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 >

青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青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篇1:青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青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青海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已經結束了,暑期社會實踐對於人的一生,就像一滴水無聲地留進了大海中,但是對於我來説,是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在這十天中,我經歷了快樂、辛酸、收穫、付出,但是我無怨無悔,我可以自豪的説:“我很開心,很快樂,付出別人所不能付出的,也獲得了別人所得不到的。”

下鄉的日子是清苦的,但雖苦尤甜。

我們此次下鄉的主要任務是調查當地村民、老師和小學生對教育的態度和三天的支教活動。而我這次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調查國小生和教他們英語。我是懷着一種期望和新奇的心情來到青海西寧,來到互助縣東山鄉大莊國小的。想到就要可以去那邊和那些可愛的國小生們一起學習,去感受高原風情,興奮的感覺滲進我的每一個細胞裏。

第一節課的感覺是良好的。主要是介紹了自己,也讓他們介紹了自己,還講了學習英語的方法和要求,最後和他們描述了大學生活,為他們展示了一幅新的天地:舞會、獎學金以及各種各樣的活動場所,對他們説都是那麼新鮮和特別,從他們童真和渴望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求知的慾望,一種從沒有過的責任感壓在我的心上,以前一直認為,國小生是最容易教的,他們聽話懂事,也因為我一直認為國小生隨便糊弄下就可以過關了。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深深的觸動了我,我也體會到了為什麼説“教育要從國小抓起”,因為國小生的思想還不成熟,也沒有樹立一個完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正確分辨錯誤,此刻的教育對他們來説,每一步都是塑造他們人格的時候,人格完善與否,很大程度上與教育有關。

我們上第一節課後和學生交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原有的學習基礎。雖然一開始時,因為語言的問題,學生的地方音很濃,而且他們的普通話水平較低,但是經過我們與學生的努力後,與學生的溝通已不再成為問題。支教對象有一個班,他們表現積極、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他們很聽話,第一天來上課,每個同學都帶着課本和本子來。看他們的樣子,他們的個子比較小,更顯得他們可愛。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認真聽課,他們喜歡大聲回答問題。如果一個同學作答完畢,其它的同學都會響應,課堂氣氛很濃厚,這都讓教師們高興得很。看見學生積極地回答自己的問題或積極地上黑板做題,心裏有絲絲的幸福感,這不僅來自於滿足感,還來自成就感。

在接下來的幾節課,我體會到了做老師的快樂和擔憂。這些學生都很有天賦,也很積極,懂的東西還算多,因此可見學校在育人方面很出色,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學生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那就是普通話的普及程度不高,鄉音很重,有的時候有個別學生難以用普通話交流,值得欣慰的是,學校領導對普通話也很重視,強調我們在教書的過程中用普通話,而學生也很聰明,教了幾篇他們朗誦詩歌,他們便很快糾正了讀音。相信在學校領導的帶動下,普通話一定可以更好的普及。

至於調查國小生的學習態度,除了通過平時上課和他們交流了解一下外,我們之前在學校還準備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我利用下課的時間給每位小朋友都發一份,讓他們自己填,有不懂字的再問我。後來,從問卷調查上,瞭解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這裏的大部分父母不對孩子的教育部是很重視,家裏爸爸媽媽喝酒。也許是因為青稞酒的原因吧,成了他們那的風俗習慣,但卻不知給小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我把這個問題也反映到了我們的調查結果裏。

接下來我們按照計劃開始展開活動。來之前我就聽説三下鄉時的住宿條件是很差的,有句老話:“逆境出人才。”我們都是抱着一顆鍛鍊的心來的。這次“三下鄉”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到外面進行社會實踐,是鍛鍊與人相處的能力的好機會。互相關心同學,配合老師,讓活動儘可能順利,生活儘可能方便愉快,親身經歷了三下鄉後,我對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我想,下鄉的日子是雖然苦但是充滿新鮮感的。因為這裏充滿了少數民族的氣息,有着與我們那不一樣的生活。下鄉的點點滴滴終將成為記憶中斑斕的碎片,但那一幕幕相依相偎的情景,離別時那用真情澆灌出的淚花將永遠是這些斑斕碎片中最閃亮的部分!有了這份記憶,這份執着,分離算得了什麼?我用我的真情,滋潤了這片土地。

“三下鄉”的目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服務於當今社會,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時也要互助、互愛。活動的前後,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開心的心情,對突發的事件能夠保持冷靜,以平常心來對待和處理。

當代大學生是明天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流砥柱,擔負着國家和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的各個反面,各個角落,瞭解國情,服務社會。三下鄉是一個已經為我們大學生搭建好的平台,我為能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感到很幸運,同時看到那仍很貧窮落後的農村,我感到很憂心。記得在回家的車上,有一位乘客對我們説“你們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非常有必要,有了在農村的親身體驗,就不會在‘一片形勢大好’的媒體宣傳中迷失方向。”我想,這或許正是我們最需要的!

