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

地理情境體驗教學是從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入手,以學生的體驗和反省、感悟為組織依據,實現師生之間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溝通,是一種動態發展着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範文一

黃柏中學國中地理組現有教師4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2人,教壇新秀1人,我組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是一個富有朝氣的學習團隊,全組上下齊心協力,從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方面不斷努力提升我組的戰鬥力,以適應目前日新月異的培養地理人才的社會需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組獨具特色的教學特點。

一、以“集體備課”為核心,科研與教學結合,狠抓教學質量

集體備課成教研組、備課組的最常規、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間週一次的教研活動時間,在備課時間上得到相應保障; 二是探索集體備課的新途徑,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各備課組探索多樣化的備課方式;三是“精細教學常規,深度聚焦課堂教學”的主題教學研究,使教師們樹立“關鍵在課堂,功夫在課前”的意識;四是形成了集體備課的流程,即教師通讀教材,研究課標,形成全期教學概要→備課組教學任務分工→完成單元教案→教研討論,進一步修訂→印發每位教師→教師個案設計→進入教學環節,實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再次修改教案;五是開展不同課例的備課研究。平時教學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大家及時碰頭討論,組內經常開展互相聽課,取長補短,集中智慧,集體攻關,我們已經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國中教學地理講稿集,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強了老師參與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組織健康有趣的活動,以活動促進師生髮展

為創設地理環境,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習能力,我們突出地理教學特色,組織開展了以下地理教學活動:

1、地理特長風采展示。我們此次活動分為三大版塊:地理知識競賽,地理小報製作比賽和地理上課比賽,這些活動強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同時我們教師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2、發揮地理日的作用。每週一舉辦的地理日倍受學生歡迎,地理日成為地理老師的好幫手,是學生們學習地理的樂園,角落雖小,卻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我們每次都有老師專門負責,協助設置好每週的主題內容。我們還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我們學習地理的背景知識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三、辛勤付出,成績顯著

我組教師素質過硬,業務紮實,工作上都能獨當一面,教學風格異彩紛呈,絢麗多姿,每一位成員在地理這一方天地中奉獻着熱情、激情與才情。通過教師的辛勤付出,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多人次在賽課中獲獎,在教學過程中我組教師不斷總結、歸納,撰寫了許多地理教學的論文,或在省市級論文評獎中獲獎,或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

四、反思與探索

在進行集體備課時,對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不太明確,備出的有些課操作中不實用,沒有達到研究性的目的。今後我們將圍繞“集體備課”,將教學教研和課題研究充分結合,在實踐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發展。

教研組是集體從事教學研究的組織,它是凝聚教師的羣體力量,我們國中地理組在以後的工作中將更加團結,更加努力,為學校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為促進全市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範文二

一.全年工作情況

(一)學科方面

1.堅持常規聽課

有計劃地深入基層學校聽課,聽課後與執課教師本着平等互動的原則認真地交換意見。交換意見的內容既有嚴密知識的問題,也有教學策略優選的問題;既有教的問題,也有學的問題。通過聽課與課後交流,在幫助提升基層地理教師的同時,也提升了作為地理學科教研員的自己。

2.學科教學技能展示

本學期在三十七中學進行了全市國中地理教師學科教學技能展示活動。來自7區9縣的三十多名地理教師參加了教學技能展示。通過教學技能展示這個平台使與會教師開闊了眼界,達到了互相學習的目的,有益於我市國中地理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3.送教下鄉和課改調研活動

(1)上半年與部裏全體同志一道先後去龍江縣和梅里斯區進行了送教下鄉和課改調研活動。並按部裏安排執筆了該兩次送教下鄉活動的情況總結。在上半年的送教下鄉活動中,先後為龍江縣基層教師和梅里斯區基層教師做了題為《淺談校本教研的講座》。為講好這個講座,在網絡上查閲了大量資料,在家裏家外翻閲了大量的書籍,力爭通俗、準確、實用。在講座的同時,既體現了服務基層的宗旨,也使自己進一步內化了理論,有利於自己今後教研水平的提升。

(2)下半年與部裏全體同志一道去鐵鋒區進行了以“看課堂教學效率”為主題的課改調研,按部裏安排先後執筆了調研計劃和調研總結。又應梅里斯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邀請,在梅里斯區教師進修學校多功能教室,為參加全區基地校展示活動的全體教師進行了題為《課程改革與有效教學》的專場講座。

