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記者演講稿(精選18篇)

記者演講稿(精選18篇)

記者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記者朋友們:

記者演講稿(精選18篇)

大家好!首先祝全國所有記者朋友們節日快樂!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記者,你們辛苦了》有一種羣體只有上班沒有下班,整日在外奔波;這個羣體無私無畏,一台攝像機、一支筆就是他們的武器;這個羣體敬業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他們就是我們引以為豪、工作在新聞戰線最前沿的新聞工作者-----記者。

説真的,我們對記者這個職業是最熟悉不過了,每天收看各種外界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和記者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沒有記者,我們的世界就會完全被隔絕,外界的信息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因此,從這一點出發,記者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説,是親切的,不可缺少的。

有人把記者稱為無冕之王!我覺得一點也不誇張,我們記者心繫百姓生活,反應大眾心聲,弘揚人間正氣,謳歌時代精神。我們的記者為了報道出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論夜晚白天,不論嚴寒酷暑,扛起攝像機,拿起手中筆,四處奔波,不疲採訪,他們用鮮活的鏡頭和生動的文字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同時也用他們如劍的眼睛揭露黑暗,直指貪官污吏的脊樑。

朋友們,也許你們很羨慕記者這個職業吧!你們只看到他們的風采、他們的光環、他們的榮耀!卻看不到每一篇文字、每一張照片背後,他們的艱辛、他們的汗水、他們的鮮血!!!面對幾米開外爆炸的炸彈都不曾退卻的新華社記者王靜文;頭部受傷、臉上掛血還依

然堅持工作的中央台記者徐少賓;遭遇四次大洪水,每次都是第一個上前線採訪,最後一個撤回的,還被譽為“追逐洪峯的新聞記者”陳放軍;再看看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記者,就在伽巴地震中,無論是電視台還是報社的記者們,他們都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在艱苦的環境中,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啃幾口乾饢,困了睡帳篷,他們不畏艱險,無怨無悔。

曾幾何時,我們的記者為了揭穿“傳銷”害人的真相,他們去做卧底;為了揭露黑作坊的醜惡,他們喬裝打扮;緝毒前線,他們和武警戰士一樣風餐露宿、晝伏夜出 。等等等等……我們的記者為了羣眾的知情權,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為了共和國健康的肌體不被腐蝕,他們拿起了手中的筆和攝像機,以激情與執着為記者二字注入着更加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我們正處在民族振興、改革發展的偉大時代。20xx北京奧運會,中國為世界打開了一扇窗;20xx上海世博會,中國向全世界敞開大門,讓中國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這些榮耀,正是因為我們的記者,才讓我們的中國名揚全世界。辛苦而光榮的記者們,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記者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們:

很榮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在這樣特別的時刻,我能獲得這樣寶貴的發言機會。

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向所有記者同仁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因為今天是我們自己的節日。向所有領導、讀者及關心和支持我們報紙的各界朋友表示最真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舞鞭策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記者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記者是一個光榮的稱謂。

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記者。

我們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從近代報紙開始,新聞工作就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早在1849年,馬克思在針對《新萊茵報》的審判法庭上,就曾明確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説,是社會的捍衞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選擇了記者,就意味着你必須承擔起社會發展觀察者、記錄者和守望者的歷史職責。

我們感動,因為我們是記者。

我們弘揚社會正氣,我們讚美祖國山河;我們關注社會各界、普通百姓的熱點難點,我們把握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脈搏;我們用心在追逐真理、正義;我們用筆在不斷地記錄、思索。在所見所聞中體驗人間真情,在口誅筆伐中揭露社會假惡。

我們辛苦,因為我們是記者。

風餐露宿、終日奔波是我們生活特色,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我們經常性工作。當火海逼近的時候,我們要迎面而上;當洪水肆虐的時候,我們要向前披波;無論怎樣艱難,不管如何危險,只要有新聞的地方,我們就沒有理由退縮。

我們快樂,因為我們是記者。

看見那麼多人為希望而奔波,為正義而主張,為秩序而思考,為愛情而歡歌,我們為看見而快樂;每天和許許多多的熟悉或者陌生人交流,交流人生、交流幸福,我們為交流而快樂;給弱者以關懷,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我們為扶助而快樂;陽光越來越亮,陰影越來越少,社會越來越透明,制度越來越民主,,我們為發展而快樂。苦人民之苦,樂人民之樂,冷靜活躍於理智世界,耕耘於世人感情之田畝。我們永遠激情似火,在不懈的努力中去享受着職業帶給我們的快樂。

11月8日,這是個承載着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作為報社記者,我和我的同仁在自豪和驕傲的同時,更感到肩上的壓力。我們決心不辜負縣委縣政府和人民的重託,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

我們將把“發展就是建平大局”的觀念根植於胸、體現於行。樹立服務大局、關注發展的新聞意識,把心思用在稿件上,把精力用在採訪上,把真勁用在創新上,把努力體現在報紙上。用我們的筆去描繪建平發展的美景;用我們的心去感受建平前進的脈搏。

我們將更加忠於職守,堅持正確導向,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關注百姓疾苦。

我們將更加愛崗敬業,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新聞責任感,去採好稿,寫好稿。我們將兢兢業業地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向各級領導,向廣大讀者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演講稿 篇3

今年11月8日,是新中國第12個記者節。

對記者和新聞媒體來説,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平日裏,人們關注新聞,這一天新聞關注記者。除了鮮花和掌聲,最值得關注的當是:這一年新聞如何推動進步——這是全社會對新聞事業的期待,也是記者良知和媒體責任之所在。

在我國,記者和新聞媒體一直被形象地稱作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黨和政府溝通聯繫人民羣眾的橋樑與紐帶。新時期,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更在不斷提升,黨和政府、人民羣眾都對新聞媒體和記者有着更新、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期盼着這一“耳目”更清澈——用事實説話,客觀公正地報道真相;期待這一“喉舌”發聲更準確——能夠真正深入羣眾,傾聽人民的心跳,捍衞良知,守護正義。

因此,我們要説,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記者和新聞媒體要歡慶,更要自省: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因此,在這樣的日子裏,重温和重申一些新聞傳統和職業操守不僅非常必要,而且會讓記者“在路上”的步伐更加穩健。

(一)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新聞界的常識,更是新聞媒體的“底線”。所以有人感歎:“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可如今,當我們每天瀏覽新聞時,一些魚目混珠的新聞總叫人“眼中生刺”:一些媒體的少數記者採訪作風不紮實,不深入新聞現場採集第一手資料;為了所謂的“搶時效”,而以電話採訪、郵件採訪了事,對所得事實也不進行科學嚴謹地核實、互證;為了吸引眼球和標新立異,甚至道聽途説地以訛傳訛、“合理想象”……

他們殊不知,只有真實才能動人心絃,離開了真實,新聞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

(二)

我們時常勸慰別人“心裏要陽光些”才能夠收穫幸福。作為記者和新聞媒體可曾回顧自身:我們身上有多少陽光?我們每天帶給社會多少正氣和陽光?

