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8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8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基本情況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8篇)

五(1)班共有學生43人。大多數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課能專心聽老師上課,認真做課堂筆記,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有一部分學生還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沒有良好的認識,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存在着惰性,喜歡依賴老師和家長,不是主動的去獲取知識,靠的還是死記硬背。

這學期的教學重點放在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

在語文教學上,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每月繼續向學生推薦一、兩本好書,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閲讀量。重視課堂教學,利用文本進行閲讀分析,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進行自主擬題作文練習和作文指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積累素材的方法和審題、構思、開頭、結尾等方法的指導。相信學生的習作會有所提高。

二、指導思想

藉助新課改的強勁東風,認真貫徹和落實市教育局及中心校在本學期工作計劃,以學生髮展為根本,堅定不移的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工作目標:

(1)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2)閲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6、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7、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敍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3)關於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

5、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4)關於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説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5)關於綜合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些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些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充分藉助“精讀課文”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1)正確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知識自學課文生字。

(2)加強學生詞、句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推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進行積累。

(3)繼續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努力激發學生多讀、要在讀中悟情。

1、學生以讀為主,充分利用早讀、晚讀和課堂訓練等時間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堅持多讀少講。

2、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學生自生的各方面情況,努力轉化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後進生,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生帶動落後生,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努力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從原來的“厭學”到“愛學”。

3、充分利用“略讀課文”的安排,讓學生將所學運用於其中進行自學,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4、指導學生自學“讀寫例話”並將所學運用於今後的學習。

5、以作業、測試等形式進行句、段、篇、章的鞏固。抓住作業質量不放鬆。

6、注意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利用週記形式,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儘量為學生的自主作文創造條件。要儘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説真話、實話、心裏話,表達真情實感。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

3、情感目標: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具準備:幻燈片

學生準備:收集古代幽默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要是我問你,你會説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能把話説好嗎?你怎麼回答?會説和説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走進一些善於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麼説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感悟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我們先去認識誰呢?

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言,言簡意賅。

二、讀通課文,讀懂故事

1、下面請同學們再讀幾遍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現在開始。

2、指名讀課文,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通過教師的範讀,糾正讀破的句子。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結合註釋,逐句理解課文。結合課文的理解,説説課題怎樣理解更為準確。

三、熟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妙處

1、你認為課文中哪些語言精妙?精妙在哪裏?你從他們的對答中體會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板書:楊氏之子 楊梅

孔君平 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説:“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説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説孔雀是您家的鳥”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説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2、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裏?

(1)“應聲答曰”説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説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説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3、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説説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説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孩子,説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説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4、同桌分角色讀課文,邊讀邊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麼反應,把鉅子補充完整。

5、師生配合表演。

6、指名錶演。

7、回憶我們是如何學習這篇課文的?

四、拓展閲讀

同學們課下可以閲讀《世説新語》中其他小故事,大體瞭解內容,體會語言妙在哪裏。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説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 “誇口”是什麼意思?(説大話)文中是誰在説大話?他説的是什麼大話呢? 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結果怎樣?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説不出話來) 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説不出話的呢? 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 你能説説“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文章為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

4、聯繫實際説説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閲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鋭利 都能戳穿

説話前後牴觸 矛戳盾 會怎麼樣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描寫的方法。

3、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你們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裏?埃及又有什麼名勝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裏?它為什麼叫“金字塔”,怎樣建造起來的?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指導,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寫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查自讀效果。

(1)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學生朗讀。

(2)指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輕聲朗讀,重點領會。

埋葬:掩埋屍體。輪廓:物體的外緣線條。

精巧:精細巧妙。結晶:比喻珍貴的成果。

摩天大廈:指高聳入雲的大樓。

(3)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當場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思考每個自然段説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裏?

(2)金字塔的外觀有什麼特點?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4)為什麼叫“金字塔”?

(5)為什麼説“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2、根據上面的問題,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處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和結構的特點。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紹這樣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點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果。

3、根據段意,指名試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4、小結。

四、指導書寫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導學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臨寫。

4、師生評價。

5、強化練習。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課後習題3)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舉世聞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2、為什麼説埃及的金字塔是舉世聞名的?

(從結構、建造等方面簡單地加以敍述)

二、講讀第一段

1、輕聲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回答

(1)“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在哪裏?

(2)“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觀如何?

2、看圖,品味文字。

(引導學生從“金黃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錐形”是金字塔的外觀,“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氣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講讀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麼獨特之處?

(2)以胡夫金字塔為例,作者具體寫出了這一工程的哪些特點?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麼獨特之處。

(1)金字塔為什麼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寫金字塔的外觀是否和前面的“角錐形”一致?

(3)朗讀第2自然段的第4、5兩句話。

3、輕聲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點?

(1)胡夫金字塔外觀上具有哪些特點?(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結構上具有哪些特點?(平整、緊密)

4、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金字塔的外觀宏偉與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2)指名讀這兩句話。

第①句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數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學們想象得出嗎?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樣的平整與緊密呢?我們看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課文內容填空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4)邊讀邊想,補充後的句子與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裏?

(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拉近了距離,對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瞭解)

5、小結説明方法。

為了説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説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讀有關句子。

6、指導朗讀第二段。

四、講讀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4、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討論回答這一段中的兩個設問句。

(1)投影映示,指讀兩個設問句。

①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②開始砌金字塔了,當時沒有起重機,怎樣把這麼多巨大的石塊壘起來呢?

