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19篇)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19篇)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重大任務,開啟了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徵程。政法系統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投身於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抓好與政法綜治密切相關的工作任務的貫徹落實,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結果。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19篇)

增強法治觀念,提高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作為政法工作者,要帶頭樹立對法律的敬畏之心,養成尊重“法治”、維護“法治”的良好習慣,引領全社會尊法守法。要從內心樹立對法治的真誠信仰、真心擁護,始終忠於法律,嚴格依照法律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任何時候都不能用任何藉口任何形式徇私枉法;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政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要培養法治思維,把法治作為約束自身執法司法行為的準則,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政法委要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等方面,發揮好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職能作用,努力提升政法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守住法律底線,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政法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於擔當,牢牢守住法律底線,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使各類違法行為依法受到懲處,使社會正氣得到弘揚,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尊嚴。作為基層一線具體的執法機關,要有職業操守,要忠於法律,忠實履職,嚴格執行法律,在每一個具體案件的辦理過程中,都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讓羣眾切身感受到司法公正和社會的公平正義。要正視羣眾反映強烈的有法不依、有案不立、信訪不信法、在執法中辦關係案、人情案等執法司法不公問題,堅持嚴格執法,規範執法行為,迴應人民羣眾對法治建設的需求和期待,樹立法律公信和司法權威。

圍繞公正司法,推動司法改革任務落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從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羣眾參與司法、強化司法人權保障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等方面,為司法改革點出了題目,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為縣級政法部門,要根據中省統一部署和要求,主動對接、不等不靠,積極實踐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司法改革任務有效落實。結合實際,基層政法機關可以在一些非常關鍵而又較容易落實的業務工作機制方面先行先試,如法院在建立立案登記制度、主審法官負責制、裁判文書公開、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方面,檢察院在強化法律監督,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完善人民監督員等制度機制方面,公安機關在加強對行刑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推進警務公開等方面,積極探索,積累經驗,通過司法改革的實際成效,提升司法機關形象和公信力。同時,要積極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建立分工明確、配合有力、流轉順暢的銜接機制,將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治軌道內解決。

加強宣傳引導,努力促進全民守法。

依法治國的基礎是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風氣。政法機關要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當好法治宣傳的排頭兵,發揮主力軍作用。要突出宣傳重點,強化法律服務、以案釋法。建立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成立普法講師團,推行“一村一干警”工作機制,進村入户開展法治宣傳。通過政法幹警為老百姓提供零距離法律服務,引導羣眾運用法律武器維權,用事實來證明“信訪不如信法”。要靈活宣傳形式,創新宣傳載體,採取送法下鄉、法治文藝節目演出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深入開展法治教育,建設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闢解讀,收穫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更明確了今後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後。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於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於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隻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嚮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祕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説》,第16課的《新心願》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着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脱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範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範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並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隨着教研的深入,結合我們德法課本身的性質,我們認識到“議題式”並不單單是整節課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而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課堂的學習、交流。那麼針對《我的苦與樂》這一框題,怎樣來體現我們這一研修主題呢?通過教研,我們從課本中兩個小朋友對待紙張不同地表現入手,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為是浪費紙張的行為?哪些行為是節約用紙的行為?教會孩子去辨析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如果當孩子提到學習中浪費紙張的行為時,我們就順勢引導全班學生圍繞着現實生活中,自己或他人浪費紙張的行為,去思考、去辨析。在整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的提升、引領,拋出重點問題引發孩子繼續去思考、分析,更多的去辨析自己的行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基本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找出能引起學生思辨點的話題,引發學生思考、辨析,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究和交流,結合不同的視角,“問—思—辨”相結合,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並勇敢地表達出來。但是,我們也發現,在教學中過多的想呈現對學生思辨力的培養,對於二年級的研修主題“後疫情時代國小生公共環保意識的提升”在課堂上的引導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當然,對於這一主題的探究我們也是剛剛起步,還需要在後續的研修中不斷的總結經驗,積累成果。隨着片區研修展示活動的結束,新一輪的研修即將開啟,期待與五片區的所有老師同行。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隨着我國法律的逐步健全,國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國”、高度民主的法制軌道。在教育領域,主要體現在學校“依法治校”,教師“依法執教”。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對教師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樹立高尚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眾所周知,‘依法執教’,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其含義有二,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二是教師要善於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那怎樣才能做到“依法執教,以德育人”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好教育法規是前提。