普利策説:新聞工作者是社會這條大船的瞭望者,它要隨時守望環境、提示險情。毫無疑問,這是記者的職責,也是新聞媒體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依據所在。但是,所要警惕的是,記者和新聞媒體不要因為時常觸及社會的“陰暗角落”就忘卻自己身後的大片陽光。近年來,一些新聞媒體受經濟利益驅動,無視“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以服務受眾為名,向讀者販賣血腥暴力和低級趣味。打開個別報紙的版面,滿目盡是殺人放火、偷雞摸狗、誨淫誨盜……在一些電視節目中充斥低級趣味,竭盡“三俗”之能事……

需要指出的是,新聞是受眾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今天的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很大程度上來自各種現代傳播手段所建構的世界。新聞媒體所呈現的客觀世界和社會事件如何,直接決定着人們如何認知世界和怎樣解讀事件的意義。而當我們的記者和新聞媒體將現實裏百分之一的“陰暗角落”用百分之九十的版面、時段向受眾呈現之時,我們帶給受眾的將是一扇什麼樣的“窗口世界”?陰暗只有在陽光下才會顯示其陰暗,離開了陽光,就會陷入一團漆黑,讓人迷茫,讓社會大眾失去方向感。新聞倫理要求報道必須全面地反映客觀現實,而少數記者和新聞媒體一葉障目地暴露社會陰暗面顯然陷入了片面真實的“窠臼”。

(三)

維護公平,捍衞正義是社會對記者和新聞媒體的期待。然而,若要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堅持中立的立場。這就要求記者和新聞媒體不能主題先行,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製造新聞”……如今,經常聽到的一句受眾評價是:“媒體炒作”。什麼是炒作?我想,炒作就是媒體受某種利益驅動,放棄了中立立場,開始干預和左右新聞事件的發展,從而“製造新聞”。無論是羅玉鳳,還是小月月,其背後都有一些無良媒體在推波助瀾。

堅持中立,這也提醒着:你是一個記者,你只負責報道事實,展示真相,法律審判是法官的職責,記者和新聞媒體絕不能越俎代庖。“媒體審判”不僅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影響司法獨立、而且會褻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阻礙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唯有尊重司法,才能維護輿論監督的嚴肅性。

(四)

最後,記者和新聞媒體必須遵守法律,不能逾越法律,無論是採訪權和報道權都必須遊走於法律規範之內。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媒體侵犯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的案例不時出現。我們應該明白:當一個市民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時,他是在違規;而一個記者若對其不做任何隱私處理地讓這個交通違規者在大眾媒體上“示眾”時,這更是一種違法,其惡劣影響甚至超過公民違反交通規則。我們説,郭德綱侵佔公共綠地固然有錯,但是“狗仔隊”破門而入地採訪何嘗不是對公民住宅的一種侵犯?

……

迴歸記者良知,勇擔媒體責任,這是記者節不容迴避的緊迫現實。

記者節記者演講稿《記者,是什麼》

記者是什麼?有人説,記者是份體面的工作,是種權利,是無冕之王,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等等。

記者是什麼?做記者20xx年來,我一直努力地在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

記者是什麼?我想,記者意味着關愛。我手頭是剛剛出版的《新聞人》,封面上有張特殊的照片,頭髮蓬亂、眉頭緊鎖的我抱着一個昏迷着的小女孩衝向新聞110的採訪車。小女孩叫劉芳,來自重慶,才11歲,不慎從屋頂摔下來,造成顱內巨大血腫,隨時會奪走她稚嫩的生命。今年8月4日,劉明文抱着昏迷着的女兒從濮院趕到曙光醫院救治,但醫院要1萬元手術費。這名重慶打工者哭着把女兒抱了出來,他口袋裏只有300塊錢。但當我聞訊後趕到現場時,父女倆已乘公交車走了,如果追不到女孩,意味着如花般生命的凋謝。新聞110採訪車飛駛到洪合鎮時,才把父女倆追回。一路上,我與市中醫院聯繫,醫院開通綠色通道,成功地進行了手術。

禾城,留住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文章見報後的當天下午3時多,市委副書記壽劍剛託人送來了1000元個人捐款,這是劉芳收到的第一筆捐款。我被濃濃的愛意感動着,知道劉芳有救了。很快,所有的手術費用都籌齊了。感謝攝影記者在我不經意間定格了這個畫面,我時常揣摩着這張照片,心頭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為了我簡單的舉動所能得到的社會迴應,為了我們這座城市給予一名重慶女孩的愛心,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記者是什麼?我想,記者意味着一種責任。我手裏這把剃頭刀,在3年前差點結束了一名女孩的生命。20xx年11月的一天,這名經受感情挫折的廣西女孩打來電話,説我要自殺,割腕的刀片都準備好了。我一直開導到深夜,最後,這名女孩把刀片給了我,笑着説,我要勇敢地活下去。3年過去了,這把剃頭刀一直藏在我辦公室的抽屜裏,它時時提醒我,我是一名記者,我對於社會責無旁貸。

記者是什麼?記者意味着付出。一部手機帶在邊上,24小時開通,隨時應對突發性新聞,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裏,無論是冰天雪地還是暴雨如注,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窩裏,這就是所有新聞110記者的工作狀態。為了這個嘉興日報社的名牌欄目,我們一直在努力着。三班倒的妻子已習慣於把飯菜冷了又熱而不見我回家,甚至陪她逛一次街都會讓她樂上好幾天。我的寶寶還很小,20xx年7月,我接手新聞110工作時,她只在媽媽肚子裏孕育了5個月。我記得寶寶出生五六個月時,開始顯現對於新聞110手機的鈴聲音樂特別敏感,無論在喝奶或是哭鬧,只要新聞110手機一響,小傢伙馬上靜下來,認真地聽着,搖頭晃腦,一副陶醉的樣子。我不得其解,還是妻子一語道破,寶寶在肚子裏的時候就聽慣了這種音樂,一個晚上起碼十幾次,這手機鈴聲成了寶寶最初的胎教。

記者是什麼?我們都一直努力地尋找着答案,但真的給不出確切的答案。因為,我們記者之路還在延伸,記者的內涵還在豐富,還有待你我繼續努力。

“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上/一步步,一步步/蹣跚地走/與墓地間的距離便是生命。”這是我學生時代寫的一段詩句。我想,若干年後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風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無愧於記者的稱謂,所以,我是滿足的,我是快樂的,我是無悔的。

記者演講稿 篇4

記者愛崗敬業演講稿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就在剛才,聽了幾位同仁精彩的發言,我對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着而感動,我也為領導和同志們對我工作的認可和肯定表示感謝!在外人眼裏,記者是風光、神氣的代名詞,在我真正成為一名記者,在新聞採訪的路上行走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會,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就是“責任”。

記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 ,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已經不年輕的女性記者,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曾經也是宣傳戰線上的父親送我的幾句話:工作中要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