(2)輕聲讀課文,回答上述兩個問句。

(3)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

3、小結。

建造金字塔是一項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法計算的,僅從古埃及人運石頭、壘石塊這兩件事,就足以表現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五、練寫片斷

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手法,寫一個片斷,介紹校內的雪松,要寫出雪松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四段

1、默讀課文,思考: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最後一段內容與前文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説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①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幹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

②勤勞而聰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許多科學的方法。

3、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佈置作業

閲讀有關埃及金字塔的課外書。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並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武松打虎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請講述了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據説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談到武松大家想到什麼事?對了,是打錳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景陽岡》。  二、初學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完成課後填空1。  (分別是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交流填空題1  (3)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三、學習重點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組討論  1、武松是怎樣打死錳虎的?用自已的話説説。  2、你從中體會到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容  (1)自讀練習  (2)指名讀,學生點評。  四、展開討論,延伸課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則新聞  一個餓熊闖進一家農户對其農人進行嘶咬,可是村民卻束手無策,原因是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熊是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沒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傷害。待村長打電話請示上級後再去營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討論題  看了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想法?現在人們提倡保護野生動物,武松打虎這類文章不該看了,你又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並不是人人去打虎,而當人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是應當機立斷保護。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6

教學要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發展和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構想:

教學中應抓住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發展和變化的這一條線索來理解課文內容。介紹作者引入新課,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介紹托爾斯泰)

2、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課文。

二、初步理解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的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結果怎樣。再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

2、學生自學,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

(1)事情發生在什麼地方?事情是怎樣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樂,有哪幾個原因?兩個:一是完成了任務,心情愉快;二是風平浪靜,水手們沒有什麼事情。

(2)猴子怎樣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説説。)

(3)孩子為什麼會走到頂端的橫木的?

(4)結果怎樣?

(5)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

1、孩子為什麼追猴子?(因為猴子戲弄孩子,水手們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劃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劃出水手的表現,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3、孩子遇到生命危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嚇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6、理解“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

7、誰出現了,他是怎樣使孩子轉危為安的?

8、水手們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鐘,為什麼大家覺得四十秒鐘的時間太長了?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從課文中,你覺得孩子的得救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什麼啟發?

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理清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明白從課文中學到了什麼道理,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係。

學習過程:

一、檢查朗讀。

1、同桌互讀互查,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

二、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係。

1、孩子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1)客觀上:猴子的戲弄,水手們的笑,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觀上:孩子在氣急了的情況下,沒有考慮事情的後果。

2、孩子得救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長果斷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縱身”跳到了水裏;

(3)是水手們在短短的四十秒中裏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暢所欲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

1、遇到危險的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的採取措施。

2、做事要考慮後果,不能意識生氣而不顧危險。

3、開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寫一寫讀後感

1、説説從本文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2、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此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寫下來。

作業設計: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你想到了什麼?請寫下來。

2、感情朗讀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3個字,會寫“妒忌、軍事”等15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試着閲讀名著《三國演義》。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關於三國的故事,最著名的莫過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這本書嗎?你最喜歡裏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討論發言)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諸葛亮,誰能説説喜歡他的理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諸葛亮有關。(板書課題)看了課題,大家有什麼想問的嗎?(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嗎?怎麼借的?)現在就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來讀一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着重指導: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生字,師指導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寫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寫成“日”。

(3)(出示生詞)指定學生帶讀。

3.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描寫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段落,並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些什麼。

起因(1~2自然段);

經過(3~9自然段);

結果(10自然段)。

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與諸葛亮約定在三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小結。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卻將計就計,承諾三天就能辦好。接下來,他如何在三天內成功造好十萬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為什麼會發生“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並初步瞭解了四個人物,那麼,請你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給故事中的四個人物進行排名,你覺得可以怎麼排?(學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學都給四個人物打了分,儘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異議的: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諸葛亮排第一。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真讓人佩服。

二、深入體會,感知人物形象。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線畫出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從中體會後再小組交流。

(學生讀課文並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説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對天氣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①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繫上文説説。(“諸葛亮説:‘只要三天。’”“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找到文中這兩處,引導學生誦讀,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從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這天有大霧。)

②我覺得“第一天……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個句子寫得太囉唆,前兩天沒有動靜,是否可以刪去,直接寫“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組織學生討論)

小結:不能刪,因為通過具體寫前兩天沒動靜,我們才能把時間快速流逝與諸葛亮從容的行為作對比,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2)“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積達到最大。)

(3)“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造聲勢,又是為了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

(4)“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是笑着説這句話的,讓我們一起讀出諸葛亮的自信、鎮定。(齊讀)諸葛亮在笑什麼?這一笑表現了什麼?小聲誦讀,仔細思考。(自由彙報)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兵,只會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一笑表現了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運籌帷幄。

(5)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出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6)“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周密、滴水不漏,你們説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7)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出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難怪周瑜長歎一聲,説了這樣一句話:“(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

(2)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3.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用幾個詞語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幹。

出示後人借這件事讚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後人用來讚揚諸葛亮的智慧的。引導學生齊讀,同時指出: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麼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讀後感悟。

1.在學習課文之前,大家覺得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那麼學了課文之後,大家對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諸葛亮:有膽有識、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才智超羣。

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

魯肅:忠厚守信,顧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謹慎小心。

2.思考: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還有哪些因素?(天時、地利、人和)

四、小結。

相信我們每一個同學對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理解。回家以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吧!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教學反思

本課是精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多。首先,在情節的理解上,講解詳細有層次,學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內容;其次,在人物特點的分析中,通過抓住重點語句去體會;最後,安排學生討論、總結人物特點,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閲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瞭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麼妒忌諸葛亮。

2、教師準備:

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

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⑴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⑵學生交流。

⑶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請同學認真閲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歎:“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哪裏。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麼想的?

角色扮讀。

⑵聯繫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説:‘只要三天。’”

“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⑵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祕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閲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説,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説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説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後彙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⑴讀:有感情地朗讀。

⑵説: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説一説。

⑶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⑷評:評説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⑸寫:根據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⑴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並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⑵説:採用“説一説”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説?

