洗、化學消毒如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其他辦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peixun/w7pp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