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師談孟加拉灣的詩歌:孟加拉灣的印記

教師談孟加拉灣的詩歌:孟加拉灣的印記

周銘東:孟加拉灣的印記

教師談孟加拉灣的詩歌:孟加拉灣的印記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這首詩幾乎無人不曉,但世界上最長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就跟這個南亞較小的國家一樣則鮮為人知。而這兩個作品都是出自一個著名印度籍孟加拉詩人泰戈爾的筆下。《金色的孟加拉》這首詩裏,泰戈爾深情地描述了孟加拉如畫的美麗並抒發了孟加拉人民對祖國母親的無限熱愛。

7年前我踏上了這片土地。幾年的時間似飛逝而過,回首經歷的點點滴滴,就像在這片金色土地上的一個個故事、一首首歌曲,把平凡的日子連了起來,集成了一個個孟加拉灣的印記:

印記1. 孟加拉的第一天

那是20xx年9月3日。我還沒有完成“黃埔軍校”(中方院長培訓)第一期學員的培訓,因工作需要,用“高價”簽到了第一次孟加拉的簽證,啟程了。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出國,可還是有些茫茫然和莫名的緊張。試想着即將發生的一切,飛機上,依着我的習慣,對着飛機外面拍了幾張作為旅途記錄。之後,不由地回想着“黃埔一期”的日子來:在大興,被選為代表與大家交流着在泰南恐怖地區的漢語教學經歷;學打我從不喜歡打的太極直到入了迷;體能訓練中體會團隊精神的力量;課後的乒乓“刻苦訓練”(其實是娛樂)......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過去了,飛機着陸了。

機場外,我的前任院長蔣印蓮教授和一個孟加拉人(後來才知道他是學院在當地聘用的祕書)已經等候在那裏了。我像個聽話的孩子,跟在蔣老師後面上了車。初到一個地方的陌生和新鮮的感覺中完全沒有後來日子裏飽嘗的那種塞車的“滋味兒”,似乎人還在夢中,而孟加拉第一所私立大學則已矗立在我的眼前。

筆者(右一)與外方院長和前任院長合影(20xx年)

我剛從車裏鑽出來站在地上的那一刻,突然感覺腳下有種不正常的觸感。當我一邁步,才知道我的名牌鞋底脱膠了。我只好一寸寸地滿頭大汗地往前蹭着。當我抬頭來便發現,蔣老師早走到前面離我一大截兒了。此時她轉過身發現我幾乎沒動,問我怎麼了?我告訴她我的鞋出了問題。她根本都不假思索地説“你就乾脆把鞋底扯了吧!”(就這件小事可以看到蔣老師處理事情的果斷。值吾一學)。對啊,真是“高招兒”。於是我迅速把脱了膠的鞋底一扯,“赤腳”拜見了南北大學校長西迪基先生。西迪基先生是一位孟加拉知名學者,學識淵博、和藹慈祥的老人(後來他把我稱作他的女兒)。20xx年他與中國國家漢辦許琳主任正式簽下了合作協議,與雲南大學合作,在南北大學成立了南亞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為第一批建立孔子學院的外方合作院校之一;接着,我見到了很“肩頭(Gentle)”南北大學英語教授伊利亞斯先生。這就是後來與共同合作了近5年的外方院長,我們的合作非常默契。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隨後,蔣老師把學院其他的本土兼職工作人員馬哈布、阿明、阿布等,跟學院所有的家當一起介紹和“交代”給了我。隨後,在我的提議下,外方院長、蔣老師和我一起合了影。這張照片便成了孟加拉的第一天寫下的“日記”。也就從那一刻起,我“赤腳”上陣,開始了孟加拉孔子學院的歷程;也就從那一刻起,更加感到到祖國賦予我的重任和使命,光榮而艱鉅。更加認識到我們不光是漢語教師,也是一名“民間大使”,是在以一名中國普通教師的身份展示和塑造着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

印記2. 在孟加拉的第一個春天

到孔子學院後幾個月裏,我開始漸漸地熟悉了周圍的一切。也基本熟悉了孔子學院日常管理工作。孔子學院的兩個主線任務之一就是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漢語教學的同時,如何通過文化活動開展,介紹和傳播中國的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這是一個孔子學院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20xx年3月,我們迎來了雲南省大學生藝術團。在他們到來之前,我們整整籌劃和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通過這次活動,真使我體會到一箇中資公司老總跟我説的這樣一句話,來到孟加拉工作,有性子的人會磨得沒性子了,而沒性子的人會變得有性子了。實際的體會過而甚之。