交流要點:

①主要的情節和內容要講清楚。

②可以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

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④説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⑶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

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

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詞”。

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夥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彙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彙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採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説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麼‘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裏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後,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隻,聽着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台板書)

2、用關聯詞説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儘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後果介紹完整。

3、彙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後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複述故事。

2、把文本演繹成課本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説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説了這麼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 自覺自願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雲駕霧—霧裏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遊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説:“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生疑惑)

師:怎麼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 (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 這也是矛盾的? 板書“矛”“盾” “矛”是什麼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 “盾:又是什麼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 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才説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説一説? (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 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瞭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後同桌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 賣 矛 盾 戳穿 誇口 鋭利 堅固 張口結舌

2、誰能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誇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誇口”這個詞,來説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誇口”是什麼意思? 請同學們看看,誇字的上面是個什麼字?(大)。誇口就是説大話。 誇口就是説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説了什麼大話呢? 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説一説。 (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説一説。

(他説,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説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鋭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説一説。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説大話好不好?

2、(遮住誇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麼字?虧可以組成什麼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説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説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麼虧? (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麼意思?(由於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説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着回答他的問題。 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説明他的盾( ),這跟他説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説明矛不( ),這根他説的“我的矛鋭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 也就是説,他説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不對,要麼後一句不對。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説話或做事前後牴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為什麼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後牴觸呢?正是來源於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説話前後不一致哪。

6、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説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後人無數啟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代寫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後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裏。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4、看着原文複述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0

【教材簡析】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卻在後來因此受到懲辦。第二局部具體敍述“我”發現有關胚胎髮育規律的前後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分,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小朋友內心世界。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同學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同學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

【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同學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後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同學自主學習,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教學建議】

1、本課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時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放手讓同學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2、本文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得真實可感,又極具情趣。教學中引導同學進行賞析評價,教學後可引導同學借鑑課文寫法,描寫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同學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回憶自身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閲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鼓勵質疑。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要想學習好該怎麼做?(有疑問向老師請教)

2.是的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節課就讓我們比比誰會提問?誰的進步大?

二.板書課題,質疑學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發現》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你讀了課題後有何疑問?

2.學生彙報:(重點問題:童年時“我”發現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麼?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⑵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着“我”這個發現多麼不平常,多麼出色,乃至現在説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説,“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説“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麼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麼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⑶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於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後小組內討論。

⑵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繫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⑶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麼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痴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於”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説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説“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説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説“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裏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麼?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麼發現?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生字,會書寫“蓑”,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

2.通過註釋以及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感知詩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意境,滲透學習古詩。

3.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感悟詩人情懷。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一曲笛子獨奏——《小放牛》。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欣賞一曲笛子獨奏——《小放牛》。

上課:

一、啟: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同學們剛才很陶醉的樣子,説説吧,這樣的曲子,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這悠揚的笛聲自然而然地就讓我們聯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畫面,我們學過一首寫牧童的詩,還記得嗎?指名背。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

今天,我們也要學一首與牧童有關的詩。題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體顯

1.(出示)自己先讀讀吧,讀上兩至三遍,把它讀正確,讀通順。(讀詩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在這狀態,非常好。

2.指名誦讀:誰來單獨為大家讀讀

正音:這個“蓑”字,是平舌音,寫的時候要注意它是草字頭,有一種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書空一遍,可別漏了中間的一橫。(過渡:一絲不苟,字正腔圓,有板有眼)還要讀出節奏和味道來。師聲配合讀。

3.齊讀:好,我們一起來讀讀

過渡:詩就是這樣,讀出味道,讀出節奏。讀詩不僅要讀出味道,讀出節奏,還要讀出感覺,讀出畫面。你讀後眼前有怎樣的畫面?指名説。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過渡:剛才我們看到的是遠景,現在就象拍電影一樣,讓我們把鏡頭慢慢拉近。你肯定會有新的收穫。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想像畫面,看哪些字詞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鋪橫野六七裏

“鋪”(草長得很茂盛,像平鋪開一樣)

1.指名説,你找得很好,(板書“鋪”字)我們平時鋪什麼?

2.出示:草長橫野六七裏

草冒橫野六七裏

草鋪橫野六七裏

與“長、冒”比較,鋪感受到草的多和廣。再讀這一句學生説道六七裏:真的六七裏嗎?“六七裏”在這裏是虛指,就是説呀,這原野——非常廣闊,你讀讀。鋪得再廣闊些,再讀。

3.看着這樣的原野,你腦海中會出現哪些詞,指名説。出示:

鬱鬱葱葱青草繁茂綠茵遍野綠氈鋪地綠草如毯鋪青迭翠綠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機盎然綠草茸茸綠草如氈

( 草地彷彿一塊無暇的綠氈,在鋪展。

鬱鬱葱葱像碧綠的畫卷在鋪展再讀

4.在這麼廣闊的草地上,牧童可能會做些什麼呢?

小結:對,牧童就是這樣,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樂。這廣闊的原野帶給了牧童多少的樂趣啊,一起讀讀這句

板書:自由!

過渡:一個“鋪”字激活了我們想象,再往下讀讀,讓我們再往下讀讀,我們還看到怎樣的畫面?

