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師工作總結 >

國小教師專題小結

國小教師專題小結

教育作為一種人性的培養活動,從來都以人性的全面發展為內容,這也是現階段我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內涵。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標,而學生的習作就是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充分體現。

國小教師專題小結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説,無話可寫,語句表達不清,長篇大論卻不知所言。學生習作時,為何會遇到這麼多的問題呢?這與學生的閲讀水平、生活素材的積累、語言表達的基本功等有着莫大的關係。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閲讀也是作文構思創作的主要渠道,綜觀文學史,大凡國內外著名的作家、文學家除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閲讀書籍的嗜好。他們的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在寫作領域雄視闊步,文采橫溢,作品層出不窮,並有許多傳世佳作。可見,要指導國小生寫好作文,就必須重視指導學生的閲讀,從中吸取寫作養分,激起情感,生髮靈感,掌握寫作文時所必需的知識、方法、語感,蓄積寫作動力,以起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如何指導學生閲讀呢?在此淺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拓寬閲讀面

國小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到的課文是有限的。儘管現在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訓練的系統性,但畢竟閲讀面是狹窄的。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制約着學生寫作水平的發揮。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抓好課內的閲讀,還要注重抓好學生的課外閲讀,拓寬閲讀面,擴大閲讀量。

首先,我從現有的教材入手,將單元教學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紹給學生,並作為必不可少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閲讀完。這樣,既能將課內的閲讀延伸到課外,彌補課堂教學的侷限性,又能加深學生對單元教學中有關課文的進一步理解,得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其次,指導學生多讀教材之外的名著和優秀兒童作品。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主張“多讀名著”。這是因為名著的內容豐富而深刻,影響力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優化學生的習作能力。兒童優秀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都應視為作文的典範,無論詩歌、寓言、漫畫、謎語,裏面藴含的創新精神能觸發學生的靈性,學生閲讀完,會受益匪汪,或在選材上得到啟迪,或在構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語言上受到薰陶。

再次,我鼓勵學生訂閲或借閲《國小生週報》、《中國少年報》、《小火炬》、《國小生習作》等報紙刊物,瀏覽報紙、刊物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因為這些讀物的內容時代氣息濃,語文鮮活,表現手法多變,能切合現代學生現代社會的特點。

就像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準備好一桶水、十桶水的道理一樣,學生要寫好一篇文章,也必須準備十篇、百篇文章在胸。有着良好閲讀基礎的同學,寫作文時才會想象豐富,思路暢通,文思泉湧而出。

二、講究閲讀方法

學生要讀的作品很多,而在目前教育沒完全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軌道上來的情況下,讓學生多花時間閲讀,有些不切實際,這就要求學生採取一些有效的閲讀方法。

1 、粗讀與精讀相結合 。粗讀,就是拿到一篇作品,要大致泛泛地讀;精讀,就是對作品中精彩段落讀熟、讀透,甚至背誦起來。人們常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詠詩也會湊”,只要我們把精彩部分背誦起來。日積月累,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

2 、開展閲讀實踐活動。 我利用第二課堂成立語文興趣小組,開展閲讀實踐活動。事實證明,這種活動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適當的點拔,指導作用大,勝過多少寫作的空洞説教。

如何開展閲讀實踐活動呢?這裏介紹幾種做法:

( 1 )自我評價法。即要求學生選取自己的作文,在全班朗讀,並介紹自己的構思的成功之處。這種方法能增強自身的寫作信心,利於創造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 2 )推薦閲讀法。這是要求學生把課外閲讀的作品中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介紹給其他同學。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不僅多讀,而且能有比較、有選擇地讀,共同提高閲讀能力,寫作能力。

( 3 )集體閲讀法。這種閲讀的內容由教師選擇為主。一是由教師朗讀,提出要求,學生評析;二是請學生朗讀,由教師進行系統分析;三是可以採用錄音的方法,師生共同評析,這樣能使本來朦朧的思路變得清晰、明朗起來,在評析中掌握作文決竅,豐富寫作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閲讀效果。

閲讀完一篇作品,如果不加鞏固,學生很快就會遺忘掉,所以,我在指導學生閲讀後,還讓學生讀寫結合,以鞏固閲讀效果,提高知識水平。

1 、朗讀、背誦。 學生時期正是記憶力旺盛的時期,對於一些好的內容,既要讓學生朗讀,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更要將其中的好句、好段熟讀乃至背誦,這樣以後作文起來就會下筆如有神,並有助於記憶、感知、思維、想象與審美等素質的綜合培養。

2 、寫讀後筆記 。寫讀後筆記是學生的練筆過程、思維過程,也是學生生活素材積累、詞語積累的一個重要手段。閲讀之後,讓學生或就着作品藴含的思想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寫讀後感,或摘錄好詞好句,或體會文章寫法。寫好後,定時對學生的閲讀筆記進行檢查,將幾篇寫得較好的筆記當眾讀給大家聽,讓大家有個學習的榜樣,也是對寫得好的學生的一種鼓勵。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每週貼幾篇好的筆記,讓學生看,被選中的學生受到鼓勵,其他學生受到啟發。這樣讀寫結合,學生逐步養成了寫讀後筆記的習慣,作文能力也不斷提高。

