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課改總結(精選21篇)

課改總結(精選21篇)

課改總結 篇1

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已經進行很長時間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課改力度,全面推行課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課改的力度,人人蔘與課改,人人實施課改。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我校確立了“導學探講練”五字教學模式,全體教師都努力踐行這一模式。下頭就實施這一模式時的感想作以總結。在全面實施課改的今日,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才能勝任今日的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邊教邊學,利用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外出聽課的機會,向其他學校的教師學習,吸取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瞭解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組織教學。同時利用網絡觀看名師的課例。儘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課改總結(精選21篇)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施“導學探講練”的教學模式,為了讓學生更快的進入主角,我把本班42名同學重新分組,並給他們講清每堂課的具體思路使學生學習起來有的放矢。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遺憾的是,我們班還有個別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上有掉隊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需不斷地改變策略,以便到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平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在校本教研中主動獻課,得到領導和教師的好評。

及時反思自我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並尋求好的解決思路,不斷改善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在課改中早日脱穎而出。回顧一學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收穫,但還存在必須問題,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存在一種惰性思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課改工作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課改總結 篇2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為了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發揮學校骨幹教師團隊的輻射作用,學校在4月份開展了數學拉練課。本次拉練課共有5位老師參與。每一位老師的上課內容要經過自備,年級組集備,反覆推敲然後在課堂上實施,可以説每一節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自我風格的展示。

本次參賽的老師既有經驗豐富,穩紮穩打的老教師,也有初出茅廬,理念先進的年輕教師,不同的老師展示了不同的風格。

田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充滿了魅力,消除了學生緊張恐懼等消極情緒,讓課堂成為師生合作交流的平台。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課堂教學創設了一個和諧愉悦的環境氛圍。寥寥數語讓學生領略了老師的幽默和睿智。

董老師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想一想”“算一算”“趣味練習”等系列活動促進知識的遷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申老師在情境圖上作了巧妙的處理,拋棄了書上比山的高度,採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家用電器的價錢,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很容易比較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較的方法。

王老師雖然年近五十,但仍然虛心學習白板技術,在課堂上大膽嘗試,先進的技術手段,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一年級的國小生聽課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從本節課中可見王老師平時的訓練是到位的。

李老師一直是我校的高段教師,他對教材的掌握,對教材的挖掘,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做到心中有數。層層深入地對學生指導。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數學拉練課已經圓滿結束。雖然已取得一些成績,但同時也看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的不足:

1.我們情境的設置沒有起到真正起到讓孩子產生學習需要的效果,為了情境而情境。

2.我們的教師不夠放手,在課堂上,仍是學生跟着老師走。

3.教師的應試教育比較強,特別注重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4.教師提出的問題缺少一定的思考價值。以上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索,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課改總結 篇3

第一次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聽張四保教師的課改專題報告,我覺得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恰似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為什麼要課改首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突出多樣性和選擇性,讓每位充滿個性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選擇自由,從而得到充分的發展。即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説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説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第一,課改需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教學僅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歡樂之中。當然,教師在對話中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此刻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我的觀點,交換自我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進取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説完。

第二,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户,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僅對教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樣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第三,課改需要加強各市、縣、校之間的對話。"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羣策羣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例如:開學初的新課研討及現場的聽課、評課和送教下鄉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羣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教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最終,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台。"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國小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本事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課改總結 篇4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發生着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經過研究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一、教師進行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進取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並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教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進取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本事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進取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經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理解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構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理解者、複製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經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構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本事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教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教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創造性,為學生供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主角定位的轉移,是自我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勇於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展。

課改總結 篇5

近幾年我參加了新課程培訓。經過學習,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瞭解課改的一些資料。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本事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構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能夠理情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公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經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進取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科學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本事。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產書各種修改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到達《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修改的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一樣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進取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經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期望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課改總結 篇6

我校的課改工作始終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一如既往的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在課改工作中,全體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加強教學研究,羣策羣力開展課改工作,積極驗證《課標》和教材,積極撰寫經驗論文;繼續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和改革適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創建和諧校園服務。下面就將課改中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幹,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瞭解課改工作情況。

二、將課改管理和常規管理並軌,規範教學

夯實素質教育的基礎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常規,新常規必須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多元發展和學會選擇、張揚個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關係。因此要以《綱要》和新課程為標準,在繼承傳統的、優秀的課堂的基礎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學常規。因此本期我校課改的重點是:將課改向常規並軌。我們的教學管理也實現教學常規和課改兩個管理的並軌,將課改管理作為常規管理,以紮實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促進課改過程管理。

1、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佔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特別是提前五分鐘到教室,轉換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而不是學生等老師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

2、逐步完善常規管理,體現制度化、規範化與人性化、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轉型、師生角色轉變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關鍵在於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我校對教學常規進行修訂完善,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結合起來,並根據學校實際進行了適當的物質獎勵,打破了吃大鍋飯的現象。

3、加強了教學的過程性管理;首先是實行行政領導隨堂聽課。學校管理人員經常性深入一線課堂聽課,(每個學期學校行政領導聽隨堂課在60節以上),實行每月不定時隨堂課檢查,保證每一個月每位教師的課有管理人員聽、評,每位管理人員每學期保證致少聽、評完全校教師的課;對於通過聽隨堂課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換意見,幫助和督促整改。這樣就準確把握課改現狀,瞭解我校新課程實踐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繫,並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下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指導教師的教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又促進常規到位。

隨堂聽課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一種“必須人人真真上好每節課”的觀念和壓力,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日常教學的認真規範程度,使教學工作走上一條紮實而穩定的道路。每個學期學校都要對質量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商量對策,為抓好教學質量做好指導,當好參謀。

三、開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動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學校依據校情、師情和生情以及學情,成立了語文、數學、綜合、德育四個教研組,各組除了具體負責組織的組長之外,還有一名管理人員作為分管領導,負責檢查督促。各組組長在擬定計劃的基礎上嚴格按計劃開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和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確實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作用。全體教師還認真參加中心學科教研組活動,並能按時保質完成每次心得體會和論文,並及時將教研活動所得運用於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以促進教學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習、研究和交流。

