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湖南抗日戰爭史

湖南抗日戰爭史

湖南在抗日戰爭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留下了許多抗戰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湖南抗日戰爭史,供大家分享。

湖南抗日戰爭史
湖南抗日戰爭史:湖南境內的六次會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中國軍隊浴血奮戰,沉重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氛。其中,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湖南省境內發生了六次大的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者的會戰。這六次會戰主要是長沙會戰三次與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和湘西會戰。各次會戰情況分別是:

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於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主要戰役區域是湖南省長沙及其附近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參戰兵力24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參戰兵力10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4萬餘人,日方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於1941年9月6日至10月11日,主要戰役區域還是湖南省長沙及其附近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參戰兵力30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參戰兵力16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6萬餘人,日方傷亡3萬餘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於1941年12月19日至1941年1月16日,主要戰役區域仍然是湖南省長沙及其附近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參戰兵力30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參戰兵力12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2.8萬餘人,日方傷亡5.6萬餘人.。

常德會戰,發生於1943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主要戰役區域是湖南省常德及其附近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常德城守備、第74軍第57師師長餘程萬,參戰兵力21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參戰兵力10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6萬餘人,日方傷亡4萬餘人.。

長衡會戰,發生於1944年5月2日至8月8日,主要戰役區域是湖南省長沙、衡陽及其附近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衡陽城守備、第10軍軍方先覺,參戰兵力40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參戰兵力51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9萬餘人,日方傷亡6.6萬餘人.。

湘西會戰,也稱雪峯山戰役,發生於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主要戰役區域是湖南省益陽、湘潭、邵陽、零陵、東安、新寧、武岡、洪江、芷江、辰溪、漵浦、沅陵、安化等地區。中國軍隊指揮官為第四方面軍總司令長官王耀武,參戰兵力40萬餘人。日本軍隊指揮官為第20軍司令官阪西一良,參戰兵力28萬餘人。戰役結果中方傷亡1.8萬餘人,日方傷亡2.9萬餘人.。

湘西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峯山大捷。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温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誌着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湖南抗日戰爭史:從九一八事變到八一三抗戰

抗日救亡,湖南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就開始了。打開《湖南省近百年大事記》,人們可以看到如此記載:“9月19日,省城各界獲悉日軍攻佔瀋陽,羣情激奮,22日對日援僑會召集各界代表開緊急會議”。此時,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出文告,“主張堅決抵抗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變後,最感人的是“湖南青年抗日鐵血救國團”(以下簡稱“鐵血團”)成立,並於1932年組建團隊赴滬參戰的故事。

1“一致奮起,共赴國難”

據湖南參事室原參事李致中回憶:九一八事變後10月5日,長沙愛國青年彭楚珩、胡安悌等發起成立鐵血團。他們在報紙上刊登啟事《灑我沸騰之熱血,蕩彼東瀛》。

這篇啟事説:“慨自辛亥革命以來,內戰頻仍,外患日亟,喪權辱國之舉,重見迭出……然其傷心慘目,未有如此次日軍戰我瀋陽各地者……吾人痛國勢之阽危,見人心之未死,敢發起救國之團體,志在報仇雪恥,誓竭全力以赴,依軍法組織,具鐵血手段,採取嚴格訓練,作拼命事業……灑我沸騰之熱血,蕩彼東瀛。”此外並附刊組織規程與入團細則等。

這個啟事如火星,點燃了愛國情緒的“乾柴”。啟事刊登不到三天,長沙應徵參加鐵血團的青年達200餘人。李致中當時是安化萸江師範學生,看到啟事後徒步從安化來到長沙,加入鐵血團。

1931年10月5日午後,鐵血團成立大會在第一師範舉行,會場佈置莊嚴肅穆,懸掛着“鐵血殺盡倭奴”,“誓以鐵血雪盡國恥”等橫幅、標語。參加大會的團員和各界代表共20xx餘人。