我也是一直向這個目標努力去做的。記得那是剛做記者的一年夏天,我隨縣醫院採訪,天氣炎熱再加上我暈車嚴重,幾乎走了一路吐了一路。可是到了目的地,想着工作任務,我強忍身體的不適,抓緊時間按照原定的計劃拍攝、溝通、採訪,那天完成任務回到家天已經黑透了,由於第二天要做節目,我又連夜把稿子趕出來。後來醫院的領導還對我説,小何你看起來柔弱沒想到工作起來還有股拼命的勁兒。可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最平凡最平常的,所幹的一切都不過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覺得,做記者,辛苦也欣慰。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行,

大家好!我是來自定西日報的記者,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全市媒體的同行們相聚一堂。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為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着而感動;在我從事新聞工作的五年裏,我一直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在學生時代,記者是自由、個性、神氣的代名詞,在我從事採編工作,真正成為一名記者,在新聞採訪的路上行走了五年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驗,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所有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用一個最通俗的詞來概括,就是“責任”。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話,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記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職業,在筆觸下守望道義,在不斷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記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羣眾對新聞工作寄予的一種厚望。用乾淨的眼睛呈現這世界的美好、困苦、掙扎、骯髒以及黑暗。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還要説:記者是青春無悔,記者是樂此不疲,記者是激盪的生命,記者是沸騰的熱血,記者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我們的新聞前輩,如鄒韜奮先生、範長江先生,他們的新聞作品篤定不是抒情議論的高亢文字,恰恰其忠於事實、記錄歷史、立此存照的職業精神與道德良心,給我們提供了樸素真實的傳世文本,閲讀他們的新聞之路,發現“責任”二字熔鑄於他們的一生。正是因為有責任,所以他們才有勇氣、才不畏強暴、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一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

新聞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做得好不好,關係人心向背,關係事業興衰,關係黨的執政地位。從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到新興媒體互聯網、手機,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發展、變化,但記者的天職卻始終未變。

然而,隨着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新聞工作者由於受社會各種利益的誘惑和壓力,“社會良心”和“正義感”這根弦在思想上繃得不那麼緊了。有的人在金錢與物質面前,幾乎無正義感可言,輕易歪曲真理,顛倒是非,出賣靈魂。這些現象,不能不説是新聞界的悲哀!正是因為在新聞工作隊伍中存在了這些不良風氣和作風,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心和正義感更顯得特別重要、特別緊迫。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將突出面臨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這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新聞戰線能不能發揮服務大局、維護穩定重要作用的考驗。在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承擔的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是這樣,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就更加突出,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中國性格。文章説,中國是詩書禮儀、唐詩宋詞、高宗孝祖。不過,中國也是夏劼殷紂、趙高秦檜。中國性格是頑強,中國文化,是充滿尊嚴的頑強,是即使已經被貪官污吏禍害到無力抵禦外辱,卻仍然不屈昂首面對侵略者沾滿鮮血的屠刀,心中充滿必勝的信念。文章説,試想一個只有李成棟、秦檜,而沒有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中國,那樣的中國,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今天在這裏重提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到,什麼是記者,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精神和品質。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有太多的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慰,在餘震一次次強烈襲來的廢墟上,堅守工作崗位,第一時間向外界報道事實真相,讓我們時刻了解汶川人民的安危冷暖。他們用手中的筆和攝像機,弘揚面對大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然而,山西礦難也有排隊領封口費的真假記者充斥在記者的隊伍中。我在想,如果一個只有領封口費、吃黑回扣,而沒有捨棄個人安危,傳達事實真相、反映人民疾苦的記者隊伍,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

從事記者的五年來,我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譭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記者的崗位上,我們需要具備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我的筆下,報道過在文化路數十年如一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衞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魏治業老人;西關國小執着奉獻於聾啞盲童特教事業的青年女教師楊敏老師,見證了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岷縣首批外遷移民的心聲,對採訪中遇見的黑磚窯寫下過過這樣的污染企業何時關停的稿件,作為定西日報的一名記者,一個可以與300萬定西人民脈搏一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定西近年來蓬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樑、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上的羣眾鼓與呼……我用筆記錄下了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在發生着的每一點變化,用心感受着“和諧定西”所奏出的每一篇動人樂章。

當黎明還未托起朝陽,我們匆匆的腳步,已經奔波在採訪的路上

當夜空搖落漫天星光, 我們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編輯機、監視器重疊的職場

一支勁筆,就是一杆正義的槍,鞭撻醜惡,也把真善美頌揚

一組鏡頭,濃縮人間萬象,關注熱點,也心繫百姓安康

我們在記錄變遷中豐富歷練著就華章

我們在見證發展中重塑自我襟懷坦蕩

對黨忠誠為人民負責站穩立場

熒屏天地大輿論有導向寸土不讓

因為使命,我們永遠在路上

因為職責,我們必須在現場

我清晰地記得20xx年考進報社時,我的父親在送給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人民日報總編範敬宜先生説過的四句話,今天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行共勉,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範文

今年11月8號是我國第十一個記者節。藉此機會,我們再次希望新聞記者們能用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鑄就自己良好職業形象。

美國著名報人普利策説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我國著名記者穆青也提到記者要承擔起“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等社會責任。

新聞記者是社會民主、文明、進步的推動者。記者是充滿光榮與責任的職業,也是充滿挑戰和艱辛的職業。在一篇篇看似尋常的新聞報道背後,有着記者的敬業、奉獻、良知和深情;在一組組影像和聲音裏面,浸透着記者的艱辛、汗水、危險和犧牲。

在當今中國,我們在肯定絕大多數新聞記者恪守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應看到有記者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惟自己各種慾望的馬首是瞻。按理説,作為“社會正義與良知的守望者”,記者必須恪守其“報道事實,揭露真相”的職業要求,但目前真正“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的新聞記者正在減少!一些媒體及其新聞從業者為各種目的,置職業操守於不顧,以“無冕之王”自居,大搞“有償不聞”和“媒體審判”,出現了記者一再“越位”介入經濟等糾紛,出現了炮製“紙陷包子”、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記者”到出事煤礦排隊領取“封口費”等荒唐事!記者職業形象因此大損!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現期,各種形式利益衝突,各種社會思潮激盪,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記者搞“有償不聞”和“媒體審判”,分別嚴重侵犯了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權等和法院依法享有的獨立審判權,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矛盾激化。

誠如著名記者郭超人所説,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屈直,筆下有譭譽忠奸”。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民羣眾生命及其財產的無謂犧牲。因此記者寫稿時,特別是撰寫監督類報道時要慎之又慎!儘可能做到“激情看世界,理性寫新聞”。在新華社前不久承辦的世界媒體峯會上,國家就指出,媒體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傳播。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要切實擔當起媒體的社會責任,我們新聞記者等新聞工作者就要認真學習貫徹視察人民日報社時發表的“6.20”講話,尊重新聞紀律和自身規律,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堅持“勤學、兼聽、躬行”原則,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等,“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在當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中,我們新聞記者更應自覺承擔起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進一步提升媒體國際傳播能力等社會責任,用責任鑄就形象。

在第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我們重温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期待各級新聞管理單位進一步強化職業監管,新聞媒體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我們每位新聞記者恪守職業道德,以自己實際行動擦亮“新聞記者”稱謂。我們同時期待着有關部門能對新聞工作者正當的採訪權益予以堅決維護。