通過幾年的課改和校本教研的實施,校本教研的理念已深入每一個教師心中,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課標、綱要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需要。除了學校開展的集中業務學習,老師們還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自學,並寫出心得體會和學習筆記(每人每期20xx字以上);同時,教師將學習和教學中的困惑、問題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已成為一種常規行為;教師還加大了課堂交流的力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人均達15節次,管理人員達60節以上

3、堅持校本培訓

為提高老師的業務技能,我們按校本培訓計劃開展了校本培訓,內容涉及英語口語、課件製作等,老師們均抱着認真學習的態度參與,使校本培訓切實起到了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功效。

4、組織老師參加了鎮級課堂教學研討,校際交流及説課活動。課改以來語文、體育、科學、音樂、綜合(信息技術)等學科,以上學科的全體任課老師參加了鎮級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我校還繼續開展了與小甸子中學、石人中學等幾所學校的校際交流,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高度重視校際交流,每次對外交流都有領導帶隊,交流老師做到了充分準備,認真試講,認真評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四、落實過程管理提高課改質量

1、繼續認真驗證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適應性。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勇於實踐,敢於質疑,在教學中發現新課標、新教材的缺點和不足,並大膽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而不是一味的、忠實地去執行課標。

2、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努力向新課程標準靠攏,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打好堅實的基礎。

3、評價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學,各學科制定了科學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案》,並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加強研究,以研促教,推進課程改革實驗

科研興教是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科研促課改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我們以課改理念指導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促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以課題研究推動課改實踐,可喜的是,我校的省級德育課題《思想品德課活動化教學與研究》經過全體參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已於20xx年通過專家評審,順利結題成功,並獲得專家的高度讚賞。

六、加強課改中的家校交流

我們利用家訪、家長會等活動,展示課改成果,讓家長感受學生可喜的變化,讓家長走進新課程,認識課改,接受課改,從而參與課改,以提高課改的質量。

本期我校還加大了教學開放的力度,開展了“學校教學開放周”活動,全校的所有教師懷着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向家長展示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並與家長真誠地交換意見,共商新課程下的學生教育、教學協調管理對策。

通過課改課改,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從而使課堂呈現生機勃勃,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充滿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實、探究、創新的氣氛。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個性特徵,激情激趣,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中儘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智慧的挑戰。

課改總結 篇7

課改六年以來,回顧走過的路子,審視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教學的可喜變化,嚐到了課改的甜頭。

新課標鼓勵探究,倡導自主,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總覺得,我們的放手還不夠。比如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獨立的思考和創造性的想象力。

實施新課改以來,課堂變得生動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各種獨特的體驗與理解也出現了,與以往被動的吸收的課堂相比,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而教師真誠的鼓勵也會使學生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鼓勵也不能濫用,學生所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就全是道理。我們真切地看到: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課程改革為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帶給了課堂教學全新的氣息與面貌。現就課改以來總結如下:

1、備課方式出現了新變革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具有容量大、開放性強、文學底藴厚等等特點,不僅教師的教學方式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而且對教師的文學文化積澱等自身素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為了適應這一新要求絕大部分學校採用集體備課,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獨立鑽研又有共同商討。在備一篇課文前,首先是教師的個體活動,這時教師是一個自主的學習者:熟悉課文,理解課文,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設想記錄下來,設計好教案。然後看有關資料,修改教案。接着便是合作過程。備課組成員集中一起,相互研討各自的教案,博採眾長,然後修改教案,再把設計好的教案做成課件。這樣備課的好處是,在自主備課中,教師有過自己的思索、探討,能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自覺尋找解決學生的疑惑的策略。我們也儘可能的一人上課,其他教師聽課,針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修改自己的教案,然後再上課,上課後再寫反思,把自己這堂課的感受、體驗、不足和亮點記下來,作為以後教學的參考,也作為下一位上課教師修改教案的參考。就這樣大家且學且教,且教且學,為教學中意想不到的收穫而歡欣,為教學中不足之處而懊惱,猶如開荒者品嚐着開拓的艱辛和充實,新課程確實讓教學者對教學燃起一股新的激情,煥發新的活力。

2、課堂教學呈現了新氣象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課堂教學方法。自覺地改變傳統的注重講授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嘗試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①品味感悟式。以朗讀為抓手,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與思考,達到以讀悟義、以讀悟情、以讀悟理。②質疑探究式。質疑探究式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在對話過程中的交接、衝突、介入與融合過程。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或提出異議,以問題作為學習的目標,教學的過程也通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參與認知過程,以準確獲取信息、探求正確結論、解決實際問題和成果的表達、交流為結束。一般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③求真研究式。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引入語文教學的對話中,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它以發現知識為目的,通過對文本的分析、思考、探究,概括出一般意義的概念知識,尋求文本意義的新解、深解,由此獲得的知識理解深,用得活,極大發展主體的歸納思維能力。它的流程是:通讀課文,瞭解大意——提出問題,確立課題——自主合作,研究發現——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總結評價,鼓勵探討——課後延伸。

六年來,我的語文新課堂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基本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教室中少了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多了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常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了它應有的活力。教學方式的變化,給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教師的學習意識也越來越強,因為面對開放的課堂,學生的無數次質疑和辯論,隨時都有可能將教師掛在黑板上。在這樣的狀況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開始重視積累原始資料,反思、心得比過去大大增加,堅持寫日記、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

3、作業內容、方式多樣化

在新課程理念中,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已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着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

4、學習方式多樣化和個性化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每個教師都致力於探索多樣化、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讀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遊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5、評價方式進行了新的嘗試