4.審美化地理課堂教學研討會

為推進《中學審美化地理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驗》課題(中國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重點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本學期在建華區教師教師進修學校多功能教室召開了全市國中地理審美化課堂教學研討會。來自七區九縣的近百名國中地理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的楊徵雪老師做了題為《東南亞》的審美化地理教學研討課;齊齊哈爾市泰來縣街基中學的李豔紅老師做了題為《日本》的審美化地理教學研討課;齊齊哈爾市第三中學的劉華興老師做了題為《澳大利亞》的審美化地理教學研討課;齊齊哈爾市第四十五中學的白絮梅老師做了題為《西雙版納》的審美化地理教學研討課。龍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地理教研員石萬金老師,代表龍江縣做了審美化地理教學課題研究的經驗介紹。還有20多名教師進行了審美化地理教學設計的説課和審美化地理課堂教學的論文交流。市國中地理教研員韓景文做了題為《審美化地理課堂教學》的專題講座。會議歷時一天,圓滿結束。此次研討

會對於提升基層地理教師關於審美化地理教學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認識,有着重要的意義。

5.問題解決地理教學課題結題

本學期認真進行了《問題解決法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驗》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的子課題)的結題工作。經教育部課題組專家驗收評審,順利結題。通過結題準備工作期間對資料的彙集、分析、判斷和整理過程,使我們更清晰了此項課題研究與實驗的比較可喜的結果。

(1)課題組成員和實驗教師對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有了基本的認識。 諸如:問題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問題是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問題是教學活動的終點。在學習具體的教學內容時,步驟是: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理解“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運用到“問題”解決的實際情境中;“問題”的解決。問題解決法教學需要運用啟發誘導的方式,通過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以問題作為激勵學生思維活動的起點與動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採用問題教學法教學,不能只是事先設計好問題和答案,並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説出這些預設好的結論,逼學生總是費盡心思地去迎合教師。另外,教師在提出問題時,不能只是提自己事先想好的,而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從教學中發現問題,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以免偏離問題解決教學法的“初衷”。問題解決教學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種,即教學對話式、提問——討論式、引導——探究式。

(2)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使地理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增大了知識存量和提升了教學能力。

因為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增大了知識存量和提升了教學能力是適應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所必須的,否則問題解決教學就無法進行。因此,實驗教師為適應實驗的需要,就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增大了知識存量和提升了教學能力。這自然就達到了提高教師的目的。

(3)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應用使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一是課堂觀念有所變化。問題解決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以培養認知能力為主的做法,而是變成了突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它着眼的是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它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展智慧的殿堂,成為體現和提升個人潛能的快樂場所。

二是教學方式有所變化。“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被教學對話、提問討論、引導探究等方式所取代。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課程資源狀況,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積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讀中學、探中學、思中學。並把教學的預設和生成統一起來。

三是師生關係有所變化。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教學那樣教師高高在上地“師道尊嚴”,而是變成了“親其師信其道”。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顧問,是意見交換的參與者,是情感溝通的朋友,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髮現問題的長者。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更多的是體現在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而不再是通過命令、威脅和責罰來表現自己的權威,發揮控制作用。

四是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能力有所提高。通過問題解決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無需諱言,由於長期以來我市會考科目計總分沒有地理學科,造成了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狀況是:學生學地理是對付,沒興趣;老師教地理是應付,沒勁頭。這是不爭的事實,也無需諱言。通過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實驗,由於問題的引領加之教師精美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

6.地理學業考試複習研討會

為配合國中地理學業考試,本學期在建華區教師進修學校召開了全市國中地理學業考試複習研討會。來自七區九縣的國中地理學業考試年段的任課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建華區

二中的劉慧範老師做了複習研討課;昂昂溪區化工廠子弟中學的魏九鵬老師做了地理學業考試複習的經驗介紹;齊齊哈爾市第二十八中學的舒豔紅老師做了複習課教學設計的説課;富拉爾基區一重二中的趙陽老師和梅里斯區教師進修學校地理教研員荊樹新老師,先後詳細介紹了xx年的齊齊哈爾市國中地理學業考試的命題情況。市教研員韓景文最後做總結,對國中地理學業考試複習工作提出了參考性意見。

7.地理學業考試命題工作

地理學業考試命題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精神和地理課程標準,落實省《地理學科考試説明》的要求,既充分體現學業考試的評價與選拔功能,又要結合我市地理學科教與學的實際,注重導向性、生活性、人文性,以不斷推進地理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順利圓滿地完成了命題工作。此次命題主要體現了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的原則;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原則;理論聯繫學生生活實踐的原則;利於國中地理教學的原則;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遵循命題基本要求的原則。命題依據主要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下冊,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市國中地理新課程實施的具體情況,和我市學生學習實際等因素。