教育法律、法規,是規範教師行為的準則,是指導教師育人的綱領,是依法治教的前提和依據。《教師法》第八條明文規定,“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是每個教師應履行的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也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我經常學習各種教育法律、法規,經常收看中央電視台《今日説法》等相關欄目,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和職業道德意識,增強依法執教的觀念和能力。

二、知法守法,為人師表是關鍵。

學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問題。尤其是我們在面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時,更應當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學生的心靈中去,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準癥結,制訂措施,並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師生關係,同時還要有耐心,做好“學生的問題會反覆、反彈”的心理預備,再次幫助他改正缺點。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為人師表。”這在另一個層面上要求我們要依法執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教師以身示範,為人師表,以模範行為影響社會,教育學生。

三、愛崗敬業、有愛心是基礎。

愛崗敬業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是育人的基礎。我們要樹立“學校是我家,繁榮靠大家”的觀念,只有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併為為這個家而奮鬥,才能真正把“愛崗敬業”這一觀念落到實處。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還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因為,愛是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基礎,是教師的天職。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撫摸和問候,為學生整好領子,扣好釦子,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節,卻會給學生的心靈極大的震撼,使他們從中感受到老師給他們的'温暖,從而也喜歡接受老師的教育,努力把學習搞好,特別是對後進生的轉變,作用就更大。

作為新世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對自己的事業有足夠的認識,把自己的才華和青春獻給教育事業。在學生面前,我們教師應是道德的權威,每時每刻都在用我們的品格感染學生。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道德的楷模。

在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作為教育者不僅自己要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在法律的保護下茁壯而健康的成長。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組織的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在此次培訓中,我收穫滿滿。

此次培訓會由教育局陳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重要講話。朱強調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

接下來是二小的優秀教師駱分享了她在教學國小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敍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温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温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下午的課堂,由最近到南昌參加部編歷史教材教研員培訓的駱帥老師主講。她為大家詳細介紹一年級道德與法治各單元的內容,要求和教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加以闡述,鼓勵老師們引導和組織學生,在各種有趣活動中去體驗,從中獲得收穫,促進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網上有種説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認為,年紀越小,教材越薄,課越難上。教師絕不能等閒視之,率性而為。教育人既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及時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識,學會新本領,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於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風,更不推波助瀾。

最近,中國環保部宣佈,今年底前拒絕塑料、紙張等四類二十多種固體垃圾入境。現在,國家推進部編中國小歷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抵制國內外反動、落後、腐朽的精神垃圾。通過陳老師、駱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藴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部編本國小一年級《道德與法制》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敍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温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温暖的關係。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6

20xx年11月11日在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去蘭陵參加了臨沂市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本次活動分為觀摩教學活動及互動研討活動兩種形式。會上由全市選拔推薦的優秀教師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純正的發音、嫻熟的教學技巧、精緻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素質,令人歎為觀止。

通過本次活動,使我感觸很多,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法治教學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次觀摩活動涵蓋兩個年齡階段,有四年級的《父母默默的愛》和六年級的《我們受特殊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兩節法律知識課。對於難懂的法律知識,兩位老師講起來卻清晰明瞭。比如第一課《我們受特殊保護》,張老師能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和守法觀念,幫助學生自覺地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課伊始,張老師通過課前交流讓學生説説未成年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特殊之處,引入“我們受特殊保護”。正是因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們的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樣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呢?引入新課《專門法律來保護》。這節課張老師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一:專門法律有哪些。讓生從課本中找找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並請學生思考為什麼通過專門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師講解出發點和立足點。活動二:專門法律我瞭解。張老師先借助教材中“知識窗”,讓生明確相關法律的內容、特點和價值。學生明確後,教師在藉助闖關小遊戲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最後,教師發放法律條文資料,生配樂讀法律條文,鞏固對法律知識的認識。課後踐行環節,讓生繼續瞭解《兒童權利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