新課程的學習評價注重激勵性和發展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在我的課堂中,“請教”、“對不起”、“謝謝”、“商量商量”、“你同意嗎”等用語常掛在嘴上,允許説錯話、做錯題,允許提出與教材、教師不同的意見,允許“犯上”。面對學生靈機一動或出乎意料甚至鑽牛角尖的想法,不輕易否定,更不冷嘲熱諷,而是肯定其思維的活躍、想法的新穎,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別具一格的想法,經常由衷地稱讚:“你能想到這一點,真不簡單!”“你的答案多新穎,真了不起!”“我欣賞你這種富有創造性的想法!”“你的想法比老師高明多了,祝賀你!”一句句激勵的話語給學生莫大的快樂和成功感。

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過程是詩意的旅行,是生命的成長的過程,重在精神家園的構建;語文教師是智者、思想者和學者,在思想上要超越、引領學生,給學生以精神的愉悦;要建立豐富的資料庫,隨時提取各種資料。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即使再忙,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取時間學習,不僅要閲讀教育教學理論,更要閲讀文學、文化、哲學、科技等各方面的書籍,綜合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重塑自身形象。進修、培訓、學習,已不再是他律的強求,而應是語文教師自我心理的渴望。

課改總結 篇8

《《數學課程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主角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頭結合自身近年來參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一、數學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所以,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旨在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我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

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供給了很多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在題材上引入了“奧運”、“環保”等資料,着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

三、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經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趣味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本事。

四、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提議中貫穿着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善教師的教學。"所以,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五、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在課改這一大環境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築新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1、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我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我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説、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本事。例如:教學《有幾輛車》時,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説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説、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資料,還啟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聯繫生活實際——數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應當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如:數文具;聯繫實際説説6、7、8、9、10能夠表示什麼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本事。

循規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裏,我們應當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改總結 篇9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課堂,保障課程改革質量的關鍵在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將課堂教學作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把課堂教學改善作為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任務。

1、更新課堂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學教融合、優化過程、以學定教”的“平涼好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加快教與學的“雙重革命”,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為主向本事培養為主轉變,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從而構建生態、優質、高效課堂。

2、改善課堂教學行為。倡導高效課堂,堅決擯棄滿堂講、滿堂灌、滿堂問等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行為,實現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和教師的教委主導的轉變。引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深度學習,徹底改變學生課堂上被動聽、被動學、負擔重、效率低的狀態。

3、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鼓勵教師創新創意,進取探更加索貼合教育教學規律、貼合學生成長規律、貼合學科教學規律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方法,繼續推广部分高、國中的先進經驗和農村小規模學校有價值的個性化教學方法。

4、提升課堂信息化手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膽探索、實踐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形式。積極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5、優化課堂推進機制。一是“名師送課下鄉機制”。定期組織省、市、縣級以上名師或教學能手到農村學校上課,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農村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二是“同課異構研討機制”。市、縣、校三級聯動,發揮學科基地的典型示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基於主題研討和問題解決的同課異構活動,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研討,促進教師教學智慧共享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三是“課例研討推進機制”。由教研部門和教育學會引領,依託優勢學科基地的建設,深度開展課例研討活動,以教學工作坊、名師工作室的形式帶動全市學校的課題、課例、微課研究。活動主要經過“課堂觀察技術”、“課題研究方法”引領教師科學觀課議課,深度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教學、研究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策略。四是“評優選先激勵機制”。繼續堅持每年都開展的全市教學講賽活動,經過優質課評選,建立教師專業成長的梯級激勵機制。不僅僅促進參賽教師的教學水平,並且對教師整體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並將連續五年賽講課中的賽課總結和優質課資料上傳在平涼教研網站,供全市教師學習借鑑。

課改總結 篇10

學過課改方面的許多知識,聽過不少課改之後的公開課。但是,課改在學校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所欠缺的。下面我總結這一學期在課改過程中的成敗得失,歸結如下:

一、課改的收穫

1.新課改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理念,變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獨腳戲”為師生、生生、師師多向合作交流互動。於是,曾在課堂中比較強勢的我,努力改變在課堂中的主角身份。在生字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死記硬讀,讓孩子們在小黑板上書寫難寫或易錯的字,在交流、彙報中記住字音,字形,且鼓勵他們用自編的巧記方法來識字;在課文內容的教學中,我增添了如下環節:“這篇課文你最喜歡哪部分,為什麼?”“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呢?”“令你最感動的部分在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等等;在練習題講解中,我鼓勵學生自己來當小老師講解較為容易的題;此外,我採用多種獎勵方法來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寫作業,背書,成績進步等。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的確高了不少,課堂變得活躍,熱鬧起來;孩子們背書的積極性提高了,寫作業也注意工整了;個別孩子的成績有大幅度地提高了。

2.《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每一階段的閲讀數量作了一定的要求,為了增加孩子們的閲讀量,學校為孩子們成立了小圖書角。還選出了圖書管理員,制定了管理制度。這從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孩子們的閲讀量,增長了一些課外見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閲讀的興趣,在鼓勵摘抄優美詞句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積累了不少寫作素材。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在教學中,初涉課改的我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課改中凸顯的問題

有讓學生徹底適應自己的主體地位

有一部分孩子學習的依賴性太重,習慣於唯教師傳授是聽,在他們頭腦裏固定着你教我聽,你授我學的傳統理念。因而在學習中常常表現為只知聽不知問,只知記不知想,只知讀不知悟。安排學生合作、小組學習,表面上熱熱鬧鬧、生動活潑,實際上真正參與討論問題的學生鳳毛麟角,其餘的學生要麼在小問題上糾纏不清;要麼一言不發,洗耳恭聽;要麼渾水摸魚,講題外話。因而有時候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並無實際效果,而且浪費了時間。從而也導致了一種極端化的趨勢,好的學生更好,差的學生更差。

語文素養還不夠

我十分明白傳統語文教育的種種弊端,也懂得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危害。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卻往往有心無力。反覆思量,我的問題主要在於不能真正“放手”,不放心讓學生自己去領會,感悟。即老師説得太多,過於囉嗦。此外,在實現師生民主平等的過程中,我有時過於迎合學生、遷就學生,只要學生開口説了,我都會給予鼓勵。所以導致有的學生抓不住課文的重點來理解,提出的問題都是毫無意義的。因而也就耽誤了教學時間。從而便會出現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的情況。凡此種種説明,我的語文素養還不夠,自身素質還不適應課改的要求,在思想上明白課改的重要性,願意接受新課程理念,但要把這種理念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外化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有段脱胎換骨的過程。