在命題準備階段,我們認真研讀課標、考試説明及人教版教材。細化命題基本原則:

(1)依據課標,教材版本服從課標。即注重考查地理事物的分佈位置、空間規律和相互聯繫;注重考查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和形成過程等內容;注重考察學生的地理觀念、環境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充分利用地圖語言來呈現試題的內容,使試題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地域性和綜合性。

(2)體現地理新課程理念。即試題設計體現地理新課程理念、注重開放性;體現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考查;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考查;體現對學生基本地理觀念的考查;試題情景設置注意了體現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和地方性,以引導學生體會地理學習的價值。

(3)聯繫學生生活實踐。即試題素材注意反映地理環境及其各要素的現狀特徵和發展趨勢;試題提供的材料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試題注意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素材,有利於學生的地理觀念、觀點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昇華。

(4)利於中學地理教學。即注重考查了國中地理教學內容的主幹知識,注重考查了學生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開發。重視了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考查,以加強對國中地理教學的導向性,從而有利於國中地理教學。注重了試題的科學性、適度性,導向性。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動”部分承載的是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不是鞏固練習。命題時要考慮到對此部分素材的整合,以通過命題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真對此部分知識進行處理。

(5)利於學生髮展。即試題注意表達了地理知識的內部聯繫和適當體現了整合其它學科的知識,以努力達到現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學生全面發展;注意了引導學生從試題所創設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問題進行拓展性的思考,進而能夠比較順利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充分體現試題的人文性,使得學生能夠達到地理知識的學為所用的教學目的;注意了引導學生使用實例概括地理特徵,揭示地理規律,説明地理原因,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措施,從而促使學生主動追尋地理技能、技巧的實用性,進一步達到命題的導向性作用;命題時注意了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素材;注意了試題的適度性,杜絕了偏題、怪題,儘量減少單純死記硬背和思路煩瑣的試題,確保試題的難度、效度、信度和區分度。注意了試題敍述的簡約和題量的適度,使學生答題時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在命題前我們確定了科學可行、符合實際的命題思路:

(1)要突出“雙基”,主幹知識、地理綜合能力的考查,覆蓋面要高。

(2)命制的試題要情境化,情境要具有真實性、生活性、人文性、趣味性、實用性;試題設計要追求生動性、開放性、創新性、生活化,宗旨就是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讓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3)要關注現實生活、社會熱點與地理知識的整合。

(4)試卷結構簡約,題型搭配合理。充分發揮不同類型試題的功能,注意試題的開放性。合理調控難度係數。難度比為7:2:1。

由於準備工作認真細緻,具體命題時又嚴格按規範操作,使地理學業考試命題工作進行順利,為全市地理學業考試交上了質量較高的試卷。

8.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開始啟動

教育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X五”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子課題《關於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開始啟動,效果初顯。我市以光碟形式報送的國中地理學科團隊展示成果(團隊成員:富區七中李桂榮、富區進修校趙暘、富區重二中姚偉、市教研院韓景文),在教育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第七屆年會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xx”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驗交流會上,榮獲一等獎。

9.地理教學評價設計材料徵集及我市教師參加省研討會情況

為推動我市國中地理教師學好、用好國家《課程標準》,全面把握各種版本教材,體現《課程標準》要求的方法與途徑,有效提升國中地理教師靈活運用評價手段完善課堂教學的能力,我市按省教育學院國中部的文件要求,組織了地理教學評價設計材料徵集活動,為省會議徵集了8篇優秀的評價設計文本材料。

7月9——11日,我市組織8名比較優秀的國中地理教師在哈爾濱參加了省教育學院舉辦的全省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評價設計展示活動,並取得了良好成績。在來自全省的眾多選手中,我市有6人進入了前20名,其中3人進入了前10名。訥河五中的範玉麗老師榮獲第4名的好成績,前3名均為省城哈爾濱的選手。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與會的我市許多選手説:此前對評價設計認識模糊,不知如何適從。通過這次會議看到了他人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清晰了自己的認識,增強了進一步探索好評價設計的信心。

