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寫人的優美文章:為學登樓憶項公

關於寫人的優美文章:為學登樓憶項公

如何寫出描述人的好文章,讓他的形象深刻的印在讀者的腦海裏?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關於寫人的優美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寫人的優美文章:為學登樓憶項公

為學登樓憶項公

●江文林(安徽)

東昇老人走了,他是哼吟着唐詩宋詞走的,他是帶着弟子們的温暖和孝心走的。他走得那麼匆忙,走得那麼無牽無掛……

八年前每逢週日,我像學生一樣,按時來到修葺一新的奎光樓,聆聽項老講詩詞,時間持續一年之久。與其他學員相比,除了年齡最長以外,充其量是一位編外學員、一位旁聽生。好在項老對我聽課,多次鼓勵。我才定心定意地走進去,坐下來。

對於詩詞歌賦,我是門外漢。雖然在學校讀書期間也學了點,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多還給了老師。好在退休以後,從欣賞的角度,又捧起了唐詩、宋詞。一是消閒,二是欣賞,三才是學習。按下性子去聽項老的課,也是為了彌補知識的不足。

那時的項老,已年過古稀,講起唐詩,抑揚頓挫,有板有眼。緣於教育出身,在講授每一組唐詩時,總是先介紹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著作類型及其特點,再詳細評點其代表作品,讓我又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項老知識面寬,記憶力非凡。特別對古詩詞有獨到的見解,發散思維尤佳。旁徵博引,脈絡清楚,讓聽課者時而點頭稱是,時而鬨堂大笑。聽他的課,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把你帶入遠古的、唯美的時空隧道。

在講習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詩《浮槎》時。項老讓學員們在通讀、瞭解詩意的情況下,先從寫作背景去追尋作者的創作意圖。“浮槎”即木筏,用為詩題,其實是作者以“浮槎”自喻。浮槎本為高山大木,質地精良,但萬萬想不到遭暴風襲擊,成了一隻木筏,白白地承受波浪的衝蕩,材大而無用,只能空懷怨恨。作者借典抒發了自己是大木而懷才不遇的悲憤。詩中多處用典。有些典故在日常書信中常用,但 “食而不知其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過項老對詩中典故的剖析,才知道,一般書信中的“請斧正”是有來頭的。《浮槎》詩中“良工豈易逢”的“良工”,指匠石。《莊子·徐無鬼》載,古代楚國有一個人粉刷牆壁,一點白粉落到鼻尖,拭之不去,有一個巧匠名石能“運斤成風”,試使削之,匠石削去了其鼻尖上的白粉而鼻不傷。“斧正”一詞來源於此。後來引申為能工巧匠幫助修改文中弊句,而不傷作者原意。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臨老還學當吹鼓手。”不過,在項老面前,我永遠是個國小生,要當好這個國小生還真得下一番功夫!

項老很講究教學方法,一般是講與評結合。在每介紹一位詩詞作者和評析作品以後,下一節會佈置作業,讓學員動手動腦試學寫詩詞,並公開點評。評點從格律到謀篇,從結構到平仄,逐句、逐字公開評鑑,讓你聽有所思,學有所獲。評點不但注重語法、修辭、遣詞、造句,還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比如在評點學員的作品《己丑中秋節》時,項公指出:“寫月、柳、梅等自然界現象要脱離‘套板結構’,力求創新。如果寫20xx年的中秋月,要突出祖國六十年的鉅變,詩中能反映‘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如今已成為歷史。”“在詩歌創作中,要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作用,寫出的詩才有生氣,才有新意。”項老又説:“詩言情,詩言志,一首詩最難得的是‘真’。要有真情實感,否則詩無新意,境界不高,只能是平庸之作。”

對於古詩詞,平時也讀過,略知一二,但並沒有下過多的功夫,更沒有花時間、下氣力去作深度探求。自從師從項老,經過一年多的“為學”,着實培養了對古詩詞的興趣。從欣賞到“賞析”,對有些詩詞不但“知其然”,而且在知其“所以然”上有了新的斬獲。

到奎光樓聽東昇老人的國學講座,要拾級而上。三十個青石台階一口氣要上去,要花點氣力。若週週如此,則需要有恆心支撐。這讓我想起了鄉賢汪文弼先生奎光樓舊題楹聯:“為學似登樓,讓君更上一層,放開眼界。”

在“登樓”、“為學”的課間閒暇,我曾勸過項老,你這個“金礦”“開採”應悠着點,不能讓他們搞“掠奪性開採”,而應該採取“保護性開採”。站過講台的我深知,一個青年教師,連堂三節授課都口乾舌燥,更不要説年過古稀的項老,一講課就是三個多小時。沒想到,八年前的擔心被今天突發的現實驗證了。令人尊重的項公真的離開了我們,這是全椒文化界的損失,教育界的損失!

文星隕落,項老走好!

公眾號:天府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zy83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