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黨校系統工作總結

黨校系統工作總結

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堅強的黨性錘鍊人

黨校系統工作總結

黨校系統工作總結

縣委黨校坐落於縣城西北角風景優美的皇莊坡麓,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沿陣地和黨性修養鍛鍊的熔爐,也是在縣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幹部和理論骨幹的學校。特別是彝縣成立以來,經過 20 年的努力,縣委黨校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幹部理論培訓、國家公務員培訓和幹部學歷教育以及馬列主義理論研究為一體的幹部培訓學校。因此, XX 年 3 月,為適應大規模培訓公務員隊伍的需要,縣委、縣人民政府批准在縣委黨校成立漾濞彝族自治縣行政學校,與縣委黨校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可以説過去的 20 年,是縣委黨校“積極有為,碩果累累”的 20 年。

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縣委黨校創建於 1962 年 10 月,建校後曾多次易址。 1969 年 2 月曾遷至距離縣城 25 千米外的脈地鎮江橋村平地壩,並一度改為“五·七”幹校。 1972 年 10 月,方恢復縣委黨校建制。 1982 年,為了解決縣委黨校離縣城較遠,不便於培訓輪訓幹部的實際困難,縣委決定在縣城附近金星村十九街社皇莊坡麓徵地 5030 平方米,並先後建起了縣委黨校校舍, 1984 年 3 月,正式遷入現址。現有教職工 10 人, 5 名教師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有高級講師 2 人,講師 1 人,在職在讀研究生 1 人; 5 名行政後勤管理中除 1 人為中專學歷外,均為大專學歷。縣委黨校目前的基礎設施為:教學樓 1 幢和職工宿舍樓 1 幢,教室 2 個,廚房 1 幢,餐廳 1 個,可同時提供 70 名學員的食宿和 150 人規模的培訓。設有圖書室和微機室,所擁有的數千冊藏書和每年所訂閲的數十種報刊雜誌,能基本上滿足學校日常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

縣委黨校成立以來,完成了各個歷史時期幹部教育和培訓任務,特別是自 1985 年彝縣成立以來,肩負起提高彝縣幹部思想理論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加強黨性修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光榮而艱鉅的歷史重任。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突出特點,始終服從服務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級黨委的中心工作,在開展教學科研,幹部短訓、輪訓,以及幹部學歷培訓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不斷更新,辦學領域不斷延伸,辦學隊伍不斷壯大,基礎設施也有了較大改善。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XX 年新一屆校領導班子制定出《縣委黨校 XX ~ XX 年建設和發展規劃綱要》。 XX 年以來,先後投資 26 萬元改造了教學綜合樓、大教室、廚房和綠化美化了校園環境。目前,正在穩步向校園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配套、教學功能齊全的既定發展目標邁進。

二、“主渠道”作用發揮充分,理論培訓業績輝煌

作為黨性鍛鍊的熔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前沿陣地,為了充分發揮在幹部培訓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縣委黨校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作為辦學的宗旨和理念,着眼於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運用、着眼於實際問題的思考、着眼於推動彝縣政治、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縣脱貧致富奔小康目標的全面實現,積極開展幹部培訓輪訓工作。 20 年來,我校始終從全縣鄉科級領導幹部和鄉村基層幹部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出發,結合不同時期本縣社會經濟實際和發展的迫切需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與時俱進的培訓方針,並採取多種形式的靈活培訓方式,使培訓範圍不斷延伸和擴大。本校不僅圓滿完成了每年的幹部理論培訓、公務員崗位培訓任務,而且還拓展了學校的辦學渠道,提高了學校的影響和聲譽。為了提高培訓的效果和檔次,我校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多次會同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等部門聘請省州專家學者和有關領導為理論培訓班學員授課。本校的教師也經常應邀到縣級其他單位和深入 11 個鄉鎮及部分村委會,進行理論輔導或講授黨課。 20 年來,我校共舉辦了各種類型和形式的幹部理論培訓、短訓班和公務員崗位培訓班以及縣級各部門業務骨幹培訓班 360 餘期,參訓人員達 18000 多人次,其中幹部理論培訓班 150 多期,參加培訓的鄉科級領導及村幹部達 8500 多人次。

三、學歷教育成績顯著,辦學層次不斷提高

黨校的幹部學歷教育興起於改革開放之初,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形勢和改善幹部學歷結構的需要應運而生的一種以在職黨員幹部為主要培訓對象的幹部教育形式。 1986 年,經雲南省幹部教育委員會批准,開辦了學制為兩年的全日制黨政幹部中專班,先後招生兩屆,共畢業學員 85 名,八六級畢業 45 名,八八級畢業 40 名。從而使本校在大理州黨校系統中至今為止,同大理市委黨校一道成為辦過全日制黨政幹部中專班的兩所縣級黨校之一。 1989 年,我校又開辦了中專函授專修班,結業學員 54 名。 1992 年,還開辦了中專函授全科班,畢業學員 34 名。 1995 年以來,又先後開辦了七屆省函大專漾濞教學班,共有 349 名學員取得了大專文憑。 XX 年,開辦了第一個中函本科漾濞教學班, XX 、 XX 年又連續招收了兩個中函本科漾濞教學班,目前在校就讀的有三屆中函本科班的共 150 名學員。 20 年來,在我校接受學歷教育的學員共 672 名,現已有 522 名學員取得了大中專畢業文憑(含取得結業證的 54 名學員)。這些從本校完成學業的學員,通過學歷培訓和教育,不僅糸統地學習和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通過全面糸統地學習了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接受了新的理論武裝。如今這些科學文化素質有較大提高,理論基礎比較紮實,黨性修養又上一個新台階的學員活躍在全縣各條戰線上,把所學到的知識奉獻給黨的事業,做出了顯著成績,並湧現出許多先進模範人物,不少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成為彝縣“三個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

四、“教學”促“科研”,碩果累累

科研工作是黨校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提高黨校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先導。縣委黨校不僅歷來都大力提倡以科研促教學,積極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添磚加瓦的奮鬥方向,而且始終都將科研工作作為提升學校教學層次和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予以高度重視。因而,縣委黨校的科研氣氛一直都是非常濃厚的。教師在認真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着眼於為縣委、縣人民政府決策服務,為教學服務,為社會服務的“三為”方向,以很高的熱情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從事科研活動和開展社會調查工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的成果還獲得有關部門的獎勵。據不完全統計, 20 年來,本校教師的科研成果共有 19 次獲得有關部門的獎勵,其中獲省州級獎 11 項。縣委黨校教師先後在《雲南日報》、《雲南支部生活》、《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創造》、《雲南紀檢監察》、《大理日報》、《白族文化研究》、《大理文化》、《滇西北論壇》、《大理宣傳》等省州級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 100 多篇。另外,部分教師根據縣委的安排,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漾濞彝族自治縣歷史大事記》(已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編寫工作,有的教師應聘擔任了《漾濞文史資料》和《漾濞民間故事》(已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編委,並具體參與了《漾濞文史資料》第二至六輯的編輯工作和收集整理了 24 則 3 萬餘字的漾濞民間故事,為全縣的理論研究宣傳和地方民族文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XX 年 3 月,我校被命名為縣級“文明單位”。

標籤: 黨校 系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qxey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