記者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很榮幸在記者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在這樣特別的時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團公司新聞戰線的同志們在這裏發言。

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向所有新聞工作者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因為今天是我們自己的記者節節日。向所有領導表示最真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勵鞭策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新聞工作是一項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是值得我們執着一生而追求的事業,是讓我們永葆青春活力的事業。

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我們是集團公司的喉舌,時刻向 30 多萬職工訴説着集團公司的發展方向,記錄着集團公司的輝煌歷程。所以,我們不光是一名新聞工作者,更是集團公司發展的觀察者、記錄者和守望者。

我們幸福,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筆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們鏡頭下記錄的一張張喜悦的照片,都在向我們傾訴着集團公司跨越發展給職工生活帶來的幸康。

我們辛苦,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風餐露宿、終日奔波是我們生活特色,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我們經常性工作。當霓虹閃爍的時候,我們在燭光下記錄着集團公司發展的步伐;當合家團圓的時候,我們伴着孤獨走向新聞發生的地方;但無論怎樣艱難,不管如何危險,只要有新聞的地方,我們就不會退縮。

我們快樂,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多少人為希望而奔波,為正義而主張,為秩序而思考,為愛...

記者演講稿 篇7

:

下午好,我是xx區xx國小xx班的,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裏進行新民晚報的小記者面試。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自己!我呢,是個雙重性格。我文靜的時候,就會乖乖的坐在課桌前看書,可我活潑起來的時候,卻動個不停。每當一下課,我就會跑到外面走廊上,去跳繩,玩遊戲。每當星期六、星期天,我就會央求爸爸陪我打羽毛球,或是到郊外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人們説我是一個外向、大膽的女孩,的確是這樣。我呀,就是站在全世界人面前發言,也絲毫不會害怕、膽怯。

接下來,就介紹介紹自己關於學習方面的事吧!我現在擔任學校大隊委,也是語文課代表。喜愛看課外書的我,時常出現在圖書館門口。記得有一次,我從圖書館裏借了5本書,結果在第二天的下午就看完了,當我再次來到了圖書館換書的時候,那兒的管理員看了問我:“小妹妹,這些書你那麼快就看完了!”我點點頭。

瞧,這就是我,一個既文靜又可愛的我;這就是我,一個酷愛看書的我!但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能當上小小記者!

記者演講稿 篇8

各位朋友,我是一名來自貴州的新聞工作者。貴州——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同時,她又是一個經濟相對滯後的地方。貧窮與落後,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手中的筆一次次顯得沉重,我心中的淚一次次奪眶而出,因為,我面對的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然而,面對逆境,他們展現的卻是感天動地的堅韌與奮爭。因為這份源泉,我感覺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實地反映這些普通民眾;我感覺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實地傳達我所獲得的感動。

我曾經採訪過生活在喀斯特山區的山裏人,你們很難想像真正的貧困是什麼:那是苦捱歲月,了無指望;那是徹底的一無所有,被迫地聽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當加起來還不足10元人民幣……而這羣山裏人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變山河,改變生活,他們的行為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與命運抗爭。

我也曾經採訪過在許多人信奉“金錢至上”的今天、卻仍然將“勞動模範”這個似乎過時的稱號當作三代人追求目標的一家人。坐在他們的中間,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輕鬆和純淨。當他們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數人已經久違的《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時,我的眼睛濕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世俗、淡泊名利,讓我真正看到了人生價值的取向。

我還曾經採訪過響應黨的號召,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貴州,將青春乃至生命都獻給了三線建設的三線工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不是沒有眼淚,也不是沒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工資了,他們仍然是聽着廠裏的廣播準時上下班。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們今天的穿着,已經絲毫沒有大都市的氣息。這些三線工人中,很多是生產飛機的心臟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卻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今年春節,我親眼看見一位第一次乘坐飛機回上海探親的三線職工不知道怎樣係扣安全帶,除了默默地幫他扣上安全帶外,我還能説些什麼呢?是這羣善良而敦厚的人,教會了我什麼叫愛崗敬業、什麼叫無私奉獻。

在這裏,我要給大家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這位老媽媽叫楊家珍,今年已經70歲了,自從被丈夫遺棄後,她一直靠撿垃圾為生。照片上的五個孩子,都是她撿垃圾時撿回來的棄嬰。20xx年前,她拾回了第一個孩子,如今,這個孩子已經讀到了國小六年級。民政局的同志介紹説,楊媽媽很善良,她的行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寫一寫。於是,我去了楊媽媽的家。

那天,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在一貧如洗的家裏,楊媽媽對我哭訴:我不是要當人販子,也不想靠他們養老送終,我只是想,他們也是一條生命,養活了他們,興許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楊媽媽哭着説,我也哭着聽。楊媽媽説,記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現在做菜時,就是將油放在鍋裏過一遍就拿出來留着下次用,但孩子們需要營養,所以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扒飯,儘量將菜留給他們,但孩子們懂事,總是搶着給我夾菜。那一次的採訪,我的採訪本被自己的淚水浸濕了。

去年春節,我抑制不住對楊媽媽和五個孩子的思念,提着一大包送給他們的衣物,再一次走訪了楊媽媽。她明顯地老了,可五個孩子卻比以前長得結實和健康了。楊媽媽説,由於記者的報道,他們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捐助。然而,楊媽媽僅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給了五個孩子讀書的學校,楊媽媽欣慰地對我説,她如今最高興的事就是政府為她的做法撐了腰、正了名,她已經別無所求,她唯一擔憂的是,自己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這五個孩子今後該怎麼辦。孩子們聽到這兒,不約而同地跑到楊媽媽身邊,幫她捶背捶腿,並嚷着説:“媽媽不會死的,媽媽會長命百歲。”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一次忍不住掉下來。告別他們的時候,已是暮靄時分,五個孩子抱着我送他們的衣物歡呼雀躍,楊媽媽卻蹣跚着腳步將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哀憐他們的命運,沒有資格僅僅付出很有限的金錢就承受他們莫大的感激,因為恰恰是他們,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這個世界,唯情是真,唯愛是本。我沒有想到,情和愛,這世間最浪漫的兩個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繹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現在每當走在華燈初上的街上,當一個個素不相識的行人與我擦肩而過時,我總是想,他們或許就是我採訪的眾多可親可敬的人當中的一個。是的,正是這些可親可敬的普通人用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動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讓“正直”這種清明的心境從來沒有在我心中動搖過。我慶幸的是,在許多人用“物慾橫流”用“人心不古”之類的詞來形容這個社會時,在許多人因為價值取向的偏差而變得玩世不恭時,我卻常常能被這些普通人所感動,常常因為他們的精神和信念而淚流滿面。

一次次的採訪經歷讓我明白,為什麼新聞工作的先行者鄒韜奮先生會那麼鞠躬盡瘁地去反映“農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學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僕的苦生活”,因為是人民的精神激勵着他;為什麼蕭乾老人在他十幾年的記者生涯中,總是秉承“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我不可能脱離人民去寫新聞”的信念,因為同樣是人民的精神激勵着他。人民用他們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賦予了新聞工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激情,新聞工作者也正是靠着這份精神源泉來揚善懲惡的。正因為如此,我深深領會了殷切期望:“新聞輿論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新聞輿論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我想,人的一生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往事和經歷,不管將來我是否還從事記者職業,不管今後我是否還拿着話筒穿梭於大街小巷,我都將永遠忘不了記者這段生涯。因為從這裏開始,我學會了人類許多美好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將始終如一地貫穿我的整個生命。

