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 >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精選13篇)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精選13篇)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1

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相比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在自主、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由、主動學習,也是幼兒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的學習是否快樂?是否主動?是否投入?環境的創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幼兒發展的條件,它對幼兒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幼兒每天都要開展的區域活動中,已經能漸漸突出在材料提供上的多樣性、層次性等問題。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樣的環境創設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經驗調整環境,不斷深化或調整區域活動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表現,傾聽他們的想法,敏鋭的覺察他們提出的問題、困惑和需要,並及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引導和幫助,與幼兒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在環境創設中的角色定位,使環境成為引領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精選13篇)

一、讓環境引發幼兒思考,使集體活動內容與區域活動內容相互協調和滲透。

在以往,我們往往過分強調了對教育過程的精心設計而很少考慮創設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遊戲玩具等,都非常重視其“教育的目的性”,有的教師已經意識到環境創設的作用,卻只在活動開始前幾分鐘才將與活動內容有關的圖片、掛件等佈置在教室的四周。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師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量”的積累過程,這樣的環境缺乏對幼兒身心發展的“支持性”。《綱要》指出:“環境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而且還是活動的”。因此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重視環境的“活動性”,讓環境引發幼兒思考,使環境與幼兒互動對話起來。記得在中班下學期的“逛商場”主題中,有一個“設計迷宮”的內容。孩子們都喜歡走迷宮,因此我提前將收集到的現成的幾副迷宮圖經過加工,分散貼到手工區的牆面上。一到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就三五成羣的來到迷宮圖前走迷宮。幾天過後,我又在牆上增添了教師自制的迷宮圖,並告訴幼兒這是老師自己設計的,這一下孩子們的興趣又來了“原來迷宮圖還可以自己畫呢”。有的孩子當即就説這種迷宮圖我們也會畫的!聽了孩子們的話,我沒有立即組織活動,而是讓幼兒再次分散到圖前,瞭解設計的方法、可呈現的不同主題等問題。待時機成熟時,我就組織了設計迷宮圖的活動,在活動中由於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經驗,創作中孩子們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可以説沒有一副作品是雷同的。許多孩子設計迷宮的創造性被激發,一個集體活動遠遠不能滿足與他們,於是在充滿神祕和佈滿“迷宮”的科學區域中,總是座滿了設計迷宮的孩子。孩子們對自己的創作是非常珍惜的,於是我又和孩子們一起將一副副作品取代了原來的現成圖片。孩子們在作品牆前相互欣賞、相互比比劃劃,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成功的被關注的快樂。

二、讓環境促進幼兒間的互動交往,使同一區域的內容在目標層次上得到深化。

《綱要》同時指出:創設環境的能力和內涵應包括“促進兒童間的互動與交往”,同伴極其交往是兒童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到了大班,對知識的苛求慾望明顯增強,他們逐漸喜歡上了圖書,而幼兒園為孩子訂閲的雜誌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於孩子們的學習慾望了。為此,我們結合“我喜歡看的圖書”這個主題,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和家長溝通,動員孩子們把家中優秀的圖書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共享,設立“班級圖書館”。讓每組幼兒將自己的圖書進行分組擺放,讓幼兒為他們自己小組的圖書總數進行統計,然後每週為他們進行數字更改,幼兒的借書情況用“幼兒借書登記表”來登記,定期為幼兒的借書情況進行評價,評選每月的“明星圖書”和“愛書明星”,讓幼兒成為圖書的朋友,愛看書、愛借書、愛護書。同時把幼兒園裏訂閲的圖書用文字進行標識,讓幼兒整理的時候將書名與書袋上的漢字對應起來,發展了幼兒的良好看書習慣,發展整理圖書的良好規則。我們班級的“小小圖書館”已經設立了整整半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每天放學的時候借閲圖書的孩子總是圍得水泄不通。我想,正是我們為孩子們所設置的這樣一個環境,促進了幼兒間的互動交往,使同一區域的內容在目標和層次上得到深化。

