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如果説起令國人自豪的體育項目,除了乒乓球之外,中國女排必然是不二之選。從五連冠時代開始,中國女排給剛剛走上崛起之路的中國體育帶來了無數的激情與榮耀。時至今日,“女排情結”、“女排精神”依然詮釋着國人對這支隊伍的偏愛。

早年間,為看一場女排的比賽萬人空巷,如今,國人再一次為中國女排血脈賁張。在里約奧運會半決賽上,中國女排3-1力克荷蘭隊,成功闖入決賽,距離再次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只差一步。可要知道,中國女排從第一場小組賽開始走到今天,是多麼的不易。

奧運會前,稚嫩的女排大名單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誰也説不好這支年輕的隊伍能在競爭殘酷的奧運會走多遠。小組賽3負2勝的戰績似乎印證了大家的擔憂,主教練郎平默默地承擔着壓力,她在等待,等待着這支年輕的隊伍化繭成蝶。因為她知道,只有這些小姑娘邁過怕輸這道坎,才能真正釋放她們的“洪荒之力”。

淘汰賽第一場,郎平終於等到了姑娘們化蝶之時,中國女排似乎如鳳凰涅槃,在巴西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噓聲中把東道主淘汰出局。賽後,女排姑娘們盡情地歡呼,壓抑了5場比賽的悶氣終於得到釋放。里約當地時間18日晚,中國女排面對小組賽曾經擊敗過自己的荷蘭隊,落後、扳平、被逆轉、再扳平,最終將勝利攬入懷中。連續兩場勝利固然值得高興,但真正令人振奮的是這支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的中國女排又回來了。

我們總是用“女排精神”來褒獎一代又一代的取得輝煌成績的女排姑娘,郎平卻説:“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

的確,“女排精神”不僅僅是一句“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的口號,也不是運動員胸前金燦燦的獎牌,而是融進每一位女排隊員血液中的傳承,正是這種傳承讓我們為之感動。當我們看到女排姑娘在賽場上忘我的拼搏,不管比賽輸贏,都由衷地想為她們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讓中國女排總能在低谷中觸底反彈。奧運還未結束,比賽仍在繼續,8月20日的小馬拉塔納體育館將迎來中國女排的終極一戰,希望“女排精神”再次見證中國的姑娘們登上世界之巔。

最打動你的女排精神是什麼?50後到90後解讀不同

“有一種奇蹟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在取得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門票後,昨天的朋友圈熱血無比,充滿回憶。

如果戰勝巴西是重生,那麼再勝荷蘭就是涅槃。只有看過比賽的人,才知道女排的勝利有多來之不易。這屆奧運,中國軍團經歷太多始料未及,但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此:只要有機會,就沒有不可能!

這是中國女排為中國軍團創造的奇蹟,當年“5連冠”後,女排精神被梳理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而郎平的解讀是: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女排精神最打動你的是什麼?昨天,記者在杭州進行了一場街訪,答案在意料之內,也有意料之外。

關鍵詞:【迴歸】

郎平和女排,又回來了

在記者採訪的十多個人裏,提到中國女排,50後、60後是最激動的,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歸來”,還有人用“火鳳凰”來形容女排隊員們。

生於1960年的郎平,今年56歲,他們是同一代人。女排的崛起、沉寂,復又歸來,和50後、60後的人生軌跡,緊密相連。

61歲的退休教師袁雅娟,對排球的感情很深。“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念高一。杭州舉辦七縣一市杭州中學生排球賽,我是富陽排球隊的。”

她一直記得,那年暑假,一羣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在富陽燈光球場集訓,“太苦了,手關節、腳關節全是淤青。最苦的,是練地上翻滾接球,一個個膝蓋都磨破,出血。”

看到電視裏女排隊員們利索的翻滾,袁雅娟知道,她們背後吃了多少苦。

提到歸來,除了女排時隔2019年,再度殺入奧運會決賽外。還有一位老熟人的歸來,也讓這羣人萬分感慨,她就是郎平。

55歲的林建強一直唸叨,“郎平到底是鐵榔頭!感覺80年代的女排又回來了呀!”

