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

抗日戰爭勝利了,我們要正視這段歷史,以此為啟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如下:

在很長時間內,中國因積貧積弱,為振奮民氣往往希望突出自己的戰績。例如一些宣傳口徑強調,抗戰時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是打敗日本侵略軍的主力軍。這種説法雖駁斥了西方貶低中國抗戰的論調,歌頌了當年抗戰軍民的功績,不過嚴格而論卻不太準確。

毛澤東對中國抗戰的作用有很可觀的評價

1956年9月24日,毛澤東同參加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談到中國在抗戰中的作用時,曾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是一個支隊,不是主力軍。”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僅有中國這一個交戰國,另有蘇聯這個發生過局部戰事卻主要採取軍事對峙的潛在敵國,還可以説中國是東方對日作戰的主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四年間,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確如毛澤東所説的,只是“一個支隊”。

中國在抗戰時國力衰弱,掌國柄的國民黨政權腐敗無能(當時連美國政府也這樣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還多數是遊擊性質的部隊,這就決定了對日作戰主要是以持久戰方式拖住敵手。

作為對日本作戰最久的國家,中國早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十年即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便在東北開始了局部抗戰。1937年日本在盧溝橋事後曾叫嚷“三個月解決支那事變”,以為能速戰速決征服中國,結果卻深陷泥潭,雖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卻在正面戰場受國民黨軍抵抗,拖了八年不僅不能取勝也無法自拔。不過,中國因力量衰弱,在日本戰敗前也無力實施全面反攻。日本宣佈投降時,中國的戰略要地如北平、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地,還都在日軍佔領之下。

美國展示了最強實力

仔細研究日本在二戰中的兵力分佈,可看出它因輕視中國而在多數時間未投入主力。日軍只是在1940年之前的兩年把多數陸軍師團投入關內,針對蘇聯的關東軍卻保持着最精鋭部隊(對付滿洲的抗日遊擊隊主要使用偽軍、偽警),軍費投資重點又是準備對美英作戰的海軍。日本因工業和財力落後於西方強國,有限的投入只能保證其航空兵和戰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陸軍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英蘇德等國。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不僅幾乎全部海軍投入對美作戰,陸軍精鋭也陸續投入南洋。其戰爭末期的兵力分佈為:在本土和南洋對付美、英的兵力為550萬,在滿洲和朝鮮對抗蘇聯的兵力為92萬,在中國戰場(當時偽滿地區不包括在這一戰場)兵力為110萬。若説中國是當年對日戰爭的“主戰場”,公正的講應在後面加上“之一”。

如果查一下日本在戰爭中的損失,大多數也是美軍造成。戰時日本假報過數字,戰後其靖國神社卻能查到每個戰死者的靈牌,加上政府要按實數發放撫卹金,其厚生省統計185萬軍人戰死(如加上此後拘押中的死亡則總數達213萬)是準確的。具體看一下死者分佈:日軍在中國關內八年作戰死亡為40萬(宣佈投降後又死了5萬人,在中國死亡人數佔其戰時死亡的22%)。日軍在滿洲死亡共9萬,絕大多數系蘇軍造成。在緬甸死亡16萬,除少數為中國遠征軍擊斃外,多數系英軍造成。其餘120萬“戰歿者”,都死於同美軍交戰的太平洋戰場,其中在菲律賓便死了49萬人。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島嶼戰中能大量擊斃日軍,併成建制全殲日本不少軍、師團單位(其傷病員也大多死亡),是因為美軍擁有絕對優勢的火力和技術裝備。中國軍隊對日軍一般只能零敲碎打,沒有全殲過一個師團、一個旅團。至於海戰方面,當年中國海軍未打過一次海戰便自沉,空軍力量也弱,戰爭中沒有擊沉過一艘日本大中型戰艦。日本海軍的幾十艘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絕大多數沉入海底,又基本上是由美軍造成。

過於一些宣傳説蘇聯軍隊“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從史實看也不太準確。蘇軍確實長期牽制了日本關東軍主力,最後宣戰又對日本形成了比原子彈爆炸更大的震懾,使日本御前會議於蘇聯參戰次日作出保留天皇制的條件下投降的決定。若從戰場實際看,蘇軍對日作戰僅8天,關東軍在主力尚存的情況下即奉命停止抵抗,隨後蘇軍旋即轉入“受降”而不是“殲滅”作戰。蘇聯對日作戰出力雖不算多,卻在處置日本時比中國有更大發言權,這恰恰是其國力軍力遠強於中國的體現。

正視國家病弱才能客觀看待歷史

客觀的回顧抗戰,首先要看到當時的中國是四分五裂且非常落後的農業國,面對工業強國日本的大舉入侵,能夠堅持八年全面抗戰,最後與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一起將日本打敗,眾多志士仁人的英勇奮鬥確實值得後人大力稱頌。如今國人歌頌抗戰英雄,主要應弘揚他們頑強持久奮戰的精神,誇大戰績則屬畫蛇添足。

講抗戰史又不能避開當時中國的病弱,這不僅體現為經濟和科技水平落後,也表現為當政的國民政府的腐朽。如南京保衞戰時11萬守軍面對同等數目的日軍進攻,僅5天便全軍崩潰且官兵四散,結果多數人當了俘虜慘遭屠殺。國人應譴責日軍在南京屠城的暴行,同時不能迴避守軍保國衞民的無能。再如抗戰期間以國民黨副總裁為首的大批軍政官員投日組織偽政權,政府軍有60萬人降敵變成偽軍,這種民族恥辱是不應諱言的事實。

經濟實力方面,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全面抗戰開始前中國政府統治區年出鋼不過4萬噸,日本卻達580萬噸。但是中國處於四分五裂狀態而對國民產值無法統計,1936年國民政府財政收入僅為可憐的11.9億元法幣(摺合4億美元),同年日本財政收入則超過100億日元(摺合30億美元)。再看當時美國的實力,又遠非中日兩國可比。美國戰時年最高鋼產量超過8000萬噸,年財政收入達1000億美元。戰爭中實力對比是決定因素,中國作為戰勝國享受不到應有待遇,還受到其他盟友欺凌,其原因只有用定量分析才能解釋。

瞭解美國的實力及其單獨控制日本的實際,人們才會明白,1948年美國宣佈日本可免除賠款義務後,蘇聯、英國、和中國國民黨當局看到索賠無望只好放棄。

更令國人感到悲哀的是,抗戰勝利前夕美英蘇三國商議戰勝日本後的利益分配時,居然拿中國的領土權益(包括外蒙古問題)做了交易,國民黨政府還不得不屈辱的接受,導致戰勝國的領土損失面積比戰敗國還大。

標籤: 二戰 抗日戰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wvkm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