三、讓環境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生成區域活動內容。

幼兒園《綱要》強調:“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通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來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認知能力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性等。因此,創設積極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來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是很普遍的事情,以往,我們總是在空地上或在幾個瓶罐中種上一些容易發芽、容易管理的植物,然後任由其自由發展,幼兒的觀察也全是自發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對這些植物極其生長變化熟視無睹。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當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好各類種子後,組織了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是什麼種子?會發芽麼?怎樣才能讓它們發芽?在討論中,有的孩子認為有的種子會發芽,有的看去黑乎乎的不會發芽;有的幼兒認為種子只有在泥中才會發芽,水裏就不行。對幼兒的這些分歧,我沒有當場做種子發芽條件的總結,而是鼓勵幼兒一起找來透明的瓶子和小罐子,讓他們自己把各種種子分開分別放在泥中和水中種植,並在區域一邊投放了白紙和筆,鼓勵幼兒觀察並記錄。孩子們在每天的區域活動時間都要去“探望”這些“種子寶寶”,並不時的傳來驚喜的話語,“黃豆發芽了”“黑的種子也有小芽眼了”“雲豆的葉子真大呀?”“水裏的種子也開始長牙了”“快來看這種種子的根與那一種根不一樣的呀”……他們在那裏觀察討論後記錄了種子的生長變化。期間,有的孩子為了活動更豐富,還動員家長一起收集相關資料並帶到幼兒園中給同伴介紹。可以説自然探索角的這些材料環境的創設,很好的支持了幼兒的探究活動,並由此生成了系列豐富的、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四、讓環境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整合主題活動內容。

有位外國教育家曾經説過“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們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遊戲、説話的方式。……一百種世界等着孩子們去創造。……”客觀看待幼兒教育現狀,不禁讓人生出幾分感慨。孩子們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即便是在衞生間,也有老師看着,不能玩水、不能大聲説話。這樣既定的教育模式怎麼能讓孩子們去創造一百種世界呢?因此,教師要給予孩子完整的感覺,恢復他們快樂、富有個性的童年生活,使他們積極參與自我的發展和建構。進入秋季,是昆蟲世界最斑斕的時節,孩子們在草叢中玩耍時發現了昆蟲的世界,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討論的話題從“戰鬥陀螺”逐漸轉為“奇妙的蟲子世界”。於是,我將整個走廊變成探索區域,把一些昆蟲的圖片張貼在牆上,並鼓勵、支持幼兒去收集各種各樣的蟲子圖片、標本帶到幼兒園中,或把捉到的蟲子養在自然角中。這一階段,探索區中的孩子們對蟲子世界的興趣空前的高昂,每天都有孩子從家中收集圖片帶來,也有的是孩子們自己畫的,自然角中昆蟲盒裏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在老師、家長的共同參與指導下,幼兒逐漸瞭解了昆蟲的特徵,並能主動提出要將昆蟲和其他蟲類分開來,要將益蟲和害蟲分開來,在探索區中,孩子們相互講述着自己瞭解到的不同昆蟲的奇異的特性,有的孩子則娓娓地説着自己捉昆蟲的趣事。現在,整個走廊成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孩子們在由此而展開的手工區中用各種廢舊材料把製作昆蟲的裝飾品;在繪畫區中繪畫昆蟲;語言區中,他們又相互講述着昆蟲的故事……在這一階段,孩子們圍繞着“昆蟲”而展開着主題活動的各個內容,並使主題活動的各個內容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延伸和發展。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2

當鮮花在陽光之下嬌豔的綻放,是綠葉最快樂的時刻;當孩子在遊戲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長。在紮實踐行《指南》大力倡導區域活動今天,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迴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一、豐富理論知識,轉變教師觀念,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方法

1、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背景,轉變教師觀念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裏認可接納區域活動。瞭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皮亞傑認知理論提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並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遊戲有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着強有力的律法支撐。《綱要》中也規定了“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準則,這些文件充分顯示了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地位。為區域活動在幼兒園的紮實開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

區角活動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能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的規避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

通過理論學習,老師瞭解區域活動的相關知識,對區角活動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他的意義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兒園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進行科學的區角環境創設和有效的區角遊戲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教技能,解決老師對集體教學與區角活動之間存在矛盾的質疑,教師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少了畏難情緒,各自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佳的區角遊戲空間。

2、掌握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組織方法,讓行動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組長及骨幹教師走出幼兒園,參加縣級骨幹教師培訓,回到園所進行二次推廣培訓,同時,在集中備課及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集體學習,研讀《指南》,明晰各大領域的核心價值,討論實現核心價值過程中集體教學的弊端,引導教師看到區域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並觀摩優秀的區角活動及環境創設,向教師推薦區角活動相關書籍和文章,教師自主學習,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形成的整體認識。