大會通電全國:“日本帝國主義,圖謀滿蒙,已非一日;此次藉口中村失蹤,竟派大軍強佔我遼省,屠殺我軍民,擅捕我官吏,凌辱我婦女……近更進窺平津,佔據海口,國家危亡,迫在眉睫。同仁等目擊心傷,不甘坐視黃炎華胄之淪亡,錦繡河山顛覆,感雪國恥之決心,特發起組織,以我輩之熱血,誓與倭寇作殊死戰。願我全國同胞,一致奮起,共赴國難……”

2 “我有鐵血,可救中國”

鐵血團還有自己的團歌,歌詞是:

“我有鐵,我有血,我有鐵血,可救中國。還我河山,誓把倭奴滅;醒我國魂,誓把奇恥雪……忍不住,心頭痛,抵不住,心頭熱,起兮起兮,大家團結,努力殺賊。”

當時有個叫楊達真的知識分子,看到成立大會熱烈場面,心情激動,當場作歌一首,表達愛國之情。歌詞是:“自古三湘多英烈,每逢危世伸奇節,前有靈均後船山,愛國肝膽照顏色……吁嗟乎,倭奴恃暴摧遼東,男兒忍令金甌缺?值此強權蔑理時,殲仇要憑鐵和血!破釜沉舟期一戰,救一死地氣不折。一洗東方病夫差,更撲富士火焰滅。若道中華國可侮,除是三湘人盡絕……”

23日,鐵血團將全團編為8個隊,每日軍訓兩小時,政治訓練一個小時,出版《鐵血青年》三日刊。

團裏經費無固定來源,“開始的活動經費,僅賴團員捐款的六百多元銀洋勉為應付”,開展活動困難。但是,團員們沒有退縮,通過向各界的宣傳呼籲募集經費。唐生智以慈幼院院長的名義墊借了銀洋800元,柳菊生捐款銀洋600元……戲劇業救國會及本省京、漢藝人義演多次,捐獻票價收入千餘元。鐵血團的日常開支,就靠社會各界的支持而得到基本保證。

3 “旌旗白雪齊飛,志士山河共壯”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鐵血團準備開赴前線。

此時,鐵血團就成了青年釋放抗日救國熱情的平台,他們紛紛入團。周南女校學生黃鄜、陳上曉、潘美貞等,衝破家庭阻撓,報名入團受訓。長沙縣立高小13歲的學生彭季純留信離校,信中説:“願死在日人刀下,已加入鐵血團了。”水風井的喻鼎軒鞋店,20來歲的女主人廖氏“素具愛國熱忱”,聽到鐵血團即將開赴前線的消息後,便告訴丈夫,自己決心隨團殺敵。可是丈夫不同意,反而到市公安局北一分所“告狀”。該所勸這個丈夫:廖氏有此雄心壯志,堪稱巾幗英雄,不要加以阻攔。廖氏終於如願。廖氏事蹟隨着“廖女士別夫從徵”的新聞傳遍全國。

1932年3月13日上午,鐵血團援滬第一大隊及各人民團體齊集教育會坪,舉行誓師大會。原民國時期《湖南日報》(舊)於14日頭版刊登大字標題:“旌旗白雪齊飛,志士山河共壯——鐵血團大雪開往上海抗日前線矣”報道。

4 蘇州城外,修城築堡

鐵血團就這樣踏上了開赴上海前線的征程。他們赤腳草鞋,在平常裝豬的鐵桶子車裏席地而坐,外面大雪紛飛,身上衣衫難抵嚴寒,可人們更多的是自豪和熱情,因為終於有了殺敵的機會。

次日,車抵武昌,鐵血團下車登輪,場面引起了羣眾圍觀。當得知這是獨立行動的湖南鐵血團時,羣眾不禁齊聲歡呼,讚佩不已,同時還問接待人員,可不可以慰問一下,表達對這些熱血青年的尊敬?

