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精選3篇)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精選3篇)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1

驕陽似火,暑氣漸濃,本學期的工作也接近尾聲。我們七年級語文組四位教師愉快相處,通力協作,順利完成了本學年度的相關任務,初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現將其工作總結如下: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精選3篇)

一、認真擬定教學計劃和學期目標。

學期初,我們先通過集體備課討論制定出本學期的總體教學計劃與發展目標,以便在全學期中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不至於盲人騎瞎馬,到處亂撞,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先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紮實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每週週二上午第一節課,是我組集體備課時間。我組由每個老師分別負責每單元教學內容,在集中全組教師智慧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設計該單元教學:教學該單元前,由該負責教師集中講清設計思路,該單元重難點及教學中應注意問題。然後在集體備課中,再由其他老師提出改進意見,實際教學中,各位教師也可根據自己教學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這樣做,既提高了備課質量,又做到了教學進度的統一和步驟的一致。

三、全力抓好學生基礎。

七年級階段,打好學生基礎非常重要。這既包括了語文基礎的掌握,更包括了閲讀習慣,寫作習慣,及語文諸方面能力的培養。我們經常定期組織碰頭,分談各班學生情況,瞭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致於在分別教學的同時做到合理指導、齊抓共管,使全年級學生都能保證學好語文,打好語文基礎。

五、積極開展有意義的語文活動。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在全年紀範圍內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古詩文和精美語段的朗誦、寫字活動、課外名著閲讀等,尤其是和其他語文組聯合開展的“我讀書、我快樂”演講賽,|深受學生喜愛。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更陶冶了學生情操,使其情感在活動中得到美化與提升。

總之,我們組為搞好本年級語文教學,共同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過不少問題。如班級之間發展不平衡,有的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將在往後教學中彼此共同努力,極時調整,力爭共同進步,全面提高。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嶄新的一學期又已經過半了,半個學期來,我們三年級語文組立足崗位、團結協作,認真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學校這一塊沃土裏留下了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這其中有成功的快樂,有失敗的困惑,也不乏幾許疲憊與無奈。悉心盤點我們備課組的工作,有幾點收穫向大家彙報:

一、精心備課,儘量追求高效活潑的語文課堂。

學期初,翻開三年級教材,頓感教學任務的繁重,和二年級相比,三年級的教學內容明顯加大加深,教學時間卻只有每週五節,分析現狀,我們組的老師第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就形成共識:惟有提高課堂效率,方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我組教師格外重視課前備課的環節,熟悉教材、把握重點、尋求突破難點的好的教學方法、思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徑、反思教學過程的得失,我們把蒐集的資料和自己的思考直接寫在語文書上,翻開每個人的語文書,密密麻麻的紅色字體讓我們上課時更胸有成竹,課堂的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備課也好,教案設計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把課上活、上好!這也是我們年級組成員的共同追求,我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從未停止。

二、悉心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都説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所以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遠比教給他們一些知識更重要。低年級的孩子學習大多是由老師手把手攙扶着開始的,而進入三年級,應該由扶到放、半扶半放,所以本學期來我們除了繼續鞏固強化學生認真作業、學會傾聽、感情朗讀等原有習慣外,又花大氣力着重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新習慣。開學初,我們下發了“快樂預習三步曲”,明確了預習課文的三個步驟和必須達到的要求,讓每個孩子張貼在語文書封面裏面,每次學習新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對照着“快樂預習三步曲”認真預習,而且在第一課時的課堂上嚴格檢查預習情況。一段時間的實驗證明,經過“快樂預習三步曲”的預習環節,孩子們學習新課明顯輕鬆,而且課堂效率更高了。

此外,對孩子這學期剛剛接觸使用的鋼筆字、毛筆字我們也絞盡腦汁思考讓孩子儘快上路的好方法,從鋼筆毛筆的選擇,到基本筆畫、文後生字的練習,乃至出錯後糾錯工具的選擇使用(膠帶紙、修正液、糾錯貼、橡皮擦),在課堂上一一示範使用並讓孩子比較用哪種更省力省時,效果更好,比較之後再對學生作出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鋼筆字作業明顯美觀上路。毛筆字的書寫由於重視程度及時間關係指導的質和量還不夠保證,這個將在下半學期繼續努力。

