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學習郭明義事蹟體會:沒有距離的幸福感

學習郭明義事蹟體會:沒有距離的幸福感

一直以來,關於幸福感的含義,我們都較尊重於現實生活的零叮,可以説,人們感覺到的幸福感多自來於生活安穩帶來的感懷,閒瑕時,老有福少有樂,幸福藍圖的規劃似乎整罐滿溢,對於罐子裏能否再裝入已然不那麼重要。

學習郭明義事蹟體會:沒有距離的幸福感

在這個普通的時代,一位普通的公民,能夠奮進不懈參加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同時接連二十載累計獻血六萬多毫升……等為人們解決困難的事蹟,想來是值得人們尊敬、學習的。而這名可敬的公民,他就是郭明義,一位擁有“活雷鋒”之稱的傳奇人物。雖然他的事蹟被人傳乎其神,不過,他的對話卻更發人深省,他説“在以前雷鋒熱的時代裏,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沒有過多的壓抑,因為生命的價值更為重要,幫助別人,收穫也是預想不到的。”聽到這些,我們不經心生疑惑,難道寬大幸福感能替代自身幸福涵養?又或者道德界尺能無限放大橫越自私心理?答案不是一個感歎號,沒有深刻明瞭人生觀價值觀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也就無法體會到郭明義那種“傻”得可愛的情節。

當今的中國,我們講究人生觀與價值觀達成的共識,不管是社會貢獻亦是自身所得,都離不開這兩個方面層次,好比良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可能面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有時候我們還會覺得,郭明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出來的言行舉止,似乎都是為了“外人”謀利居多,給這個社會所貢獻出來的價值,仍然將自身靠在了街邊,這樣的意義也是人民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他的“幸福感”何在?在社會圈子“共性”形成的時候,像郭明義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好比勇士一般為解決困難老百姓“浴血奮戰”二十載,捐贈工資、物品,並召愛心人士發展公益事業,能夠體會幸福的方面,我想,應該是擁有明確的人生價值觀帶來的吧。

誠然,在不同時期,伴隨着人們面對世界不同,態度看法也不同。魯迅先生曾説:“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相比於郭明義用自身在這個時代劃下的“醒目燈”,我們更希望這名勇士不再“孤軍奮戰”下去,偌大中國,敢言敢為的“勇士”還有很多,既然團結力量能夠帶來更多希望,為何我們還讓勇士的“堅持”無依下去呢?要明白,沒有價值的人生並不完整,更何況健康和諧的社會離不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帶來的自醒。以大學生為例,現行大學生最凸顯的一個特點是自私性難以整合,這裏可以從大學生出入教室自主關燈的情況上有所體現。

應該指出,這種“慣性自私”心理並非個人或個別單位問題,更多的是映射整個社會“染缸”所致,比較普遍的商業性質“我幫助了您,您能給我帶來什麼回報”?話裏透露出的利益味道,不同於交換性質對答,進而言之,現前我們所説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充滿彈性與剛性,當我們在追求某樣東西或者商品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問題,這件事物有沒有價值?是否值得盡力付出和大量投入?這些準則無形中拉開人與人良性交流人生觀價值觀的距離,而這恰好是郭明義能夠帶給我們的——沒有“距離”的幸福感。

也許有人會覺得郭明義很“傻”,不為自己只為別人,不過在我看來,他卻是真正明白自醒的人,之所以這樣説,源於每個人都不可斷定自己一生都不會遇到困難,倘若沒有郭明義引領的“雷鋒精神”,若干年後,當某個幸福家庭遇到缺血小板、孩子上學路途太遠沒有交通工具……這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道德社會的全透性理應與知性共存,在郭明義孤已、堅持、捨身為咱老百姓解決困難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大力宣傳發揚這種精神,否則,沒有關愛的國家充滿孤寂,沒有互助的社會充滿涼心,沒有同情的人們越發冷漠,那麼,除了感覺到窗台冷風,山角的刺骨之外,還能有什麼可以帶給我們絲絲暖意呢?

只有當正確認識人生觀價值觀定義落實普及,博識、明禮、互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進,和諧健康的社會邁向“橄欖型”的步伐,才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zg39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