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培訓工作總結 >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精選9篇)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精選9篇)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1

為期一個月的脱產培訓即將結束,靜下心來,回眸思之,我問自己:腦海中還剩下些什麼?邊翻閲自己的筆記邊咀嚼回味,嘗試借文字記錄自己積澱的思考、困惑和感悟,或許對今後的成長有些許幫助。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精選9篇)

一、認清角色——骨幹教師。

(1)對“教師”角色的再認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雖然,近些年來,人們對韓愈《師説》中這句對“教師角色”的話有疑義,但我認為,它之所以能長久以來被人們廣為流傳,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特別是“解惑”一詞,用得十分精妙。那麼,怎樣才是數學上的“解惑”呢?葉柱老師分析得真好:“先有惑,再有解;沒有惑,無需解;不同的惑,不同的解;豐富的惑,多樣的解”。這不是課堂的源動力嗎?

(2)對“骨幹教師”的再認識。“骨幹教師”亦為“名”師,有一點名氣的老師。那麼,名師名在何處呢?金瑩老師認為,名師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現在課堂上;其次,體現在科研上;再次,體現在專業引領上;第四,體現在所教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如果“學生喜歡你,家長信任你,同行信服你,領導依賴你。”你無疑就是一位名師。反思自己,我能做到這四點嗎?不能,我要改進的還有很多。

二、認清課堂——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平台。

何文忠老師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做到“須入乎其內——教師技能精益求精;應出乎其外——教師觀念高瞻遠矚。”內修身,外修技,方可在教學中游刃有餘。那麼,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呢?有一位老師説得真好:“教師的主戰場永遠都在課堂”,以課堂為本,紮根課堂,用好課堂,方能在實質上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

(1)紮根課堂,探究教學模式新法。《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可見,把“學生學”放在“教師教”的前面,體現了“學生”為根本,學生學得怎麼樣在於教師教得怎麼樣。於是乎,“以學定教,先學後教”新模式自然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新模式突顯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突出了“新舊知識的最近發展區”,促使學生“有效、高效、優效”的學習。

(2)紮實課堂,精細研讀教材。“這法那法,讀不懂教材就沒法;千教萬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聽了沈佩峯老師不斷改進教學設計的背後故事,更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重視“教材解讀”。雖然“教材只是個例子”,但我們不可在沒認清其用意之前隨意“更改教材”、“調整編排”。只有在充分理解編者的意圖,找準其“背後的故事”——數學知識的先後聯繫,在課本例子不是很貼切的情況下,才能選用更為合適的素材。

(3)扎進課堂,進行教例研究。陳亞明老師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可分為這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關注教學自我。教師重在站穩課堂,傳授知識,完成任務;第二階段:追求教育理念。上“好課”,聽課交流,模仿嘗試;第三階段:關注教學有效性(我的數學教學思維怎樣)。關注教學的生成,關注教學的本源(數學的本質)。作為骨幹教師的我們,做一些教例研究,必定可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特別是對數學的再認識,對學生的再認識,對教學的再認識。最終實現“帶着問題來,帶着方案走;帶着行動的結果來,帶着新的方案走……”

三、認清自己——找準自身發展的現實點和發展點。

本次培訓的目的終究是自己未來的發展,要發展首先得找準自己“現在哪兒”,“走向哪兒”,“連接點又在哪兒”,這些問題很有價值,卻很難定位。

(1)現在哪兒?從教十年有餘,對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對數學有了一定的理解,對教學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自己已經評上了國小高級職稱,當學校中層已近七年。平實的這一切,腳踏實地的做着平凡的工作。從教若干年後,自己對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一些新的想法也就產生了。數學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我該怎樣提升自己?等等問題時常雲繞耳畔,基於這樣的思考,發表過數學文章若干,還有幸被評為“教壇新秀”稱號,別人都説這是努力的結果。