三、突出重點,夯實學生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

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我們年級又面臨着學生整體基礎較弱的實際情況,所以我組教師對孩子怎樣才能紮實掌握本階段基本學習任務這一塊頗傷腦筋。我們每教完一個單元就幫孩子羅列出一單元必須掌握的詞語,下發“詞語百寶箱”,讓孩子反覆讀,熟練掌握,每單元還進行一次“詞語泡泡”的測試,進行鞏固。通過期會考試我們發現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還比較理想,這也離不開“詞語百寶箱”、“詞語泡泡”的作用。

對於文後要求掌握的造句,我們先交流後造句,還將學生造句中出現的好句、病句羅列出來做成課件,全班誦讀好句、修改病句,經過幾番回合,孩子都能正確造句,如用“囑咐”、“建議”等造的句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在期會考試中,很多孩子卻不能審清題目要求,如有一題“用‘囑咐’寫一個和運動會有關的句子”,很多孩子對限制的要求視而不見,還是寫平時自己造的句子,以後要不斷加強孩子讀題審題的能力。

四、化整為零,豐富學生語感積累及語文素養。

三年級,寫作也是一大難點,為讓學生不為寫作時言語晦澀而苦惱,我們特別重視閲讀背誦積累,語文只有大量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所以我們採用“化整為零”式的每日積累,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背誦精彩句段,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日有所誦的習慣。半學期以來,我們除背誦所學課文,另外已經順利背完《弟子規》,7首古詩,15篇現代美文,4個習作評講後的優秀習作聽寫,看着半學期統計出的背誦結果,老師都很佩服孩子,孩子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趁着孩子們的黃金記憶期,讓他們多背誦積累,效果很好。事實證明,大量的積累給孩子的寫作帶來了“源頭活水”,很多背誦積累到的好詞佳句孩子們運用得恰如其分,每個班都湧現出了不少寫作能手。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也重視課外閲讀,上半學期主要共讀了《古今詩文閲讀》、《親近母語》兩本書,我們計劃在會考後對這兩本書的閲讀效果進行一個書面的檢測,一方面檢查學生的閲讀效果,另一方面也激發學生更好的讀書的熱情。會考過後,我們組計劃要共讀兩本兒童文學——《我要做好孩子》、《窗邊的小豆豆》,並期望在一系列的讀書活動中能沐浴書香,健康成長。

五、巧妙引領,提高學生習作興趣及寫作方法。

如果説閲讀是輸入,那麼寫作就是輸出。為了激發三年級孩子的寫作熱情,初步掌握簡單的一些作文方法。這個階段來,我們集思廣益,設計學生喜歡的題材(編童話故事,續寫故事,製作動物名片等),或是帶領學生參與有趣的遊戲(擊鼓傳花等),週末寫作主要讓學生先體驗後寫作(週日熱鬧的大街、熱鬧的菜場、吃口香糖等等),以此進行習作或片段訓練,教給寫作方法,有部分孩子的寫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學生現在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差距還很大。另外,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一些細節性硬傷也急待解決,比如錯別字、誤用標點等。下半學期,我們爭取多幫孩子投稿,並編制各班的“小腳丫班刊”,刊登班級的優秀習作,在激發保持興趣上動腦。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寫自由日記、循環日記,遷移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

一路回望,這個學期備課組開展的各項活動還是非常有實效的。但也存在諸多不足,如大量的活動衝擊得老師缺少自身的理論提升與學習的心境和時間,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欠缺也導致有時工作陷入迷茫,效率低下。另外,還有的困惑就是我們帶領的三年級孩子是從二年級剛升上來的,但在各項活動中都必須和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齊頭並進,一樣也不能落下,對於三年級,要完成各項任務孩子們是疲憊不堪,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的也是不堪重負。由於近階段活動的頻繁,我們總覺得孩子靜心讀書的時間少了,課外書的閲讀量還沒有二年級那般充足,這些將在下半學期中統籌計劃、有效取捨,還給孩子閲讀的時間和天地。

細細思忖,半學期來具體的工作總是瑣碎的,今後,我們還將本着“勤學善思、勤奮實幹”的準則,再接再厲,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讓學校的語文教學綻放出更加鮮豔的花朵!