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分為角色、表演、美勞、建構、益智、運動六大類。區域活動的總體設計,要從三點上考慮:首先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小班孩子喜歡娃娃家,中班孩子對建構比較感興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興趣;其次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再次就是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能與課程割裂。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的內容確定,要充分考慮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時代性。比如“超市”,“小醫院”、”點心坊“、”燒烤攤“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

活動室區角的創設一般以5—8個適應,涵蓋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能同時容納班級所有孩子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空間設計要遵循動靜分開,比如建構區和圖書區就不能相鄰,會影響孩子閲讀。娃娃家玩耍時聲音較大,把它放到活動室門邊的角落,既減少了對其它區域的影響,又使孩子來園自然入區,一天的開始就有一個快樂的心情;開放與閉合相結合,全是閉合的很佔空間,與我們活動室面積相對狹小不符,縮小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利於活動操作;相關臨近,比如科學區和數學區就可以緊鄰設置,可以兼顧學科聯繫;巧妙留“死角”,如圖書區就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光線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種植觀賞區可以放在陽台上、生活區,方便種植活動的開展,又有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區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櫃,吊飾,積木,屏風等隔開;區域的標誌要富有童趣,依據不同年齡特點用圖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簡單文字;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相結合。教師將所要教的知識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取相關的經驗技能。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關鍵。材料的擺放要直觀呈現,便於孩子取放,可以藉助蒙氏的方法,讓孩子根據標誌自主對應放物。區域要有明確的規則,師生共同討論後製定,規則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圖示直觀展示,便於理解,大班可以圖文並用。

在掌握區域環境常規創建方法的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到優秀幼兒園實地參觀學習,並收集整理影像資料,返園進行二次培訓。藉助網絡資源,收集區域活動相關圖片和視頻。大量的直觀圖片,供老師借鑑學習,老師心中的區角活動已經形成。

二、用理論指導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

1、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投放豐富的材料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瞭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創建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櫃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後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最佳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為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為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遊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於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置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為老師深入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窗。

3、設置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置幾個區,區域怎麼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置,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説法,在親身示範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4、開展常態教研,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集中力量抓好實驗班的同時,區角活動全園推進。將區角活動的開展納入每週的日常教研中,教師們帶着活動實踐中的問題來,在會上陳述自己的問題,在大家討論幫助下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帶着方案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後,老師們又帶着行動的結果來,再次彙報交流自己的研究,請大家對自己的行動結果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後再帶着更新的方案去實踐教學,如此反覆幾次,原來的問題得以解決,新的研究問題又會生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推向深入。

園長與教研組長針對活動研討表格設計交換意見,開誠佈公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能依據我園教師的現狀對錶格內容做針對性的調整,目的只有一個,開創我園教師區域活動研究的新模式,細化研討內容,豐富研討主題,將教研與區域活動充分融合,讓研究引領發展,在研討中提升,在互動中共進。通過區域活動的常態教研,進一步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真正踐行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將老師的目光從注重老師的教,吸引到幼兒的學,在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支持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及運用,從幼兒活動的表現與反應中,去評析教師支持策略的科學性與適宜性,並提出積極的建議,和老師一起討論最佳策略,在互動研討中共同提高,達成共識,形成最適宜的幼兒學習支持策略,並推廣至全園。通過5月份的家長開放日觀摩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家長,對區角的設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觀察幼兒,怎樣給予幼兒最有效的指導等問題分別從主觀組織,客觀觀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評析,提高教師指導區角活動的能力。