課改的今後走向

1.把握好課堂討論,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設計“你覺得哪裏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裏令你最感動”等問題時,要明白有怎樣的目的性: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想要得到什麼?是對寫作手法的瞭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此外,面對孩子們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不能讓孩子們“眉毛鬍子一把抓”。

2.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要建立在理解課文,品味課文語言之上的。所以在教學時要多問幾個“這裏應該怎樣讀”,“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為什麼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此外,還要注意,抓重點語句來進行朗讀訓練。

3.寫作教學中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會注重學生平時的語言積累;其次在平時説話中要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再次對學生的習作要給予恰當的鼓勵,不要打擊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後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尤其是在每次遊戲或活動之後,佈置適當的小作文練筆。

實行課改後,我明白了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而改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我自知自己還無法做到優秀,但是,我一定會繼續探索,學習,改進,爭取做一名優秀的課改老師!

課改總結 篇11

我校的課改工作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一如既往的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在課改工作中,全體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加強教學研究,羣策羣力開展課改工作,積極驗證《課標》和教材,積極撰寫經驗論文;繼續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和改革適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創建特色化學校服務。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幹,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瞭解課改工作情況。

二、將課改管理和常規管理並軌,規範教學

夯實素質教育的基礎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常規,新常規必須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多元發展和學會選擇、張揚個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關係。因此要以《綱要》和新課程為標準,在繼承傳統的、優秀的課堂的基礎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學常規。因此本期我校課改的重點是:將課改向常規並軌。我們的教學管理也實現教學常規和課改兩個管理的並軌,將課改管理作為常規管理,以紮實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促進課改過程管理。

1、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佔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特別是提前五分鐘到教室,轉換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而不是學生等老師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

2、逐步完善常規管理,體現制度化、規範化與人性化、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轉型、師生角色轉變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關鍵在於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結合起來。

3、加強了教學的過程性管理;首先是實行領導隨堂聽課。學校領導經常性深入一線課堂聽課,實行每月不定時隨堂課檢查,保證每一個月每位教師的課有領導聽、評,每位領導每學期保證至少聽、評完全校教師的課;對於通過聽隨堂課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換意見,幫助和督促整改。這樣就準確把握課改現狀,瞭解我校新課程實踐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繫,並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下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指導教師的教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又促進常規到位。

隨堂聽課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一種“必須人人真真上好每節課”的觀念和壓力,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日常教學的認真規範程度,使教學工作走上一條紮實而穩定的道路。學校對質量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商量對策,為抓好教學質量做好指導,當好參謀。

三、開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動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學校依據校情、師情和生情以及學情,成立了語數兩個教研組,負責檢查督促。各組組長在擬定計劃的基礎上嚴格按計劃開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和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確實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作用。全體教師還認真參加中心學校教研組活動,並能按時保質完成每次心得體會和論文,並及時將教研活動所得運用於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以促進教學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2、堅持校本培訓

為提高老師的業務技能,我們按校本培訓計劃開展了校本培訓,內容涉及英語、體育、美術、課件製作等,老師們均抱着認真學習的態度參與,使校本培訓切實起到了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功效。

四、落實過程管理提高課改質量

1、繼續認真驗證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適應性。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勇於實踐,敢於質疑,在教學中發現新課標、新教材的缺點和不足,並大膽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而不是一味的、忠實地去執行課標。

2、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努力向新課程標準靠攏,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打好堅實的基礎。

3、評價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學,各學科制定了科學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案,並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存在的困惑

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對課改工作的進一步認識、實踐、總結、提高有待於解決。

新課改出現新舊觀念的碰撞,使我們的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產生新問題和新困惑,如:如何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創新?如何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而不是堅決地去執行新課標)?如何既重視個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體,重視科學性等等。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今後的課改實驗中不斷探索、不斷梳理。

課改中出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呈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的傾向,新課程學習中出現的學困生的學習更應該得到關注,教師對這一部分學生的輔導的科學化、有效性的研究還應該進一步加強。

我們相信,只要循着新課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課改實驗的明天會更加燦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績只代表過去,但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將新課程繼續向前推進的無窮動力。在今後的課改實踐中,我們將深化學校的課改工作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持續快速發展。

課改總結 篇12

我們自20xx年起,按照市教研室的要求,實施課程改革試驗。在實驗工作中,我們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按照動員、佈置、培訓、交流、調研、展示總結再推廣這樣的一個思路開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提高認識,建立層級管理機制

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和新教材是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重要載體。教研室是我們各鎮區開展課改工作的指揮棒,在課改實驗工作中起了引領的作用,我們每學期根據教研室工作安排,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景,制訂自我的英語科教研工作計劃和教學進度表。學期末做好工作總結。為保證課改教研工作的有序開展,我們成立課改領導,專門負責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為提高教師對課改工作的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課改領導小組深入到課改第一線,以參與者的身份同教師們一同研究、分析、解決課改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利用各種媒體、會議、活動等加大宣傳力度,讓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瞭解課改、關注課改、參與課改、營造濃厚的課改氛圍。

二、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培訓,適應課改要求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新的課程方案成功與否,教師的素質、態度、適應和提高是一個關鍵因素。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構成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是成功實施課程改革的需要。為了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多次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培訓學習。

2、強化教材培訓,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本事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提出了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從國小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新開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英語課程,新的教材是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重要載體。為了使教師能儘快熟悉教材資料,理解新課標精神,掌握新型的教學模式,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形勢,我們組織一系列的教材教法培訓活動。