(2)走向哪兒?我深知,“成績永遠只是過去式。”然而我的未來在哪兒?我卻無從知曉。為師40年,怎樣有意義地渡過這段時間?有時假想:將來最多做個校長吧,但疲於學校“管理工作”;將來最多做個“數學名師”吧,但要累於探索與創新,還要樂於做“孤獨的戰士”,為“家人犧牲很多時間”,值嗎?基於這樣的思考,自己總徘徊不定。我想,在接下去的30年,我會紮根於數學教學一線,因為這兒才是我所喜愛的工作。平時還要多加學習,不斷創新,不“誤人子弟”,有機會向更高層次前行……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2

20xx年4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蚌埠市委黨校青年幹部為期一週的培訓。通過這一週的集中培訓和觀摩交流學習,使我的思想和業務知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就我這一週的學習,來談談自己一點點感受。

一、 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這次培訓我們五河縣派出了兩名學員,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短的時間內完成從教育管理者到學員的角色轉換,認真、謙虛、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參訓學員各個學校的中層領導,大家都承擔着學習繁重的管理任務,但大家都能專心致志,認真聆聽和記錄,如飢似渴地接受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 精彩紛呈,講座知識全面

蚌埠市委黨校對這次培訓可謂用心良苦,特別針對教育系統的知識需求和能力構建,設計了一系列講座。周蘭蓉老師的拓展訓練,讓大家體會了團結協作是做好事情的重要條件。文明禮儀課堂更是為提高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提供方向。歐振寶老師的學為人師、行為示範。不但讓大家看到了一代名師的敬業精神,更是深感身為教師的責任和歷史使命。邵建陽老師的公文寫作對學校管理規範文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寨專家對紅色文化歷史的講授,使我深刻領悟到紅色革命文化精神,敬佩老區人民的奉獻精神,為以後的工作提供了精神動力。專家教授的講座就像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來分享,深入淺出,可謂精彩紛呈。

三、 深入革命老區,加強黨性學習

4月21日至23日,在趙致遠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金寨縣觀摩學習。通過專家教學和現場觀摩,我們知道了好多關於金寨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蹟和在金寨這片紅色土地上發生的革命事件。這次觀摩學習我收穫頗大。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

儘管這次觀摩時間很短暫,但深受啟發,終身難忘。它讓我們重温了軍民團結抗日鬥爭的光輝歷史,深切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在紅軍廣場上重温入黨誓詞,身感新時代下責任重大。

通過參觀學習,我強烈感受到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多麼幸福,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無數革命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民族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當然,也激發了我學習的慾望,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在以後的工作中,會更加努力。

四、加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們是一線教育工作者,但在現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的思想和知識也要不斷地更新,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只有我們的思想和知識不斷更新,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這樣才能為祖國的強大盡一份力量。當然,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更應該要求自己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只有努力做到勤勤肯肯,踏踏實實,才能不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才能更好地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這為期一週的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我深知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動作在我們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了,行到將呈;事雖難,做則必成。藉助蚌埠市委黨校青幹班培訓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而努力學習,為培養更多創新人才而努力工作。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3

20xx年9月1日起,我參加了教師課程培訓在集中培訓的半年中,我認真地聆聽了高志強、宋佔祥、黃麗華、高振茂等十多位教師的教誨,聽取了黃愛華,竇桂梅等多位優秀教師的經驗介紹以及觀摩了多節優質課等等。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和幾所“窗口”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説此次培訓收益頗豐、獲取匪淺。11月起,我上了二年級的語文課,在教學中我能夠將在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併到實習學校實習兩週。在實習期間,我能夠虛心向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並認真上了一節彙報課。經過培訓、實習、實踐,既有知識上的積累,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既使觀念更新了,也將理論有所提高,現對整個學習培訓過程總結如下:

一、更新教育觀念。

這次教師的培訓,給我帶入了一種求學的氛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在教學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樂園,學習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經一直認為在教學上能出成績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因此我在前幾年的工作裏,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學這一塊,備課、上課、課後總結、批作業、輔導,幾乎每天都在重複這樣的五步曲。隨着培訓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識到:一名優秀的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充實自己,那麼,他的教學在達到一定程度後就難以提高了,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所以回到學校後,我更加努力,仍不斷蒐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更快達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國小的教學工作。通過培訓,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自己;每上一節課我都認真地準備,精心設計,通過利用網絡這便捷方式來查閲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他説,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地反思,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現在,我的教學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節課都認真反思,反思這節課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進,寫好課後小記,單元小結。這對我今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國小教師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了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的方法、形式等都做了具體的引領。讓我認識教師要做自己的研究, 不斷地思考,對那些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地去發現,對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常規和説辭反覆琢磨就是研究,教師的,一定要善於思考、勇於實踐、不斷反思提煉總結,專業素養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敢於迎接挑戰。

