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 >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篇1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知道學生學習,將“漁”的能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達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面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導角色,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一定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篇2

聽了幾位老師的課,讓我有了學習的機會,受益非淺,感觸很深。我覺得兩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有這麼幾個亮點:

一、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應該是源於教材但又要高於教材,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只不過是一個範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並且達到終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

幾位老師都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劉玲玲老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找出關鍵詞,由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進而來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抓重點句來理解課文,通過反覆讀,邊讀邊做批註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二、讓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

“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學生有疑問,才有思考。兩位老師都能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尊重學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已成為閲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兩位老師在這兩節課中也能注重學生的閲讀體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閲讀、思考、體會,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驗,來領悟文章的內容與中心思想。

當然,幾位老師還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等方面還有待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因為這也是我自己做不好,也不知該如何去做好的問題,請多多指導。

步入教師崗位的時間已年多,在過去的工作中,通過培訓和教學獲得了一些教學經驗,但是對於要成為一位成熟的教師來説還是遠遠不夠的。眾所周知,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而一種快速的獲得教學經驗的方法就是聽課。每個學期學校都要展開聽課活動,在這近半個學期的聽課學習中,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對這次聽課活動後總結的一點心得體會:

首先,必須要有對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

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要作好足夠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備課、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三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李勇師在處理課文時分別採用了“説”、“採訪”、“畫”“遊戲”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學生把自制的禮物獻給自己的老師,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愛。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

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其次,必須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音樂課不同於其他科目,更需要學生與教師的自主互動,使課堂活躍起來。

總得來説,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以人為鏡,才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長處,通過聽課,反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這也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後我將通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來幫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篇3

10月13日-10月23日,我校數學教研組開展了為期兩週的“第二屆教學節”數學老師聽課評課活動。各位執教老師精心準備,認真上課,展示了各自的教學風采。

公開課的總體質量都很高,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晰,教學設計合理,條理清晰,注重情景的創設,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注重各種教學策略的運用,關注學生,學生的課堂反饋較好。

新老教師的各有各的優勢:老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教學設計、課件無錯誤,教學嚴謹。語言規範、準確、教態親切自然。關注教材,善於聯繫學生實際挖掘應用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強。教學形式多樣開放,善於提問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因材施教。善用豐富多彩的表揚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善於為學生創設各種表現的機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年輕教師教學有激-情,課堂有活力,注重新知識的引入,創設情境,激疑導趣。善於應用各種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製作能力強。

新老教師各有各的不足,老教師以講練為主,學生活動不夠。雖注重啟發引導,善於分析,可學生自己做題時卻碰到了困難,因為學生自己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沒形成,教師要多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或合作討論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課件製作方面我們的年輕教師是明顯有優勢的。

而三位年輕教師在課的設計方面考慮不夠周全,對學生的關注度還不夠,主導意識太強,學生是主體的意識不夠。教學準備也不夠充分,課件有錯誤,缺乏公開課的經驗。作為一線的教師,都清楚的知道即使自己備課時想得再詳細,總有不周全的時候。特別是在公開課上。

遇到突發情況,應果斷的隨機應變,必要時對備課予以取捨,並保證教學的完整與連貫性。語言不精確,教學不嚴謹也是新教師的通病,還有的教師在上課時語速也過快,如果把語速放慢些,多作些停頓,多給學生一些思考與討論的時間,可能效果會更佳。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由於應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我們的老教師和新教師就像是尺和寸,希望我們都能在合適的地方發揮自己的作用,避開自己的短處而發揮自己的長處。並能互相取長補短,那樣我們不僅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更是一個智慧的老師。

我們數學教研組是個腳踏實地的教研組,我們不互相吹捧,我們會誠懇的指出別人的不足,也能正視自己的缺點。我們的年輕教師都虛心好問,成長迅速,我們的老教師經驗豐富,且對新教師都能傾囊相授自己的教學經驗。相信假以時日,我們的年輕教師定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蘭。

對於今後我們數學組還有幾點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我們的小結“精簡”但不夠“精彩”。對於新課,應以問題為平台,以講練為主線,以雙基為載體,以學生髮展為核心。我們在以學生髮展為核心方面還要多做思考。關於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有效性問題及數學課中的情感教育,合作意識的培養等共性的問題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的。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篇4

3月19、20號,我有幸參加了在桂林舉辦的“全國名師課堂展示暨廣西國小數學特色教學研討會”。會議的研討主題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數學。這次聽課會議讓我受益匪淺,首先使我對數學概念有了更明確的瞭解。國小數學中有很多概念,它們是相互聯繫着的,根據國小生的接受能力,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主要是定義式和描述式。它們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數學概念的直觀性;二是數學概念的階段性。在整個國小階段,由於數學概念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瞭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儘可能通過直觀的具體形象,幫助學生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數學概念的教學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引入概念,使學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2、通過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學生理解和明確概念;3、通過例題、習題使學生鞏固和應用概念。其中張齊華老師從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剖析了什麼是概念?什麼是數學概念?給我們講授了數學概念的組成及獲得方式,演講精彩生動。