針對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問題,有的認為區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動,孩子是主人,教師給孩子提供相關領域的材料,且都是開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師只能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幫助,而且介入的時機與方法一定要科學有效。與有教師認為在孩子活動以前就預設活動內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討與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同時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無縫對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師在用隱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動,集體活動的前期經驗獲得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區角活動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以便於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教學。集體教學的延伸活動也有一大部分在區角中完成。針對集體教學時間侷限性問題,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可將教學活動的學具材料,投放至區角,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語言活動《小花籽找朋友》,教師在上課結束後,將頭飾,圖片,圖畫書等材料投放至語言區,孩子們興趣極濃,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礎上,還進行故事創編和續編,圖畫書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早期閲讀習慣的養成。還有的科學活動不適宜採用集體教學,如大班科學活動《測量》,更適宜在區角完成。讓孩子們在充分操作與探究中發現現象,啟迪思維。所以説,區角活動的內容教師是可以預先設置的,只要我們的材料投放足夠科學,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再加上我們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巧妙介入,孩子們會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穫成長。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取決於老師對孩子們需要的正確解讀,而要了解孩子,細緻科學的觀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們老師心中有《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徵及教育目標都瞭然於心,那麼我們就能在各種活動中有的放矢的實施我們的教育,不錯失任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架,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從應然水平到實然水平的一次次飛躍,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師現場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現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並以活動中的老師為鏡,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為,找到區角活動中自己的位置。觀摩活動後的專題對話,教師們各抒己見,有質疑,有震撼,有反思,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摸索和實踐中,對區角活動的質疑在逐漸減少,班級的區角創設初具模型,區角活動的開展老師心裏有了譜。區域規則由原來的教師説了算,變成了現在的孩子説了算,教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孩子制定規則,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區域的人數限制,圖書區的安靜讀書,輕輕翻書,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等。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在用自己的小手將規則用圖畫表達,張貼,大大提高對規則的遵守程度。因為他們不但知道了要這麼做,還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

5、進行階段性經驗交流,同伴互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對老師的區角活動指導水平有了更清晰地瞭解,對老師的薄弱環節也瞭然於心,在期末請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實驗班級班長做經驗介紹,通過身邊榜樣的分享,讓老師們少了一份障礙,更好的借鑑,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師分享的教師活動介入策略“如何面對孩子活動中的糾紛”:當幼兒因材料發生矛盾時,教師不應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間景象或孩子的報告匆忙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幼兒雙方充分表達,將自己的遊戲想法告訴同伴,引導發生矛盾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理解對方的想法,需求,並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讚賞出現親社會行為的幼兒。(師幼間的精彩對話摘錄:明明:我想要這個這個盒子。師:可以給琪琪嗎?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師:那怎麼辦呢?都想要盒子,可是隻有一個盒子。明明:輪流玩!師:好主意,可是誰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後明明玩.師:可以嗎?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後她玩,(琪琪立刻答應,鬆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師:琪琪對你真好,她讓你先玩,你應該對她説什麼?明明:謝謝!師:這個琪琪讓你先玩,下次你讓琪琪先玩,好嗎,(點點頭),師大加讚賞琪琪:你讓了明明,真好,輪流玩,兩個人都能玩到!)通過老師細膩的過程的呈現,教師們一目瞭然,被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師給了孩子尊重與理解,並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學習交往,解決問題。

教研組長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做以總結,並根據活動的存在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解決大家踐行中的共性問題,答疑解惑,點對點解決問題,把區角活動開展有力向前推進,我們的區角活動翻開新的篇章。

6、邀請專家來園,答疑解惑

在已經有了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帶領老師走出幼兒園,參觀優秀園所的區角環境創設,開闊眼界和思路取長補短,並邀請專家來園進行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專題對話會,為教師答疑解惑。老師們帶着問題學習,帶着疑惑觀摩,少了盲目性,有了專家的引領,方向更加明確,

三、以課題為依託,讓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走向深入

在不斷摸索向前的過程中,不時回頭看,找問題,查漏洞,將區域活動開展引向深入。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成為我們的一大瓶頸,自主性的區角遊戲活動開展不夠。區域活動的評價過於籠統,浮於形式,形式單一,老師成為絕對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評與互評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研究為依託,引領老師就一個點不斷走向深入。我園申報的市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也讓我們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師觀察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解決區域活動開展的實際問題。

隨着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不斷深入,老師眼中有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讀懂孩子,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踏進孩子們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區域活動是孩子需要的,有助於孩子快樂成長,更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令牌。唯有在區域活動這片沃土上不斷耕耘,才會讓它碩果累累,那就讓我們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待孩子們意外的美好。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3

區域活動是一種把幼兒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的課程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程觀,是指教師按照教育目標將整體活動範圍有意識地劃分成多個小區域的活動空間,然後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遊戲夥伴和活動內容,進行主動交往和主動探索。因此,跟集體活動相比,區域活動更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

本學期我們也開展了關於區域的教研活動,現在將本學期區域工作做以下總結:

教研主題:《如何通過有效的材料投放開展班級區域活動》

從新學期開學,各個班級的區域材料都沒有進行更替或增加,各個區域裏還是原來的材料。每次讓新增材料,老師們就特別頭疼,感覺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整體區域活動開展的不理想,尤其是角色扮演類活動,幾乎沒有班級開展。區域活動統一變成了桌面遊戲活動。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和老師們進行討論瞭解,分析班級區域材料可以如何新增投放、怎樣開展有效的區域活動。通過研討,使我們的區域活動開展的更豐富。

問題一:班級區域材料投放都來自哪裏?

