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學習吳大觀事蹟後的點滴體會

學習吳大觀事蹟後的點滴體會

在沒有接到學習通知前,可以説對吳老的事蹟一無所知。接到黨小組長關於自學吳老事蹟的通知後,我在網上比較詳細地搜閲了許多吳老生前單位、生前好友、包括吳老女兒介紹其感人事蹟的文章,也看了網上刊載的吳老生前留下的數萬字的日記。一位獻身祖國航天動力事業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知識分子、優秀科技幹部的高尚道德情操,才一點一點的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的面前。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感受最深切的有如下幾點:

學習吳大觀事蹟後的點滴體會

一、吳老一生奮鬥的動力是為民族的強盛

1937年至1942年,吳老在昆明西南聯大讀書時,昆明正遭受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面對民族遭受的蹂躪和塗炭,他把滿腔憤怒轉化為報效國家的實際行動,大二堅決轉系到航空專業,立志要為維護祖國的制空權貢獻自己的力量。1945至1946年,在美國學習發動機技術期間,吳老再次感受到了種族歧視的屈辱,進一步堅定了為中華之崛起而攀登技術高峯的信念。1947年回國後,他親身經歷了廣州建立發動機廠的失敗,親眼目睹了國民黨統治的腐敗和解放區的光明,毅然拒絕了去台灣,而選擇了新中國,選擇了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吳老在日記中寫到:“……被洋人欺辱的日子,我是親身經歷過的,那是多麼難受。一個民族落後了就要受人侮辱”。正因如此,他還寫到,“我是把有效的時間花在為航空事業而努力求知、出點微薄之力上”。吳老不僅是這麼寫的,更是這麼做的。吳老始終把航空救國、航空報國、航空強國,作為自己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並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祖國的航空工業披肝瀝膽、殫精竭慮。他在日記中寫到,“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在我這個中國老航空人的心中,為中國製造的飛機裝上中國製造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心臟’——航空發動機,是我最大的心願!”他常説:“緊張工作是我的最大幸福,攻關的勝利是我最大的快樂,艱苦樸素是我生活的準則。”

吳老是我們正身立業的一面鏡子,面對吳老救國、報國、強國的高尚理想道德情操,我有一種汗顏愧對之感。我與吳老雖然從事的工作不同,一為航天事業,一為教育事業,但我們事業的最終目標則是相同的。即均為民族的強盛。吳老用自己一生的奮鬥和成果,證明了自己在維護祖國制空權的世界博弈中取得了耀人的業績;而我為民族的強盛在高教這塊爭奪接班人的主陣地的博弈中,做得怎麼樣呢?我的職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的職責是用科學的思想理論和道德情操鑄造大學生的靈魂,我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實際上都是在為國家民族的強盛在做工作。我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在這最後的兩年裏,我要以吳老為楷模,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好,站好最後一班崗。

二、吳老的人生是給予不是索取

吳老在日記中經常問自己的一句話是:“我拿什麼作品奉獻給黨?”“黨給我的太多,我給黨的太少,實在慚愧啊!”

正是在這種高尚的人生追求精神的激勵下,吳老為航空發動機事業完成了三個創建和兩個主持。三個創建:即創建了國家航空發動機設計第一個單位,創建了國家乃至亞洲發動機的第一個實驗基地,創建了航空工業發動機的第一個產業基地,並且在這裏把我們第一台國產發動機送上了藍天。兩個主持:即主持了新中國第一個西方合作項目,在70歲高齡時主持完成了國家發動機研製、生產、銷售、售後服務標準的編制工作。