常言道:鐵不煉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去體驗生活,不去了解農村、瞭解社會,不與社會相溶,便不是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使我更加認識了農村,認識了社會,同時也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將以新的心態,更加努力的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鍛鍊自己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必要的準備。如果我不參加此次活動,也許,我用一生也無法體會。我在這次三下鄉中明顯提高了以下幾點:

一、主動提問

過去很害羞,很多東西不敢向別人請教,現在感覺總要刨根問底,感覺憋在心裏就難受。

二、關心他人

以前都是有活動了大家在一起,開展結束了就自走自的了,從來沒有説還要在一起那麼多天的,通過這一次,我知道了原來關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三下鄉讓我學會了體諒別人,從三下鄉的籌備活動到整個活動的結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每次遇到問題時,我們都會共同商量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在這些商量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意見不一致。慢慢地我們學會了體諒別人,從別人的立場想問題。這次三下鄉我們都成長了許多。其實在我們當中很多人從年齡來講已經是個大人,但畢竟還沒經過多少磨練,所以心理上算不上成熟。三下鄉期間我們做到了互相照顧,遇到問題能夠共同想辦法解決。我想這是我們三下鄉最大的收穫。

三、不斷的學習新知識

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信息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行,這一點是主點,能夠在活動中得出這來,是我最大的收穫了!

對於我來説,活動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沒有活動就沒有機會,在活動中可以會有許多的機會,而這機會也是自己日後成功道路的石子,最後,我個人提出以下倡議: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出社會做了一條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不要為了三下鄉而三下鄉。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時也要互助、互愛。在一個合楷的氣氛中開展活動,對人對已都有好處。不論是活動的前後,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開心的心情,對突發的事件能夠保持冷靜,以平常心來對待!同學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聯繫。每天記日記,記錄好當天的生活點滴,每2~3日進行工作小結。這對自己的以後回憶會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同時也是好文章的出處。在總結的最後,我也同樣希望下一次的三下鄉活動能夠更加的豐富多彩,同學們都能夠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加入到活動中去。

【篇2:汕尾暑期三下鄉個人總結】

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文化下鄉包括圖書、報刊下鄉,送戲下鄉,電影、電視下鄉,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科技下鄉包括科技人員下鄉,科技信息下鄉,開展科普活動;衞生下鄉包括醫務人員下鄉,扶持鄉村衞生組織,培訓農村衞生人員,參與和推動當地合作醫療事業發展。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共青團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委員會組織的下鄉活動,到汕尾市陸豐縣為鄉下人民服務。我參與的這支團委下鄉汕尾隊與其他下鄉隊伍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的隊伍是一支

名副其實的“聯合艦隊”,由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院組成。我們有3個東莞南博技術學院的學生,一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高材生。我們華師裏又分有體科院、經管學院、音樂學院和公管學院,真是各方各麪人才濟濟啊!我為是這樣一支多才多藝的下鄉隊伍的一員而自豪!

在出發之前,我們為這次下鄉活動做了很多準備。我們隊伍裏設有調研組、後勤組、採訪組、體制測量組、文體組等等。我們的隊長蘇林傑同學在下鄉前一個星期組織我們全體隊員開會,交代了我們下鄉的工作,並把我們個人的任務安排下去。會議結束後,我們就正式進入下鄉培訓階段。各組組長開始籌備本組隊員下鄉要完成的工作,提前做好計劃與工作安排,各隊員積極主動配合隊長和各組長的部署。

我是調研組的組長,我負責設計下鄉的調查問卷。我們這次下鄉調研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有關“亞運會”的,一個是有關“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的。據聞 “亞運會”的肇慶的下鄉隊伍已經在做了,我們就主要對“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這個理念在鄉下的瞭解度進行調查,還有的就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再製定一些調查問卷。後來我們隊的指導老師李志勝老師在開全體會議的時候指出了我們的不足。就調研組而言,只確定一個主題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我們本身是體育生出身,在政治論文方面不及其他學院的學生,我們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像“陽光體育活動理念的認知度”、“陽光體育活動在鄉下的開展情況”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調研的主題。最好的計劃是,去到汕尾那邊的第一天,先到當地瞭解一下情況,再聯繫實際情況提出調查問題。

我覺得李志勝老師真的很厲害,他只聽了我們的工作安排一遍,就可以很快的指出我們準備工作的不足之處,並對我們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意見,讓我們進行改善。李老師的確好強!