問題二:怎樣讓家長積極參與材料的收集?

問題三:如何開展有效的區域活動?

通過教研會議老師們的積極發言討論,大家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班級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和區域活動開展出現的問題。關於材料投放,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也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讓家長了解需要什麼樣的材料,為什麼需要?幼兒將會用這些材料做什麼?將最後的操作成果呈現給家長。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區域材料,還能增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還能增進家園共育。對於班級區域活動的開展,因為各班級每天有不同的活動開展,所以我們將根據年齡段,對各個班級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進行固定,這樣不僅保證了幼兒能夠參與有效的區域活動,而且也方便了老師們相互參觀學習。

以上就是本學期區域工作的總結,希望下學期能更上一層樓,將工作做的更好。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4

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幼兒在這個學期中,明顯進步了不少。就拿區域活動玩的情況來説吧。以前和現在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第一,玩區域活動時的主動性。現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開始玩區域活動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師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動去選擇區角玩了,至於有幾個新來的就另當別論了。以前,孩子還處於穩定情緒的情況下,個別還要老師的安慰等,部分幼兒還有點害怕,一進來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會兒就去玩了,而有的則要老師叫了他以後才去玩。

第二,玩區域活動時的意向比較明確。以前,孩子玩區域活動時,基本都是想到哪裏就到哪裏,特別是喜歡到人多的地方,還有就是比較依賴老師,看見老師在哪裏就去哪裏,玩的時候隨意性也比較大,很容易摸不着頭腦。現在,孩子在玩區域活動時,最大的區別就是男孩子喜歡搭積木、串珠等建構材料,女孩子則喜歡扮家家。在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去的地方,並能簡單的擺弄一些玩具,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有時候還會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簡單的交流商量。建構時也有了方向,要給誰搭建一所房子,朝着這個方向搭建成功,並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區域活動時的耐心也漸漸養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別人給打擾的,一有什麼新奇的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別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處亂放。現在,孩子雖然也會有所走動,但不會像以前那樣把玩具拿來拿去,如果實在是沒什麼好玩的才去別的地方玩。像搭積木那裏,幾個孩子要玩很長時間,先是個別幼兒自己的搭建,後來變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亂玩的現象。這個要以後慢慢培養的。

相對而言,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孩子都在進步,老師也為他們高興。區域活動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讓孩子成長的,畢竟有太多的東西要讓孩子學會。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5

著名幼兒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遊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兒是在不斷的活動中學習的,他們在玩中學、動中學、動中求進步。區域遊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我們選用的是由毛曙陽等教育專家主編的的綜合活動教材,如何將每一單元的主題活動融入滲透到區域遊戲中,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諸方面能力是非常值得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思考、研究的,以下是我近幾年的帶班過程中總結幾點經驗:

一、活用主題內容,夯實遊戲基礎。

《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我們應該帶着“學習(主題活動)與遊戲是相互並存的”這一理念去全面正確深刻地把握好教材,備課時必須聯繫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選擇主題活動的課程內容,預設幼兒的遊戲內容,關注兒童的個性發展,挖掘幼兒潛能,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在各項活動中扮演好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在教材中,每個主題的活動都有“遊戲活動建議”,我們可以根據建議裏的內容選擇性的開展與主題相關的區域遊戲活動。我們還可以將主題的活動內容延伸到區域遊戲中。如中班主題活動《我們身邊的科學》中數學《相鄰數》在集體活動中引導幼兒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係,並完成《幼兒畫冊》上的作業,課後我們可以在數學操作區中投放“相鄰數接龍”、“數物接龍”、“撲克牌匹對”等材料供幼兒操作練習。