記者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行,

大家好!我是來自定西日報的記者,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全市媒體的同行們相聚一堂。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為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着而感動;在我從事新聞工作的五年裏,我一直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在學生時代,記者是自由、個性、神氣的代名詞,在我從事採編工作,真正成為一名記者,在新聞採訪的路上行走了五年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驗,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所有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用一個最通俗的詞來概括,就是“責任”。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話,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記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職業,在筆觸下守望道義,在不斷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記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羣眾對新聞工作寄予的一種厚望。用乾淨的眼睛呈現這世界的美好、困苦、掙扎、骯髒以及黑暗。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還要説:記者是青春無悔,記者是樂此不疲,記者是激盪的生命,記者是沸騰的熱血,記者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我們的新聞前輩,如鄒韜奮先生、範長江先生,他們的新聞作品篤定不是抒情議論的高亢文字,恰恰其忠於事實、記錄歷史、立此存照的職業精神與道德良心,給我們提供了樸素真實的傳世文本,閲讀他們的新聞之路,發現“責任”二字熔鑄於他們的一生。正是因為有責任,所以他們才有勇氣、才不畏強暴、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一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

新聞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做得好不好,關係人心向背,關係事業興衰,關係黨的執政地位。從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到新興媒體互聯網、手機,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發展、變化,但記者的天職卻始終未變。

然而,隨着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新聞工作者由於受社會各種利益的誘惑和壓力,“社會良心”和“正義感”這根弦在思想上繃得不那麼緊了。有的人在金錢與物質面前,幾乎無正義感可言,輕易歪曲真理,顛倒是非,出賣靈魂。這些現象,不能不説是新聞界的悲哀!正是因為在新聞工作隊伍中存在了這些不良風氣和作風,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心和正義感更顯得特別重要、特別緊迫。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將突出面臨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這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新聞戰線能不能發揮服務大局、維護穩定重要作用的考驗。在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承擔的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是這樣,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就更加突出,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中國性格。文章説,中國是詩書禮儀、唐詩宋詞、高宗孝祖。不過,中國也是夏劼殷紂、趙高秦檜。中國性格是頑強,中國文化,是充滿尊嚴的頑強,是即使已經被貪官污吏禍害到無力抵禦外辱,卻仍然不屈昂首面對侵略者沾滿鮮血的屠刀,心中充滿必勝的信念。文章説,試想一個只有李成棟、秦檜,而沒有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中國,那樣的中國,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今天在這裏重提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到,什麼是記者,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精神和品質。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有太多的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慰,在餘震一次次強烈襲來的廢墟上,堅守工作崗位,第一時間向外界報道事實真相,讓我們時刻了解汶川人民的安危冷暖。他們用手中的筆和攝像機,弘揚面對大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然而,山西礦難也有排隊領封口費的真假記者充斥在記者的隊伍中。我在想,如果一個只有領封口費、吃黑回扣,而沒有捨棄個人安危,傳達事實真相、反映人民疾苦的記者隊伍,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

從事記者的五年來,我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譭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記者的崗位上,我們需要具備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我的筆下,報道過在文化路數十年如一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衞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魏治業老人;西關國小執着奉獻於聾啞盲童特教事業的青年女教師楊敏老師,見證了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岷縣首批外遷移民的心聲,對採訪中遇見的黑磚窯寫下過過這樣的污染企業何時關停的稿件,作為定西日報的一名記者,一個可以與300萬定西人民脈搏一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定西近年來蓬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樑、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上的羣眾鼓與呼……我用筆記錄下了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在發生着的每一點變化,用心感受着“和諧定西”所奏出的每一篇動人樂章。

當黎明還未托起朝陽,我們匆匆的腳步,已經奔波在採訪的路上

當夜空搖落漫天星光, 我們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編輯機、監視器重疊的職場

一支勁筆,就是一杆正義的槍,鞭撻醜惡,也把真善美頌揚

一組鏡頭,濃縮人間萬象,關注熱點,也心繫百姓安康

我們在記錄變遷中豐富歷練著就華章

我們在見證發展中重塑自我襟懷坦蕩

對黨忠誠為人民負責站穩立場

熒屏天地大輿論有導向寸土不讓

因為使命,我們永遠在路上

因為職責,我們必須在現場

我清晰地記得x年考進報社時,我的父親在送給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人民日報總編範敬宜先生説過的四句話,今天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行共勉,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10

大家好,我叫,是一名“老資格”的小記者啦!

當一名優秀的記者,是我的夢想。二年級上學期,我當上了小記者,別提多高興了,心裏想:一定要好好努力,為集體爭光。很快,機會來了,我在小記者協會舉辦的xx市中國小生 “愛祖國,愛家鄉”攝影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接着,我再接再厲,參加市教育局、環保局舉辦的“我身邊的環保”青少年攝影比賽,又獲得了一等獎。這些榮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也讓我更加註意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

小記者既要能拍,更要會寫。有一次,我們在陸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印刷廠,回來後不久,我認真採寫、反覆修改的文章就刊登在《xx晚報》的小記者週刊上,第一次發表文字作品,心裏面樂滋滋的。此後,我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實地採訪,先後寫作了《魚》、等文章,陸續都發表在了晚報上。

濃厚的興趣,勤奮的學習,這就是我,一個小記者的成長心得,請大家投給我寶貴的一票,給我一個機會,還您十分精彩!我會更加努力的,謝謝!

記者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叫蘭德文,來自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是記者團10級文字部的一員。今天,在這個充滿收穫與喜悦、目標與激情的金秋時節,我們歡聚一堂迎接記者節。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被提為正式記者並作為代表上台發言。在此,我要衷心感謝校黨委宣傳部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的信任,感謝記者團全體成員給我的支持。

丹桂飄香,秋風送爽,武工院舊貌換新顏。記者團又迎來一批新成員,新鮮血液的注入一定會是我們記者團活力倍增、魅力四射。如今,面對新老面孔,遙想當年,不免感歎時間消逝之快,歲月流逝無情。俗話説,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們相聚在此是一種緣分,應當好好珍惜。

大學生記者團是一支承載夢想與希望的光榮隊伍。在這裏,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從這裏,又走出了一大批更加優秀的人才。這裏有談古論今、吟詩作賦的文學愛好者;這裏有熱愛生活、定格美麗的攝影愛好者;這裏有多才多藝、擅長繪畫的美術愛好者;這裏還有懂網絡、會技術的電腦愛好者。自從進入記者團那一刻起,我就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愛的温馨。