“白吃人民的飯,不為人民辦事,心中有愧啊!”這是吳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視人民如泰山,心憂天下、情繫蒼生、感恩社會,從無一己之私利;他連續46年多繳黨費,向社會捐繳達30萬之多,佔一生工資的1/3,自己卻淡泊寧靜、甘守清貧;他甘為人梯,提攜後輩、獎掖才俊向來是不遺餘力;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心如明鏡、一塵不染,從不居功自傲、不沽名釣譽、不搞學術霸權;他豁達大度、寬以待人、心地澄澈,看到年輕人的工資、住房待遇超過自己而由衷地高興,即使遇到“文革”中錯誤批鬥自己的人,也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審視我的人生追求,對比吳老,我感到很慚愧。吳老想到的是為黨奉獻了什麼,而我考慮的往往是黨給了我什麼。吳老想的是黨給與自己的太多了,而自己為黨做的工作太少了。而我想的是自己為黨的教育事業做了多少多少工作,而黨給予我的卻與我的付出不符。工資久久不能與職稱掛鈎,教學工作量與科研工作量過高,難以實現,學校給予河大一線教師的待遇比之河北其他高校過低,等等。兩種思維方式,反映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追求。我平時在講課時也會對學生説,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係中,社會價值是最為根本的,沒有對個人對社會的盡職、盡權、盡責和奉獻,就不可能得到社會和他人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但我自己在實際言行中,卻違背了這一價值觀。算起來,我在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也有30多年了,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通過學習吳老的人生價值追求,我現在應該考慮的是在最後的這兩年裏,我拿什麼業績奉獻給黨?我如何站好最後一班崗,如何發揮老教師的作用,如何給青年教師帶個好頭。我也應該向吳老那樣為黨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吳老淡泊名利對黨篤誠

吳老不是院士,甚至沒有申報過院士,但他卻是多位院士的老師;他之所以被業界人士譽為“奠基人”、“創始人”、“開拓者”、“新中國航空動力之父”,是因為他作為新中國第一任航空工業籌備組組長,他的名字與多項“新中國第一”聯繫在一起,他率領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軍工知識分子,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篳路藍縷、含辛茹苦,親手把裝備“中國心”的第一型噴氣式發動機戰鷹送上了祖國的藍天。他不僅是實幹家,更是深謀遠慮的戰略家,他確立了我國航空發動機要打破西方封鎖,走“引進、消化、吸收、自主”之路的發展戰略,要求有志者“嘴裏吃一個、手裏拿一個、眼裏看一個”,瞄準國際前沿。退居二線後仍然積極建言獻策,秉筆直書、仗義執言。他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家,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尊重科學、遵循規律、注重實證、勇於創新,以“不研製出自己的發動機,我死不瞑目”、“不搞出來就把我腦袋掛在門口”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感染和激勵着同志們。他始終保持着一種衝鋒的姿勢,一生學習不止、筆耕不輟,66歲以後還發表專業論文60多篇,80多歲高齡時學會了上網查詢資料。直到去世前的30天,這位93歲高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為0.3的耄耋老人才擱下手中的筆。

作為一名老黨員,吳老始終保持和發揚着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他認為自己的工資比別人高,除按規定應交的黨費外,每月還主動多交100元支援國家建設;他有條件而不貪圖安逸,有權利而不搞特殊化;作為副廠長,他有權利,但時刻保持着警惕,不以權謀私,也不允許親朋好友利用他的權利謀私;他生活質樸,穿打補丁的褲子,連出國穿的西服都是向別人借的。許多同志至今依然記得,來廠時吳老已經62歲高齡,老伴也年過花甲,按照有關規定完全可以安排他唯一的女兒到身邊來照顧他們,但為不給組織添麻煩,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提出要求。

吳老的一生彰顯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炙熱的愛國情懷。經歷了九十多年坎坷人生的吳老,愛國情懷始終如一。在抗戰的紛飛年月、在建國初期的激情歲月、在文革的動盪日子、在出國考察學習的日日夜夜……吳老的人生軌跡,始終與祖國命運血脈相連,始終張揚着中國優秀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民族精神。他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胸襟如海,蔚為大觀,搜閲悼念吳老的文章,閲讀吳老的日記,如聆聽一位世紀老人站在人生邊緣對我們的忠告。熾熱的情懷,鑄就了吳大觀的精神高度,也觀照着我的靈魂。吳老是我們要學習的陽光心態、魅力人格、責任人生的典範。俗話説的好,完成前人未曾完成的事業,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作為一名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我也要向吳老那樣,把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我要在高校這一宣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戰場和主陣地上,理直氣壯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想方設法根據學生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力爭有的放矢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使我們的理論課成為大學生喜歡的課,成為大學生終身受益的課。吳老的工作是鑄造中國航天事業的動力心臟,讓中國的航天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我的工作是要鑄造中國未來接班人的靈魂,讓中國老一代革命家開闢的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

吳老的在天之靈,您聽到了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396lx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