二、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1,權威者轉向參與者,激勵者

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

2.教書匠轉向專家型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學習和思考並沒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將不辜負老師和領導的關心幫助和悉心指導,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戰。

教師培訓個人提升總結7

很榮幸參加了xx年xx區中國小“名教師”培訓班的培訓學習,非常感謝區教育局為我們搭建瞭如此好的一個學習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貴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總的來説,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觀摩課,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通過這一輪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樂觀對待教育事業

回首這半年的教師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別是xx教授有關《尋找教師的職業幸福》的專題講座,真是心生感慨,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從平常的工作中去體驗幸福。我們老師面臨着來自自身、學校、家庭、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面對如此重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到人的健康和壽命,還關係到人的成敗。作為教師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同時還要學會與學生溝通,用陽光般的心態積極面對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堅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

任何人想發展都離不開書,讀書的邊界就是人生的邊界。書籍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先哲進行精神對話。給我們培訓的老師,幾乎都談到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博覽羣書。不讀書,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學,如何在課堂上與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如何與時俱進地掌握教育教學的技巧?在培訓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我深感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博覽羣書,授課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無味。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刷新,而不是複製。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同時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更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理論。因此,以後要堅持讀書,以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要做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通過此次培訓,我得以反思自我,尋找自己與“名教師”之間的距離。我經常會思考: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怎樣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師?怎樣成為學生好的引導者?平時我們疲於應付日常教學,很多問題都沒有認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離。“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要想成為一名教育科研專長骨幹教師,光會教還不行,還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長型發展,這就要求必須在一定行為規範的基礎上,將自身調節機制放在教育活動的控制執行環節上。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做創新嘗試,要多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以堆積、沉澱並吸收經驗。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還應該從經驗型逐步向研究型轉變,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缺乏激情和創新。

通過此次培訓,通過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通過與各學員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貧乏.我覺得自己太安於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課堂上展示自己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少。

培訓給我指明瞭一條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麗的風景!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4

在20xx年7月24—27日參加了古田縣教師素質提升培訓班,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提升思想境界,拓展了視野,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本次培訓,安排了翁乾明、張華榮、孔海欽、程利國、駱志煌、陳炳建、範新民、張榮偉教授、專家、博導給我們學員做了精彩的講座,從不同角度闡述新一輪教學改革背景下的應對策略,引領我們更好地處理教書與育人、傳承與創新、課內與課外、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辯證關係。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本階段的學習心得。

一、提升思想境界,為教學服務

張榮華教授告訴我們,當前宏觀經濟政策與供給側構性改革的關係。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瞭解經濟政策也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速度、結構和動力。放慢速度,調整結構,增加動力。原因是部分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房地產庫存積壓嚴重,金融槓桿率太高隱藏巨大風險,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經濟發展中存在諸多短板。

因此要打好“三去一降一補”(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攻堅戰。張榮偉教授則要我們認識自己,做個反思型的教師,我們要求學生圍繞教科書反反覆覆地讀,就課本教課本對嗎?自己的教育有沒有過錯,為什麼高年級以後學生提問舉手的越來越少了?被提問了為什麼會緊張?我們怎樣進行教育教學?回到現實,我們要做的教師有四個層次:讓學生看得起的老師,讓自己心安的老師,得到學校認可的老師,讓歷史銘記的老師。通過學習世界教育大名言,通過自己反思專業實踐讓自己成為一名智慧的老師。

二、繼承傳統文化,為教育服務

人類歷史在不斷髮展,但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歷史上都發生過,只不過我們書讀得太少了。孔海欽教授講得好。儒家思想主要針對官員,如何框正官員,對官員就像對剛出生的嬰兒,所以現在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官員就應是老百姓厭惡什麼我們就禁止什麼,老百姓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教育思想超越孔子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們要吸取我們國學中優秀的東西當代教育服務。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優秀五壬年,歷久彌新。