B 笛弄晚風三四聲

“弄”:(板書“弄”字)

1.組詞:詩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樣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這問題不急着回答。也許讀懂了這句詩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2.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北宋]雷震《村晚》

看看註釋,你讀懂這句了嗎?不成曲調,想怎麼吹就怎麼吹。這就是“短笛無腔信口吹。”“笛弄”就是-“短笛無腔信口吹”啊。

指導朗讀:笛聲高了,引讀笛弄晚風三四聲低了引讀

3.(聯繫生活)我們班很多孩子也在學樂器!那你們學樂器能不能説“弄”?(時間、地點、目的、心情)根據學生所説的,給予迴應:你説的是地點不同

哦,你是為了形成一樣技能,目的不一樣啊心態也不一樣呢

4.我聽出來了,他的弄笛比我們多了幾分輕鬆,幾分自由,少了幾分壓力,幾分緊張。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這就是““笛弄”啊。

板書:自在!再讀“笛弄晚風三四聲”

過渡:看到牧童在晚風中怎樣吹笛子了嗎?請你把看到的寫下來。

5.寫話

你可以寫第一句,也可以寫第二句,能幹的同學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寫下來。要做到下筆如有神。

6.交流。回讀第一二句。

7.拓展:

剛才,你們這麼一想象啊,牧童彷彿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示畫面),他也出現在其他詩人的詩句裏:(師讀)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

你也讀讀,(生讀……)見到牧童了嗎?他正幹嗎呢?

是呀,牧童騎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遊蕩在青山青草裏。這樣的生活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哪,我們一起讀: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

帶着對這兩幅畫的美好印象,讓我們再讀呂巖的這兩句詩,讀出牧童的悠閒與自在:(齊讀兩句: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麼畫面?哪個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C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1.請你看看插圖,你彷彿又看到了怎樣的話面?指名説。再讀詩句: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麼卧的?

他就是這樣,隨心所欲地,想怎麼卧就怎麼卧,多自在啊,誰讀讀這句?透過插圖和這個卧字,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板書:悠閒

這麼自在的感覺,我們一起在讀中享受

3.有詩人直接寫出了他的悠閒和自在。:引入,師讀: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你),無是亦無非。(生交流)自己讀一讀(……)什麼意思?你讀明白了嗎?誰能像你這樣,過着無是無非的生活呢!

4.是啊,何人得似爾,引讀: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何人得似爾,引讀: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5.(音樂起)來,讓我們連起來讀整首詩,再次體會牧童的這份悠閒與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間

1.通過剛才的學,詩人筆下的牧童彷彿就在我們面前閃現。呂巖為什麼會寫這樣的牧童呢?讓我們看一下呂巖的資料

呂巖:字洞賓,唐代末年進士,當過兩次縣令。正遇到農民起義,兵荒馬亂的,帶領家人逃跑,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傳説到山中學道,不知所終。

2.這回你知道他為什麼寫牧童了麼?——呂巖渴望過上這樣休閒自在的生活。

3.總結:其實,嚮往這樣的生活的又何止呂巖一人呢?

剛才我們在學習《牧童>詩的過程中,讀到了棲蟾的幾句詩,連起來其實就是一首完整的詩,題目也叫《牧童》。(出示)讓我們一起連起來讀讀——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北宋]雷震《村晚》)

回讀生齊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清]

4.這些詩都是寫牧童的。

有位專家他專門做過一個統計,在古人的詩作中以牧童為主題的詩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現過二十多次。

詩人想表達的都是對鄉村牧童生活的嚮往啊。而這二十多首寫牧童的詩,都是表達對自由自在的田園的嚮往和追求。像這樣寫牧童的詩,它不僅僅是一個個方塊的文字,也不僅僅是文學作品,它更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板書:文化

5.如果你以後再聽到短笛聲,——你可能會想起一個人——(生:呂巖);你可能會在心中念起一首詩——(生背誦《牧童》,再齊背誦。)

師:從此,你對牧童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寫牧童的詩還會延續,寫牧童的歌不會間斷。

6.作業菜單:選做

(1)課外收集以牧童為主題的詩,與同學分享感受。

(2)把《牧童》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默寫《牧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寫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心靈對話的過程,古詩教學也是如此。要結合古詩凝練含蓄、意在言外、言約而旨豐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的方法,引領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改變古詩逐詩逐詞逐句的教學方法。注重詩中句與句間的整合,同體詩與詩內涵的延伸拓展。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嘗試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過程中領略古詩的情感和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對這首詩歌的教學,我覺得:①首先要注意對詩歌整體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導學生在一次次“創境想象”、“涵詠誦讀”中,進入詩境,感受詩歌中的“兒童”形象——孩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後通過“品味精妙詩句”、“整合品讀”其他優秀的描寫童真童趣的詩歌,加深對詩歌的喜歡,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2

一、課題名稱:草船借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正確讀寫本科生字詞

② 瞭解故事起因、經過、結果,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③ 朗讀課文,自讀自悟,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2、過程與方法:情境教學法、閲讀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時代背景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聊故事,創氛圍

師:我們國家有着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是指的那四本書嗎? 舉手回答

生:《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

師:沒錯,就是這四本書。其中啊,《三國演義》被稱為智慧之書和謀略之書,誰來説説自己都知道這本書中的哪些故事呢?

生:……

2.揭題

師:剛才大家講了“……”這些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伸出自己的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3、齊讀課題

師:好,現在請大家用自己最洪亮的聲音把課題讀一遍!

4、簡介時代背景

師:話説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三分,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其中曹操的實力最強。於是,在打敗了劉備以後,曹操繼續南下攻打孫權,準備掃平江南。為了抵抗曹軍,劉備和孫權決定聯手,於是劉備派遣諸葛亮至孫權那裏,幫忙出謀劃策。故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了,想知道故事的內容是什麼嗎?趕緊把課文讀一讀吧!在讀的時候看到注音的字多讀幾遍,不會的字問一下會的同學。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用一句話分別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作業,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內容。

師:大家説得非常好,那麼現在老師想讓大家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來給課文中的四個人物排一下名次。(最終無論其他人怎麼排,諸葛亮都會是第一,引出諸葛亮是最聰明的)

師:諸葛亮是最有智慧的,這是大家讀了一遍課文以後達成的共識,非常好!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的地方很多,現在老師想請大家再把課文仔仔細細的再讀一遍,把你認為寫諸葛亮的智慧,寫諸葛亮的謀略寫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來,仔仔細細的讀一讀,讀出精彩!明白嗎?好,開始,放聲讀!