二、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任務參與。

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但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上表現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學習能力上也有不同,應該注意。

三、讓學生自由的發言,在討論的時候不去限制學生。

張老師在執教《公民的基本權利》這課中,讓學生自己去摸索,鼓勵學生以聊天形式來上課,讓學生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成立一個個學習的小組,讓學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後課堂上小組之間進行搶答,讓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預。

四、存在不足與今後打算:

1、我的教學還是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足。

2、課堂中我講的太多,學生交流的時間略短,總感覺孩子不會、不懂,沒有真正放手給孩子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更進一步提高,需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要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創新,開拓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7

一、正確認識學習法律的意義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其內容包括八個方面,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教育部7年制定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八個方面要求,第一條就是“依法執教”。為什麼《教育法》、《教師法》、《規範》都把守法作為教師的第一條?一是傳播人類文明的需要,二是教書育人工作的需要。三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四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五是規範自身行為的需要。因此作為人民教師明確學習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正確認識的權利與義務

(1)正確認識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教學權;

學術研究權;學生管理權;與學業評價權;獲得勞動報酬權;享受福利待遇權;參與民主管理權;參加進修培訓權”等八項權利。教師的六項義務:“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貫徹

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2)從法律的角度認識未成年學生的權利。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未成年人在學校享有的權利:受教育權、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身體自由權和內心自由權、肖像權、財產受到管理、保護權、獨立財產權、榮譽權、拒絕不合理勞動權、民事活動代理權、平等對待權、隱私權、拒絕不合理校內外活動權、休息娛樂權、生活獲得照顧權、獲得良好的校園環境權、名譽權、拒絕亂收費的權利、著作權、民主自由權、民主監督權。

三、正確認識《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提要

預防事故必須做好“三件事”: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出現事故及時救助。首先對學生進行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雷擊等安全教育;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實驗安全教育;進行體育課、實踐課等活動安全教育;提出同學之間矛盾糾紛處理、校園生活中站坐行走規範、節假日往返學校交通安全、日常飲食起居衞生基本要求等等。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校園設施設備驗收、檢查、管理、維修制度;建立校園教室、寢室、食堂、實驗室、運動場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學生違紀行為的處分制度;建立校園危險物品物品使用、管理、儲藏、銷燬制度;建立學校傳染病預防、救治、報告制度等等。再次要嚴格管理,制定各種應急救助方案、組織學生開展火災、地震、洪水等遇險逃生訓練;堅持對學校的使用的設施設備進行經常性安全檢查;對學生中出現的違紀、違規、危險行為及時制止;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對教師進行一般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保證校醫、保安等與安全有關的人員配備;保證校園的逃生、消防等安全通道暢通;禁止校外閒雜人員進入校園等等。最後,及時救助,在發生校園火災、垮塌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時,領導和教師必須挺身而出,組織學生撤離疏散;對受傷學生應及時聯

系120急救;對學生中發生食物中毒、傳染病疾病流行除及時與120聯繫外,還應通知上級領導和疾控中心到場,確定是否採取緊急措施,防止病情擴大。

四、正確認識事故發生後必須及時做好“四項工作”重要性

及時救助、通知家長、報告上級、善後處理

首先是要積極救治,及時報告。學校萬一發生了學生傷害事故,校長及全體教職工應在第一時間組織所有力量並通過120急救電話和緊急聯繫附近醫院等措施對受傷害學生進行全力救助,力爭使損失和影響減至到最低程度;並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聯繫受害學生監護人,有必要的要及時聯繫公安等部門。在事故處理過程中要端正態度,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迴避隱瞞、拖延卸責,也不能一味自責、主動攬過。

其次是要主動處理,科學應對。事故發生後校長及相關責任人要積極、主動、真誠地投入事故處理之中;要熟悉法律法規,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和學校;要堅持底線,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要盡力安撫好家長,不要亂表態和大包大攬;要儘量協調處理,不要使問題複雜化;要注重證據的收集,爭取工作主動。

因此,我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識,不斷增強教育法制觀念,在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正確的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8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三觀,在不良誘惑面前説No,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心理上的健康。