如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教育;親近自然,為什麼喜歡黃紅黑,中華民族方圓內就是這三種顏色,這是長在土地上的美學,藍色的海洋,大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成就人們的美學研究。大自然用下雨沐浴大地,人類用流眼淚清洗眼睛。所以中華民族與大自然是非常親切的。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習的興趣、培養好的方法、培養詩情畫意的人生、培養高貴典雅的氣質。而作為教師,要學國學讓自己的教育有教育家的情懷和素養。多閲讀,閲讀超越任何國家的中國國學文化。教育的根基往往在於中華經典文化。通過讀經典書、做經典事、説經典話,成就經典人生,是讓我們活得自在、活得美、活得從容的人生。如何學經典,讓經典生活化,生活經典化,讓我們的孩子人人有禮、個個成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飽讀讀書、胸懷大志、牽手歷史、腳踏實地、緊握未來。

三、學教育理論,為教書服務

翁乾明教授讓我們學習了簡約化的教學思想理念。認為要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一定要提高教育簡約化。反思現狀教育,真正的學習並沒有,只是一種偽學習,因為學生思維未開動,行為未改變,許多知識是惰性的知識,一輩子用不上的知識,讓大腦變成垃圾堆,沒有用的信息的儲藏器。我們的教學是苦教苦學,追求形式面弱化本質的,核心信息淹沒在宂餘信息中,沒有志與趣,是繁瑣化的、混亂化的,因此要去繁就簡。一個好老師,一節課要保留這節課的特徵不變,但要簡單,因為教師講到的,學生未必就會,教師沒講到的,學生未必不會。好課要讓學生頓悟,遷移,能讓學生內在獎賞,激發創意。好課要精確把握、精巧設計、精當表達,讓細節為整體服務。總之,簡約化教學就是內容求精、結構求簡、方法求活、過程求實、效果求真。一句話:崇尚簡單,拒絕平庸。追求意義化、建構化、審美化、趣味化,教師要有辦法讓課堂和所教之識賦予他意義和整體化,講得越少越好,高度突出靈性和智慧。簡約化教學的方法是以舍求得,去除多餘環節、臃腫內容、表面熱鬧、愚弄陷阱的教學智慧策略。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5

20xx年10月29日來到福州參加為期一週的福建省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第二批省級培訓。對於我來説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身處偏遠農村外出聽課的機會並不多,何況是這種針對性強的大培訓。培訓前也瀏覽了培訓安排表,知道了主題是數學思想。搜索了些材料大概知道什麼是數學思想,無奈水平有限對什麼是富含數學思想的課堂還是一頭霧水。這個狀態下的我真是求知若渴。

來之前也聽同事説過作業比較多,但是我不害怕。我想即使沒有作業,我也會每天對學習進行個總結。再看這次一起參加培訓的老師們個個也都十分認真,這是一次含金量十足的培訓。

這次培訓分為3個階段,第1次培訓在福州進行理論加課堂觀摩結合。理論先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那幾天的培訓中對核心素養,數學思想有了一些些的概念。再來觀摩名師的課堂就知其所以然了,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怎麼樣在課堂上滲透數學思想,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了一點的感悟。

第2次培訓在廈門,形式獨特,跟崗培訓。為期5天的跟崗忙碌而充實,風風火火得在指導老師和培優課來回切換。這次跟崗衝擊了我的教學認知,原來課堂還可以這樣子!這樣的課堂你不愁孩子會開小差,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他們有着學習的願望,而不像傳統課堂,學生跟着老師後面亦步亦趨,完全感受不到學習的主體性地位。

第3階段是學員們的彙報課,期待我們的農村教師學員能帶來不一樣的課堂。

通過這次培訓也有自己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不知不覺工作已經第10個年頭了,回想剛剛踏上這個教師崗位的時候也是壯志豪情,也希望孩子們打成一片。好景不長,確實和陳傳興老師所言,學生不怕自己了,家長開始懷疑你了,同事也認為你是個能力不足的教師。開始留心老教師是怎麼做的,慢慢地,我不再聽學生的建議了,課堂上甚至不再笑了,偶爾有微微一笑也馬上收斂生怕孩子們看出什麼,我和孩子們的心越來越遠了。性格使然,我始終沒有幸成為學生敬而遠之的老師,真是萬幸!

