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偉人們,總是怕投身革命的時間不夠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經常性地和辦公地點相臨近或者乾脆併為一室,這樣就可以擠出儘量多的時間去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歡迎借鑑參考。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從小就飽受革命傳統教育,能去遵義一看,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鬥精神,那是人生的夢想之一。這次在公司黨委組織開展的“紅色之旅”的活動中才得以實現。登上南下的飛機,在閉目凝思中依稀憶起當年學習黨史時有關遵義會議的片斷: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紅軍長征途中於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為了擺脱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它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複雜問題的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

在黨委的精心組織下,我們來到歷史名城——貴州遵義。再次重温黨的歷史。信步走進會議舊址,只見大門上高懸一塊牌匾,上書六個大字:“遵義會議會址”。熟悉的字跡使我想起一代偉人豪放的風采和傳奇。大門裏,再普通不過的一幢兩層青磚小樓,狹窄的樓梯,低矮的房間……70年前,就是在這裏,一次會議改變了中國革命的航向,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命運,把中國革命引向了勝利。中國革命就此走向輝煌!

走出青磚小樓,大家仍意猶未盡的在議論中表達着自己的感受。70年後,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公司的配送業務正在有序開展,為做好配送這一系統工程,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必須立足本職崗位,追尋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足跡,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埋頭苦幹,奮發進取,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公司的發展做貢獻。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精選

這次在學校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有幸來到了這座山城——重慶。有幸不僅是因為這裏是美麗的山城,有別有韻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因為它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我們當代青年、當代共產黨員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

這座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古城,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這座城市的紅色文化非常濃郁,踏足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葉挺、張學良,還有在我們的國小課本里讓我們敬佩不已的小蘿蔔頭宋振中,他們的英勇事蹟無不在我們眼前一一浮現。

歌樂山,一個如此動聽的名字,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然而,六十年前,這裏卻是陰森恐怖的人間地獄,幾百名戴着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婦女甚至小孩遭到國民黨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折磨和屠殺,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館,當我們在英雄紀念碑前有力地舉起右手,重温入黨誓詞時,我們的心靈在洗禮、我們的信念更堅定。

渣滓洞,一個原本就不會討人喜歡的地方。今天,順着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渣滓洞監獄,呈現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蕭殺的景象。院落的四周是虎視眈眈的碉堡、暗哨、鐵絲網,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濕、陰冷,僅三米見方的小屋。每個房間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户。看到一組組陌生的名單,看到一張張發黃的照片,眼前浮現出革命志士寧願把牢底坐穿的視死如歸的音容笑貌。進入渣滓洞我們每個人都面色凝重,想着當年監獄的恐怖氣氛、感受着革命者寧死不屈的堅強革命精神。試想一下,當年的渣滓洞監獄是怎樣的一種環境:高牆上如蜘蛛網般密佈的高壓鐵絲網、外院崗樓上如臨大敵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對着各個監室的槍口,還有那在放風壩四處遊動着特務看守、不時從審訊室裏傳來的鞭打聲和特務們如狼似虎的嚎叫聲,這隻能讓人想起這是一所人間地獄,陰森、恐怖,對於被關押的革命者來説,如果沒有鋼鐵般的堅強革命意志,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鬥志,堅守革命立場。

參觀了渣滓洞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想當年無數的革命烈士被關在這裏,長期忍受敵人的嚴刑拷打,但絕不動搖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不叛變,不消沉,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支撐着自己,他們堅信中國的革命會迎來成功的那一天。他們的意志比磐石還要堅定,正是這樣的信念和意志築起中國革命固若金湯的精神統一戰線。

在回程的客車上,我仰望這座被歷史薰染的城市,一座英雄之城,是誕生了偉大紅巖精神的紅色城市,紅巖魂是中國之魂,是民族之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將接過先輩的旗幟,使革命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相信更堅信,紅巖之城、革命之城必將成為人生的敬仰高地。