1980年代,正值50後、60後最青春的時候,女排就是在那時崛起的。郎平、陳招娣、孫晉芳、張蓉芳、周曉蘭、陳亞瓊、楊希等等,這些女排隊員們的名字,他們一直記得。

在最熱血的時候,遇到了最激情的女排,這個印記,就這樣刻進了他們這代人之後的人生裏。

“那時候,電視機還很稀罕,我們都擠在有電視的人家裏,看女排比賽。”餘伯牙説,這是那個年代的時尚。

其實當時還有一個時尚,是追看日劇《排球女將》,“看小鹿純子(《排球女將》女主角)和她的絕招‘晴空霹靂’。”

當時,他們都以為女排會一直這樣無敵下去,沒想到沉寂了那麼多年。就如他們的人生,起起伏伏,以為塵埃落定了,卻沒想到不其然地再度感受到了當年的熱血。

關鍵詞:【團隊】

“我們打出了團隊精神”

昨天看對荷蘭的比賽時,記者身邊的同事們,一直在感慨,“配合得真好”、“真有默契”,還有人因此推出結論,“女排隊員們感情一定很好。”

團隊精神,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詞。但在奧運會上,需要團隊協作的三大球,總是添堵。

所以,女排隊員們表現出的那種默契和配合,打動了很多人。

“我記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奪冠,頒獎的時候,隊員們把因傷無法參賽的隊員的球衣一起帶上了領獎台,太讓人感動了。”那些讓人感動的細節,浙大的研究生學霸苗嶽棟,都記得很清楚。

練過排球的袁雅娟就説,當年集訓,為了訓練團隊精神,一羣女孩子同吃同住,“教練説,要練到彼此之間完全信任,放心到可以把後背完全交給對方。那就勝了一半了。”

在賽後發佈會上,女排隊長惠若琪在總結成功經驗時説,“我們打出了團隊精神。”

有意思的是,記者發現,最看重團隊精神的,是70後。他們處於人生的上升期,不少是中層力量,管理着一批80後、90後,就和郎平帶着這羣年輕隊員們一樣,如何將大家擰成一股力,是他們和郎平都要面對的。

關鍵詞【不放棄】

拼盡全力,結果不重要

前面提到50後、60後、70後,對女排精神的不同體會,那在爆發期和拼搏期的80後和90後,他們的感受是什麼呢?

用當下最紅的王寶強飾演的許三多的話來説,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這次的里約之行,中國女排走得並不順利。小組賽,2:3輸給荷蘭,也將中國隊逼入絕境,不得不在淘汰賽中面對東道主、衞冕冠軍巴西隊,讓中國隊九死一生。

那場與巴西之戰,記者整個人是繃着的。她們獲勝的那一刻,我整個人就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19歲的北大學生倪子騫,對中國女排曾經的輝煌並沒有什麼概念,但這場比賽居然把他看哭了。

“太不容易了,明知有些球已經救不回來了,她們依然竭盡全力去接。就是不服輸、不言棄。”

倪子騫其實也是一名“競賽選手”,他參加過全國高中生物理競賽。他説,雖然比賽模式完全不一樣,但那種強競爭性和競賽中的各種複雜心情,是相差不大的。

“後來,我看到現場報道,才知道現場情況,比我隔着屏幕感受到的,還要緊張。巴西是排球強國,這次又是主辦國,現場萬人座位,95%都是巴西人,只要中國隊員一發球,現場就噓聲一片。在這麼嚴峻的情形之下,她們還是贏了,那得多強大的心理素質,多大的抗壓性!”

小説裏的反轉和逆襲,出現在了女排身上。這不是運氣,而是她們的堅持和倔強,換來的。

“我記得有個扣殺球,扣了四次才成功,前面三次都被攔網攔回了。隊友助攻,第四次朱婷扣球成功。扣成功那一下,朱婷的霸氣表情讓我很受鼓舞。”浙大研究生惠紅勛説。

對很多80後、90後來説,看到這些同齡人,還是女孩子在賽場上這麼拼,內心感受到的震動和震撼,是不可比擬的。

我們一直被教育,要堅持,不要輕言放棄,重要的是過程,只要努力了就問心無愧。很多人是疑惑的,現在,終於找到了最佳答案。

我相信,不管女排是否能夠拿到名次,最終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對於中國人來説,她們,就是冠軍,就是英雄。

標籤: 中國女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px4v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