這門課程以樹德立人為引領,在尊重兒童生活獨立價值,體現道德教育迴歸生活的同時,更加重視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國小生能夠了解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規範自身行為,學會採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使他們能夠從小就具有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信仰,讓他們積極投身到社會法治實踐中去,從中更好地瞭解法治,運用法律知識,體現“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個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執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徑豐富多樣,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以,在國小階段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從精神層面向學生傳遞健康的思想意識,減少和杜絕青少年犯罪的情況,規避校園霸凌等不良情況的出現,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學習進一步營造更加健康規範的校園環境。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過於關注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優化升級個人的教學思想,更要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需要學的內容不斷的創新整合,切實的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規範約束,建立健康積極的道德評價體系,能夠在學生內心有一杆道德的撐杆,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奮鬥目標,為學生以後的成長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9

本次參加道德與法治的研修活動,自己在磨課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門學科,體會到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樂趣。

《我的苦與樂》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我是一張紙》中的第三個框題,在教學設計上,我運用童話的形式,把紙當做可愛的娃娃導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把紙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紙娃娃的煩惱告訴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願意去了解紙娃娃的痛苦。出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圖片中人們的行為過程中,辨析這些行為做的對不對,深究浪費紙張現象產生的原因。通過讓孩子開展社會調查,蒐集浪費紙張的圖片這一活動,幫助學生意識到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浪費紙張的現象隨處可見,教師適時補充浪費紙張的現象,提升學生的認識。浪費紙張這種行為會帶來什麼危害呢?教師課前進行學生一天用紙量的調查,通過讓學生計算數據,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讓學生談一談這樣做的危害,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明確浪費紙張就是破壞環境的一種行為。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如何做呢?這一環節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節約用紙的方法,教師適時評價總結。活動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特徵,為此我把不看的報紙、不用的包裝盒、掛曆紙和用過的紙杯帶到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應該如何讓這些不用的紙再利用,學生們討論特別激烈,交流了許多小訣竅,出乎我的意料。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又藉機補充,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把這些小訣竅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最後環節,出示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讓節約用紙上升到更高層次,學生認識到節約用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反思自己的這節課,在對課堂駕馭的能力上,還有待提高,教學機智應變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後還應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提高自己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的能力,在課堂評價上也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磨練。學習是無止境的,對於一個老師來説,要學習的還有許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德法老師。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0

20xx年××月××日至20xx年××月××日為期兩天的培訓,我有幸參加了龍巖市教學研究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北京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李爽教授給我們講解。在兩天的培訓中,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説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教材編寫指導思想。研發、編寫一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國小生基本文明素質的養成,反映人類文化成果,充分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有中國氣派的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是教材的編寫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敍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

二、教材編寫是一個複雜的工程,需要處理多方面、多維度的矛盾與關係。在處理這些關係中理清編寫思路,形成教材特點。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説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處理好教材的體系化要求和兒童生活之間的關係,編出真正反映兒童成長需要的教材。整套教材的設計思路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沿着兒童生活不斷變化與發展的邏輯展開。

首先,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人,其生活是整體性的。

其次,兒童是成長中的人,隨着其身心的發展,所涉及的生活領域不斷拓展,內容日益豐富,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更加複雜。

另外,教材的構架是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兒童生活的主導性、多向度和它的發展層次,凝練出相應的生活主題,展示比較典型的生活事件,構成相互聯繫的主題域,對每個主題域的學習目標作出明確的規定。

道德教育的教材與教育過程,就是要幫助學生將這樣一個模糊的存在狀況明晰化、自覺意識化。

通過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藴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李爽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1

4月8日上午,沙河市道德與法治教研員申老師和温家溝中學張老師分別通過釘釘網絡直播的形式作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大單元集體備課》和《樹情懷強思政享經驗》的培訓。

1.國中階段思政課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把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為重點,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

2.提高自身修養,培養能擔社會責任和國家重任的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通過本次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成為孩子良好習慣的楷模。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班都拉所言:個體行為習慣是從觀察學習中獲得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從模仿成人開始的。我想:教師的巨大力量應在於做出榜樣,要做一個言行一致的榜樣,做一個會温暖關心他人勇於承擔責任的榜樣,做一個嚴謹治學的榜樣。教師要做到言教與身教的統一,用自己誠摯的語言教育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人才。