國中語文備課組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根據教導處的安排,政史地組組內教研課全面展開,這次活動不僅給每位教師提供展現自我的舞台,搭建互相學習的平台,更是創造了難得的鍛鍊、提高、準確定位、確定新的更高的目標的大好時機,應該説每位教師都受益匪淺。並且做到有聽有評,既有自評又有他評,在總結比較中進步,在互幫互助中提高。這次教研課在全組成員的齊心協力的配合中完成了,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搭建互相學習的平台

我們組的老師們課時量都特別大,高一的劉輝、張麗俊和侯緒苓三位教師每人每週16節課,高三的喬主任、楊微和我每人每週15節,高二的李書偉、齊書記、李主任、鄒曉行和呂萬輝老師都文理兼課,呂老師每週19節。平時大家雖然能完成聽課人物,但是感覺教研課學習的機會難得,所以都積極聽課,而且都能做到有聽必有評,為的是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本篇的文章由。

我們組已經形成有聽必有評的習慣,無論是集體聽課還是個人聽課,都能夠這樣做。而且上課教師會主動自評,然後大家在此基礎上互評,最後還有總結性的評課發言。在此過程中,有肯定、有建議也有否定,有時也有爭論,總之,都是在研討。教研課的目的也在於研究,所以在聽課和評課後大家都會有收穫,人人都在研究中,在互幫互助中,在取長補短中得到啟示和提高。

二、優勢特色鮮明,精彩紛呈--展示個人風採的舞台

特色之一:使用形象直觀的教學素材,圖片、視頻錄像的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架設與教材的橋樑,提高課堂效率。如趙春青播放的《紅高粱模特隊》、劉輝老師播放的《辛亥革命》、齊書記播放的英國對華鴉片貿易的片段,李主任播放的《戊戌變法》、侯緒苓老師播放的我國財政支出、楊微用幻燈展示的啟蒙思想家照片和鄒曉行展示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圖片等,不但給人以視覺的衝擊,更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直接導入教學主題,順暢自然,引人深思,甚至發人深省。 齊書記、楊微、侯緒苓、呂萬輝、在課堂上使用如表比較易混易錯知識點,效果直觀明顯,提高課堂效率。

特色之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通過分析探究、學生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活動中感悟新知。

張麗俊老師在10月23日上的《氣壓帶風帶》一課,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她就是抓住學生身邊的天氣變化,(10月21日中雨大風,22日北風5-6級,23日上課天氣晴好,風力不大,她利用幾天的天氣情況和短期的氣候比較,分析風產生的原因,引發學生思考,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貼近學生實際、激發學生好奇心;為了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她沒有采取多媒體教學,而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討論、歸納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變化規律,並要求學生動手實踐--畫圖,同時找學生在黑板上做圖。最後通過學生對黑板上作圖的評判及理由分析,達到學會、會學、會用的效果,整堂課對新課改理念的貫徹很充分,課堂效率很高。

特色之三:富有激情、親和力和幽默感。侯緒苓老師激情十足,宏觀駕馭教材和分析講解能力,是令人難忘的。特別是一天上到第六節課,仍然那麼有熱情和激情,依然邏輯思維那麼縝密,我們都很佩服她。在《國家財政》一課中,整堂課她富有激情的啟發引導,帶來的是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奔放的思考和配合。通過她的課我們得出結論:年輕的關鍵是心年輕,有激情。學生也會喜歡侯老師,因為在他身上總是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親和力人人都有,幽默感大家或許也不缺,而呂萬輝老師的幽默感大家可能無法想象,他平日有點不苟言笑。每次他的課都會有很幽默的表現,印象深刻。此次他介紹的中國的種植業和畜牧業,本來沒什麼,但是他卻這樣做(播放資料--截取的視頻),當時有個學生還説"上體育課"。我想對畜牧業中的這種養殖模式學生會記憶深刻,學生也會喜歡呂老師,因為在他的課堂上總有開心幽默時刻讓他們分享。

特色之三:知識整合、構建體系。李書偉、劉輝、楊微、齊賽那、韓寶麗等按照大學聯考考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其書記楊微的課既有章節又有模塊的整合,李樹偉劉輝的課主要是模塊內的整合,韓寶麗的課是對教材和時政資源的整合。在整合中他們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增強了知識的系統性,教給學生的不單是知識點,更有知識串。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點整體感知和應用能力。