(1)、每學期初召開國小英語教師工作會議,明確各學期的教學任務、工作要求和教研動向等。

(2)、組織教師參加教研室的教材培訓學習。

(3)、舉行各年級教材教法及課標解讀培訓講座。

(4)、開展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學習。

(5)、展示優秀課例、教師作品與學生作品。

(7)、開展各年級優質課評選活動。

(8)、開展優秀教案與案例評選活動。

(9)、引導教師藉助本站進行教材研討。

三、推動課改,成效顯著

1、優化國小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特色英語的主渠道,我們力求經過改變英語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實踐證明,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主動地、進取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全面提高聽、説、讀、寫本事。

(2)、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經過組與組之間的競賽,給學生供給英語交流的機會。小組學習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我活動,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助。

(3)、運用“任務+情景+活動”的教學模式來激活課堂。課堂上設置情景,讓情景貫穿教學全過程,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並有話可説。教師還圍繞必須的主題和有關的語言基礎知識,設計學生樂於主動參與的遊戲和活動,使學生在簡便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在語言活動過程中獲得進取、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4)、課改實驗的課堂教學正在孕育着新思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角有了轉變,教師逐步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變成為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

2、科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開展教學改革,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根據英語科的特點,進取探討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對各類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學理論水評。

四、明確路徑,展望未來

1、進一步完善學校特色科組建設,給教師供給一個更專題,更深入的研究空間。

2、加強論文的學習和撰寫,提高教師的教學教育理論水平。

3、應對課改,組織尋求可行的對應措施。

4、加強校本教材研究。

5、努力培養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困難還不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跟緊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課改總結 篇13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教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供給了一個交流平台,指導着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所以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我的幾點感想和收穫,期望能夠引起教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供給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我本事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我的主角,重新改善自我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進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經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經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供給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樣學而不是教師怎樣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本事。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裏霧裏,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進取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教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裏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所以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裏,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簡便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本事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團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資料、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悦的情緒生活和進取的情感體驗,幫忙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進取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忙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職責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能夠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能夠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教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能夠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我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經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本事的培養。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以往説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我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課改總結 篇14

一、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明白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明白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繫。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本事的過程之中。

二、以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取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裏排隊等候自我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期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進取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證明:當教師在整堂課裏快節奏地講解授課資料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們的課堂中應當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必須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教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説,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期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進取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三、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教師就會對該教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學生會進取、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係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理解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瞭解學生必須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係。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教師在和他聊天,心境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教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説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裏肯定是赤露敞開的。所以,家訪能夠幫忙教師更完整、全面的瞭解學生,建立起教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係。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僅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裏,才能經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髮言的資料,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境、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説什麼,他的心境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異常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本事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景,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説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教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於把答案説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當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關係。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課改總結 篇15

1、以校為本,抓實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培植學校特色、推動學校發展的有效舉措。一要強化校長第一職責人的意識。學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校長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設的第一職責人,統籌規劃和管理校本研修工作二要進取創立學習型學校,努力構建工作、學習、研究三位一體紛校本研修模式,構成全員學習的良好氛圍,實現校本研修的“全員化、全程化、團隊化”。二要加強校本研修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研修的學習制度,用科學的管理舉措保證校本研修活動有序、高效地開展,促進工作、學習和研究的良性互動,不斷提高校本研修的質量和效益。三要統籌協調學校內部的工作關係。要進取整合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力量,搞好協調和任務分配,明確各自職能,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互動機制。經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瞭解教師的困惑和收穫,定期展示教師的學習成果,及時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研討和交流活動,使每位教師的困惑能及時得到迴應,每位教師的經驗及時與同事分享,真正保障研修的校本化和效益最大化。

2、問題導入,探索主題教研

各級教研部門應當主動適應課程試驗、課程推廣、課程深化各階段的改革需要,確立工作重點,調整教研方式,履行教研職責。

(1)問題導向型研究。首先,是找準教學中的“真問題”,有效提煉教研主題;其次,要組織團隊對提煉出的問題開展預期研究,並挖掘基層教研組和教師的經驗與成果,再整體規劃並實施相應的主題教研活動,提煉觀點,進行教學示範;最終,還要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反思,構成若干推廣的經驗。

(2)立項課題型研究。根據《平涼市中國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對各級立項、結題課題嚴格認定,歸檔管理,強化過程研究,杜絕假亂課題。每年對重點課題進行答辯環節,對優秀課題成果進行展評,較好的解決了課題研究重立項、重結題、重過程、重價值,助推課程實施。同時,突出加強基於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的小微型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在行動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3)重點突破型問題。在深化課程改革階段,市、縣、校三級教研部門構成合力,採用“主體化、系列化、實證化”的教研策略,將教學實施中的重點問題,轉化成攻堅克難的項目或課題,開展專題教研和項目研究,構成合作、研究、分享、欣賞的教研文化。

3、搭建平台,推行教研訓一體化

各級教育部門和教研機構經過推行“教研訓一體化”模式,進行教師專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有序推進。主要將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項目交流、專業評選等途徑有機結合,努力培養教師的課程領導和實施本事。一是開展高端研修。聘請國內的權威教育教學專家、校長、名師對全市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二是舉辦專題研討培訓。由教研部門組織,在調研分析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迫切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培訓資料和方式,在寒假、暑假、週末進行集中研修學習,以市教科所為主,集合高校、當地中國小和社會機構的優質培訓資源,促進教師本體知識、實踐本事和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最終促進課程改革的實效性。三是開展校長、教師教科研本事培訓。引領教師不斷提高教科研本事,經過教科研重建教學和管理的理念、挖掘教育智慧、轉變自身主角、提升教學效率。

4、拓展渠道,全力推廣閲讀

一是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理念,在前期部分縣區開展新教育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鞏固成果。經過系統設計和強力推進,使“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培養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構築夢想課堂”成為新教育實驗學校的主旋律。適當擴大新教育實驗的試點範圍。二是實施閲讀提升工程,倡導學校創立學習型組織,引領中國小生、校長、教師、教研員讀書學習,努力向學習型、專家型、研究型發展。三是是經過開展多元化閲讀推廣活動,搭建多渠道培訓種子校長和骨幹教師平台,推進閲讀推廣試點學校建設。以農村小規模學校為重點,採取“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的閲讀推廣方式,着力構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閲讀文化,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奠定人文基礎。