就這樣,鐵血團到蘇州。他們要在十九路軍的統一安排下行動。4月1日,他們移駐閭門外上澤橋湖南公所——湖南同鄉會寄存厝屍的地方。團員們在前三進院中開地鋪,伴柩而寢,與“鬼”為鄰。這裏距前線數十公里,敵機不時低飛而過,炸彈聲,槍炮聲,震耳欲聾。

十九路軍安排他們修築工事。因為蘇州離上海很近,一旦上海沒有抵擋住日軍,蘇州保衞戰就得進行。這個城防體系是利用蘇州城牆全部構成堅固堡壘,達到人員及重武器均可以通過城牆內交通壕運轉進出陣地目的。施工難度很大,限期完成緊促,任務十分艱鉅。

由於長期不分晝夜在陰濕的地洞裏工作,又缺少防護用品和雨具,男女團員患風濕、斑疹等疾病者不少,但他們依然堅守着。

《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的6月16日,鐵血救國團援滬大隊由蘇州返抵長沙。

5 長城抗戰、七七抗戰

打開歷史的記憶庫,湖南的救亡活動一幕幕是那麼精彩。

1931年的長城抗戰,除了湖南將領指揮軍隊浴血奮戰外,還活躍着專從湖南奔赴前線的後勤人員。湘雅醫院組織的東北救護隊赴前方救治傷員。省公路局員工組成“北上抗日汽車運輸隊”。據記載:公路局撥汽車34輛,分三批出發。3月12日,第一批汽車10輛,由歐陽資生、劉奇善率領出發。4月1日,湖南第二批“北上抗日汽車運輸隊”汽車10輛由劉啟道、韓月譚率領出發,擔任從北平運軍械、軍火至古北口、喜峯口,又從前線運傷員回北平,其中六輛汽車被日軍摧毀。5月17日,第三批汽車14輛出發,車抵北平後,因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塘沽協定》而返回。

七七事變,是一個同仇敵愾的時段,更是一個人心沸騰的時段。在湖南大地,人民抗敵後援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省國術館民眾訓練班婦女組40餘人請纓抗日;南嶽的新老聖帝殿、南台寺、祝聖寺所有的僧侶商量,聘請國術專家教練武術,待練習純熟,即請纓殺敵。

6 八一三抗戰,謝冰瑩上前線

1937年9月14日,長沙火車站出現了一個動人場面:

著名作家、北伐時期的女兵謝冰瑩率領一支17人的女兵隊伍,打着“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的旗幟,正朝啟動待發的列車邁進。

女兵們一律齊耳頭髮,身着灰軍裝,打綁腿,戴軍帽,揹着被包雨傘。她們多為醫生、教師和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女青年。為了抗日,她們脱下旗袍,放棄體面的工作,告別故鄉和親友,開赴上海前線。

在火車站,“婦戰團”舉行了一個簡單而又雄壯的北上抗敵宣誓典禮。火車將要開行的前幾分鐘,突然有一位白髮老人找到謝冰瑩,對她説:“我是傅恩萍的父親,因為年紀老了,不能到戰地去服務,所以特地把小女交給先生帶到前方去。你要時刻督促她努力工作,萬一她受了傷或是死了,我……會感到光榮。”末了,他又把臉轉向站在他左邊的女兒:“恩萍,記着我的話……你也用不着掛念我……你也不必給我寫信,只要能多救護幾名傷兵,就能使我得到無上的安慰。”聽到這裏,周圍的羣眾都鼓起掌來。

有4名周南女中和自治女校的女生,提着包袱和書本趕來,要求參加“婦戰團”。她們都流着淚,要求去前方,火車開了,她們還想跳上去。這場景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

