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陳瑩峯[專欄]

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美麗,即美好豔麗。 黨的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的“短板”在鄉村,美麗中國的“希望”也在鄉村。 而巴馬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地黨委政府最現實的思考。

一、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的定義和意義

巴馬開展“美麗清潔鄉村”活動,總體要求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 。即“四個美”。通過清潔和美化,就是要打造生態家園,彰顯農耕文化,展示鄉土風情,推進城鄉融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使鄉村環境衞生得到有效整治,家園、水源、田園清潔乾淨,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鄉村風貌改造內涵不斷拓展,農民致富增收能力大幅增強,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巴馬美麗鄉村建設,不只是清潔鄉村,而是要為農業發展提速,為農村轉型助力,為貧困地區農民致富奔小康加油,從而彌補發展的農村短板,確保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她是在農村推進綠色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跨越的戰略選擇和重大舉措,是展示巴馬特色的有力抓手,是時代賦予的責任與機遇。建好巴馬美麗鄉村,從實際出發,走自己有特色的路子,全方位展示優美的原生態環境和濃厚的人文歷史底藴,宜居、宜業、宜遊的實力巴馬、美麗巴馬、幸福巴馬將更加大放異彩。

二、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基礎條件和優勢

“世界好近,鄉村好美——中國,巴馬”。在基礎條件方面。巴馬擁有原生態保護完好的自然環境,空氣清新無比,猶如天然大氧吧,“野百合也有春天”且藏在深閨人未識 。可謂環境優美、村落整齊、綠樹成蔭、小河潺潺、街道整潔,人文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藴深厚而令温總理感歎並揮毫撥墨“山清水秀生態美,人傑地靈氣象新”。 壽鄉魅力無限,巴馬精彩有約。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汝岱也由衷地發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生能有幾回遊”的感慨。近年來,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區、國家旅遊局定點扶貧縣、國家西部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廣西巴馬盤陽河流域養生長壽健康產業發展中心縣份等。被評為全國縣域旅遊之星、中國王牌旅遊目的地、中國王牌旅遊景區、廣西“十佳”休閒旅遊目的地、全國環境綜治優秀示範縣等榮譽紛至沓來。巴馬與北海、桂林成為自治區重點打造的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目前通過宣傳、動員,全鄉上下達到了較高的共識,營造了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充分利用生態養生旅遊、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三農”等有利政策環境,更加重視生態理念,追求“綠色、健康、和諧”的環保新時尚。

原汁原味原生態,樂山樂水樂巴馬。巴馬在特色優勢方面,一是農業產業發展特色鮮明。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堅持走精品農業發展之路,初步實現產業化、園區化、品牌化。玉米、魷魚、香豬、火麻等優勢農產品精品更精;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以“百村工程”為抓手,深入開展以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行動。在深入開展清潔鄉村活動,人居環境得到全面優化。農村電網改造等配套設施建設,等級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不斷提高;三是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在農村廣泛開展“送文化”、“種文化”活動,湧現出多支農民文藝隊、運動隊,大多數村均建成了文化中心。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文明程度。巴馬正在風生水起、意氣風發。

三、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信心不足,積極不夠。一是意識不強,參與不多。由於財政困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歷史的農業經濟,使許多羣眾的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顧小家而失大家的觀念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環境衞生長效保潔機制很難落實,“髒、亂、差”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反彈現象。二是激情不旺,落實不夠。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是主力軍,農村是主戰場,但在工作開展中,不配合,不參與的現象比較普遍。對發展思路還不瞭解,同時長期處於交通閉塞,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如何激發羣眾參與熱情,讓他們真正從政府“要我做”轉變成“我要做”,值得深思。

(二)規劃滯後,設施落後。規劃明顯滯後於村莊發展的需要,沒有預計到村莊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一些地方為了政績,隨意建設,更改規劃,致使部分村建設得不倫不類,浪費了資金人力,違背羣眾意願。與此同時,對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方面,即道路、醫療、教育文化及環境衞生等方面基礎設施不完善。總量不足,設備簡陋,共享率低。

(三)髒亂突出,文味不濃。由於經費緊張以及缺乏一整套保持清潔的機制等原因,村莊衞生保潔、設施維護、綠化養護等方面缺乏長效管護,其藴含的豐富文化資源尤其是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未得到深入挖掘發展。

