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_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心得體會_第一範文網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_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心得體會_第一範文網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_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心得體會_第一範文網

編者的話:中共xx屆六中全會於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見本報10月26日第一、二、三版)。這個《決定》,理論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舉措上有新實招,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指導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將深刻影響中國文化的未來。為幫助海內外讀者深刻理解《決定》精神,我們從《決定》中選取了5個關鍵詞,用專家的文章加以解讀。敬請關注。

關鍵詞一

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着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摘自《決定》第二部分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綱領

黨的xx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由黨的中央全會研究部署文化建設與發展。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建設新局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總綱領。

《決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這種提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執政90年來,不斷地以思想文化覺醒和覺悟來把握前進的方向,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奮鬥力量,推動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

《決定》提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們黨根據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站在歷史的高度提出來的奮鬥任務和目標。

《決定》明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方向。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行動。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怎樣把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切實承擔起推進文化改革和發展的責任,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發揮人民羣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各項改革與發展,都具有宏觀方面的要求。要把宏觀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還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各個部門應密切配合,根據現實國情和各地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將全會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當中。這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真正形成文化的自覺。

關鍵詞二

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摘自《決定》第七部分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

為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體制

從XX年6月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以來的近5年間,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豐碩的成果,黨的文化執政能力明顯提高。

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起點不同。文化體制改革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已有20多年的豐富經驗,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同時有先進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應該有更高的起點,不必像經濟體制改革那樣,對於改革的目標和基本框架經歷長時間的“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

從改革的路徑選擇看,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充分借鑑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採取了先試點、再推廣,逐步推進的方式,具有漸進式改革的顯著特點,應該説是符合國情的做法。為此,我們要充分考慮文化藝術的特殊發展規律,認識到文化發展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

按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不同特點,繼續推進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發展混合經濟結構的文化企業,重塑文化市場的微觀主體。加快文化市場體系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按照“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事業文化單位依法運行”的改革目標,推動文化宏觀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如何使文化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把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變為巨大的文化財富,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遵循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規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行持續的改革和探索,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關鍵詞三

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

——摘自《決定》第二部分

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高書生——

文化不再單純搭台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它以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形態傳承,並作為共同財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成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主體。

當前,文化生產力相對落後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表現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明顯不足。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與供給這對矛盾中,供給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造成供給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產能力不足的總量矛盾,也有佈局不合理的結構矛盾,總量和結構矛盾交織在一起,加劇了供給不足狀況。

我國文化產業儘管剛剛起步,但受到的關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對於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既要保護好,也要引導好。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戰略。隨着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規模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擴大文化對外交流和貿易已迫在眉睫。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文化對外貿易,對於提升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發展文化對外貿易應當尊重文化貿易規律。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和服務出口的規模較小,國內文化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夠強,在一定時期內,文化貿易的重點仍然是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和服務出口。但從現在就應當積極謀劃,在海外進行文化傳播渠道布點,通過控股、參股以及併購等多種方式經營影院、劇場、書店甚至電台電視台,一方面為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有利於提升文化對外貿易的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四

文化軟實力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鉅,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摘自《決定》第一部分

中宣部理論局原副局長、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祚——

提升軟實力 贏得話語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

軟實力這一概念説起來好像很新鮮,實際上其內涵對於我們,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來説也不新奇,以往我們説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強調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德治國等等,其實都是在進行文化軟實力建設。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指導,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無論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些理念確確實實對於我們先進文化建設能夠發揮非常積極、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理念本身都是在增強文化軟實力。

我們要想真正把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做大做強,不斷贏得國際話語權,佔領國際輿論的制高點,就應當按照六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去做。六中全會關於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指導方針、戰略部署,同樣也適用於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中國上下五千年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不否認傳統文化當中也有一些糟粕,也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但總體來看,我們的傳統確實是博大精深的,其中充滿着很多的智慧,有些東西非常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比如説我們老祖宗講的“禮義廉恥、忠孝節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在現時代仍然具有生命力。對於傳統當中畢竟有豐富的文化軟實力要素,我們應該好好挖掘、梳理,豐富今天的文化。

關鍵詞五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摘自《決定》第二部分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文藝理論家仲呈祥——

以高度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決定》強調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尤其要加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所謂的文化自覺,是要自覺地認識到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當中地位越來越重要,自覺地認識到文化作為社會經濟重要支撐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自覺地認識到文化建設的特殊規律,並且遵從這個規律,自覺地提高文化對歷史進步、社會前行、人民幸福的時代擔當和重要職責,這是學習全會《決定》後留下的深刻印象。

所謂的文化自信,是要對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自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從我們現在倡導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紅巖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革命文化,要充滿自信。同時,要對我們堅持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對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對文化建設的一元化指導作用要充滿自信。

《決定》強調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強調傳統文化要在繼承基礎上進行創新,強調文化也要與時俱進,這主要是在優秀的傳統文化所體現的符合中華民族歷來倡導和我們今天要弘揚的價值取向這個順勢去豐富、深化和發展它。要防止那種逆向地去解構、顛覆、拆卸它。否則,就是對民族優秀文化的不自信。同時,包括我們很多優秀作品,滿腔熱忱地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歷史和建設歷史唱頌歌、寫讚歌,這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詞

其實我們有大量優秀作品,都是謳歌了一種時代的主旋律,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我們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有利於我們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幸福、社會的穩定,也有利於倡導用誠實勞動開創美好的生活,這些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黏合劑,也是強大的思想能源和精神動力。而那些有悖於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規律和文學藝術規律的東西,是不符合文化建設規律的,是不利於我們貫徹執行好六中全會精神的。

六中全會給我們提供了理論武器和實踐指南,給我們指明瞭方向,鼓舞了廣大文化工作者,我們應在黨的領導下,努力推動文化建設健康持續地大發展、大繁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6z98kx.html
專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