課改總結 篇16

20xx年秋季,在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和精心指導下,九江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行政職能,精心組織實施,穩步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強化領導,合理規劃,強力啟動新課程實驗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是涉及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考試評價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與協作,因此必須審慎對待,合理規劃。九江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強化行政職能,強力啟動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教育局局長為副組長,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編辦、市委宣傳部和團市委分管領導為成員的九江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各縣(區)也都分別成立了以分管縣長、學校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各地各校課改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為課程改革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制定系列制度。

一是制定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制度》等系列配套文件,轉發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江西省普通高中學生學分認定辦法》、《江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意見》等文件並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

二是建立課程設置的合理編排制度。普通高中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是保證必修課、指導選修課、拓展校本課。要求各普通高中每位教師必須能夠上好一門必修課,開好一門選修課,指導好一門實踐活動課。

三是建立示範引領制度。成立了由分管局長、相關科室負責人和中學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共185人組成的專家指導組,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了紮實有效的專業支撐。分類確立了省級重點中學、一般高中等實驗樣本校,在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3.做好宣傳動員。召開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動員大會,對全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

一是利用我市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陣地,對新課程試驗的相關政策、實施辦法、基本要求、進展情況和典型經驗進行全面廣泛的宣傳,提高社會的知曉率;

二是分層次多次組織對教育行政人員、教研人員、學校校長、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進行新課程培訓,提高機關和學校人員的參與率;

三是對新生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全面的宣傳和動員,以校為單位舉行了課程改革專題報告會,提高學生及其家長的支持率。四是舉辦校長論壇,增強了我市教育工作者的認知提高率。如20xx年元月在九江市三中舉辦了主題為“20xx年我市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面臨的問題與思考”的校長論壇,20xx年4月在九江市舉辦了主題為深化新課程評價改革,促進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校長論壇。邀請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北師大肖川教授、全國特級教師餘映潮、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校長王水發博士等一大批專家學者來本市講學。

二、強化措施,鍛造隊伍,全面開展新課程實驗要確保新課程實驗高質量實施,全面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教師培訓是關鍵。為此九江市強化各項措施,努力抓好教師培訓工作。

1.他山之石攻玉。九江市先後組織了各縣區教育局分管局長、3教育股長、教研室主任、中國小校校長、教務主任等分赴青海、寧夏、陝西、山東、江蘇、湖南、廣東等地考察學習。通過進課堂、聽介紹,查資料,與學科教師座談等多種形式積極蒐集有關新課程改革的相關信息,為我市進行新課程實驗提供良好的經驗借鑑。

2.全員培訓上崗。制訂並下發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課改實驗教師遠程培訓實施方案》,對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培訓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首先是組織了新課程通識培訓。組織了全市所有普通高中教師參加新課程通識培訓,並選派了300多名骨幹教師參加新課程國家級和省級骨幹培訓。其次是狠抓了新課程學科培訓。組織了每一位高中專任教師參加了遠程培訓、省級培訓、市級培訓等活動。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普通高中學校都制定了本地本校高中課改實驗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三是普遍開展校本培訓,各普通高中制定了校本培訓的具體實施方案,結合校情組織開展了對學校高中專任教師的學習培訓。

3、深化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教學科研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的積極作用,加強科學管理,建立了良好運行的長效機制。

(1)中心組成員會議制。即以市教研室教研員作為課改聯絡員,深入各學校瞭解情況、發現問題,定期召開分學科的中心組成員會議,彙總問題,商討對策;

(2)教務主任聯繫制。召開全市各中國小教務主任工作會議,搭建教務主任聯繫平台,加強校際之間的教學業務交流、互相借鑑各校的成功經驗,實現整體推進;

(3)優秀教案共享制。各學科都組織了一批優秀教師的優秀教案和課堂實錄,利用九江教育網,實行網上資源共享,供教師們借鑑;

(4)課題研究制。組織了各學科各樣本校參與新課程重難點課題研究工作,各學科各樣本校及大多數中國小校教師踴躍參加,如《高中新課改課堂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學模式與新、舊教材對比的研究》等等,對新課程實驗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探討,深入開展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三、強化管理、科學實施,穩步推進新課程實驗

1.建立基礎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為更好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減少教師的低水平勞動,提高備課效益。我市投入資金300餘萬元,着手建立了九江市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中心機房設備已經初具規模。為更好地服務高中新課程實驗,我市基礎教育資源中心還着手建立了本土化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組織轄區內的中國小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積極參與資源建設。出台了《九江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九江市基礎教育與資源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九江市教育局關於中國小教師參與市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的工作要求和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全市中國小校中全面徵集新課程優秀教案和課堂教學實錄,現已收集上網了課堂教學實錄、優秀教案、教學課件等4000多個,為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溝通與相互學習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網上素材。近年來我市組織的一批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教案和教師的課改故事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比賽都取得了很優異的成績。

2.推行教學視導制度。組織教研人員深入學校教研組,以學科中心組為核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集體備課、觀摩教學和研討交流活動。對新課程實驗所設計的教材處理、教法學法研究、教學評價策略等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索,統一了認識,開闊了視野,推出了一批體現新課程精神的好課。

3.改革教學評價與檢測制度。

一是實行發展性評估。組織教研人員和一線優秀教師,制定了《九江市發展性評估方案》,按學生學習的過程發展情況來推動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引導學校和教師重視學生的過程發展,體現重過程、重發展的的新課程理念。

二是全面推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普通高中學生學分認定工作。全市各學校都成立了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和教師評價小組,制定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細則,為學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和學生綜合素質學期評價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順利實施。對學生的學分認定組織機構、內容與標準、認定的基本程序等也都按照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全面開展起來。

三是加強教學質量檢測和模塊測試工作。檢測後認真組織教師進行研討,並做了詳細的書面試卷分析。在試卷命題上,力求體現新課程考試評價的基本理念,注意體現試題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積極的人生態度,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有個性地創造性地學習,注意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從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的角度進行了新課程實驗的積極探索。