我想,孟加拉人也許是氣候的原因,都顯得温吞吞的性子。你急他不急,急也沒用。還有就是他們的等級很分明,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情。就我們看來順手就做了的,(尤其是我什麼都喜歡自己動手做),他們(阿明、阿布)一定跑來告訴你這事情讓他們來做。可是説完,等你再找他們時就找不到了。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好在外方院長是個很認真的人,他給我很多很多幫助。這次演出在南北大學還是頭一回。他嚴肅地對我説不能有任何閃失,因為他知道那些孟加拉工人的“個性”。就是要説着訓着才能把事情做好。有兩件小事兒讓我很感動:一是,演出的頭天,深夜了,台子還沒有搭好,我正着急,伊利亞斯先生出現在我的面前。他一一詢問着布場的情況,並向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不説,還自己在搭好的舞台上一塊塊、一步步地試着檢查着。他轉過頭微笑着安慰我説“Mindy,don’t worry.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We would succeed.”我的眼睛潮濕了。二是,這次活動中,彰顯了我們這個小小團隊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年輕的志願者年身上透出的優秀品質。

這次演出非常成功,也獲得了很大反響。從此,南北大學裏師生們主要談論的話題就是:中國的大學生真棒!演出實在是太精彩了!中國的音樂真美!這次演出充分展示了中國優秀的文化。每每聽到這些讚歎,我的心裏甜滋滋的,之前所有的苦、累、“不爽”和“鬧心”都跑得無影無蹤了。

那次活動後,我在空間裏寫下這樣一篇日誌:

夢在春天放飛 ---“中國之春”活動有感

(20xx-03-13 22:54)

11日的“中國之春”活動已過去兩天了

然而那台上台下同時沸騰並同唱

“中孟友誼地久天長”

場面仍在眼前晃動……

外方院長走上台來

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走上台來

可愛的中學生們跑上台來

所有在場的孔子學院的師生們都擁到台上

頓時台上台下歡呼雀躍起來......

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啊

春 預示着新的開端

春 承託着新的希望

春 放飛着新的夢想

孔子學院是中國的 更是世界的

漢語語言是中國的 更是世界的

這次活動之後,我們不但將其列為每年的常態項目來開展,而且還創立了以“中國之窗”為主題的“中國春”“中國日”“中國月”等系列活動。活動中,我們以中國——南亞文化論壇,魅力中國圖片展,編排關於中國傳統習俗的小品等多種形式,宣傳和介紹中國文化。中國駐孟加拉前任大使張憲一在首場文化論壇上發表題為《中孟交往的歷史與傳説》的演講。他以中孟交往的歷史為主線,介紹了2420xx年前起源於中國先秦時期的南方絲綢之路,文明間的互動,印度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航海技術的發展對中孟交往的貢獻,以及近、現代中孟友好交往的傳統,從宏觀上勾勒出一幅中孟交流的歷史畫卷。

在中國日上與外方院長同台主持

印記3. 一道靚麗的中國風景線

20xx年的春天,孟加拉南北大學孔子學院迎來了作為漢語教師志願者的第一批來自雲南大學的10名實習生,都是年輕的女研究生。她們在當地的言行舉止給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並帶去了生命力,被當地人稱為一道靚麗的中國風景線。除了漢語教學外,她們的身影無處不在:孟加拉的國際語言日裏有她們的孔雀舞和中國古箏彈奏;接待高訪的禮儀小姐是她們當然的“角色”,似乎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一樣;孟加拉的大型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她們的到來,給孔子學院帶來了新的生機。

她們在孔子學院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鍊。她們長大了,她們會自己照顧自己了,她們會做飯了,她們會笑着面對和克服惡劣的環境給她們帶來的種種困難。同時,她們也使我慢慢學會如何去理解她們和怎樣與她們相處,也學會用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愛別人、愛她們,也進一步明白怎樣才能當好這些孩子的“家長”、朋友、“閨蜜”和“BOSS”。