課改期間,我曾經歷過“熱熱鬧鬧”的課堂,後來漸漸也懂了好課的標準是實實在在,要有濃濃的“數學味”。總覺得一節課能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落實好,課堂上學生能有數學思維上的培養已經是頂級好課了。而這次培訓中林碧珍名師團隊給我們帶來的富含數學思想的課堂更是聞所未聞。雖然新課標修改6年了,雙基變成了四基,我的課堂始終還是注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至於數學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對我來説似乎有點虛無縹緲,除了偶爾教學目標中會寫出來,至於怎麼落實到課堂上不甚瞭解。

林碧珍老師在培訓中提出課堂上要讓學生感悟、體會、應用數學思想,做個能讓學生“悟其漁識”的老師。是的,當我們的孩子把學校教育的都忘記後,教育還能剩下什麼?只有讓孩子們感悟數學思想,將來他才能自己去學習新知,自己解決問題。數學思想主要分為三大類,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而這3大類底下又派生出其他數學思想,這些思想不是互相割裂開來的,每一個課題中可能藴含着多種思想。林老師及團隊成員用自己的課例為學員們詮釋什麼是富有數學思想的課堂。

富有數學思想的課堂不需要多華麗,更主要是實實在在的課,它重視細節,在細節中讓學生感悟着什麼是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怎麼引領着我的學習,我可以如何應用到以後的知識學習中。含有數學思想的課堂簡約而不簡單,它重視對學習素材的充分利用,潤物細無聲地滲透數學思想,對課後作業也需進行一番設計。我的理解是每一節課我們都應抓住這節課要滲透的主要數學思想,和知識技能一起作為明暗兩條線展開教學。

這裏我也有一點思考:

1.是不是每一節數學課都會有大的數學思想的滲透,我怎麼去挖掘其中藴含的數學思想?

2.如何設計一節含有數學思想的課堂,儘管林老師和她的團隊已經給了很多的示範,無奈自己悟性不夠還是不甚瞭解?不過相信培訓處留給我們的書會給出答案的!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6

根據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指導思想,本次任務以整校推進為策略,形成學校信息化推進,以及教師個體與學校整體同步發展的新模式式下,雖然個人水平有限,但也積極的參與到本次的培訓中,通過個人自學,網絡研修,同伴互助等方式,我在這次培訓中收穫良多。本次研修與以往的都不一樣。主要有以下新穎之處。

一、更新理念

看得更遠是此次培訓的主要特點,在平時我都停留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有許多的不足,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史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通過理論學習,使我更新了觀念,拓寬了教學思維模式。學校根據本校及教師的需要,以問題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體新技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因而研修的目標是讓教師從教書匠發展為研究者,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範者,使教師羣體率先成為優秀的學習型組織。在學校發展中,教師是第一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是第一要務,因此打造一支理念先進,素質全面,技能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高位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通覽全局,嘗試制定研究方案。

1. 以往更多的思考個人發展方面的問題,本次培訓我們是站在培訓者的角度是思考全局,制定了以下整體目標,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隱形週期內,提升教師備課能力,協同備課能力教師視頻製作能力,教師移動教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2. 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週期內,以信息化教學核心能力點測評活動為抓手,探索形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的叫精準檢修模式組織全校教師每人完成培訓任務。推動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增強能力。

3. 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效果為中心內,全校教師達到熟練線上協同備課,獨立操作視頻錄製及製作,隨時隨地進行移動教研。我自己覺得還是思考的挺全面的,當我站在全球的角度是去思考問題,反過來可以更好的提升自我的水平,並帶領其他老師共同發展,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這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把用所學到的技術,教育技術,知識更好的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型人才,在完善自我的同時,還應還還應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所長,帶動身邊的同事形成教師協同共同體,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7

