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女排奪得2019年奧運會冠軍,隨之而來的女排精神深入人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

中國女排里約奧運上打敗強手塞爾維亞隊(8月21日)奪冠。決賽前中國女排反敗為勝,淘汰巴西進入半決賽,又戰勝了荷蘭進入決賽,媒體評論紛紛為久違的“女排精神”再現而歡呼。

中國女排里約奧運上打敗強手塞爾維亞隊(8月21日)奪冠。

按照女排教練郎平的説法,“女排精神”就是棄而不捨,“團隊遇到苦難永不放棄”。“女排精神”的提法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以郎平為主攻手的中國女排發揚奉獻拼搏的的精神奪得所謂“五連冠”。其實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源於文革末期日本女排教練大鬆博文引入的“魔鬼式訓練”,即強調嚴酷、團結和拼搏的訓練方法。發明翻滾救球技術的大鬆博文要求日本女排隊員在防守時明知一個球無法挽救的時候,也必須要上前撲救。在本次里約奧運排球比賽中,這種明知無力挽回但仍然奮力撲救已經成了標準的防守動作,表現出頂級選手的頑強精神。60年代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執導下屢勝身材高大的歐洲隊,日本女排有了“東洋魔女”的稱號。1964年在東京奧運上,大鬆博文帶領的日本隊戰勝蘇聯隊奪得奧運會首枚女子排球金牌。

時代標籤

文革結束後在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席位,同年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首奪亞錦賽冠軍,成為“三大球”中最先“衝出亞洲”的球隊。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當口,對女排的勝利的宣傳似乎為整個社會增添了信心。1981年中國女排又7戰7勝奪得世界盃賽冠軍。接着1982年女排在祕魯的世錦賽上再次奪冠。隨後在1984年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獲得冠軍,實現了“三連冠”。在其後一些年裏,中國女排創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的紀錄,可謂輝煌一時。

當時官方媒體有許多關於在“女排精神”感召下,工人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的報道,“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後,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當時《 日報》還開闢了“學女排,見行動”的專欄。有評論説,在市場經濟改革和打開國門的初期,中國人意識到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不少失落旁徨情緒,那時候的“女排精神”的確給當時的社會注入了信心,影響了一代人。這次在北京機場歡迎女排隊員從里約凱旋歸來的人羣中,就有打出標語自稱是60後的老女排球迷。“女排精神”成了一個時代的標籤,之前不同時期官方宣傳的其他精神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價值觀。跟女排精神同時代被提倡的還有“張海迪精神”。比如文革時期有“反潮流精神”。更早還有“鐵人精神”和“雷鋒精神”等等。

奧林匹克

説回到體育,雖然説現代的競技體育項目不分高低貴賤,但許多運動的起源有上流階級的烙印,比如馬球,射擊,擊劍,滑雪……奧林匹克精神,究其起源,也和歐洲的貴族和紳士精神相關。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法國人顧拜旦的奧運理念就深受當時英國上流社會公校的所謂貴族精神影響。英國公校都重視體育教育,信奉“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的古訓。英國奧委會更把英國奧林匹克傳統上溯到162019年英格蘭出現的使用奧林匹克名稱的紳士體育競技。據稱當初威靈頓公爵在打敗拿破崙後説過:“滑鐵盧的勝利,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決定的”。儘管這句話是否出自威靈頓之口存在疑問,但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讚揚英國上流社會的學校通過體育教育塑造了學生剛毅性格。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後來説,或許伊頓的操場導致了滑鐵盧的勝利,但是後來的許多戰爭失敗,也源於伊頓的操場。他的意思是英國上流社會一直在墮落。之前也有批評者説,伊頓公學欠缺思維訓練,缺乏應用,缺少知識,智慧和理性。至於182019年6月18日發生在滑鐵盧發生的決戰,結果恐怕是取決於最後趕到的十幾萬普魯士援軍,而不是伊頓的操場。當日威靈頓和拿破崙各方率不到七萬兵力上午開始決戰,到傍晚雙方後備隊都投入了預備隊後,戰場上仍未分出勝負。有人説到晚間法軍已經逐漸佔上風。就在這時候普魯士統帥布呂歇爾帥十多萬援軍趕到,給了拿破崙的法軍決定性的一擊。上流社會教育強調紳士的才能必需得到全面發展,還要接受灌輸公平概念的體育教育。最初的奧運精神就是由這種紳士型業餘選手來體現,那時候選手做訓練準備都會被認為是作弊行為。

到了20世紀隨着歐洲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紳士型的業餘選手已經過時。特別是在蘇聯東歐出現了全職業餘選手製度,即雖然選手不是以體育作為終身謀生職業,但是這些業餘選手在國家的體校和體育機構獲得資助。

集體主義

在中國被許多人稱此為“舉國體制”,中國女排也是這種全職業餘選手。舉國體制令西方靠自己資助的業餘選手處於劣勢。但自70年代始奧運會逐漸取消了關於業餘選手參賽的要求,歐美國家也開始了政府扶持和投資的做法。英國里約奧運金牌超過中國就被歸因於20年前政府對體育加大扶持力度。上世紀80年代被總結出的“女排精神”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科學求實、為國爭光等內容。同一般所説的自律,拼搏和協作的體育精神相比,關於“女排精神”的宣傳更多強調了中共的集體主義傳統,即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羣眾的集體利益。這次中國女排里約奪冠後,左派人士評論説,“女排精神”就是毛澤東講過的:“百摧不垮、打不爛、永不服輸”,“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果真如此嗎?自“女排精神”最初提出到現在,中國經過了幾十年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中國體育界面貌已經今非昔比。社會已經普遍接受運動員在為國爭光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也接受了對運動員的金錢獎勵。在美國打職業籃球,年薪上千萬美元的姚明,通過企業贊助和廣告合同成為鉅富的著名選手王楠、劉翔等人都成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這次女排獲勝不要説同毛澤東的教導相聯繫,就是同80年代提倡的“女排精神”相比,時過境遷,精神內涵也未必完全相同。欣賞英國貴族教育的人會説“滑鐵盧的勝利,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決定的”,但也有人指出實際上滑鐵盧軍事勝利的背後是英國超過法國的經濟和貿易能力以及人口的增長。中國女排前主教練陳忠和在中國女排里約奪冠後説“精神是看不見的東西,應該是從每一天的訓練中去體現,而不是喊口號。沒有每天的訓練做基礎,談什麼精神?”女排勝利的背後也是龐大的訓練基地和國家投入的支持。

標籤: 中國女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o04j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