四、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的路徑建議

美麗鄉村的總體要求是“四美三宜”,即“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和“宜居、宜業、宜遊”。立足於“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賞農家景,享農家樂”這一特色,以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經濟發展、生態人居建設、生態文化繁榮四大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着眼於建設人人幸福的新型山區農民新村,提高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要凝聚創業發展信念,提振自力更生信心;積極拓寬宣傳渠道,展示鄉村旅遊特色;創建生態文化走廊,打造休閒美麗鄉村;把握目標實質要求,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要以羣眾滿意不滿意為最高標準,杜絕不切實際的項目建設,充分保障羣眾安居的原則,用適度的拆建,進一步美化居住環境,改善居住條件。要充分保留村落歷史的原則,尊重各村的歷史沿變,保護並充分發掘本村的村落文化。 

(一)突出破解難題,凝聚信念,提振信心不動搖

要破解利益難調整,加強對羣眾的教育,加大宣傳,以取得大多數羣眾的理解和支持。引導廣大鄉親、鄉賢正視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看到有利條件和優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在奮力拼搏中實現彎道趕超,把儘可能多的利益讓給羣眾,使羣眾真正分享到建設果實。

(二)突出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生態人居不馬虎

領導謀劃佳園計,羣眾齊心繪美境。要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司其職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緊密結合實際,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建設新農村,樹立新風尚,落實責任,加快推進。

一要凸顯高標準、全覆蓋理念。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建設規劃。凸顯綜合整治,開拓精品區域。突出特色,因村制宜,着力構建舒適的農村生態人居體系和生態環境體系。結合開發和村莊佈局規劃調整進程,推進農房、老村、移民等工程,促進人口向中心村和安地集鎮集聚,要注重生態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進一步村莊建設品位。

二要凸顯立足實際,打造亮麗典範。要注重村莊的差異性,立足村莊實際,保留村莊特色,充分體現科學性、連續性和嚴肅性。並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做大村莊生態文化,切忌低水平重複,千篇一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用生態的理念,系統的觀點,統籌的辦法深入推進。

(三)突出生態立縣,生態文化,生態民俗不退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是嚴把環境門檻。加強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使山變得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環境也越來越美;二是強化文化內涵。要保護民間文學、文物古蹟等,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尊重各村的民俗、民風,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農村風情的規劃設計。三是加強民德民風建設。積極培育健康和諧的鄉風文明,實現民德民風建設責任化;加強黨風政風引領,推進民德民風建設出實效;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民德民風建設規範化。

(四)突出綠清亮美,清潔鄉村,長效管控不放鬆

一是開展綠色堤防、公路綠、森林鄉村、綠化村屯工作。 “綠地碧水藍天誰不喜愛 美景健康幸福人生夢想”。要大力開展生態護岸工程建設,推進農村生態建設,把鄉村建設成為綠化點上成景、線上成蔭、片上成林、環上成帶、河路成網的森林城鎮;以高標準的綠化、美化、潔化來提升生態鄉村的生態環境質量。二是開展清水清垃圾行動。農村要環保,青山綠水好。要推進農家樂污水治理,嚴格畜禽養殖區域控制,推進農村河網水系綜合整治,確保鄉村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三是大力實施亮點工程。心要淨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綠化,村要美化。要以培育建設中心村為重要抓手,完善提升公共服務。因地制宜地設立多位一體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四是科學清潔,長效管控。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杜絕髒、亂、差,給力真、善、美。實行垃圾户集村收鄉運縣處理,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淨化、農村污染大治理、畜禽養殖場沼氣化治理和秸杆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清潔能源工程,實現農業廢棄物的生態循環和高效利用。

(五)突出完善設施,增加收入,保障民生不猶豫

生產發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一要完善和深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效管理。努力夯實基層組織,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引導農民合理表達訴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村有主導產業  户有致富門路。要努力改善農業物質基礎條件,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全面推動農業增產增收,積極扶持、引導建立農民合作社組織。要按照“創業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打造特色產業帶,優先支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產業提升,農民增收。三要加快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提升服務性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農村居民對生活、休閒、娛樂、體育需求的增加,加大醫療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農村社區醫療體系,配強社區衞生院醫療。 在做好低保人羣救助工作的同時,將低保邊緣困難羣眾納入社會救助範圍,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積極為廣大農民謀福祉,切實讓農民羣眾得實惠。

(六)突出政策扶持,財政投入,多方籌措不懈怠。

一要出台政策措施。將各項農村工作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任務中去,有機融合,相互提升。二要加大財政投入。形成相對應的以獎代補機制,調動各單位的創建積極性。要充分調動民間資金,發揮政策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匯聚農村集體資金、銀行信貸資金、項目審批先期財政撥付等途徑資金。三要開拓思路,創新方法。設計載體,引導羣眾和社會各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七)突出強化宣傳,發揮優勢,展示特色不輕率