二、收集主題材料,創設遊戲環境。

新《綱要》指出,環境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注意體現教育進程及幼兒發展狀況。因此,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首先要相信孩子,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環境創設中要始終堅持“兒童參與”的原則,力求區域遊戲與主題課程及班級環境有機整合。我們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域遊戲,去佈置活動的場所,並且逐步把主題活動內容和區域遊戲互相滲透,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遊戲活動中與老師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另外我們應開動腦筋,採取多種形式,真正發揮區域遊戲的實效性,讓各區域都“活”起來。如在中班主題活動《我找到春天》中,春季放風箏是孩子最喜歡運動之一,根據教材內容、及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水平,在班級主題環境創設中設立了一個版塊“風箏博覽會”,我和孩子們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種類風格迥異的風箏及風箏的相關資料佈置該版塊,並鼓勵孩子自由的去觀察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主題活動的第三週中我選用了教材中的美術活動《美麗的風箏》,同時我還在跟孩子們的交談中發現孩子們有意願親手製作風箏,於是在區域遊戲美工區中也開設“風箏製作坊”,引導鼓勵孩子們運用印染、剪貼、繪畫等多種方法制作風箏。

其次,《綱要》明確指出家園配合,使幼兒在園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同時,使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家長資源的有效利用在主題活動中正發揮越來越來重要的作用。如通常我們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都會向幼兒發放《主題調查表》,調查表是由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的,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我們也會專門設立一塊牆面張貼每一位幼兒的調查表,供孩子相互交流、學習。熱心的家長們還幫助收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幫助孩子積累新主題知識經驗讓孩子在新的主題活動及遊戲中如魚得水。如中班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中,就需要請家長利用雙休日,有意識地帶幼兒參觀自己居住的小區,遊覽家鄉的風景名勝後共同填寫調查表,並向幼兒介紹本地民間傳説、土特產和近幾年的變化。還需幫助班級蒐集有關本地特色建築及道路、風景名勝等的圖片和照片豐富班級主題牆飾“可愛的家鄉”。根據該主題牆飾,我班在表演區中開展了“開心旅行社”活動,在遊戲活動中“小導遊”向“遊客們”介紹咱句容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進一步昇華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三、完善遊戲過程,豐富主題內容。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作為教師,除了要為幼兒創設安全、愉快、寬鬆的外部氛圍,重視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還要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對幼兒瞬間產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引導,並生成新的課程。特別是在我們的區域中,幼兒對於投放的新材料,經常表現出興趣或者從中產生問題和困惑,這時候,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把這些疑問提出來,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引導和支持孩子們一起去探索和解決,或者傳授給孩子們有價值的知識。如:在開展中班主題活動《熱鬧的夏天》中,我們在科學區中收集了不同材質和形狀的扇子,佈置“扇展”,供孩子相互欣賞和交流,在遊戲中我發現孩子有對製作扇子有興趣,有的孩子在家中用掛曆紙摺疊小紙扇。於是我們在主題活動內容中調機增添了一個美術活動《美麗的扇子》,在活動中孩子利用我提供的各種形狀的扇面,筷子、吸管等輔材,製作出了一把把富有個性的精美的扇子。

總之,主題活動和區域遊戲間的關係是密切聯繫、互為補充、互為滲透、互為融合的,我們要科學的整合兩者,圍繞幼兒的學習特點、興趣、需要,去設計、開展適合本班幼兒發展的`主題活動和區域遊戲,在活動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6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説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我們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呢?

一﹑在區域材料的製作和投放上,保證安全

1.首先為幼兒提供活動的材料應精挑細選,選擇“三無”材料,即無味、無毒、無傷害。製作前應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應注意包裝和製作的藝術性。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海綿紙、絨布、包裝紙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又具有安全性。

2.教師要做到勤檢查。在每次開展活動的前後,副班教師都要做到檢查區角活動材料是否有破損,並及時修補或更換,以保證幼兒安全。

二、活動前講清要求,保證安全

1.在幼兒即將活動前要為幼兒介紹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如剪刀、小刀、筷子、鉛筆等尖鋭物品是成人最擔心會傷到幼兒的工具,為了幼兒能正確使用材料並保證安全,我們可以提前給幼兒示範。如:進美工區活動要使用剪刀時,先示範,讓幼兒用手緊握剪刀柄,還要提醒他們使用剪刀時,剪刀尖必須朝自己的正前方且不能把剪刀尖指向別人。還可在使用剪刀前教幼兒做手指遊戲: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媽媽,中指是姐姐,小剪刀,向前伸,兩個山洞豎起來,上面山洞爸爸鑽,下面山洞媽媽姐姐鑽進去,小剪刀和寶寶樂開花。以此鞏固剪刀的使用方法。