師:好,同學們讀的非常投入,尤其是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讀得更加有味道。咱們現在來交流一下,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什麼地方寫得最精彩,把你覺得精彩的地方讀給大家聽!(生讀課文,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智慧與謀略)

師:大家讀得都不錯,這節課我們先分享這麼多,下一節課再接着分享,請同學們做好準備。下課。

六、板書設計: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3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童趣:

1.遊戲“對詩”,激童趣:

(1)師:眾所周知中國乃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就一起先來玩個“對詩”遊戲吧!

(2)師説:“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生對:“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説:“兒童疾走追黃蝶,”

生對:“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説:“兒童散學歸來早,”

生對:“忙趁東風放紙鳶。”

(3)師:真是對答如流呀!不知吟誦這些詩句時,你們心中有什麼感受?

【預設】

生:袁枚的《所見》讓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無憂無慮。

師:能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楊萬里筆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這個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螞蚱,哪怕捉不到,摔個狗啃泥也是快樂的!

師:蝴蝶是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我們心裏了!

生:我彷彿看到《村居》中的那羣小夥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風箏,我彷彿還聽到他們銀鈴般的笑聲呢!

師:這麼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2.師小結,引童趣:

師:是啊,我們的童年時光也正像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詩,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能讀出其中的無限樂趣。今天,咱們就一起用心地讀讀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童年”吧!

3.老師板書課題,齊讀,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課題:舟過安仁)

【預設】生:讀了詩題,我知道詩人乘舟路過安仁縣。

生:從詩題中,我還知道這首詩描繪的可能是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的所見。

二、初讀,感童趣:

(一)初讀感知,讀準讀通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

2.指名大聲讀這首詩。

【預設】關注“篙(gāo)、棹(zhào)”兩個字的讀音。

3.齊讀全詩

(二)結合註解、插圖理解詩意:

1.師:同學們讀書的水平真高,一會兒就把這首古詩讀通順,讀正確了!請同學們

再輕輕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課後註釋或插圖邊讀邊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你們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生自主學習,再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師:誰願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詞句還不太明白?哪些詩句結合註解和插圖就能讀懂?

【預設】

生:詩中的“遮頭”、“使風”是什麼意思?

師:誰能幫助解疑?

生:“遮頭”的意思是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的意思是藉助風的力量。

師:還有誰能把你結合註解和插圖讀懂了的內容和我們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讀懂了整首詩的意思:水面上,有兩個小孩子駛着很小的漁船,不一會兒,他們倆把撐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槳都收了起來。天上沒有下雨,但是,他們還張着傘,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三、品讀,享童趣:

(一) 創境想象,品讀體會小童“天真童稚、聰明淘氣”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揚的音樂,課件呈現相關動態畫面:伴着明媚春光,詩人乘坐着小船輕輕駛到安仁的小河上,這時另一葉小舟上的倆孩童吸引了他。)

1.課件邊呈現相關畫面,師邊伴着音樂,深情敍述,引學生入情入境:

師: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葉小舟輕輕駛來。詩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楊柳依依;瀲灩水光,萬傾碧波;陽光明媚,柔風拂面,怎不令人心曠神怡?閒暇之餘,不經一瞥,頓而啞然失笑。什麼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畫面,待會為我們描繪。

(課件定格為靜態畫面:一葉小舟上,坐着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身旁放着撐船的竹篙、船槳,倆人中間還放着一把撐開的小傘。學生伴着音樂靜心細想畫面。)

2.學生描繪“想象的畫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聰明淘氣”。

(1)師:讓我們都輕輕地划着小船,來到安仁,看一看吧!誰願意為我們描繪一下

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呢?

(2)學生描繪“想象的畫面”:

【預設】生:一天,詩人楊萬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駛。河邊長着的深綠色的蘆葦上,偶爾停歇着一兩隻翠鳥,它們喳喳地叫着,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姿態優美。岸上,草葉碧綠,帶着一顆顆露珠。這時,他看見了另一隻小船在行駛,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兩個六七歲可愛的小男孩,一個穿紅肚兜,機靈鬼怪;另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褲。他倆撐着船兒慢慢地前進。划了一會兒他們竟然把撐船的竹竿和槳都收了起來,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傘撐開放在船中,自己則無憂無慮地坐在船上,繼續説説笑笑。詩人看見了,很奇怪:天上也沒下雨為什麼要打傘?他看着看着,噢!原來是那兩個小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的,怪不得不下雨還打傘呢!

3.品讀詩句,引導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聰明淘氣”,感受童真童趣。

(1)師:噢!是被漁船中孩童的特別舉動吸引了。那詩人楊萬里又是通過哪些精練之語描繪的呢?

生:“一葉漁船倆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指讀)

(2)師:能説説此時此刻,孩童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嗎?指導讀(引導感悟孩子的無憂無慮、天真童稚的形象)

【預設】

生:“收篙、停棹、坐船”讓我感受到倆小童天真可愛。因為,划船出行的他們把船劃到河中時,竟然把撐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槳都收了起來,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傘撐開放在船中,讓我感受到倆小童天真可愛。

師: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嗎?(指讀第一、二行)

(其他預設學生活動略)

(3)師:泛舟河上,有篙不撐,有槳不劃,你們猜猜倆孩童心裏想些什麼?(引導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氣聰明。)

【預設】

生:划船太累了,怎麼才能省力?不如讓風帶着船兒向前走,風吹了傘,不就能帶着船兒走啦,嘻嘻!

師:真是淘氣聰明的孩子!