3.做善於學習的人,不斷適應教育工作的需要。未來的考試也會更側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更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持開放的態度,學習吸收,積極研修,終身學習,做潛心治學的學習型教師,以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引領教學;更新和豐實學科知識,服務教學;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施教學;強化道德和法治觀念,完善教學。

在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灌輸的多,學生參與的少。學生不敢説,老師不讓説。課堂死氣沉沉,學生也討厭上這門課,政治課成為學生不喜歡的科目。這樣的課我們老師很無奈。其實,我們不能怪罪學生,我們應從改變自己開始,新的課程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困惑,使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這靠灌輸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怎麼來達到這個目的,值得我們思考。一定要改變以前的舊觀念,讓這門課成為師生之間共同對生活乃至生命的深刻體驗與學習。老師要讓學生動起來:動腦、動手、動筆、動嘴,積極參與,自己去發現、去質疑、去歸納結論,得出正確的認識。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2

4月8日,在釘釘羣參加了沙河市道德與法治培訓,受益匪淺:

一、對一個單元整體的把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首先要清楚整個單元的內容,包括分幾個課時教學,每個課時的內容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2.清楚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大目標又可以分成哪些子目標,每個目標具體在哪一課時落實。

3.分析整個單元的重難點在哪裏,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如何突破這些難點,解決這些重點,儘可能地減少錯誤。

二、着眼點要“遠”、切入點要“準”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必備功課。首先,通熟教材整個體系和單元教材體系,把握整個體系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單元體系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理清了每個階段應該幹什麼,可以幹什麼。其次,根據預設的階段性目標展開小任務式的分配,理清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形成階梯型的塊狀教學設計。最後,精化每一個課時教學設計。

三、進行單元整體設計的開始每一位老師都應讀懂教材,讀懂目標。在理解整個教材的編排體系的背景下,細讀單元教學目標,然後把目標細化分解,細化到新授課、練習課、整理與複習課的分目標以及各目標之間的聯繫與遞進關係。目標解讀充分了,接下來便可以考慮用什麼樣的載體來開展教學,讓孩子能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

四、平時備課的時候,我喜歡先從網絡中找相關的內容來結合書中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分析,這樣會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精準的把握。瞭解完一個單元大致脈絡,然後再對這部分內容在國小階段的來龍去脈也作一個大致的梳理,像我現在是從國小三年級教到六年級,對於前面的學習活動過程和研究方法都基本瞭解,那就重點關注一下具體實施研究方案的步驟,這樣對這個課題整體把握也會有幫助。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這是對單元進行整體設計的關鍵。

五、對一個新的單元課題進行設計時,我們一般按這樣的步驟走: 

1.先把這一單元的課題內容都看一遍,自已定一個教學目標。 

2.看看自己還有哪方面沒有考慮周全。(這樣對提高自己把握課題的能力小有幫助!) 

3.定好課時。每一課時具體幹什麼,要了然於心。

 4.把書上提到的相關內容都梳理一遍。看看哪些環節需要補充進去,哪些需要強化訓練。在瞭解單元整體目標後展開教學,我認為首先要讀懂每個課題的意圖。其次把握整個體系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單元體系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將單元目標細分成課時目標,分析出重、難點。最後精心設計每個課時,尤其是突破重難點的環節要精心設計。在備課組活動時也可以集體討論,單元中的易錯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3

3月24日,在潘南國小舉行了以“提升學生思辨力”為主題的道德與法治研修活動。活動中,來自不同學校的三位老師以同課異構的方式,展現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提升學生思辨力。

這裏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對事物情況、類別、事理的辨別分析,它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生思辨力顯得尤其重要。通過三堂課的學習,我對提升學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見。

學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過教師的説教來實現的,傳統德法課中“這樣對不對”“怎樣做才對”等問題模式不能讓學生產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學生的思辨力。學生應該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通過獨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維的碰撞,層層分析,辯證看待問題,來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矛盾衝突的情境,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過辯證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來剖析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經過思考以後學生的看法不再是簡單的對不對,而是能從多方面的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觀點,客觀理性看待問題。在蓮池學校鞏革老師的課上,我就看到了這種情境的創建,讓學生思考一些具體情境“算不算浪費”,引導學生克服看到用紙就覺得是浪費的思維窠臼,正確看待紙張的使用。