驀然回首,往事一幕幕重現。去年今日此校中,不思量,自難忘。許許多多美麗的畫面在我心中不斷呈現,在我腦海揮之不去。那感覺就像一汪清泉注入我的心田,透徹心扉;又如一罈美酒在我心中愈釀愈烈,需要我用心珍藏、細心品味。回首過去一年的往事,我跟隨學姐一起寫過稿子,陪同學長一起下過軍營,和同伴一起發過報紙,並且還親身經歷過記者節晚會、首屆“我與校報”演講比賽、校運動會、迎新晚會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學寫稿時,學長、學姐不厭其煩的講解會讓我感動好久好久;下軍營時,學長、學姐真心的關愛與呵護會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發校報時,學長、學姐滿意地點頭會讓我高興整整一夜。在這裏,我感受到老師們誨人不倦、為人師表的名師風範;體會到學長、學姐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光輝形象,也收穫到朋友間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純真友誼。幸福像花一樣美麗,我感覺我的生活在此充滿激情,人生在此充滿歡樂。

回憶無限,收穫無限。聽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我們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悦。在記者團裏,歡樂無處不在。還記得和方丹鳳學姐一起領着報紙、冒着細雨、餓着肚子各自趕回寢室的滑稽場景;還記得和黃志聰學長一起頂着烈日、吹着大風拉橫幅招新的難忘身影;還記得何田學姐一次次百煩不厭的給我講稿的認真畫面,還記得好多好多……那些美好回憶就像沙灘上的貝殼永遠撿不完、賞不盡。當我傷心難過時,我會拿出他們給我心靈的安慰,換來我開心的笑容。

總結過去一年的收穫,我學會了很多很多。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是時代進步的參與者,在筆觸下彰顯道義,在前行中守護正義。記者是青春無悔,記者是樂此不彼,記者是激勵的生命,記者是沸騰的熱血。做記者的過程就是做人的過程。在大學生記者團裏,我體驗到了什麼叫奉獻,什麼叫責任,什麼叫偉大。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追昔撫今,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我一定會積極向上、努力工作,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更加奮發、昂揚、團結的精神面貌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記者團這個廣闊的舞台上,我們一定會越得更高,飛得更遠。請相信,心之所願,無所不能!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記者演講稿 篇12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二七區興華國小的吳思佳,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自豪!我是一名小記者》。

當我小的時候,每當看到電視裏報道的記者們在神采飛揚地説話時,我的眼中就會流露出無比嚮往的神情。叔叔阿姨們站在攝像機前播報,多神氣呀!從那時起我的心裏就萌生了要當小記者的念頭。20xx年7月8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我加入了鄭州日報小記者。當鄭州日報組織小記者去報社培訓時,我高興得快要蹦起來了。經過鄭州日報社叔叔阿姨對我們辛苦的培訓和指導,現在我終於可以自豪的宣佈:我是一名小記者了!

但是,看花容易,繡花難!當我第一次接到採訪命令---普瑞眼科醫院採訪時,那天正好驕陽似火,路途遙遠,心中不免有些緊張和退縮:天哪!萬一問錯説錯話,那該多丟人哪!但想當小記者的念頭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着我的神經:不能膽怯,不能退縮,如果自己怕苦怕累,還能在最快的時間裏採訪到新聞嗎?我要讓人們在最快的時間裏看到我採寫的報道!於是,我最終克服了膽怯和退縮的心裏,在暑假裏頭頂烈日,克服路遠不方便的藉口,犧牲了許多玩的時間,終於成功地隨報社的大哥哥姐姐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採訪活動,為鄭州日報新添了一篇又一篇的我的採訪文章。像《放飛快樂》、《觀古趣 聞古玩 .識古文》、《笑容的背後》、《美麗的牙齒》、《外國人學不來的美術》、《河南第一牛》、《美麗的經濟開發區》、《雕塑展》等等都是我在暑假裏採寫的“新聞”。看到我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上報,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榮耀,這更激發了要當好小記者的決心!

參加鄭州日報小記者活動以來,使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視野,感受到人間的真愛,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温暖、關懷,我更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特別是看到鄭州美術館的一個雕塑“媽媽,我也想上學”時,看到小女孩衣衫襤褸渴求上學的神情,心裏突然想:山區的孩子是多麼想上學呀!就讓我下定決心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上了一名小記者,如同指南針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不再迷惘;當上了一名小記者,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驅走黑暗的彷徨;當上了一名小記者,如同小船揚起希望的帆,駛向勝利的彼岸。

我自豪!我是一名小記者!

記者演講稿 篇13

同學們:

大家好!

我已經當過兩學期的陽光小記者了,上學期末,因為發表的文章最多,所以被評為全校唯一的“最佳小記者”。我的文章也寫得不錯,在深圳青少年報上發表過多篇文章,作文、童話、小説寫了將近十五萬字。我的網易博客從x年到現在,訪問量近30000,等級20級。

小記者是一個要為班集體服務的職務,起到帶頭作用,帶動同學們積極寫作文,積極投稿。神魅都是浮雲,但好的文章一定不是浮雲,我堅信這一點。

我從幼兒園時就有寫文章的天賦,故事和古詩倒背如流,經常用從書上讀到的詞語或是一首詩來形容一個東西。音樂與寫作也有聯繫。我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彈鋼琴,一直彈到現在。音樂可以讓人的大腦放鬆,當疲倦的大腦得到音樂的滋潤以後,好詞、好句一下子就從記憶的夾縫裏流淌出來,文章自然就寫得好。可能是因為這個,我一年級就開始寫小説、通話,二年級就發表了文章。

寫好文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讀好書,引用好詞好句。我最喜歡讀書了,家裏到處都是我的書,尤其是《冰心兒童文學獎》一系列。除此之外,還有沈石溪、曹文軒、梅子涵、吉本芭娜娜、冰心、魯迅、張潔、羅澤等作家的書。我讀書既讀得快又消化得快,雖然很快,但絕不是隨便翻幾下就看完了。

也許我以前做得不好,但今後我一定會努力為班級爭光,為學校爭光;多給同學們投稿,帶動同學們多寫作文。我希望同學們舉起你那不重的手,投我一票吧!

記者演講稿 篇14

各位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國記者節。1937年11月8日,以範長江為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是中國記協的前身。20xx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最初聽到“記者”這個名詞的時候,是朦朧的。記得它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奔忙中的行業。腳步遍佈在每一個有新聞發生的地方,鏡頭記錄的是一次次新聞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媽媽對我説,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當記者,可以很忙很累,但是很充實很快樂。我沒有想過記者它的樣子,但是我深刻的感受到母親為之惋惜的情感。

現在,我站在這裏,以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以一個未來的新聞工作者的身份。首先,我完成了母親的願望。當我接觸這個專業的時候,我才知道,它和母親所形容的是一樣的。它的色彩光環下是黑白條紋的正義。

第一節專業課的時候老師説:“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一直記在我的心裏。中國那麼多的記者,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到用“良心”這一詞來衡量?我們都在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未來奔跑,這過程中有多少的誘惑和改變,隨時有可能讓我們偏離了初衷。被稱為“無冕之王”的我們,也要時刻的告訴自己。何時何地,“良心”不能忘。

在看每一期記者節頒獎的時候,都會深刻的被觸動。外表瀟灑,內心苦澀。這是很多記者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體會。可是,儘管有諸多的無奈和悲哀,依然有很多記者執著於自己的新聞理想,堅守着為黨和人民立言的信念,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下守護着正義和良心。

每個人生來就有一顆心。它是好是壞,我們也需要用行動來證明。社會這個大家庭裏,每一個記者理應做好這顆“良心”,成為排頭兵。在記者節,給記者和即將成為記者的人們送上最真誠的祝願!

