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根據教學參考,我打算採取兩種思路進行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一,聯繫生活經驗和閲讀積累,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把觀察思考、查閲資料、提出創意結合起來。這一部分由課上完成。

第二,引導學生走進自然,直接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現,特別是要細緻觀察熟悉的動植物或自然想象。這一部分由學生自主完成。

分析單元四篇文章後,發現《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寫作結構特別適合學生模仿學習,這一課寫作思路:提出問題--試驗證明--受到啟示。這與綜合性學習的第一條設計思路正好符合。所以我首先和孩子們學習了這一課,隨後佈置了10篇相關的閲讀文章,並設計了閲讀表格,包含兩個大問題:“故事中的發現”、“給我的啟發”。一方面讓學生在閲讀中有所收穫,另一方面是給予他們一個啟發,希望他們能夠認識到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間也許存在着密切聯繫。

隨後,我設計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任務單,用表格的形式規劃學習任務。

在開始這次任務之前,我特意安排了幾個學習能力強,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作了示範。我們先聊了聊所瞭解的仿生學現象,並指導他們如何蒐集資料,截取有用資料形成解釋。這幾個學生在課堂上藉助PPT和資料,清楚地向全班同學作了講解。然後,全班開始本次的綜合性學習。為期近兩週。

所有這些學習安排,在開展教學時同時進行,是為了將課文、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展示台這五塊內容有機整合起來。綜合性學習的交流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採用“先講解再提問後解答”的形式,力求讓更多孩子站上講台,與同學們分享。我作為教師更多的是給予表揚,提出注意事項。

最後落實到習作。本次習作要求:“把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寫下來,也可以把活動經過或心得寫下來。”我把這節作文指導課的重點落實在寫“發現”。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板塊一:回顧單元學習內容,交流綜合性學習。

板塊二:習作指導,按照“觀察——發現——啟示”設計

(參照《蝙蝠和雷達》一課,明確本次習作寫作順序)

一、如何擬定題目

(將課內外所讀文章題目進行分析比較,發現規律,擬定題目)

二、學習開頭寫法

(例舉課內《蝙蝠和雷達》、課外《含羞草的啟示》的開頭部分,交給兩種方法——開頭點題,突出中心;疑問式開頭,自然引起下文)

三、藉助資料,寫明奧祕和發明創造

(選取《蝙蝠和雷達》的第7自然段,與專業資料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蒐集的資料需要進行轉化,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文字。)

四、寫寫自己的發明設想

(這是本次寫作的重點,讓學生寫寫這次探索學習後,自己的啟發與發明設想。)

板塊三:拓展寫作:走向大自然,探索更多發現

(將學生的視線引向自然界,觀察身邊的動植物及自然現象,學會細心觀察,並與同學交流。)

之所以將本次習作的重點放在寫自己的啟發設想,原因有二:

第一,教學參考書對單元習作要求的表述中,有句話是這樣説的:雖然本次口語交際與習習作重點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但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時的態度、團體合作的精神、勇於探究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師也要給予積極評價語鼓勵,給學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為學生今後的探索播下興趣的種子。我希望綜合性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觀察和發現,還要讓學生學會深入思考,學會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從語文立場出發,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發明,通過班級討論交流,學生們明白了,可以寫寫新發明的外觀、功能、如何使用等方面。

第二,源於個人原因。我在上師範期間,有一學期學校開設了“創造課”。授課的老師一陣感歎:讓大學生學習創造?可笑。最好的創造年齡在國小。真是本末倒置!那一學期,我們的“創造課”無非就是討論一根針、一塊磚有多少種用法,全班邊玩邊頭腦風暴。沒有規範的課程體系,實際收穫並不大。

基於以上原因,我希望藉助本單元本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們藉助語文這個工具學習創造,學習表達。因為創造過程與學習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需要通過學校教學活動培養,而課堂教學又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活化場。不同的是,我們用語文課程的方式培養創造,用語文的方式詮釋創造。

這次習作上完後,受到許多爭議,聽課老師認為這堂課的問題很多:在學生提出疑問時沒有側重觀察,觀察應該是產生疑問的基礎;對於疑問,並不是一定要通過蒐集資料來解決,可以相互討論、交流;課堂對於學生不開放,也許有的孩子是不願意順着老師的意圖去學習的,應該給予學生一個開放的環境;應該把觀察、發現與思維過程寫明白,側重學生個人的所得所想;習作中應該相信學生的潛力,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寫作,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指導更有意義。

對此爭議,我仍有自己的辯駁。

蔣軍晶老師在《讓孩子學會寫作》一文中説道:

閲讀和寫作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

歌德説:“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祕密。”

作為老師,我們當然要努力不讓這個“祕密”成為祕密,我們要提醒孩子們用作家的眼睛去閲讀,在閲讀中發現寫作的形式。

本次習作,除了觀察和發現外,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讓學生簡單瞭解像《蝙蝠和雷達》這種科普小短文的寫作形式。其實,這種形式在閲讀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是反覆出現的,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無形地在操作運用了,只不過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可以作為寫作形式來使用的。

當然,我的這堂習作課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可是,就像老師們常説的:面面俱到會哪一面都達不到。也許,我這是一次失敗的試驗和嘗試,但我依然相信這樣的一次習作指導課會給學生留下些什麼。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q0go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