我除了是調研組組長之外還參加了文體組的表演節目,有“武術串燒”、“運動走秀”、和“大合唱”,本來我還參加了“小品”和“校歌小組唱”的演出,但這兩個節目後來因為時間和技術問題臨時取消。我們參加文藝表演的隊員每天都會進行排練,早上、下午、晚上,從不偷懶,每位隊員的熱情都很高,都為給鄉下人民帶來一場好的演出而不停努力着。我們,所有人,都一直努力着…

2019年7月17日——這個令人興奮的日子終於到來了。17日,我們歷經3個多小時從華師來到了我們本次下鄉活動的大本營——汕尾市仁榮中學。剛開始來到仁榮中學,我們受到的待遇並不好,那些學校領導對我們的到來並未表現出熱情的一面。我們,受到了冷落。我們的住宿條件不怎麼好,14個人一間宿舍,睡的牀搖搖晃晃,沖涼房的門又破了一個不小的洞,我們的伙食也不好,蒼蠅、蟲子、蟑螂應有盡有。還有,仁榮中學的學生也不知道我們是什麼人,在他們學校是幹嘛的,每次看到我們都會投之以奇怪的目光,而不是友善的目光。總之…情況不容樂觀啊…

不過,儘管受到了冷落,我們的隊員依舊熱情高漲,為我們的下鄉付出不懈努力。第二天,我們5:30就爬起來,為我們的調研活動做好準備。(説到調研活動,調研的前天晚上李志勝老師給我們開會,討論了我們的調研的主題,並對我們的調查問卷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我是調研組的組長,在華師的時候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忘記把調查問卷打印出來,迫使當天晚上(7月17號)要同學跑到外面去打印;之前我沒有讓我們的隊員熟悉調查問卷的內容,有關“陽光體育”、 “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新農村建設”的理念和主題思想,致使我們的隊員未能深刻理解到我們本次調研的主題思想。對於這一點,我要做深刻檢討。如果以後還有調研活動的話,我一定要汲取這次的經驗和教訓,把準備工作做足,做好!

第二天(7月18號),我們5:30起牀,6點鐘出發到外面去調研。我們分成兩支隊伍,一支去中心體育場,另外一支去烈士陵園。

我被分配到中心體育場那支隊,負責全程的拍攝工作。一開始去到中心體育場,有個門衞叔叔用汕尾話跟我們講(大概是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想讓我們出去),但我們一句都聽不懂,還好有個會講普通話的當地人為我們“解圍”。他問我們是哪裏來的,我們表明是華南師範大學的學生,來下鄉做調研的,他們聽後就放心了。那個會説普通話的本地人説,門衞叔叔以為我們是派傳單的所以想趕我們走。既然我們是大學生,而且是華師大的,他們很歡迎我們的到來。於是,我們的隊員就展開了調研活動…整個過程,我都有跟蹤拍攝。當地的人民很熱情,無論老人、小孩、中年人還是年輕人,跟他們聊天,感覺都很親切。他們有什麼就説什麼,不會顧忌,把我們當成自己人了。(我們在做調研的時候,不會像以往那樣拿着問卷讓他們填,我們採取的是把問卷的問題都牢記在心裏,跟他們聊天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問出來,而另外一個同學就負責記錄。這樣做的效果要比直接拿問卷讓他們填要好得多。)調研結束後,大家感覺都很好。然後我們一起去吃早餐,汕尾特產真的很不錯。

下午,我們去了“灣路村”做調研。本來我們這支隊是要去社區的,但由於天氣問題,我們只能臨時改變計劃,隨遇而安,去到灣路村做調研。雖然去到灣路村只是偶然,但是在那裏的收穫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灣路村的村民都很熱情好客,容易相處。在跟村民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陽光體育活動”這個概念在他們那裏並不普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陽光體育”是什麼東西。而他們村的文化活動也比較少。一般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他們村才有文藝活動,像唱戲、舞蹈之類的表演。他們還把表演的“文化廣場”地點告訴了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在那裏表演。他們説,如果我們在那裏表演的話,一定會有很多人去看的。當問到他們村有沒有“晨練”的時候,他們都反映,很想學些太極操、舞蹈之類的健身操,但是沒有人教他們,他們想學也學不到。熱情的村民還希望我們可以教他們一些健身操,只可惜我們下鄉的實踐時間有限,不能教他們。對於“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大多數村民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村裏的變化很大,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起以前的要好了很多,幾乎家家户户都有電器了,生活水平好了很多。調研結束後,我們小組的成員就一同前往村民口中所講的那個“文化廣場”去探查場地。