特色之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我們教學中也要提倡貓論,即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教學就應該這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鄒曉行、劉輝、李主任、李書偉、侯老師和齊書記等讓學生把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也是得分的關鍵,因為萬變不離其宗。齊書記上課時,設計了一個環節--論戰。學生為了論戰而積極主動討論準備,為了迎戰和贏戰而選出實力派選手與對手辯論,這是最令人難忘的,學生不但記住的論戰雙方,而且內容也基本掌握了。

特色之五:重學法指導。每位教師的課堂都明確指導學生如何歸納知識,如何解題:歷史學科的歷史背景、原因中的要素分析、評價類的辯證法思想;政治學科的解題三步曲: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地理學科的地理區位因素分析、讀圖析圖方法指導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三、個人才能與集體智慧的考驗場

一節教研課或一節公開課因為聽課者範圍或指向的側重點不同,對上課者和同組教師甚至是學校都是一種考驗。大教育家孔子説過"凡事預而立,不預則廢"。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課前認真備好課,備教材、教法、學法、教師、學生,做到有備而來,還得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們組的教師不但大學聯考備考經驗豐富老道,備課上課更是認真到位。教師每節課都精心設計,同時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集思廣益,反覆備課,精益求精。此次教研課中特殊的是趙春青和鄒曉行兩位老師趕上要上區級公開課,他們上組內教研課時,就廣泛徵求同組教師的意見,大量選材,經過斟酌,做好了課件、寫好了教案,同時由於政治學科的時政性要求,他們收集了相關的時事資料等等,完成了備課、上課。

等到區裏來聽課前,他們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在聽取大家評課中提出的意見或建議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完善。所以在區裏來人聽課時,是對整個教研組的檢驗,也是對學校教學的評價。還有更特殊的情況是劉輝老師本來準備的是組內教研課,但是恰巧趕上市教研員來聽課,而歷史教研員有兩個人,他倆下來看課的側重點和指導思想略有不同,特別是在學案使用方面截然相反,一個堅決反對高一學生學歷史用學案,另一個則支持。

本來可以按部就班上一節常規的高效課,但是此時劉輝老師想到的是她不僅代表自己和歷史學科,更代表了我們25中,她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結果當天來的是不讓用學案的教研員。於是她採取了同樣高效的第二套方案--不用學案。既達到教研員的要求--執行了高一教研員的指導思想,又不影響我校貫徹執行上級指導意見的良好印象,當然,最後的選擇還是為了收到圓滿的效果,即有利於學校、有利於自己、有利於學生、有利於歷史教學。

所以他們展示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更彰顯了謙遜好學,精益求精的精神,隨機應變的能力和顧全大局的意識。上課時是一人講課,凝聚的卻是同組教師的集體力量和智慧。當然,由於他們個人的優秀和睿智,所以成效突出,趙春青和鄒曉行分別獲得區級一二等獎。劉輝得到教研員的肯定和好評。可喜可賀(趙春青、鄒曉行的證書和劉輝的教研員評語-歷史教研員很挑剔)

四、殊途同歸、異曲同工--提升水平的動力場

本次教研課,我們的主要課型是高三一輪複習課和高一高二的新授課,課程基本步驟都是:課標要求、創設情境、合作探究、重難點突破、歸納總結、鞏固練習、作業。教學模式是學案教學和常態下的探究課。因為都是新課改課,所以大家都執行新課改理念。歷史學科在高二特別是高三的學案導學模式已經形成,不但在這一屆高三採用,已經連續三屆高三都使用學案教學,這也符合學校倡導的學案教學要求,歷史學科已經先行一步。

雖然同樣是使用學案,但是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及不同教師,設計的學案又各有側重。(比較齊書記、楊微、韓寶麗的學案)。學案教學只要喧雜最適合的,最佳方案,效果都會很好。無論是什麼課型,什麼模式,最終都實現了新課改的要求。通過教研課,已經使我們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即學案導學模式和新課改探究合作模式,他真正推動我們不斷形成自己的授課風格和授課模式,所以是提升水平的動力場。

總之通過近三個月的教研課活動,每個人收穫都不小,一方面通過課前準備,上課的鍛鍊,課後反思,本組教師中肯的點評,可以吸收不少有價值經驗,使大家更深刻的知道如何直接改進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鍛鍊教學基本功,對新教學理念有了更精準的認識和把握,從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本組教師通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使本科組形成較濃的教學研討氛圍,優化了課堂教學,從而為進一步提高文綜各學科的教學水平注入了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960y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