建國70週年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

20xx年10月27日,我院一百餘人一同前往河南新縣進行政治課外實踐活動,感受紅色文化,學習革命精神。

當我們來到新縣,踏上這片承載厚重歷史的土地上,我對革命前輩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也讓我感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裏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許世友墓。在他的故居里我們可以看到進門是客廳,客廳左側是許母李氏的房間,許母房間的左側是廚房、糧倉、農具等,客廳的右側是許世友與前妻結婚用的房間。參觀的路線是從雕像左側進入上山,大約半山腰處是許世友的墓,墓地左側是其母親的墓。故居屋頂齊全,地面呈梯次升高,門頭上懸掛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題寫的“許世友將軍故居”牌匾。房屋東西牆上懸掛着許世友將軍不同時期的照片,這些照片記載了將軍不同時期的經歷,反映了將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心繫勞苦大眾、艱苦樸素的本色。展廳中三個用紀念章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將軍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展廳中主席的“誰能攜槍見毛公,唯有許家大將軍”的對聯,也充分體現出主席對老將軍的欣賞與厚愛。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歷經千辛萬苦,沒有這種“大忠”信仰,是無法實現的。對於母親的孝是大孝,因為許世友的父親去世較早,兄妹八人由母親帶大,將軍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對於母親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撫育兒女的艱辛歷歷在目,為了革命不能盡孝,死後要葬在母親身邊盡孝,將軍陪在母親旁天天盡孝,可謂是“大孝”。許世友將軍是我國倡導火化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特許土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軍生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未能很好的孝敬父母,成為他一生的缺憾。為此,他多次提出死後回老家土葬,以實現其“生前盡忠、死後盡孝”的夙願。1985年10月22日,將軍與世長辭,經中央特批,其靈柩運回老家安葬,長眠於慈母身邊。從此,青溪繞田,蒼松翠柏之間的小村莊,又多了一道特殊的風景——許世友將軍墓。許世友將軍墓地座落於萬紫山,背倚來龍嶺,面視五虎山,由南京軍區修建。墓周圍古木奇鬆,山花雲海。春天,鳥語花香;夏至,松濤陣陣;秋來,漫山紅葉;冬季,林海雪原。四時山景變幻,美不勝收。墓地外顯部分呈圓穹狀,由91塊扇狀花崗巖砌成,有“九九歸一”一説。許世友將軍墓碑由楊尚昆主席和徐向前元帥所立,正面“許世友同志之墓”和背面碑文均為著名書畫家範曾題寫。許世友將軍生前珍藏萬枚毛主席像章展廳,展示了將軍生前收藏的10295枚毛主席像章,着重反映了將軍與領袖不同尋常的關係,體現了許世友將軍的赤膽忠心,再現了那段風雲歷史,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及文物收藏價值。此外,五鳳鬆、習武場、紀念廣場、礪劍池等景點都記錄着許世友將軍傳奇人生的一件件傳奇故事。

接着我們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革命博物館,當我們一走進博物館,一幅以“風雲大別山”為主題的“山魂”漢白玉浮雕再現了當年頗具震撼力的戰鬥場面。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分別參觀了《風雲鬥爭》、《大放異彩》、《重組紅軍》、《紅旗不倒》、《將軍的搖籃》等展廳,看到了從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的初步形成,到“三次反圍剿”的巨大勝利,再到全國抗戰的全面勝利的革命史。這些革命戰士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為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接觸代表,也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望着窗外層戀疊峯、滿目翠綠的大別山,我們感受到“如果説大別山是革命的舞台,新縣就是舞台的中心。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紅軍。我領略到了大別山的獨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大別山兒女的英雄氣概。通過對他們事蹟的深入瞭解,使我們認識到革命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要求我們樹立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立足本職,踏實工作,報效祖國。

而後我們又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舊址。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時期,蘇區黨政軍在這裏辦公的場所。舊址佔地近20xx平米,共有50餘間,房屋並沒我想像中那樣破爛不堪,也許是修理過的緣故。但裏面陳設有當時極其簡陋、這裏一切的一切,唯有親歷目睹,才能深深體會到紅軍當時生活、戰鬥、醫療條件的艱苦。是他們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將永不磨滅!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雖然這次紅色之旅是短暫的,但她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是我們來之前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來到革命聖地,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革命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鍊信念,對我們來説是如何的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qd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