生:……

(4)師:看到這一幕,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品味童趣)

【預設】

生:這倆個小孩居然能想到“張傘使風”,真是聰明,我真想到他們的船上體驗體驗這其中的樂趣!

生:看到他們做的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經的一件趣事……

(5)師小結:這真是“童心無處不顯,童樂無處不在”呀!讓我們再次讀一讀,感受孩子的天真無邪、淘氣聰明吧!(生讀第1、2、4行,師讀第3行。)

(二)再次創境想象,品讀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樂,課件再次呈現靜態畫面——漁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撐開小傘放船上。詩人立在船頭觀望。師再次動情敍述,引學生入境。)

師:讓我們將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槳兒,放下篙,撐開小傘船中放,漁舟小童笑聲聲,任爾小船水中蕩。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舉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楊萬里。此時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呢?小聲讀讀詩句想想。

【預設】生:為什麼沒有下雨偏撐開傘,不是用來遮頭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師:孩童的異常之舉讓詩人疑惑不解,他會怎麼解疑呢?想象一下。

【預設】

(1)生: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師:你能帶着這種感受讀讀第3、4行,讀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嗎?

(2)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

師:那我們就合作着讀一讀第3、4行,讀出詩人心中的驚訝,孩童的稚氣、淘氣、聰明。(可先指讀,再齊讀。)

師問:“怪生無雨都張傘,”

生答:“不是遮頭是使風。”

3.師:疑竇頓解,此刻詩人心中又會想些什麼呢?

【預設】

生:或許他對倆小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倆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

生:他也許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許他會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風行船

……

4.師:是啊!眼前此景不覺激起詩人心中那顆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讓人嘖嘖稱讚!讓我們再次齊讀第3、4行, 讀出詩人此刻心中種.種感受吧!

(三)品讀感受詩句的精妙之處,享童趣:

1.師:眼前一幕令詩人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伴着美妙的音樂,再次齊讀,回味這充滿童趣的一幕吧!(齊讀全詩)

2.師介紹詩人:

(課件出示——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和陸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楊萬里擅長七言絕句,不論農家生活,還是自然景物,在他筆下都顯得新鮮活潑,趣味橫生,尤其難得的是,他喜歡描寫兒童形象,所寫的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

3.師:再讀讀詩,找出詩中“點化詩境”用得精妙的詞?

【預設】

生:這個“使”字,把漁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爛漫、聰明頑皮的天性寫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還包含着詩人瞭解原因後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兩個童子撐傘行為而由此產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師評價:同學們的品讀能力真強!看似平常詞,卻把作者體味到的趣和童子行為的趣盡顯其中了,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呀!

4.師:來,就讓我們選擇喜歡的背誦的方式,把這兩個栩栩如生的頑童形象記在心裏吧!大家可邊想象畫面,邊吟誦;可邊表演,邊吟誦;也可與夥伴合作來吟誦……

(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自由背誦古詩,指名,齊誦)

5.師:美好的童趣令我們深深陶醉。其實詩人楊萬里寫童趣的詩還不少,自讀下面的詩:

課件出示:

《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④

楊萬里楊萬里

稚子金盆脱曉冰①,晴明風日雨干時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墩、摟”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監”,會寫“跤、摟”等15個字,會寫“摔跤、欺負”等9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嚴監生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閲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內容為文學、影視作品中的經典人物,讓學生説出其名字和最顯著的特徵。

(在燦爛的文學寶庫裏,作家們用他們神奇的妙筆,為我們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顧全大局的藺相如,知錯能改的廉頗,勇武過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筆下,這些人物特點鮮明,讓我們印象深刻,久久難忘。

2.出示課題“人物描寫一組”。

3.導入新課。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走進一組新的課文,繼續認識和親近作家們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曉的人物形象,感受這些人物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嘎(gǎ)、腮(sāi)、欺負(fu)、腳腕(wàn)。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鞭、扳、腕、疤、喉、嚨”,並在黑板上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樹》《兩莖燈草》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各選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誰?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兒,選自《小兵張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樹》的主人公是人力車伕祥子,選自《駱駝祥子》,作者是老舍。

(3)《兩莖燈草》的主人公是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吳敬梓。

四、小組探究。

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組進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組朗讀,熟悉課文。選部分學生作為演員,剩餘的學生作為導演。導演説戲,演員演戲,老師評戲。分別指出生動之處、不足之處,讓學生自主討論,自主學習。(指出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

五、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樣性。接下來,我們來説説對人物評價和對人物言行的感受。

舉例説説課文中分別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説説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評價和對人物言行的感受。(讓學生充分發言)

(1)人物的評價,如小嘎子很機靈,祥子很健壯,嚴監生很吝嗇……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嚴監生臨死前“伸着兩個指頭”的動作在文中反覆出現,充分説明了嚴監生的吝嗇……

2.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等)

3.《摔跤》中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別是哪種描寫方法?

(1)語言、動作描寫:“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後兩步,一閃身脱了單褂兒,叉着腰説,“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表達效果:體現出小胖墩兒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寫: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鈎他的腿……

表達效果:“沉不住氣”表現出小嘎子對長時間不能取勝的不耐煩,這種急躁的心理預示着他的失敗。

4.《他是一棵挺脱的樹》中描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寫。(讓學生説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説説喜歡的原因。)

祥子來自農村,他一個是靠賣苦力為生的人力車伕。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健壯的身體是他賴以謀生的基礎。他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

作者着重描寫祥子那粗壯的脖子、紅撲撲的臉、硬棒的身體和四肢,遠遠望去,猶如一棵挺脱的樹,堅毅、壯實。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貌描寫,隱含着對勞動者的健壯體魄和高尚情操的讚美。