在市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堅強領導下,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得到了穩妥順利的推進,促使全市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實現了觀念和行為的根本轉變,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廣大學生及其家長的普遍理解和積極配合。雖然新課程實驗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困難與問題。但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教育廳的正確指導下,充分發揮全市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和工作熱情,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努力創新,就一定可以攻堅克難,揚優成勢,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課改總結 篇17

加強教學研究,推進課程改革,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為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參與意識,提高教師教改實驗能力,針對我校生源特點和課堂教學現狀,結合太谷模式,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初步探索,構建出“學導練檢,德養合動”的課堂模式,形成了“31117”課堂教學基本結構。

一、模式簡介:

如何能把知識和技能落實在當節課堂上,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為了變講堂為學堂,我們致力於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嘗試運用“先學後導,練檢達標”的課堂模式,其結構分五個板塊:

一是複習導入部分,教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引導學生複習舊知,鏈接新知,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用時3分鐘以內。

二是學生自學部分,即“學”,學生採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任務,並集體反饋,用時10分鐘。

三是講解或提示部分,即“導”,教師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困惑進行有效點撥引導,用時10分鐘。

四是學生當堂落實部分,即“練”,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練習題,促進學生知識落實,能力提升,用時10分鐘。

五是當堂效果的檢測反饋補救部分,即“檢”,全班進行課堂小測驗活動,教師明確地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後續教學提供依據。用時7分鐘。

中高年級提倡用先學後導、以練促學、以檢補練的形式,在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養成規範良好的習慣,教師依據教材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操作要求:

1、不論是哪個類型的課堂,是上新課,還是複習課,老師要給學生出示本節課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具體學習任務。

2、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減少教師對課堂時間的控制量,把發現、探究、練習、演示、表達的空間還給學生。

3、練習設計要緊緊圍繞當堂教學目標展開,練習量要適中。設計上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是每個學生都要當堂掌握的;第二層次是“提高練習”,80%以上的學生都應該完成的;第三層次是“拓展練習”,60%以上的學生能夠完成的。

三、組織形式:

採用“學導練檢,德養合動”的課堂模式,課堂上教學內容勢必增多,密度加大,就必須要有與之適應的課堂形式,學生必須形成學習小組,發揮小組便於相互交流,相互檢查,相互糾錯,相互促進的作用。這種學習小組的體現是學生座位的安排,我們借鑑太谷經驗,將學生按兩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安排座位,並對學生的合作提出具體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採取措施:

觀念是行為的指南,因此,更新教師的觀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而落實這一前提的基礎是認真學習,在教師頭腦中樹立課改理念。本學期,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和專題資料《如何創建高效課堂》,加深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並派了兩位年輕教師參加省裏組織的新課標教法培訓會。

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究新課程教學的基本過程,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路,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校根據新教材的特點,主要抓好兩項工作:一是認真鑽研教材,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做好鋪墊;二是切實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教師間加強合作,發揮各自長處,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為課改的主要內容。大家集體研究教材,設計教學,輪流執教研究課,及時展開討論交流。

五、初步效果:

學校制訂出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後,在全體教師中進行廣泛宣傳,使大家統一思想,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要求中高年級各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新的模式。語、數、英教師協商後,對學生座位進行了精心編排,課堂上只要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

為了促進課改的深入開展,學校組織了一輪交流課,讓大家在實踐中互相借鑑。從這次交流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學行為也有了明顯改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堂堂有課件,人人有展示,將學習目標亮出來,將學習流程引出來,將學生作品曬出來,將學生效果展出來,加大了課堂容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教師改變了牽着學生鼻子走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討論、彙報、練習、檢測等活動,只在恰當的時機引領、點拔、追問、總結。教師由“台前”走向“幕後”,由“演員”變為“導演”;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配角”成為“主角”。

3、教師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上課時師生倒序問好,下課時互致謝意,課堂上教師運用賞識理念評價學生的探究結果,使學生放開膽量,放開聲音,放開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存在問題:

我們在嘗試課改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強,合作探究時費時費事;教師對結構操作還處於摸索階段,不能正確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關係;小組合作不夠深入,成員間的分工與配合不明確不成形等。而且一些教師受習慣力量支配,課改意識不強,課改步伐緩慢,在教學中仍沿用自己一慣做法。這些實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我們會不斷努力,探索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改總結 篇18

1、系統思考,抓主抓重,深化課程改革

深化課程改革需要對改革歷程總結和反思的“縱向視角”、對國內外改革成果比較研究的“橫向視角”和對現狀問題準確把握的“內向視角”。從而對課程改革開展深入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和結果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提出目標定位、基本理念、改革重點和實施提議,彰顯平涼基礎教育改革的引領作用和育人價值。

20xx年11月,市教育局在對平涼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平涼市持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作為行動指南,確立了以國中學段為重點,以校本教研為主線,按照“抓國中、促高中、帶國小”的工作思路,圍繞“高起點、低重心、厚基礎”的工作原則,抓課堂改革,抓課程建設,抓評價體系改革,抓整體統籌,抓學段銜接,構成持續推進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共識與合力。實踐證明,《三年行動計劃》落實過程中,經過持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列行動,在創新機制、搭建平台,課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需要在回顧、總結、分析、比較和反思的基礎上,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前瞻性思考框架和部署安排。

2、理念引導,深研《課程標準》,活化課程價值

國家《課程標準》的修訂是在新世紀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實踐基礎上展開的,20xx年實驗稿(舊標準)與20xx年版新《課程標準》相比較有較大調整變化。《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都有不一樣幅度的修訂。“前言”部分中導言是全新的,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課程是什麼的問題,設計思路有較多的修改;“課程目標”部分,現稱為“課程目標與資料”,還有“實施提議”部分,增加了許多具體的提議,實施提議中對教學和評價都給出了具體的、貼合實際的提議,評價方式與方法的舉例十分詳盡,不僅僅例舉了各項技能不一樣級別的評價方案,還有對評價方案的評析,對教師們在教學中的評價操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附錄”部分也有很大的的調整。修訂稿中的課堂教學用語更具體、更貼合實際教學需要,語言也更具有時代氣息。