再者,在這兩天還聽了四位名師的課和專題講座,感受真是與眾不同,印象最深的是全國特級教師徐長青老師講的《重複》一課,整個課堂就是在玩中學習,讓複雜變得簡單,讓枯燥的數學變得奇樂無窮。聽完後感覺是一種享受!徐老師更像是一位相聲演員。真的為徐老師那紮實的教學功底,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精湛的教學技藝和靈活的教學方法而深深的折服!徐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充滿着啟發與挑戰,將數學思想融於課堂之中。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也使聽課的教師們感受到:原來數學課還可以這樣上!回想起來:原來每一個看似隨意的環節,其實都是徐老師刻意的設計,真可謂是“隨意中的刻意”!

“刻意一”:理髮師的困惑!

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大量可以選擇的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信息,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徐老師在“情境引入,感受新知”環節創設的“理髮師的困惑”這個問題情境就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徐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理髮師的困惑” 這個小故事別有一番味道,他居然採用了三種不同的聲音敍述出三個人物之間的對話。猶如一位經驗老道的配音演員在給孩子們表演廣播劇。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故事情境之中,學生猜想理髮師的困惑到底是什麼呢?學生可以理解為有四個人,理髮師困惑的是理髮的先後順序;也可以理解為只有三個人,理髮師困惑的是那個人到哪去了?在爭論中,提出:“為什麼會只有三個人?”“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兒子?”?即使是三個人,理髮師困惑的究竟是祖孫三代的兩對父子,還是一個爸爸和兩個兒子的兩對父子等等,並用四個手指表示出三個人物的關係,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重複”,真是妙趣橫生!上課伊始,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不同的思維方式碰撞出璀璨的火花,誘發學習情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刻意二”:搶椅子!

著名心理學家希爾博士説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很小差異是指對事物有無興趣,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將是其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最大動力。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發生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一種最實際、最直接的內驅力。”徐老師在“活動體驗,揭示新知”環節設計的“猜石頭、剪子、布”和“搶椅子”遊戲都有很強的趣味性。徐老師抓住學生好玩的天性,玩的過程中學生動腦、動口,在智慧的較量中其樂無窮。正是由於學生興趣濃厚,所以體驗深刻,效果極佳。如“搶椅子”遊戲一開始用了兩把椅子和兩個人,學生髮現無法遊戲。教師問:“那怎辦呢?”學生提出可以增加人。於是老師一下子又叫上來四個學生。見此情況,學生叫嚷着:“人多了,人多了,得去掉幾個。” “那去掉幾個呢?” “去掉三個。” “好,聽你們的,就去掉三個。”徐老師順從地採納了學生的建議。這裏參加遊戲人數的多少不是老師規定的,而是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後自己確定的。其實,徐老師在這裏刻意地埋下伏筆:在決定留下誰來玩搶椅子游戲的同時,又多玩了“石頭、剪子、布”的遊戲,為後面深入學習“重複”做好了準備,整節課中學生們都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 可見徐老師各個環節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説都是緊緊圍繞“探究性”三個字在做文章。體會到教師在其中既要扮演“教”的角色,也要體味“學”的角色,才能成為學生在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刻意三”:呼啦圈

徐老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無時無處無不體現着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精髓。在“呼啦圈的解釋”這一問題情境中,學生先是用一個呼啦圈套進四個猜“石頭、剪子、布”遊戲的學生,接着又用第二個圈套住三個玩“搶椅子”遊戲的學生,第二個呼啦圈需要從第一個圈中拽出一個學生,可是第一個圈又把這個學生拉回去。就在兩個呼啦圈互相爭搶一個學生,鬧得不可開交、發生矛盾衝突時,老師來了一句經典台詞:“我還不管了,你們自己看着辦吧!”竟然揚長而去了,把問題留給學生獨立解決。學生在你爭我奪地較量一番之後,慢慢的將兩個圈互相靠近,又經過激烈的討論、交流終於將兩個呼啦圈交叉,雙雙地套住了那個“既參加‘猜’的遊戲又參加‘搶’的遊戲的同學”。這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此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把課堂留給學生時就要學會“等待”。教師的離開,並不是對學生不聞不問。因為當教師揭示謎底的時候,也就是意味着學生思維的停止。當教師退出學生的視線之外,學生的潛能也就被挖掘出來。這樣使原本複雜、抽象很難理解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直觀化!真是活靈活現!徐老師老師智慧地將自己隱藏到幕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這正是我們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