在孟加拉經歷了許許多多以後,我深深體會到:只要一切從心,什麼都能克服,什麼都能戰勝,什麼都可以做到做好。

印記4. 一件難忘的事

熱情友好的孟加拉人,樂於助人是他們的一大優點,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點。一次,我要坐RICKSHAW(人力車)去一個地方。我手手腳腳地比劃着解釋和説明,可是那個車伕怎麼也搞不明白,這時候我和車伕周圍聚起一羣人,從他們眼睛裏可以猜到,他們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可否為我做點什麼。突然,人羣裏走出一個人來,用英語詢問我是怎麼回事情,我把情況和那個要去的地點告訴了他。他很快就用孟加拉語解釋並告訴了那個車伕該怎麼做,車伕一下就明白地應道“TI KA CEI(孟語:好的。知道了。)”我感動地對那個男子説“THANK YOU”。可那個男子像是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微笑着淡淡地答道:“YOU’RE WELCOME”。

説到RICKSHAW,這是跟我們中國自行車一樣多的外出常用交通工具。只是不是你自己騎它,是別人“替”你騎。這是孟加拉的一大景觀。其實,這裏我要説的第一感受除孟加拉人熱情友好外的另一感受:烏鴉多、蚊子多、車輛多。

剛到孟加拉每天早上先聽到的是5點的禱告,接着就是烏鴉的叫早;被某達卡記者稱之為“迎賓小姐”的蚊子,我是它們的重點“喜歡對象”,無論何處它們都會趕來問候,並從不打招呼就“吻”得我渾身都是“吻痕”;達卡的街道就像停車場的一條條進出口,出行的車輛費勁地向前爬行着,如果你看到這裏狀況,那北京的塞車根本就不算塞車了。

寫在“印記”後的幾句話

去年(20xx年),當我收到一封“我們曾經走過”文集撰寫倡議書時,頓時心潮起伏,激情飛揚。即刻回覆並表示一定要寫。可是,孔子學院的事務纏身,寫寫停停、停停寫寫一直不能完稿。越是這樣越是不能縷出個頭緒來。另一個原因是要寫的太多,不知從哪裏寫起;要説的太多,不知從那裏説起。幾番折騰後,把所有寫得半成品都廢了。我索性擱下筆,不想再寫了。可怎麼也放不下這件事情。

一天傍晚,和往常一樣學院所有的人都走了我還沒走。我走出我的辦公室,不知為什麼,沒有急着馬上回去,而是不自覺地走到每間自己和老師們一起裝扮設置的教室、活動室,看着那一個個用漢辦發來的精美的舊的日曆做成解釋各個文化的解説圖片:茶藝、書法、京劇國粹等;看着那一個個精心設計的自鳴得意的受到稱讚的活動室的名稱“香茗屋”“音韻亭”“迎賓閣”“翰墨榭”;兩位大使為我們設計的題字“東坊”“熙悦”“中國印象廣場”;還有我和第一批實習生爬在地上一點點設計的實習基地的主題“明天會更美好”......摸着、看着、想着,馬上就要離開這個自己用浸全心“料理”着的(張大使曾誇我説“是在全心地經營着的”)這個“家”,心裏沉沉的不捨。

但是,當我看到孔子學院在達卡乃至這個孟加拉的影響力,看到越來越多的孟加拉人要求學習漢語,看到孔子學院為中孟兩國間的相互交流所起到的橋樑作用,我的心裏感到莫大的幸福。這種幸福感不單單是看到了我為進一步增進中孟兩國人民的友誼、為兩國間築建新的“絲綢之路”貢獻了微薄之力的成果,更大的幸福感是看到了孔子學院在孟加拉掀起的漢語熱潮,聽到孔子學院在孟加拉乃至整個南亞的強力作用的迴響。

這回響,將在孟加拉這片金色的土地上奏出更美的交響樂章;這回響,將使孟加拉人民更多地聽到中國發展的新樂章;這回響,將永遠激盪在一我的心中,激勵着我為我熱愛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去奮鬥,貢獻我的畢生。

本文收錄於安然、劉程主編《文化傳播使者:孔子學院院長故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11月第一版。

本文作者: 周銘東

來源公眾號:孔院長作者簡介

周銘東,教育學博士。雲南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20xx-20xx年,任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20xx-現在,任孟加拉國達卡大學孔子學院首任中方院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rexw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