記者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新聞工作者,同志們,朋友們:

在這豐收歡樂的季節,我市新聞戰線的工作者又迎來了一個歡聚的時刻,共同慶祝第17箇中國記者節。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市中心醫院幹部職工向默默無聞奮鬥在新聞戰線上的全體新聞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紙筆書寫發展偉業,聲屏傳揚奮進凱歌。長期以來,我市新聞工作者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新聞宣傳報道,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為我市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事實證明,我市的新聞隊伍是值得信賴的,記者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在新聞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的今天,全國信息傳播幾乎是同步的,市中心醫院就像處身於一個透明的環境裏,一舉一動都被xx市民看到並關注。醫院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離不開媒體的宣傳與報道,醫院更需要依靠媒體的宣傳擴大影響、發展壯大。“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近幾年,我市新聞媒體充分發揮各自的宣傳優勢,新聞工作者發揚不怕艱苦和連續作戰的精神,經常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現場,及時準確地把醫療救護過程記錄下來;第一時間把醫院裏的好人好事宣傳出去,起到了典型引路、鼓舞人心的作用;第一時間把醫改方針和政策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報道出去,起到了穩定民心、鼓舞士氣的作用。對此,我們醫務工作者深表感謝。為表示謝意,我們醫院精心籌備了一份健康大禮――健康講座獻給各位記者朋友,希望會後的這場健康講座能幫助到大家。

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記者演講稿 篇16

白駒過隙,眨眼又是在新聞部一學年的光景,人已變,心唯一。很榮幸能於此發言,今天天氣宜人,所言有感之處,也並非偶然。

寫了一年的稿子,我很開心,因為大學聯考過後,我並沒有放下手中的筆,而是繼續實現“調文弄墨一生定”的初衷。我感謝新聞中心給我的約束,而且在這份約束下我不斷提高稿子的質量,能把稿子刊登在校報網就是一個客觀的證明,雖然影響力甚少,但它起碼為我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能不能”的參考價值。

其實,新聞部的核心任務是寫新聞稿,所以記者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八婆。記者不八婆,日子怎麼過?而且八婆都是八面光的,人緣不是一般的好,大家八,才是真的八。所以,新聞部的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聯繫各部門,讓最近發生的新鮮事都為人所知,團隊合作不可或缺。我就非常享受兩個人完成一次採訪任務,有笑聲,有效率,有效果。

在我看來,新聞有三個主義,簡稱“新聞三道”,news tri-ism,它們分別是legism 腿道,handism 手道,mouthism 口道,而“道”的諧音是“到”,所以“新聞三到”要做到採訪腿到,寫作手到,發言口到。此外,記者還必須具備ears,耳的兼聽則明,吸取大眾的意見,和具備eyes,眼的明察秋毫,看到別人忽略之處,這樣,新聞的效果就可以説成ears and eyes equal news. 耳目一新。

現在,開始我今天發言的重點。

第一,我認為作為一名記者,寫議論文很有必要,所以我提倡我們應該關注時事,發出與大眾不一樣的聲音。我就認為低碳生活主要靠科技創新,而不是靠觀念創新,寫出了議論文。

第二,我認為新聞中心應該實行“部長又生氣”的部長演講制度,(解釋來源),部長可以模擬新聞播報圍繞一個熱點話題進行演講。我就對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問題、中國的人性問題、中國的教育制度問題和現代主義詩歌的發展問題感到質疑和憤懣,所以在當上部長後有機會我會在大家面前講演以上內容。

第三,我認為我們派報紙之前應該先坐着把報紙摺疊好,用大袋子或書包裝好再發,這樣就節省了體力和時間。

最後,我會本着一顆負責的心態完成新聞部每一次的分配任務和集稿任務。貴在堅持,難在堅持,但蘭姐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做到的蘭姐未必能做到,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17

各位朋友,我是一名來自貴州的新聞工作者。貴州——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同時,她又是一個經濟相對滯後的地方。貧窮與落後,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手中的筆一次次顯得沉重,我心中的淚一次次奪眶而出,因為,我面對的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然而,面對逆境,他們展現的卻是感天動地的堅韌與奮爭。因為這份源泉,我感覺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實地反映這些普通民眾;我感覺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實地傳達我所獲得的感動。

我曾經採訪過生活在喀斯特山區的山裏人,你們很難想像真正的貧困是什麼:那是苦捱歲月,了無指望;那是徹底的一無所有,被迫地聽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當加起來還不足10元人民幣……而這羣山裏人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變山河,改變生活,他們的行為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與命運抗爭。

我也曾經採訪過在許多人信奉“金錢至上”的今天、卻仍然將“勞動模範”這個似乎過時的稱號當作三代人追求目標的一家人。坐在他們的中間,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輕鬆和純淨。當他們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數人已經久違的《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時,我的眼睛濕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世俗、淡泊名利,讓我真正看到了人生價值的取向。

我還曾經採訪過響應黨的號召,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貴州,將青春乃至生命都獻給了三線建設的三線工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不是沒有眼淚,也不是沒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工資了,他們仍然是聽着廠裏的廣播準時上下班。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們今天的穿着,已經絲毫沒有大都市的氣息。這些三線工人中,很多是生產飛機的心臟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卻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今年春節,我親眼看見一位第一次乘坐飛機回上海探親的三線職工不知道怎樣係扣安全帶,除了默默地幫他扣上安全帶外,我還能説些什麼呢?是這羣善良而敦厚的人,教會了我什麼叫愛崗敬業、什麼叫無私奉獻。

在這裏,我要給大家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這位老媽媽叫楊家珍,今年已經70歲了,自從被丈夫遺棄後,她一直靠撿垃圾為生。照片上的五個孩子,都是她撿垃圾時撿回來的棄嬰。20xx年前,她拾回了第一個孩子,如今,這個孩子已經讀到了國小六年級。民政局的同志介紹説,楊媽媽很善良,她的行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寫一寫。於是,我去了楊媽媽的家。

那天,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在一貧如洗的家裏,楊媽媽對我哭訴:我不是要當人販子,也不想靠他們養老送終,我只是想,他們也是一條生命,養活了他們,興許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楊媽媽哭着説,我也哭着聽。楊媽媽説,記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現在做菜時,就是將油放在鍋裏過一遍就拿出來留着下次用,但孩子們需要營養,所以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扒飯,儘量將菜留給他們,但孩子們懂事,總是搶着給我夾菜。那一次的採訪,我的採訪本被自己的淚水浸濕了。