5.畫出《兩莖燈草》中最能表現嚴監生人物性格特點的句子。

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

(1)從這個句子中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可以感受到嚴監生病情的嚴重,試着用幾個詞語形容一下。(氣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從“總”字可以看出嚴監生垂死掙扎時間之長。討論:這時嚴監生“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為的是什麼?(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對兩個指頭的含義的猜測、嚴監生的表現和嚴監生的心理活動。)

兩個指頭的含義

嚴監生的表現

嚴監生的心理

大侄子

兩個親人

把頭搖了兩三搖

着急

二侄子

兩筆銀子

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焦急、生氣

奶媽

兩位舅爺

把眼閉着搖頭,那手只是指着不動

氣極

趙氏

兩莖燈草

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安心

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兩莖燈草。一個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躍然紙上。(嚴監生的心理可讓學生自己揣摩,不設統一答案。)

三、感悟寫法,嘗試描寫。

1.快速閲讀三篇短文,你認為哪個人物形象在你頭腦中留下了最鮮明的印象?為什麼?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標記。

2.交流討論: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師隨機點撥。

點撥要點:(1)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動作就是一個小孩子才會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簡單的“狡猾”。

(2)採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嚴監生臨死前還惦念兩莖燈草,這件事最能表現他的吝嗇。

(3)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突出人物特點。例如,對祥子外貌的描寫,突出了祥子強健的體魄,表現了祥子精氣神十足、充滿生氣的特點。

小結:描寫人物時,要選取典型的事例;對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3.回憶生活中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設想一個具體的生活情景,描寫一個人物活動的片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了《人物描寫一組》,瞭解到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在描寫人物時,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選擇相應的描寫方法,從而體現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人物描寫一組》是由三個各自獨立的選段構成的一篇課文,學生對於描寫人物的文章已經有所接觸,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充分發言,説出各自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學沒有看過《駱駝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張嘎》有部分同學看過影視作品,在沒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礎上,單單隻看選段,難免會對人物形象有些誤解。所以,教師需要加以指導,必要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原著中遨遊,正確認識人物形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21名,經過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地認字、識字潛力、口語交際、寫作潛力、預習新課文的潛力和必須的自學潛力。但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學習潛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所以本學期除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閲讀書目上做進一步的指導,並且嘗試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第三組“語言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有課文28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資料袋”,兩次“閲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國小階段認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為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資料在豐富人文內涵、拓寬題材體裁方面,繼續作出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更加靈活,編排形式在繼承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練習系統地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必須的變化

6、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導學生設計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引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潛力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1單元: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資料,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潛力,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較簡單的、適於他們理解的寫作方法,並試着將這些寫法運用到自我的習作中。

第2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過比較閲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我的童年生活。

第3單元: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對不一樣體裁文章的閲讀,瞭解不一樣體裁文章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4單元: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潛力。

第5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第6單元: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7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第8單元:一是要抓住主要資料,瞭解不一樣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透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識字200個,寫字150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閲讀教學

1、繼續加強閲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激發興趣,引起學生交流的慾望,體現雙向互動。

2、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四)習作教學

1、進一步明確國小生作文的性質。國小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培養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要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我學習的潛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潛力。

四、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1、對於生字新詞,要及時聽寫檢測。

2、鼓勵快速瀏覽,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3、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寫字習慣。

(二)閲讀

1、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閲讀基本功訓練。

2、閲讀教學中,要注意表達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3、教師根據課文的不一樣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三)口語交際

1、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

2、要創設特定的情境。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好處,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一樣的場合、針對不一樣的對象,圍繞不一樣的目的,採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二是思考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

3、要體現雙向互動。交際的過程並不是要學生一個一個挨着説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在互動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説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一樣對象,禮貌地進行交際。

(四)習作

1、進一步明確國小生作文的性質。國小生作文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

2、作文指導從資料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作文指導,要從資料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使學生都找到想寫、要寫的資料。“放”開了,學生就有東西寫。再就是講評的時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優點與成績,肯定大多數同學的努力和進步。使每個學生透過講評看到成績與進步,享受習作成功的快樂,更真切地懂得應當怎樣寫。

3。觀察、思維、表達三種潛力結合起來培養。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五)綜合性學習

1、閲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2、閲讀前四篇閲讀材料,瞭解信息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3、根據主題,蒐集有關信息,並寫報告。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6

《楊氏之子》精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國小語文教學資源網 → 語文教案 → 教學設計 20__-03-21 手機版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閲讀本組課文,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我們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

1.正確規範地書寫“樑、惠、禽、詣、乃、曰”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

3.能讀懂文言文意思,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4. 初步感知文言文,運用逆向翻譯法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讀懂文章的意思。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教師準備:學習課標,通覽教材、教參,細讀文本,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預設教學活動。準備一些巧問妙答的小故事。

教具準備:課件、田字格黑板貼、課文紙、練習紙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課前熱身

1.講述幾個巧問妙答的小故事,體會語言藝術的精妙

2.白話故事導入

a.師講述白話版《楊氏之子》。

b.點名複述。

c.同桌互講。

一、導入課題

1.這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古代的文言文如何講這個故事的?文言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我們走近《楊氏之子》去感受一個古代孩子的智慧。這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説新語》一書。(板書:文言文。課件出示文言文和《世説新語》介紹)

2.板書課題。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10.楊氏之子)

3. 理解題意。課題是什麼意思?指名反饋。

我是姓敖人家的女兒,那我就是敖氏之女,你能用這樣的語言形式來介紹自己嗎?指名反饋。

二、初讀文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字字準確、句句通順。(課件出示課文)

2.指名朗讀:根據學情強調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確讀法,使學生學會根據文意判斷多音字讀音的方法:(課件出示多音字用法)

為wèi設果 兒應yìng聲答曰

3.學生自己根據語感劃分節奏讀。

4.出示正確的劃分,教師範讀,生小聲跟讀,讓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聲斷氣連的讀法。(課件出示帶節奏線文本)