所以,繼續深入研讀、細化和踐行《課程標準》,對於深化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標準》不僅僅是理念的引領,也是方法的指導;不僅僅是讀懂後明白做什麼,並且要預見怎樣做才會效果最優化。經過研讀課標,才能開展課程育人價值、核心素養、基礎內涵、學習經歷、學習過程等研究與實踐,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供給更為清晰的思路。

3、踐行標準,編寫《課程綱要》,彰顯育人價值

課程是一種有計劃的活動,《課程綱要》就是一種規定時間內的課程計劃,它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或指南和相關教材撰寫的、體現學科課程各種元素的計劃大綱。實際就是將要實施的教學進行整體設計,綜合、研究、分析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如課程目標、相應的課時、課程組織、實施的條件、學生評價等情景。同時,僅有細化解讀課標,才能編制出質量高並被有效使用的《課程綱要》,到達課標、教材、教學目標、評價與教學活動的“匹配”效果。這樣既有利於學科教師整體把握課程目標與資料,又有利於學科教師審視滿足課程實施的所需條件,也有利於學生明確所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資料框架,更有利於學校提升課程管理水平,使學科教師變經驗型教學為專業化教學、變非理性教學為理性教學的必然要求。

4、因地制宜,整合課程資源,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

首先,國家課程要校本化。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和教師經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貼合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其次,學科課程要層級化。學校領導與學科教師要有學科整體視野,有學科規劃,要實現學科內深度融合。經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整體規劃,整合每個學科的目標、資料、評價及資源,實現學科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和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依據學生的水平和考試選擇實現目標、資料的分層分級,實現學科課程層級化。第三,校本課程要特色化。學校依據學生興趣、選拔需求及學校教師的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實踐本事,開設課程超市,建設校本化課程;學生也能夠參加興趣小組、社團活動或選課走班制,實現課程建設的特色化,構建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

課改總結 篇19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層次地觸動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的整體變革。這對於學校和教師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創立特色和提升理念的關鍵。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學生、教師、學校發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師針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構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如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手段改革等,呼喚着與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並以此作為順利推進各項教育改革的理性支點。

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教育行動,就不可能獲得夢想的教育效果。事實上,每當我們處理學生遇到的某個問題,表揚某位同學、設計一堂課、在學生的作業上寫上幾句評語的時候,無一不會折射出教師的學生觀、教學觀,無一不流露出教師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確觀念指導下的教育行為,小到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進取的教育效果,同時也有可能導致負面效果,所以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學生、教師、學校發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學生在期中評教評學過程中,曾有一道題——讓學生回答喜歡的學科和教師,並簡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們職責心強之外,更多的用了“瞭解”“理解”“尊重”“引人入勝”“喜歡”“有興趣”等詞語。這正是教師們正確的教育觀念在學生身上結出的碩果。學生體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瞭解、理解、尊重,並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對教師的精心設計的課程體驗到了“興趣”與“歡樂”,從而引發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進取性,同時密切了師生關係。

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應樹立的學生觀③是:把學生看作雖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卻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把他們看做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學生觀還應包括對學生差異性、個別性的尊重。

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應樹立的師生觀是:教與學是師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心與心、生命與生命交流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決定性的。教師不再是知認識的權威,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和無知的基礎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只是一個外在條件,與其他外在的自然條件相比,所不一樣的是它具有能動性,這種能動性集中表此刻對教育教學過程的規劃上。如:注重養成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基礎學習本事(根據學生討論,適時適地地指導學習方法、學習思路);尊重學生經驗,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開放性思維(如在學生聯繫實際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開放性思維本事)。

總之,教師的主導作用表此刻: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本事,鼓勵進取探究,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功能與價值,構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設計和科學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幫忙學生了解和把握其主體性,以實現從依靠教師到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成為教學活動和自身發展的主體。

所以,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師從走近、接觸、瞭解、理解學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紐帶,最終建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和師生觀,它將為密切師生關係,提升課程教學水平,並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發展發揮出進取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學會選擇、決策、創造是教師迅速提高的關鍵

新課程改革使每位教師面臨諸多新問題。能夠發現這些新問題,認識它們的意義,對日常工作堅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反思並改革自我的工作,以構成理性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增強科研意識,補充科研知識,提高科研本事。學校和教師都應當把“教科研”確定為學校、教師、學生髮展要搶佔的制高點,要從“教書型”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發展。事實上,凡是積極參加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區、實驗校和試教教師,都已經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把自我置身於這一轉化之中。

國家新課程改革在國中分五年逐步擴大實驗區,其目的是讓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改實驗,對其做出(檢驗性、驗證性)評價和論證;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有創新、有成效地進行教改實驗,對其整體改革最優化提出建設性意見;及早發現其中的問題、共同研討(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論文或實驗報告、總結經驗並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廣。

經過一年半的試教實驗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在教科研中學會選擇、決策、創造是教師迅速提高的關鍵;一線教師參加“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參與、做中學”和“重過程、重反思、重總結”。

“重參與、做中學”是要求教師在課題研究設計中和探究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和潛能,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選擇和確定有意義的短、平、快的課題進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能立即產生效果。教師的科研本事的提高就是在實踐中得以實現。通俗地説就是“做中學”。

課改總結 篇20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邊教邊學,利用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外出聽課的機會,向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習,吸取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瞭解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儘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平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在課堂上,我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遺憾的是,我們班還有個別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上有掉隊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需不斷地改變策略,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本人擔任國小五(1)與五(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首先,根據我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優生少得可憐,中差生卻俯視皆是。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我注意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我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其次,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小數學教學大綱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課改總結 篇21

一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裏,我校蘆小妞老師,楊翠萍老師到鄭州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精英論壇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豔利老師,數學教研組長許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教研活動17次,取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聽課不少於30節,主任聽課不少於4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 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區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5、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為理論撰寫成文章。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xlv3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