2.在操作角活動時,幼兒最喜歡擺弄豆子、別針等一些小東西,這些小東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放進口中、鼻中、耳朵裏,造成極大危害,因此我們可在開展活動前給幼兒講清危害,提醒他們該如何做才安全。

三、活動時教師應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適時介入,保證安全

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在活動時難免會發生爭吵,搶奪玩具的行為,還有的幼兒好奇心強,無論什麼都想嘗試一下,在嘗試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安全行為,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我們可以針對幼兒年齡特點,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如:可以通過講一則故事,讓幼兒從中學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懂得如何與別人分享玩具,禮貌待人;看錄像視頻,讓幼兒瞭解這樣做的危害;設計一堂安全課,讓幼兒瞭解區域活動中的安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怕幼兒受傷就限制幼兒的某些活動,而應該給幼兒充分發展潛力的自由,只要教師做到活動前常規範,活動中常組織常整頓,活動後常清掃。這樣就能減少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區角活動成為發展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場所。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7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鈕釦、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裏提供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麪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祕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台、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為“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終於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馬上説: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助,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老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説:今天小舞台有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裏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通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提供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老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老師都花了心思為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老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知道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同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標,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提供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為幼兒提供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標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標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己對遊戲中圖標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8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鈕釦、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裏提供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麪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祕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台、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為“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終於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馬上説: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助,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老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説:今天小舞台有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裏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通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提供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老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老師都花了心思為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老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知道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同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標,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提供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為幼兒提供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標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標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己對遊戲中圖標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9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着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類型很多,本學期我們班創設了教育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包括益智區、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生活區、語言區以及銀行、幼兒園、娃娃家、小老鼠麪包房、正儀青團店等遊戲。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作一總結。

一、角色遊戲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幼兒在遊戲中的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着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裏的事情和家裏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晉傑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晉傑説:“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説:“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説:“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晉傑説:“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晉傑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麪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育區角遊戲

教育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置:如《我們身邊的科學》的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彩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

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 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着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裏不停地説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10

xx老師近期進行的主題活動是:升班教育,而這正好和我們班現在進行的主題活動相同,我們兩個班對幼兒升班教育的側重點雖然不同,但通過觀摩xx老師的活動,我受到了不少教育啟示,自己的教育思路更拓寬了。

一、小升中的升班教育非常必要。

小班與中班不論是生活還是在學習等方面,都有着許多不同之處,小班幼兒升入中班,需要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方面,首先是心理方面,其次是能力方面,小升中的升班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熟悉中班的生活及環境,從而激發幼兒升中班的願望。有了這種願望,幼兒才能主動地去學做哥哥和姐姐,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使幼兒變被動的接受者為主動的學習者,這樣也為幼兒能順利的升入中班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觀摩xx老師的活動,我有幾點最深的學習感受。

1、在遊戲區域中用遊戲化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中班新的常規,如:自制圖書。幼兒在翻閲自制圖書的同時,又對小班與中班的不同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強化,從而激發他們更好的學做哥哥姐姐的慾望。創新的攥毛巾、擰毛巾遊戲,大棋遊戲,都符合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寓教於樂。

2、在小班的教育活動中,嘗試利用圖片支持教育的方法非常好,值得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借鑑與學習。在活動的適宜處,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強化與理解所感知體會的內容,比泛泛的口頭總結更能讓幼兒接受。

3、xx老師的語言支持與引導很到位,如:創編的兒歌引導“新中班裏有什麼?請你快快告訴我”及每一大塊內容後的小結“你們是什麼樣的心情?”等。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11