重點練習:“孔指以示兒曰”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為什麼是“家/禽”而不是“家禽”)

5.再讀,評價。

三、文白對譯,疏通字詞句。

(一)文白對譯,疏通句意。師説白話文,生讀對應文言文。引導發現文言文語言精簡的特點。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難點字詞。

1.同桌合作學習:一起讀讀古文,完成練習——理解難點字的意思(“甚、惠、詣、乃、曰、示、禽”等)。

生彙報並反饋學習方法,師相機板書。

2.指導規範書寫本課生字。

四、精讀品味對話之精妙

(一)把文章讀短

1.引導學生回顧白話文找中心句的方法,將課文濃縮成一句話、一個詞。(課件出示下劃線。板書:聰惠)

2.從哪裏可以體現出楊氏子的“聰惠”?(相機板書:會聽 反應快 會説)

(二)把文章讀長,理解人物間關係,體會語言精妙

1.話説這孔君平去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誰知他父親不在。這不約而來,可以看出他們兩家的關係怎麼樣?生反饋。

楊氏子知不知道來人是誰?從哪看出他知道?那又一次證明他們兩家……生反饋。

2.理解人物內心: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了水果,這水果裏有楊梅,孔君平看着這楊梅心裏想到了什麼?一句“此是君家果”是有意刁難嗎?如果你是那聰慧的楊氏子,聽到這句“此是君家果”又會怎麼想?

比較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語氣的不同,從“未聞”中感受楊氏子的委婉、禮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學生反饋,教師隨機點撥。

引導學生讀懂孔君平拿楊氏子的姓氏和楊梅的“楊”字做文章,楊氏子是用同樣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楊氏子的聰惠表現。(相機板書:楊梅 楊家果 孔雀 孔家禽)

4.若來者是柳君平、黃君平、李君平、梅君平呢?楊氏子又會怎樣應聲答?扮角色演一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5.趣味練習:看白話説文言。(課件出示練習,視學習情況出示)

五、熟讀成誦

生讀沒有標點的、豎向排列的課文;背誦。(課件出示)

六、自選課外拓展

1.發揮想象將《楊氏之子》擴寫為一則生動的白話文故事。

2.收集有趣的巧問妙答故事、經典的廣告語等,與同學交流。

3.閲讀《世説新語》中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七、總結

板書設計: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7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課件。紙馬。

課型:

閲讀探究課。

第一課時安排:

1、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兩次賽馬的經過。

2、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學生有更多啟發)

3、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能積累一些詞語。

第二課時安排: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本文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動腦筋”故事交流會。

[課前激趣]玩紙牌

出示兩組牌,紅心10、8、4,草花9、7、3。上來的同學當然挑紅心。同學先出結果老師總以2比1獲勝。由此得出在戰爭中,在比賽中,有時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關鍵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動權。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①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②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③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孔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1、出示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説一説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最後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由於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説,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台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指名讀。讀一讀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②一生上台講説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講説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説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説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啟發質疑:

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板書: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1)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3、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齊讀這一句。

板書:調換順序

這個計策誰想出來的?

板書:孫臏獻計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5、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

6、(展示台)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__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出示問題2: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先説説你給同學出了什麼主意)——評價——全班齊讀。

3、為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劃出來,想一想。

(出示)

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善於觀察)

②“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於思考)

③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

(知己知彼)

4、小結:

誰連起來説一説“為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板書),再賽轉敗為勝的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⑥驕兵必敗……)

板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3、(出示學習目標3)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預案: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孫臏:神機妙算、智勇雙全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田忌:有勇無謀、屢敗屢戰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齊威王: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你想對孫臏説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田忌説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齊威王説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節課大家學會的詞語可真不少。老師準備了一張詞語卡片,大家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詞語卡片:

神機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雙全

有勇無謀、垂頭喪氣、屢敗屢戰、勝不驕、敗不餒、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預案: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資料。)

板書設計:

15、田忌賽馬

調換順序

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孫臏獻計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寓言的內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5.説説“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並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類似的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陽光明媚,可把我凍壞了。

(此時學生會説,老師你説錯了。)

老師哪裏説錯了呢?(前後表達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還有很多,試着説一説。(引導學生説出更多例子。)

3.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處吧。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段視頻。(看《自相矛盾》的視頻)讓學生大概瞭解故事情節。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

着重指導:弗(fú)、夫(fú)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矛、盾、譽、吾”,並在黑板上示範。

(“矛”的筆畫是橫撇、點、橫鈎、豎鈎、撇。“盾”的部首是“廠”。“譽”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介紹相關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

矛: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槍頭。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體裁。(寓言)

3.指名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楚國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東西也戳不破;又誇他的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分組朗讀課文。

註釋:

楚人:楚國人。鬻(yù):賣。譽:稱讚,這裏有“誇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鋒利。以:用。弗:不。應:回答。

5.教師範讀。

概括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穿透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鋒利,無論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楚國人如何賣矛和盾的呢?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指名讀,讀出其誇讚自己東西的自豪感。)

2.他這般誇耀,路過的人都停下了腳步。路人們是要買他的矛或盾嗎?路人們都説了什麼話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這位楚國人是什麼表現?

(其人弗能應也)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4.體會“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牴觸,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要前後一致。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班級交流討論: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説話不顧事實,把事實誇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訴我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矛和盾都賣不出去)

我們來想辦法幫幫他,幫他賣出這些東西。(引導學生為楚人想辦法,自由發言。)

3.説話不要前後矛盾,説話要有邏輯性。説話之前先思考這樣説是否合適。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盾→堅,物莫能陷

矛→利,物無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通語句,根據註釋理解句意,反覆品讀,把握人物形象。

2.給學生表演和發言的機會,以學生為主體,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jgz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