當我們去到那個“文化廣場”的時侯才發現,那個所謂的“文化廣場”只不過是在祠堂前的一大塊村民用來曬稻穀的空地。那裏並沒有舞台,如果在那裏舉辦一場文藝晚會,條件真的很簡陋。不過,我們大家都覺得,儘管條件簡陋,若果我們的表演能給村民帶來快樂就什麼都值了,我們下鄉的目的之一不就是為鄉下的人民帶來歡樂嗎?於是,我們小組的成員一致決定,回去(仁榮中學)報告李志勝老師,希望能聯繫灣路村的村支書,在灣路村的文化廣場為村民義演。

正當我們興致勃勃地討論着那令人興奮的話題時,天公不作美,停了不久的雨又嘩啦啦地下了起來。

因為這場雨,一段難忘的插曲發生了…

天下起了雨,我們趕忙跑到祠堂的屋檐下躲雨。就在這時,我們看見一個老伯在收稻穀,我們的隊員二話沒説馬上跑去幫忙。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些稻穀不是老伯的,但老伯擔心雨把稻穀淋濕了,就幫忙收起來。收完稻穀後,老伯看到了我們的熱心,就請我們到他的家裏去避雨。去到老伯的家才發現,老伯的家好簡陋,説起來還很殘舊…老伯家開了一個小賣部,賣一些煙酒食物、柴米油鹽之類的東西。一去到那裏,老伯就拿出一包“五葉神”的煙來招呼文飛(文飛是我們隊最高的男生,身高一米八幾。老伯可能認為高大的男生一般都抽煙的),而他自己卻抽“椰樹牌“的煙。老伯還拿出了很多水果來招呼我們的同學。我們一直推辭,但老伯實在是太熱情了。老伯講的全是汕尾海豐話,我們很多同學都聽不懂,只有張作濤同學是汕尾人聽得懂。當做濤同學不在時,我們都傻了茫然了,因為聽不懂,不知道該何老伯説些什麼。當老伯給我們水果時,我們只能用“有了”“不用”“感謝”這幾句剛學的汕尾話來表達我們的心聲。我們不想吃老伯的水果,並不是嫌棄老伯的水果不新鮮,而是不忍心吃老伯的水果。老伯年紀已經很大了,兒女又不在家,就自己一個人,生活條件並不好啊。老伯家裏養了很多貓貓狗狗,我們看到,老伯用很好的食物來餵養它的貓貓狗狗。老伯一定是把自己的精神支柱放在了這些貓貓狗狗身上了…我們看着好心酸…

我們走的時候,叫一個當地的小女孩幫我們把錢給老伯,作為我們的一點心意。本來叫小女孩等我們走後才給的,但小女孩沒理解我們的意思,馬上就把錢給了老伯。老伯起初怎麼也不肯收,只是講着一口我們聽不懂的海豐話,最後他又拿飲料給我們喝,我們當然也沒有收下…我們離開了,帶走了老伯那並不新鮮的水果,留下了我們一點點的心意和滿滿的祝福。

走出了老伯家,我身邊的小女孩看我拿着果子,我給她吃她不要,她問我:“這些果子是不是在老頭家買的啊?”我説:“是那個老爺爺給我們的。”小女孩:“不要在老頭那裏買東西啊!全都是假的!我爸爸都不在那裏買東西。”小女孩旁邊的小男孩插話道:“她不懂,亂講!不是【假】的,是【過期】的,【過期】!”