月1日,我參加了在陝西南鄭舉行的全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進會及培訓者高級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舉辦,主要是對提升工程2.0試點實施以來的工作進行總結,交流經驗,明確任務,夯實責任,推進工程順利實施,促進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融合創新發展,為我省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打下堅實基礎。研修班既是一次業務培訓會,也是對提升工程2.0實施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的工作會。在為期五天的學習當中,我聆聽了專家講座、案例分享,進行了現場觀摩以及能力點的實境測評。通過學習,我對2.0工程的實施目標、實施路徑、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考核細則及考核組織實施有了清晰的認識。

2.0工程實施的總體目標是:到20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髮展新機制。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三提升一全面”是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實施的路徑是:省市統籌、區縣負責、學校自主、全員參與。

學習的方式是: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線上培訓2學時,線下實踐研修2學時,線下實踐研修主要是依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國小教師校本應用考核規範》進行,校本考核規範設置了三種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四個考核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以及30項微能力點。教師在參加完不少於2學時的線上培訓任務後,依據學校制定的研修目標和任務,至少選擇兩個微能力點作為線下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研課磨課,授課評課等環節,最終將線下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提交到校本應用考核系統。

考核的流程是:先進行校級初評,再進行縣級複核,然後省級複審。考核達標後發放證書。

通過試點學校的案例分享、現場觀摩,我對如何推進我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有了明確的思路和方向。我覺得要做好全員參與、整校推進,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於校情制定整校推進計劃

首先要仔細研判學校、教師、學生現狀,在此基礎上,學校根據實際制定《提升工程實施規劃》,在《規劃》中明確學校的發展願景及目標,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不斷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明確信息化發展年度目標,劃好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

二、組建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1、信息化管理團隊

我校組建由校長領銜,教務、科研、信息化主任、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參與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準確評估學校信息化教學狀況,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有利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各項制度,構建教師信息化發展自覺成長的新機制,確保學校提升工程2.0培訓與應用得到有效落實。

2、信息化培訓團隊

學校精選教學能力強,信息技術優的教師,組建校級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培訓團隊,採用混合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以觀課議課、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引領學科教師學技術、用技術、用好技術,服務於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

3、信息化研究團隊

組建信息化研修共同體,通過組建“骨幹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圍繞學科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通過推門聽課,引領課,示範課,微型課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打造“技術創新課堂”。

三、基於學的課堂選擇好微能力點與1.0時代的任務驅動、技術學習、個體學習不同,2.0時代我們的任務是整校推進,應用考核,靶向學習。

全部學習涉及30個微能力點,如何選擇能力點十分重要,選擇能力點低,教師提升空間小,選擇能力點過高,一部分教師難以完成,學校技術設施跟不上,會使學習達不到效果。根據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建議0歲以上的教師選擇A能力點(基礎能力點)兩個,40————49歲的教師至少選擇一項A和兩項B(提升能力點)能力點,3至40歲的教師選擇兩項B和一項能力點(發展能力點),3歲以下教師至少選擇一項B和兩項能力點學習培訓,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和特長教師選擇三項能力點進行學習培訓。

四、出台激勵機制,實現有效監管評估出台學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激勵措施和管理辦法,明確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與測評工作辦法,及時記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必修學分。通過各種競賽活動表彰先進個人,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骨幹教師認定等條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監督和質量評價,並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量化考核和評先選優工作。把2.0提升工程工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在評優樹模方面優先推選。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8

根據教師發展中心的要求,我校在20xx年暑假放假前對信息技術培訓進行了系統的安排,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通過一個暑假的培訓學習,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對我校的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

根據教師發展中心的培訓通知要求,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培訓領導小組,分管校長負責全面培訓工作的指導,因此從方案的制定到實施,校長室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給予了充分的指導,在8月25號的考試中,校長室高度重視,多次過問安排情況,並全程關注考試情況。校長室還聯絡專家指導教學工作,使我校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安排周密