問題矛盾情境的創建,往往很難預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留心學生的發言,抓住學生回答中的關鍵點,展開思辨的討論。以《我的苦與樂》這個課題為例,傳統教學中只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紙張的珍貴,認識到生活中各種紙張浪費現象的危害,培養學生珍惜紙張,保護環境的意識,但在“提升學生思辨力”主題的引導下,這節課在以上基礎之上,還應該更加深入,讓學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費”等概念,進而對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理性辯證地對待。一些大量使用紙張的現象到底應不應該都歸為浪費呢?我覺得不是的。浪費是在滿足使用需求之外的無意義使用,這一點值得在課上通過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來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課上,學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衞生紙擦鼻涕是浪費現象,教師一帶而過,沒有通過這個點來展開辨析,我覺得是錯失良機。可以通過這個點來把學生引入到浪費是必要使用以外的無意義使用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來。

道德與法治課要想能夠切實對學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義,就必須要克服傳統的讓學生看看圖,説説對不對,談談應該怎樣做這種模式,把學生引入到更廣闊的真實生活中去,在真實生活各種充滿矛盾衝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觀冷靜分析問題。教師必須摒棄道德與法治課就是教給學生道理這個觀念,而是把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通過幫助學生提高能力來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認知。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4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xx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闢解讀,收穫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更明確了今後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後。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於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於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隻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嚮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祕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説》,第16課的《新心願》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着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脱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範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範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並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程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5

在教師法制教育學習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注重職業道德

真正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關愛和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是現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師德建設的核心內涵,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每位教師應在教書育人,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昇華道德,積極做高尚師德的踐行者。

二、使我充分認識到了學法用法的重要性

作為人民教師,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須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宣傳法律知識、貫徹法律知識。當然,前提是要增強自己的法制觀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知法、懂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認真履行職責,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堅持做到“為人師表”,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尤為重要

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屢增不減,是法制觀念淡薄的結果,作為人民教師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識是必要的。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時,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滿着獨立性、依賴性、自覺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較大、易衝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做事情欠缺考慮;而且他們的人生閲歷淺,社會環境卻又非常複雜,社會上對青少年誘惑的東西太多,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也發生着重要的影響。如一些非主流文化,網絡上負面消極的東西,虛擬的網絡世界,扭曲的價值觀等。

作為教師,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讓我們與法同行,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6

陽光春日,萬物欣欣以向榮。在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好春光裏,第五片區道德與法治研修活動帶着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老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潘南國小展開。

首先,非常榮幸能夠在這次片區研修活動中出課,在磨課的過程中由衷感謝耿校和趙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讓我能夠找到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能有針對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學,讓自己成長和進步。通過此次出課,我對“學為中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宗旨有了初步的認識,正如耿校所説教學就是“喚醒和激勵”,要喚醒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本身就要做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夠以自己對學科的熱愛感染學生,而不是以教師的思維牽着學生走。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這一學科素養的提升,不是靠教師的知識灌輸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在表達中對比思考。此外,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提升,而不是流於重複學生回答這樣淺層的階段,這種課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磨鍊。

其次,我認真觀看了鞏老師和胡老師的出課,兩位老師在教學時都充滿對教學的熱情和對學生的熱愛,對教學環節的把握都非常明晰,瞭然於心。鞏老師在課堂上化作紙精靈,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課堂,在教學時將生活中浪費的紙量化,讓學生對浪費有直觀的認識,讓孩子在與紙精靈的互動中懂得節約紙、愛惜紙。胡老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浪費行為出發,思考紙浪費帶來的危害和節約紙的好方法,最後倡議書的處理讓孩子們能夠做節約紙的宣傳員,更好地節約用紙,讓思想變為行動。

最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沒有完美的課堂,但好的課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後實踐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問題中思考辨析,在問題中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7

20xx年10月16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衡水第八中學舉辦的“義務教育新教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聽了由天津專家老師郭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國中七年級政治課標修訂教材總體介紹,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彙報。