一是大力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電台、電視台、宣傳欄、互聯網等宣傳媒體,結合現代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文明村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重點治理農村環境衞生,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工作的生動故事以及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蹟和好經驗、好做法,全方位展示巴馬之美。樹立熱愛美好家園、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美好壽鄉新風尚。二要加快發展本地特色經濟。“產業特色化,生活美如畫”。要實施品牌精品工程,培植水、香豬、火麻、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健康養生旅遊業等產業上檔升級,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環保型農業、生態型農業和節約型農業,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可靠。巴馬可謂“人文生態畫廊,休閒度假天堂”。要做好生態建設,大力植樹造林,特別是核心景區要加強綠化,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三要打好長壽品牌。“綠之韻,鄉之約,茶之旅”。長壽是巴馬的品牌。首先,要加強對長壽老人保護,打好長壽品牌。打造名符其實的長壽休閒之都,養生度假天堂。其次,“心與夢的巴馬,詩與畫的遊記”。要發揮長壽博物館平台作用,讓到巴馬旅遊的遊客都能到博物館參觀,宣傳巴馬民族文化和長壽文化,吸引更多的遊客到巴馬瞭解長壽現象,探尋長壽奧祕、博覽長壽文化,體驗長壽氛圍。同時,要做大做強水品牌。充分利用巴馬水資源豐富、品質好的優勢做好水文章。

(八)突出農民主體,典型引路,創正能量不觀望

一是強化農民主體。尊重羣眾、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發揮農民羣眾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積極動員和引導羣眾自覺參與村容村貌整潔,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農村婦女把家內家外,房前屋後清理乾淨,確保村容整潔。尤其在村莊環境衞生保潔的長效機制的落實方面,要重視農民文化知識、農民素質及創業創新等方面教育;二是強化典型帶動。營造濃厚氛圍,用身邊的例子教育羣眾,增強羣眾生態理念和創建意識,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實現全覆蓋的美麗“蝶變”;三是強化創新求實。將有限的資金用於生態創建的監督、垃圾清運和集中處理上。將公眾參與衞生行動納入村規民約和年度考評。努力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建新機制、樹立新風尚。

(九)突出引鳳築巢,服務至上,改造創新不塞責

在招商引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要及時認真解決企業發展和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近中期發展規劃,增強企業活力。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破解企業生產流動資金短缺難題。要引導和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更新改造和創新,全力推進企業爭創國家、自治區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優質產品和綠色產品認證等工作。

五、巴馬美麗清潔鄉村建設的啟示

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黨旗引領,搭好一個班子;注重規劃先行,描繪一張藍圖;體現鄉村特色,選準一條路子;尊重羣眾意願,造福一方百姓。必須順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歷史趨勢,注重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品質,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注重建、管並舉,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力軍作用。必須審視現實,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創造特色,樹立生態、文化、品牌“三大理念”,加以推進。

(一)堅持品牌為首,特色為先

作為世界長壽之鄉,要依託本地豐富的生態、旅遊和休閒資源,打造“長壽旅遊”和“農業”品牌;要保持鄉村特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利於農民生產生活,增收致富。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做好規劃,依次推進,做強載體,示範引領。

(二)堅持生態為重,文化為要

結合山水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藴深厚,眾多的物質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存分佈在各個鄉村的我實際,因村制宜,用心策劃,努力挖掘,塑造特色,充分體現科學性、連續性。呈現出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特色鮮明的壽鄉鄉村文化。積極創建農家樂村、體育村、廉政文化示範村等文化特色村。

(三)堅持環境為基,產業為本

四季有花香,環境更優美。打造綠色生態農莊,環境美是生態農莊的直觀表現。要突出地域“品位”,注重地域特質健全管理機制;要鼓勵農民創業增收,拓展農民創業領域,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方式。

(三)堅持勵精圖治,繼往開來

巴馬遊客人數從xx年的10萬人次,到xx年270萬人次,爆炸式增長了27倍。快速的發展難免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要客觀反思,主動解決,迎難而上。

是的,“只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穫。只有追求,才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用自己的雙手把世代居住生活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作者陳瑩峯(1965- )男,廣西巴馬人, 中共巴馬縣委黨校講師,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成員,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辦公室幹部、縣“美麗巴馬 清潔鄉村” 辦公室成員。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7lqv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