去年春節,我抑制不住對楊媽媽和五個孩子的思念,提着一大包送給他們的衣物,再一次走訪了楊媽媽。她明顯地老了,可五個孩子卻比以前長得結實和健康了。楊媽媽説,由於記者的報道,他們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捐助。然而,楊媽媽僅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給了五個孩子讀書的學校,楊媽媽欣慰地對我説,她如今最高興的事就是政府為她的做法撐了腰、正了名,她已經別無所求,她唯一擔憂的是,自己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這五個孩子今後該怎麼辦。孩子們聽到這兒,不約而同地跑到楊媽媽身邊,幫她捶背捶腿,並嚷着説:“媽媽不會死的,媽媽會長命百歲。”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一次忍不住掉下來。告別他們的時候,已是暮靄時分,五個孩子抱着我送他們的衣物歡呼雀躍,楊媽媽卻蹣跚着腳步將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哀憐他們的命運,沒有資格僅僅付出很有限的金錢就承受他們莫大的感激,因為恰恰是他們,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人世間的真善美。這個世界,唯情是真,唯愛是本。我沒有想到,情和愛,這世間最浪漫的兩個字眼,竟被一位古稀老人演繹得如此深刻和感人。

現在每當走在華燈初上的街上,當一個個素不相識的行人與我擦肩而過時,我總是想,他們或許就是我採訪的眾多可親可敬的人當中的一個。是的,正是這些可親可敬的普通人用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動着我,教育着我,一直讓“正直”這種清明的心境從來沒有在我心中動搖過。我慶幸的是,在許多人用“物慾橫流”用“人心不古”之類的詞來形容這個社會時,在許多人因為價值取向的偏差而變得玩世不恭時,我卻常常能被這些普通人所感動,常常因為他們的精神和信念而淚流滿面。

一次次的採訪經歷讓我明白,為什麼新聞工作的先行者鄒韜奮先生會那麼鞠躬盡瘁地去反映“農人的苦生活,工人的苦生活,學徒的苦生活,乃至工役的苦生活,女僕的苦生活”,因為是人民的精神激勵着他;為什麼蕭乾老人在他十幾年的記者生涯中,總是秉承“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我不可能脱離人民去寫新聞”的信念,因為同樣是人民的精神激勵着他。人民用他們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賦予了新聞工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激情,新聞工作者也正是靠着這份精神源泉來揚善懲惡的。正因為如此,我深深領會了殷切期望:“新聞輿論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新聞輿論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我想,人的一生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往事和經歷,不管將來我是否還從事記者職業,不管今後我是否還拿着話筒穿梭於大街小巷,我都將永遠忘不了記者這段生涯。因為從這裏開始,我學會了人類許多美好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將始終如一地貫穿我的整個生命。

記者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行,

大家好!我是來自定西日報的記者,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全市媒體的同行們相聚一堂。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為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着而感動;在我從事新聞工作的五年裏,我一直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在學生時代,記者是自由、個性、神氣的代名詞,在我從事採編工作,真正成為一名記者,在新聞採訪的路上行走了五年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驗,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所有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用一個最通俗的詞來概括,就是“責任”。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話,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記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職業,在筆觸下守望道義,在不斷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記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社會的良心。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羣眾對新聞工作寄予的一種厚望。用乾淨的眼睛呈現這世界的美好、困苦、掙扎、骯髒以及黑暗。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還要説:記者是青春無悔,記者是樂此不疲,記者是激盪的生命,記者是沸騰的熱血,記者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我們的新聞前輩,如鄒韜奮先生、範長江先生,他們的新聞作品篤定不是抒情議論的高亢文字,恰恰其忠於事實、記錄歷史、立此存照的職業精神與道德良心,給我們提供了樸素真實的傳世文本,閲讀他們的新聞之路,發現“責任”二字熔鑄於他們的一生。正是因為有責任,所以他們才有勇氣、才不畏強暴、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一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

新聞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做得好不好,關係人心向背,關係事業興衰,關係黨的執政地位。從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到新興媒體互聯網、手機,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發展、變化,但記者的天職卻始終未變。

然而,隨着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新聞工作者由於受社會各種利益的誘惑和壓力,“社會良心”和“正義感”這根弦在思想上繃得不那麼緊了。有的人在金錢與物質面前,幾乎無正義感可言,輕易歪曲真理,顛倒是非,出賣靈魂。這些現象,不能不説是新聞界的悲哀!正是因為在新聞工作隊伍中存在了這些不良風氣和作風,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心和正義感更顯得特別重要、特別緊迫。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國將突出面臨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這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新聞戰線能不能發揮服務大局、維護穩定重要作用的考驗。在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承擔的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的任務越來越重,對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是這樣,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就更加突出,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我的中國性格。文章説,中國是詩書禮儀、唐詩宋詞、高宗孝祖。不過,中國也是夏劼殷紂、趙高秦檜。中國性格是頑強,中國文化,是充滿尊嚴的頑強,是即使已經被貪官污吏禍害到無力抵禦外辱,卻仍然不屈昂首面對侵略者沾滿鮮血的屠刀,心中充滿必勝的信念。文章説,試想一個只有李成棟、秦檜,而沒有文天祥和史可法的中國,那樣的中國,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今天在這裏重提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到,什麼是記者,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精神和品質。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有太多的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慰,在餘震一次次強烈襲來的廢墟上,堅守工作崗位,第一時間向外界報道事實真相,讓我們時刻了解汶川人民的安危冷暖。他們用手中的筆和攝像機,弘揚面對大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善美。然而,山西礦難也有排隊領封口費的真假記者充斥在記者的隊伍中。我在想,如果一個只有領封口費、吃黑回扣,而沒有捨棄個人安危,傳達事實真相、反映人民疾苦的記者隊伍,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

從事記者的五年來,我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譭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在記者的崗位上,我們需要具備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我的筆下,報道過在文化路數十年如一日無償修剪樹木、打掃衞生,用生命種植綠色的魏治業老人;西關國小執着奉獻於聾啞盲童特教事業的青年女教師楊敏老師,見證了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岷縣首批外遷移民的心聲,對採訪中遇見的黑磚窯寫下過過這樣的污染企業何時關停的稿件,作為定西日報的一名記者,一個可以與300萬定西人民脈搏一起跳動的記者,我有幸見證了定西近年來蓬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有幸成為橋樑、成為紐帶,為這方熱土上的羣眾鼓與呼……我用筆記錄下了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在發生着的每一點變化,用心感受着“和諧定西”所奏出的每一篇動人樂章。

當黎明還未托起朝陽,我們匆匆的腳步,已經奔波在採訪的路上

當夜空搖落漫天星光, 我們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編輯機、監視器重疊的職場

一支勁筆,就是一杆正義的槍,鞭撻醜惡,也把真善美頌揚

一組鏡頭,濃縮人間萬象,關注熱點,也心繫百姓安康

我們在記錄變遷中豐富歷練著就華章

我們在見證發展中重塑自我襟懷坦蕩

對黨忠誠為人民負責站穩立場

熒屏天地大輿論有導向寸土不讓

因為使命,我們永遠在路上

因為職責,我們必須在現場

我清晰地記得20xx年考進報社時,我的父親在送給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人民日報總編範敬宜先生説過的四句話,今天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行共勉,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標籤: 演講稿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owx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