一、人教版課標教材特點回顧

1、突出背景,強調本質,注重應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2、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強調基礎性,堅持“四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4、重視思想方法,立足學生髮展,提高教科書的“思想性”。

5、加強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聯繫,突出教科書的聯繫性。

6、體現政治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反映政治學科在其它科學和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7、積極探索政治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適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

8、體現層次性和選擇性,將配套教材作為教材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課程性質變化主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以學生道德、法治發展為根本目的。

二、教材修訂的實際做法

1、調整結構、增減內容,構建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合理的結構體系是教科書育人的載體,通過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學生可以看到道德與法治是如何構成的,浩如煙海的學科知識是如何被選擇和組織起來的。因此,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構建,體現了教科書的育人價值。

2、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領悟道德與法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對政治核心內容的理解,在教科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挖掘課本核心知識藴含的思維教育價值,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從中體會課程的學習方法,領悟學習“基本套路”。從而體現教學的育人價值。

3、反映背景、重視過程、加強應用,使學生獲得的基本思想使學生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基本思想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標誌。

4、發揮章節引言的“先行組織者”和章小結的“概括提升”作用,體現知識的整體性。引言是全單元(課)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內容的引導性材料。好的引言,對於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思想教學、培養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發揮章引言的作用,修訂版教科書着重從本單元內容的引入、本課內容的概述等角度組織相關內容。在具體處理中,結合具體內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強探究、重視“綜合與實踐”,積累道德與法治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修訂版教科書非常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體現政治思維規律,倡導探究式學習,給學生一條觀察事物(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教科書從知識內容的發展脈絡、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學習過程等方面考慮,在一些關節點上設置“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領悟政治的本質,提高思維能力,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

6、努力構建較為完善的訓練系統。要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學生達到對內容理解的逐步深入,雙基的落實,能力的提高。正文、習題是一個整體,習題是正文的自然延續,是通過訓練幫助學生理解正文內容的。例子習題整體考慮,加強基礎題,注意題量、梯度。教科書的習題與會考題的定位不同,但教科書的習題可以兼顧會考(越往後可以兼顧的內容越多),但絕不等同於會考題,注意了對會考題進行加工和改造,以訓練本節(單元)的核心知識。

三、對教學的一些建議

1、把整個學段看作一個整體。

2、“理解道德與法治”是教好本學科的前提。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與“用教材教”並重。

4、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8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全員培訓。專家的講座以及一線優秀教師的交流與互動,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國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現在改為道德與法治,這一變化,響應和貫徹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國小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現在八下整冊為法治專冊)將依法治國理念根植於中學教育之中,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真正落實到從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做了精彩的講座:從課改的缺憾談到課改的方向再談到有關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讓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與反思。下面摘錄對我觸動較大的與各位分享:

其一:一個學校的產品是學生?(不,應該是課程。)

其二:能力=?素養(素養特別考慮自我的態度,要喜歡。)這裏康利教授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並做了註解,即為中國未來20~30年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個、2個,不能太多)也即創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內容板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中軸。通過精彩片段的展示,讓所有參訓人員印象植入大腦深處的一句話是:“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這是部編教材改版的一種指向,要讓學生,讓所有人有一種“問心”即所謂的信仰;這也是做為一名教師自身積極向上的一個突破口;也將會是今後考試的一種導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這是部編教材之魂。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卻又潤物無聲地滲透於其中。

除此之外,實驗中學楊肖利老師對七上教材的解讀也甚為贊之。尤其思維導圖的建構值得借鑑,不僅可也幫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有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

還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師對山西近年來會考的導向進行理性分析並給出了科學的備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認識,尤其表達交流上“分點式”到“組織化”的答題為我指點了迷津。

培訓雖已結束,但於我來講學習專研才剛剛開始。只有不斷專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更好地落實課標,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達到真正育人的目標。

法治心得體會1000字 篇19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複雜的相互關係而產生道德,隨着社會的發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於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繫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裏的一個國小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瞭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製品,瞭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説》,收集了自來水的製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則、法律規範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侷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於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並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説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於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鍾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説,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着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着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nzr6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