從接到通知,信息中心就着手準備暑假培訓工作,從培訓內容、培訓材料、培訓時間直到培訓的每一個細節都做了詳細的安排,並且將相關材料傳到學校網站和工作QQ平台,供老師學習,特別是佈置寫學習心得,小組討論,以便能順利通過考核。

三、落實到位

針對教師發展中心的通知,我校把培訓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宣傳發動,也就是6月30日前,通過全體教師會,通過學校網絡平台,把學習的內容和要求傳達給老師,讓老師知道做什麼,怎麼做;

二是培訓學習階段,在放假前,對全體老師進行集中培訓,將相關的學習內容傳達到老師;

三是考核總結階段,8月25日,根據縣教師指導中心的要求,組織教師考試,安排單人單桌的考場,由校長室及年齡較大老師監考,並組織專人進行閲卷、統計成績,確保每一項工作落實到位。

四、參與積極

通過宣傳發動,老師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每位老師都能下載相關材料進行學習,並根據學校要求寫了學習心得,在心理健康測試中,參與率達到95%,對於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也是積極參加,並確保按時完成學習作業。

五、完成良好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老師都按時參加了每次集中培訓,並且按時能加了25號的集會考試,所有人員都積極書寫學習心得,有的老師還寫得很具體詳細,對學習進行了各種評價,感觸很深,可以看出老師們是認真學習了才能寫出的真實體會。全校242名老師236人蔘加了心理健康考試,其中226人考試合格,68人成績優秀。

相信通過這次的培訓,全體老師都會對信息技術能力有新的認識,並且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好的應用這些能力為教學服務。

教師提升工程2.0培訓總結 篇9

我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聽了院長、教授、教授的講話後我深受啟發,深刻的認識到了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的嚴峻形勢,瞭解了我院今後的發展方向;觀摩了骨幹教師的講課比賽後,學習了優秀教師的先進課程設計理念,找到了差距;聽了典型教師的發言,瞭解了其他高職院校的優秀案例和我院課程改革的成果,這三天的學習時間雖短,但是我受益匪淺。

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半壁江山”,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載體。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一、生師比不合理

生師比平均為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師比均超過15/1,其中絕大多數為民辦院校,生師比最高學院為19/1。因此目前整體師資量缺口較大,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專業教師的缺口更大。

二、雙師比例太低

雙師型教師比例(佔專任教師比例)只有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學校剛好達到優秀標準;平均為40%,6所院校均低於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學院僅為15% 。

三、高級職稱比不符合要求

高級職稱比例(佔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為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於平均值,最低的學院僅為17%。且高級職稱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基礎課的退休教師中,而專業課的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卻很少

四、兼職教師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為37%,其中較高的學院為66%,較低的學院為12%。公辦院校中兼職教師佔的比例較低,民辦院校中為了降低師資的工資成本,兼職教師佔的比例較高。

五、年輕教師比例不合理,(佔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為50%,其中碩、博比40%以上,在整體專任教師中。新、老教師呈兩極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師比例高於70%,還有3所院校的老教師佔教師總數的70%,而具有專業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卻很少。

調查發現我市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a.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兩頭大中間小呈啞鈴狀

b.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現代職教理念

c.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按照學科體系的傳統模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脱離。

d.教師缺少針對性、持續性的業務培訓和相應的培訓制度的保障。

一所高職院校辦學定位明確之後,最重要的發展因素就是師資。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但是,從不少學校的發展現狀來看,最大的瓶頸問題就是師資隊伍建設。高職教育不同於普通高校的學科教育,它培養的是社會經濟發展中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環節上,強調的是傳授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對減少了對學科理論的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探尋關注。二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三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繹型的,往往採用由真實職業任務引領的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換句話説,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的交往情境。具體來講,就是在教師的設計帶領下,引導組織學生心、手、腦並用,教、學、做結合,身體力行獲取知識和技能,完成學習任務,進行反饋和評價。 面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我們要做到: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以崗位羣為基點進行制定,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也要以

崗位需求為基準,另外課堂教學模式也由有傳統的理論灌輸式式教學轉向學習方法的教授以及實踐經驗教授,堅持育人為本,加強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感,為社會培養實用的人才、有職業道德的人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peixun/mgr3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