3 、借鑑仿寫 。借鑑仿寫,即以所閲讀的文章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來練習寫作。句子修辭手法的運用、開頭結尾的呼應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環境描寫的襯托等等,都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教師要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閲讀中給予引導,並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根據少年的思維發展,從機械仿寫過渡到變通仿寫,最後發展成創造性仿寫,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習作能力。

對國小生而言,作文難,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化寫作文的消極態度,變積極態度,除了要熟悉生活,認真觀察,善於積累,還要學會閲讀,博覽羣書,蒐集資料,並將閲讀成為每個學生的自覺行動,那麼當前學生怕作文、厭作文的情境一定會得到改觀的,學生的全面發展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談。

模仿是國小生習作的有效途徑

國小作文啟蒙教學不妨從模仿入手,理性認識這個問題,有着優化國小作文教學手段的指導意義,因為:

一、國小作文啟蒙從模仿入手,抓住了國小兒童模仿個性,是因材施教的必然。

根據教育專家研究,從幼兒園兒童的口語表達進入國小階段的書面表達是個大階梯。我們知道,兒童的口頭語言,在詞彙成分和語法成分兩方面都與書面語言有着較大的差異。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在兒童的口語中存在着不少雜質,諸如沒有意義的重複,缺乏道德規範的獨白,夾雜不合語法邏輯的方言對話,等等。而國小的作文教學則要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去除兒童口語中的雜質,對他們進行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啟蒙,並加強書面語言的表達,是國小作文教學的一個艱鉅任務。人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國小生從口語向書面語轉化的過程也一樣,只有從接觸大量的書面感性材料(典範性作品)開始,其中如句子、段落和作文訓練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練,書面語言的感性認知也就越豐富、越深刻。而這些訓練往往從模仿開始,在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模仿過程中,學生才能把怎樣表達書面語言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口頭語言向書面的轉化方式及書面語言的構成規律。也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別,澄清口頭語言中的雜質,使口頭語言書面化,從而使書面語言規範化。由此可見,“學慎始習”,我們説,從模仿典範性作品入手,是對國小生進行書面語言的啟蒙,模仿貫穿由聯詞成句、積句成段到構段成篇訓練的國小作文訓練全過程,它是國小作文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

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國小生的認識心理特徵來認識。認識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處於具體學習運作階段的國小兒童,雖然能通過定義去獲得概念,有意義地理解用語言或其它符號表達的命題,但是由於他們的認知結構中缺乏比較抽象的概念和處理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術語,接受學習也受到了許多限制,這個時期的兒童仍然要依靠具體的感性經驗為支柱,才能真正地理解抽象概念與命題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嚴格遵循並靈活運用兒童“具體的感性經驗”這一國小生的認知心理髮展規律,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心理學證明,概念的獲得可以通過運用學生具體的實踐經驗中的作為概念的關鍵屬性的一系列例子,從而抽象出某種屬性的意義。那麼,在國小的作文教學中又如何靈活運用這一規律,即用什麼來作為“具體的感性經驗支柱”呢?答曰,作文教學中的“具體的感性經驗支柱”,從最基礎開始就是語文教材裏的一個個句子、一個個段落和一篇篇課文的表達形式,這就是國小生作文的範例,這就是作文的啟蒙教學的“經驗支柱”!就是説,我們可以通過對於課文句子、段落訓練和範文的寫作模仿來向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的啟蒙,進行連詞造句、積句成段、構段成篇的作文訓練。古希臘美學傑出的代表亞里士多德就曾經指出,藝術首先起源於人類的模仿天性,他説:“模仿就是人的一種自然傾向,從小孩時就顯出。人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就在於人在有生命的東西之中是最善於模仿的。人一開始學習,就通過模仿。”可見,模仿是人類的一種天性。處於國小階段的兒童模仿性特別強,國小生模仿習作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因此,國小生作文的啟蒙教學應緊緊抓住兒童的這一模仿心理特徵。