通過這次區域觀摩活動,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也瞭解了很多民間活動,每個班都有鴿子不同的民間特色。並運用了不同的材料。讓人感受到了民間的氛圍,就像走進了真正的“民間”。很高興有這次學習的機會,通過這次區域觀摩活動,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也瞭解了很多民間活動,每個班都有鴿子不同的民間特色。並運用了不同的材料。讓人感受到了民間的氛圍,就像走進了真正的“民間”。參加區域活動的觀摩活動.首先是環境深深的吸引了我,其次是環境佈置,環境創設形式多樣,非常的豐富.該班老師對他們本班所開展的區域活動的介紹.展開這次觀摩活動的主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探索,這一課題也是幼兒園一直在研討和改進中的重點。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研究成果。在區域活動中,留意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共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平行式的.干預其中,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我覺得每個班區域活動的佈局合理,各有特色,有豐富的遊戲材料,使幼兒在多樣性的、自主參與、獨立決策的活動中富有個性地發展。教師也通過參與遊戲,關注遊戲的進展,使得民間特色活動搞得豐富多彩。這是我第一次觀摩區域活動,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有了更大的困惑,面對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老師不斷的進行推進,老師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除了指導外,還要進行點評,而且還要因材施教,面對不同的幼兒要採取不同的指導形式,對於低結構的教學活動,教師的工作遠遠超過了集體教學。作為教師,對區域活動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只能在學習與摸索中不斷。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12

20xx年12月7日,我園組織了一次亮點班級區域觀摩活動,以大三班的區域活動為榜樣,各班老師進行學習、討論,在觀摩的過程中,既是學習,又是找不足,學習亮點,改正不足,共同進步。

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先探討的就是活動前和活動後的評價,作為老師,我們到底要評價些什麼?通過這個問題,老師們也都發表了自己的建議,最後這個問題總結為,在活動前説説進行區域活動記錄的時間,在結合在上週進行區域活動時發現的問題,給幼兒做一下適當的提醒。在活動後評價幼兒的活動情況,挑出兩個重點的區域、有代表性的事例進行整體評價,不要太長,評價幼兒的素質、相互合作精神,找出問題共同解決,例如:“瞭解每個區的重點是什麼?在區域中要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用什麼玩?……作為教師,要兩位教師分別評價。同時,我們也對每個區域在觀摩班級的《美工區》中,發現了許多的亮點,比如:幼兒對摺紙的技巧掌握的不錯,作品很多,摺紙的花樣也很多,非常值得各個班級學習,如果再加強幼兒對於作品名稱的認識,相信會做的更好。在《美羊羊理髮店中》,老闆很熱情,只要老闆不去拉活,店員就沒事做!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們也説出了自己對於角色扮演去建議,比如:在理髮店不忙的情況下,沒事做的店員可以去拉活。設計師不知道顧客需要設計的髮型,只有老闆知道,我們可以讓髮型師為顧客推薦髮型,對角色的把握,對自己的工作不太清晰,對顧客的服務不夠細心,所以角色扮演要結合實際生活經驗進行遊戲。在科學區有亮點的地方是有探索後的記錄,比如沙漏記錄,幼兒用烏龜、兔子等小動物進行記錄,烏龜慢,兔子快,記錄比較有趣,幼兒也很喜歡,在設計區域活動投放材料時,我們就要做到新穎、有創新、有創意,要吸引孩子去操作。在遊戲中,要鼓勵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合作,讓幼兒合作、共同去完成一幅作品。既能體現幼兒間的合作精神,又能促進遊戲的進度。

通過此次觀摩培訓活動,相信老師們在觀摩看評的同時,也對自己班的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想法,在學習了之後,我們就要去應用到班級中,打造能夠讓孩子們快樂、有趣、樂在其中的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篇13

通過這次區域觀摩活動,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幼兒迴歸了民間活動。這次活動每個班都有不同的特色,讓我感到了民間的氛圍,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每個活動區域投放的材料都給幼兒充分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如“燒烤區,向幼兒投放了“燒烤架”,“燒烤魚丸”,“羊肉串”,“菜葉”,“錢幣”,幼兒模份仿成人在燒烤架上把需要的食物讓幼兒製作好,然後根據食物價格賣給顧客,在活動中幼兒將數學活動滲透到活動中去。又如:刺繡區給幼兒投放了針線,美工區,紙,膠水,水彩筆,幼兒可以繪畫粘貼,剪紙區給幼兒投放了各種彩紙,剪刀等讓幼兒用藝術手段來表現自己的最愛。益智區的小朋友投放了現代化的學具,讓幼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明,創造。構建區的小朋友利用廢舊紙杯來搭建,商貿大廈投放了各種衣服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總之,在區域活動中每位老師都會觀察留意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老師選擇恰當的機會參與幼兒的治動,與幼兒共同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我應該努力學習加快縮短城鄉差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gerenfanwen/qzl3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