回仁榮中學的路上,我們的心情都變得沉重了,沒有了剛剛進村時的那種興奮。或許,我們幾個是老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稀客”…老伯自己一個人開店(或許那個小店是他的子女很久前給他開的),店裏的很多東西都是過期的,可能已經很久沒有人去過老伯家了…老伯那麼老,或許他根本就沒有“保質期”的概念,以為只要包裝沒有拆開,食物就一輩子可以吃…

我們幾個約定好了,一定要爭取到來灣路村義演的機會,希望我們可以把快樂帶給村民…另外的一支隊去了仁榮中學旁邊的一條小村子裏調研,不知道他們那邊的情況怎樣了…

去到汕尾的第三天(7月19號),早上雖然沒下雨,但天氣卻陰霾的很,沒有一點生機,讓人提不起精神。本來計劃今天也是要到外面去調研的,但是由於昨天的調研效果並不怎麼理想,而且天氣問題也不允許我們再去調研,所以我們臨時把調研這一項活動取消掉了。全副精力放在文藝匯演這一項目上。前一天在灣路村討論的要去為村民義演的事,我們回來告訴了李志勝老師,李老師也非常讚賞我們的想法,後來與灣路村的領導達成協議,我們為村民義演,他們為我們提供場地、電和音響設施,並在村裏為我們的義演做宣傳,全力支持我們的活動。

下午,團委的另一支下鄉隊伍(這支隊原本計劃去肇慶的,但由於肇慶那邊出現了豬流感疫情,被迫取消而加入我們汕尾下鄉隊)也到了仁榮中學,我們兩支隊合二為一。他們的加入為我們帶來了兩個節目——搏擊操和啦啦操。老師説了,20號晚上去灣路村的文藝表演我們這支“二合一”隊伍會一起出發前往。

在汕尾的第四天(7月20號),我們的活動日程跟19號的差不多,白天都在為晚上的晚會進行排練,把不熟悉的節目以最高的質量排練好。晚上,我們一班人馬全員出動,到汕尾市陸豐縣灣路村的文化廣場進行表演。現場的條件設施很簡陋,沒有舞台,燈光效果也很差。但我們的隊員卻一點都不在乎,大家都滿懷激情地布場,為我們的表演做足準備。我們沒有舞台,就自己搭建;沒有幕布,我們用蚊帳替代;沒有綵帶,但我們有的是氣球。布場的過程中,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熱情的村民早早就到場了,有的小孩子還主動提出要幫我們的忙,但我們婉言謝絕了。

這天晚上的晚會,演出非常成功。我們的精彩表演得到了灣路村所有村民以及村領導的讚賞與肯定。在表演時,聽到村民們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我們的心比喝了蜜還要甜。當我拿着相機拍攝的時候,我看到了,無論是老人小孩、中年人還是年輕人,臉上都掛着燦爛的笑容。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真的好開心,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觀眾的笑臉就是對我們這些表演者的最好回報…表演結束後,我們要收場,有些村民也很主動地幫忙收場。20號晚上在灣路村舉辦的晚會真的令人難忘…

7月21號,我們前一天晚上在灣路村演出成功的消息傳到了仁榮中學校領導的那裏。隨後,學校領導對我們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原因,我們的伙食也變好了。校領導甚至還主動提出在21號晚上的文藝表演中邀請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回校觀看我們的文藝晚會,另外,校方還問我們找到了一位本校的學生做主持人,也增加了一個出色的歌唱節目給我們。總而言之,仁榮中學校領導對我們的態度好了很多。

21號晚上在仁榮中學的表演很成功,在校的學生們對我們表演的反響都很好。而且,當晚的節目比在灣路村的豐富,因為多了法學院同學的加入。我們的隊伍更加是名副其實的“聯合艦隊”了!

當晚表演完之後,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大家一起到海邊去玩,去看日出…7月22號凌晨在海邊,我們隊員都拋開了下鄉時的壓力、負擔,完完全全放鬆全情投入地去玩。李老師也跟我們玩到了一塊。

那天晚上真的好開心…第二天早上,我們一起去看日出,李老師和幾個同學甚至還跑到海里游泳,其他隊員玩水的玩水,拍照的拍照,好不快活!回到學校後,一部分隊員到外面去買特產,其他隊員收拾東西。下午一點鐘,我們終於登上了返程的客車,向着我們的華南師範大學駛去…

2019年暑期下鄉的汕尾之旅也終於告一段落了。

下鄉結束了,但是下鄉那些日子給我的回憶卻永遠不會忘記。在今後的日子裏,假如我遇到什麼困境,我會想想在汕尾度過的那些日子,為自己找回動力,在多變的勢態中穩住自己。因為在下鄉的日子裏,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計劃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變化。”我也希望我們汕尾下鄉隊的所有成員都牢牢記住我們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把它當成人生中一次美好的回憶,也可以變成我們成長的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gerenfanwen/yllqe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