10.應用網絡平台進行教研工作情況

本學期比較充分地利用了齊齊哈爾市教育教育研究院網和齊齊哈爾市教育信息網開展地理教研活動。收集和整理好的文章轉到該兩個網站的國中地理空間,活動通知、活動報道和活動總結能夠及時上網。好的文章能夠及時與教師見面,供教師們學習和借鑑,這種利用網絡的教研拉近了教研員和基層學校教師在日常教研工作中的距離。

由於時間原因,網絡教研還做得遠遠不夠,需要繼續努力,儘快跟上教研手段和方式現代化的步伐。

11.落實月教研活動計劃情況

本學期,按着部裏搞好常規教研工作的要求,認真制定學科的月教研工作計劃,認真完成學科的月教研工作任務,增強了地理學科教研工作的緊迫感和實效性。為保證學科月教研計劃的可行性和實效性,計劃的活動總體上不求大、不求全,始終以抓學科常規教研為主。

12.教師崗培班課程設計和課程準備情況

按院裏的工作要求,認真設計了國中地理教師崗培班課程。並帶領任課教師認真準備了教學講稿和課件。並於7月16——23日在二廠二中大教室進行了崗培工作。授課教師隊伍由市、區兩級教研員和基層學校業務優秀教師構成。

國中地理教研活動總結範文三

在我們學校,七年級、八年級年段均參加了新的課程改革,使用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課改為學校的發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和發展的機遇。作為一名剛從事教師工作的新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和七年級地理教學實踐的交互過程中,我本着“認真學習,熱心教育,邊學邊教”的想法來工作,在此就本人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一、經驗與體會 《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在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方法和評價學生方面反覆摸索,得出如下體會:

1、深挖教材內涵,靈活運用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如: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時,在氣氛活躍的班級讓學生自己看圖填表,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在全班對填錯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錯誤的原因;在氣氛較為沉悶的班級,採取了遊戲的方式,把整個班級當成了亞歐大陸,定講台為北方,各小組討論“應該處於什麼樣的氣候類型,為什麼?”

地理課程目標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上,要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這就需要在選擇教法時,應根據學生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強迫施教。而喚起學生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中講到了經緯線和經緯網定位的知識,而這部分知識學生在國小沒有接觸過,加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強,知識沒有較強的遞進性,學生學起來較為困難。我採取了講授法和活動法學習經緯線效果都不是特別突出。於是講完這些內容之後,上了一節經緯網練習課,採取遊戲和競賽的方式,在室外上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經緯網,然後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場上畫好的幾個經緯網地圖上真正地實踐一下。學生“玩中練”“玩中學”得興奮極了。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大部分學生終於因此弄清了經緯網,收穫不小。

教法選擇的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是在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各種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佈》一課中,關於降水的季節分配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四人為一組,每組給12個試管,作為一年中的12個月,再給一瓶紅顏色的水,讓學生自己設計世界任何地區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將水注入到試管裏,展示並説明該地區的降水季節分配的狀況,然後在繪製成圖。這就給學生創設一種自由、寬鬆、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促使他們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發展。

2、過程與結果並重,運用鼓勵性評價 。

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為了實現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本學期我校的地理學科從下列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七年級為例):學生課堂表現佔25%,(包括:課堂紀律、《地理填充圖冊》作業、地理小論文、課後動手實踐);期會考試佔25%,期末考試佔50%(題目以選擇、填空、讀圖繪圖題為主,為學生應知應會的最基本常識)。學期末,教師根據上述四項為每個學生打出具體分數,然後根據總分評出等級,並對特殊學生給予一定的評語。

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因此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倡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性評價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如:《我們需要潔淨的大氣》一課,將全班分成四組,每組給一個污染空氣的案例分析,請同學想辦法還大氣以潔淨。學生分析討論氣氛熱烈,暢談時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有的説:給汽車換太陽能為動力的、電池的、風能的、天然氣的,甚至還有特殊飲料的;有的説:給所有冒煙的地方設計一個空氣淨化裝置,安在排煙排氣口處;有的説:農村的秸稈用做制沼氣、造紙、手工藝品、埋在地下肥田„„學生答案不勝其數,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都踴躍回答了。

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催其奮進的目標,進而達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便死氣沉沉為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如:《三大宗教》一課,提前兩週給學生設計一些有關宗教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或問題以外的內容查找資料,學習研究三大宗教。上課時採取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學生熱情高漲。當提問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築景點時,搶到此問的學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處。因此良好的評價氛圍,真正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激活了地理的課堂教學。

標籤: 教研 國中 地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y3rg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