“刻意四”:貼名字

徐老師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卡片上,本以為是為了便於與學生交流,原來寫名字也是為後面教學:將重複的現象抽象成集合時做好鋪墊,真可謂一舉兩得!當學生自主探究出將兩個呼啦圈交叉套住那個“即參加了‘猜’的遊戲又參加了‘搶’的遊戲的學生”時,學生已經較為深刻地體驗了交叉重複的含義。但是,教師又別出心裁地設計了“貼名字”遊戲:引導學生把兩個交叉的呼啦圈畫到黑板上,自然地畫出了表示“重複”的圖示。本來很抽象的數學符號,老師並沒有作過多的説教,而是在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地產生出來。學生不僅能畫出圖示,而且明白其含義,這不正是問題情境設計的目的之所在嗎?至此,老師還未罷手,再掀高潮,讓參加遊戲的學生把名字貼到圖裏。只參加一個遊戲的學生很快就把名字貼對了地方,參加兩個遊戲的學生可“苦”了:先把一張名字貼到了第一個圈裏,接着又把另一張名字貼到了第二個圈裏。可是一數有了8個人,明顯不對啊,於是又拿下一張,再一看,更不對了,有一個圈裏沒他的名字了。最後,在全班同學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中形成了共識:將兩張名字“重複”地貼在了一起。至此,全班同學在老師精心設計的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中理解了“重複”的本質意義,通過形象具體的問題情境形成了抽象的數學認識,實現實際生活問題的數學化。

徐老師的這節課把預設與生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環環相扣,甚至讓人無法斷定它們的分界,如行雲流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徐老師善於把握學生思維進程的節奏,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每到謎底就要揭示的時候,他總是嘎然停止,在等待中使學生一步一步靠近事物的本質,從而領悟數學的真諦。徐老師善於抓住教學過程中有利的時機來告訴孩子們這個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本節課中雖然不是必學的數學思想,但對於孩子們來説卻是終身受益的。整節課下來都來不及做筆記,就像觀賞一場精彩的演出,全神貫注地害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隨後徐老師的演講也十分精湛,以手機比喻教育,以醫療比喻教育,舉例深刻形象,發人深省。他主張“簡約數學”,即簡單的教數學,從宂繁到凝練,從雜亂到清晰,從膚淺到深邃的逐步轉變。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善於製造課堂亂象,學會等待把多一點時間留給學生也是徐老師的教學良方,徐老師説:“亂世出英雄!”課堂看似亂其實並不亂,反而使得學生有更大的空間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把教育的腳步慢下來,其實只要給學生多點的時間,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成長在於經歷而不是得到”徐老師的這些教學理念深深的銘記在我的心中。

聽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篇5

首先,我要感謝小教及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有幸去青島參加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為期兩天的“20xx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大型教學觀摩活動”。兩天來,我看到了名師多角度詮釋課堂教育教學的真諦和煥發生命力的名師課堂,學習了名師開闊的教學視野及超前的教學理念。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國小教導主任,南通市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國小語文特級教師許習白老師帶來的示範課蘇教版《尋隱者不遇》。這篇課文對於六年級的學生是一篇學過的文章,整堂課由淺入深,以詩人思想感情變化為主線,通過抓關鍵字、直接描寫和神態、動作描寫再現了賈島尋隱者的整個過程。這節課,徐老師讓孩子明白了看似簡單的詩句飽含了古人的思想,不能像讀淺顯的白話文。同時許老師還向聽課的老師傳遞了另一信息:我們孩子學習古詩詞的另一目的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瞭解中國古詩詞,我們應為他們把這扇窗打開更大些,讓他們瞭解更深些。讓孩子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童漫作文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老師帶來的示範課《悦讀漫畫寫作》。宋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風趣,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不愧是一位高手,宋老師的課被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一節90分鐘的課,他卻能以激情點燃激情,使整堂課笑聲此起彼伏,而且還到處閃爍智慧的光芒。不僅孩子如此,聽課的老師如此。與此同時,我恍然大悟,剛拿到課程安排的質疑這時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課程安排是這樣寫的《悦讀漫畫寫作》,當時我以為是工作人員的疏忽,把“閲讀”寫成了“悦讀”,可是,聽完宋老師的示範課後,我知道是我錯了,毋庸置疑就應是“悦讀漫畫寫作”。

上課開始,宋老師設計了一個現場招物啟事的環節,隨後學生交流拾金的經歷。板書“拾金要昧”“拾金不昧”。接下來是一活動,播放歌曲〈一分錢〉,這時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了。進入本節課的主題:出示圖片灰太郎和100元大鈔,今天,灰太郎也遇到了“拾金”的好事?看圖片想“拾金”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灰太郎會發現鈔票嗎?……宋老師循循善誘,在老師的引導下,一篇有聲有色的作文誕生了。

最令人稱奇的是雖然宋老師逐個環節都做了指導,可交流時,孩子們所呈現的文章卻沒有兩篇雷同的。不得不感慨這就是名師風範,是值得我學習和追求的境界。

張敬義老師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採用了遊戲攻關的模式進行設計,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課標的講解也有獨到的地方。

我們聽了名師們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樸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着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標籤: 聽課 反思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gerenfanwen/op97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