二、國小作文啟蒙教學從模仿課文的連詞造句、積句成段、構段成篇的表達形式入手,符合國小生認識由簡單到複雜的心理特徵。

首先,在連詞造句的基礎上,應該着重對國小生進行由段到構篇的作文啟蒙訓練,讓學生認識段的書面表達與模仿構段書面表達,這種訓練符合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心理特徵。因為,如果説,國小生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從學習口語過渡到學習書面語是一個交接點,從二年級升入三年級,從組詞聯句過渡到以句構段就是另一個交接點了。我們知道,段不是幾個句子的簡單湊合,它需要由幾個相關相連的句羣共同表達一箇中心意思。從內容上説,段落是説話或文章中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只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因而具有單一性;一段中的句子與句子之間又必須有緊密的聯繫,前後照應,上下銜接,才能使語言貫通,形成一個整體,因而又具有連貫性。同樣,一篇文章中(篇章結構)的句羣與句羣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意思也要緊密聯繫,講究上下銜接,一氣貫通。一篇文章只能表達一箇中心,因而也具有連貫性和單一性。從形式上説,任何一個完整意思的段落,它的構成通常包括起始、展開、終結這樣三個部分。起始部分,既可以採用概括式(中心句)、引述式,也可以採用設問式。展開部分,既可以列舉實例,通過因果關係的表述展開段落,也可用對比、比較或用時間與空間的推移的方法展開段落。終結部分,既可以採用結論式也可採用引申式。同樣,篇的構成也是如此。因此,從這一定意義上説,段是篇的濃縮,篇是段的擴展。通過對學生持之以恆的認識和模仿段的書面表達與構段成篇的書面表達,學生學會構段、構篇也就不會太難了。

另一方面,文章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並隨着內容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形式表現影響着內容,對內容起反作用。因而屬於形式的結構因素,與內容能否得到有力的顯現也有極大的關係。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進行構段的訓練,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從段的構成方法入手,不綜合、歸納出段的構成規律,那麼,學生是無法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根據主題的要求進行藝術構思,無法把經過集中、提煉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環境等進行剪裁,分別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地加以安排,組織成有機的藝術整體,而寫出來的作文常常是語無倫次,“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由於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規律,致使三年級作文訓練往往不過關,恐怕這也就是國小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國小的作文沒有上去,造成中學、大學的作文教學上不去的惡性循環,這不能令人表示深深的憂慮。基於此,三年級作文教學,教師必須結合課文的講授,訓練學生認識構段的方法和規律,並運用這些方法和規律模仿書面表達,其中諸如“總--分--總”的構段方法,通過實例展開段落的構段方法,以及採用定義、分類的辦法等構段方法,都必須使學生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由此進而過渡到篇的訓練。這裏,對課文範例的從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的由簡單到複雜的學習模仿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三、國小作文啟蒙教學從模仿入手必然體現“文道結合”,是學習對作文這一“經驗支柱”從感性知識到理性認識的合理過程。

每一類題材的文章為了表達某一中心都必須具有生動的內容和得體的形式,可見,文章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結合應該是“文道結合”。在這裏,“文道結合”的“文”指文章的形式,“道”指文章的內容及其理性認識。有人説,作文教學從內容入手,雖然強調了物質的第一性,但忽視了表達形式的多樣性對於學生的無可適從。我們知道:一個文盲儘管具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內容,卻無法通過任何一種文章形式來書面表達;一個懂得各種文章表達形式卻又缺乏豐富的生活閲歷及其對生活的理性認識的人,同樣很難寫出具有“中心明確,內容具體”的好文章。所以,我們強調,國小作文教學應遵循文章“文道結合”的統一規律,強調作文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只有具備了對豐富生活內容的理性認識,又掌握了對這些內容的書面表達形式,才能寫出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好文章來。因此,指導學生作文啟蒙從模仿入手,應該“文道結合”,在國小生作文教學中,書面表達“中心明確、內容具體”的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一篇作文這一“三步”系列訓練,都應該從模仿入手,時時做到“文道”結合:

其一,從模仿入手,“文道結合”訓練學生寫好每一個句子。 國小語文教材基礎中都有要求學生仿寫句子的基礎訓練,我們只有既指導學生掌握仿寫句子類型的表達形式,又指導學生聯繫生活經歷和規範理性認識,才能啟發學生完成表達句子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的形象思維,從而書面表達各種形式的簡單句子、複雜句子,為書面構段打下堅實基礎。

其二,從模仿入手,“文道結合”訓練學生寫好每一個片段。 素質教育新形勢下的校園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諸如“同學們的課外生活真豐富”、“××同學真行”等豐富的寫作內容,我們只善於抓住學生經歷過的這些豐富內容與課文中“總--分--總”等構段形式的和諧結合,我們就能訓練學生寫好每一個片段,為書面謀篇打下堅實基礎。

其三,從模仿入手,“文道結合”訓練學生寫好每一篇作文。 在指導學生仿寫作文時,我們一方面要緊緊抓住課本這一“文”的典型範例形式,另一方面要緊緊圍繞結合課文內容所進行的學生課外活動這個“道”,我們才能使學生習作時,既有表達的可參照文章形式又有表達的切身經歷內容的認識,在習作時,學生就能模仿地把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寫出自己與課文形式相仿的記事、寫人的作文來。

總之,模仿是兒童的明顯心理特徵,因而,模仿是國小生習作的有效途徑。國小作文啟蒙教學應緊緊抓住這一特徵,從模仿入手,教給學生模仿理性認識生活內容與模仿靈活運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shi/jkm9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