湖南抗日戰爭史:永州人民的早期抗日活動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慘境。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鬥爭傳統的湖南永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同仇敵愾,共赴國難,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抗戰初期,作為戰略大後方,永州人民開展了有聲有色的抗日救亡運動。武漢失守後,日寇直逼湖南,作為大西南戰略要衝,永州人民承擔了籌措物資、救護傷兵、安置難民、動員參軍等艱鉅任務。永州淪陷後,永州人民舉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刀槍,用熱血和生命捍衞神聖的家園和祖國的尊嚴。抗戰八年,成千上萬的永州兒女馳騁沙場,英勇殺敵,血灑疆場。永州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為祖國的尊嚴,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永州人民就開始了抗日活動。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永州各地的抗日活動不斷高漲。隨着抗日戰爭的發展,大批外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遷往永州各地,進一步激發了永州人民的抗日熱情。在早期抗日活動中,永州的共產黨組織和共產黨員起了重要作用。 祁陽旅省、旅衡學生的抗日救亡宣傳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1932年元月,就讀衡陽各中學的祁陽籍學生寒假歸來,發起組織祁陽縣旅衡學生寒假抗日宣傳隊,參加宣傳隊的有30餘人。宣傳隊在縣城王府坪、文明鋪、白水等地演出了以抗日為中心內容的文藝節目。這是永州境內最早的抗日宣傳活動。1936年暑假,在長沙、衡陽各大專、中學的祁陽籍學生李璽、周維新、桂多蓀等10餘人,串連組織祁陽縣旅省同學暑假服務團,並吸收上海遷來祁陽的童子軍部紅十字會、65後方醫院職工10餘人,先後在城鄉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智鬥日寇》等文藝節目。同年寒假,他們又組織幾十名學生分三路開展宣傳活動,並籌措抗日捐款摺合銀洋20xx餘元。

1、抗日敵後援會的成立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事變傳到永州,激起了永州人民的強烈憤怒。同年8月,零陵縣成立抗日敵後援會,宣傳抗日主張,捐資支援抗日軍隊,電慰前線將士。此後,其他各縣也先後成立抗日敵後援會等抗日團體,廣泛宣傳抗日。 韋漢與湘桂瑤族抗日請纓籌備處 1938年3月,轉回本縣瑤山貝江熊巴衝教書的共產黨員韋漢,幫助瑤民首領馮紹異成立“湘桂瑤族請纓抗日籌備處”,發佈《告湘南瑤族同胞加入抗戰軍隊書》和《駐江湘南瑤民請纓抗日組軍籌備辦事處佈告》,號召瑤族同胞起來參加抗日隊伍,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前來應徵者達1921人。後來,組軍事宜被國民黨當局破壞而流產,馮紹異也因誣陷入獄。為營救馮紹異,韋漢四處奔走。1939年3月20日,國民黨江華當局竟以“匪首”罪,將韋漢逮捕,槍殺於魚涼山,時年47歲。1938年秋,共產黨員陳為人烈士的愛人韓慧英在江華以教書為掩護,宣傳抗日主張,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在聽眾和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2、外地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遷入與零陵、祁陽共產黨組織的建立

1938年10月,中共衡陽縣委組織委員劉超和中共衡陽城區區委負責人葛亦遠先後到零陵、祁陽發展黨員。武漢滄陷後,危及長沙。武漢、長沙等地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抗日救亡團體陸續遷來永州一帶,共產黨員胡大年、何蓮芬、楊培湘等也隨機關遷來零陵。同年12月,經中共衡陽中心縣委籌備組批准,建立中共零陵城區小組,胡大年任組長。1939年初,零陵、祁陽都建立了共產黨支部,黨員發展到70多人,經中共衡陽中心縣委批准,建立祁零(零祁)工作委員會,劉超任書記。工委負責領導零陵、祁陽一帶黨組織。1939年3月,一批外地共產黨員相繼轉來永州城。經中共祁零工委批准,成立中共零陵城區支部,張戈任書記。同年底,鬥爭形勢惡化,部分共產黨員隨機關向內地轉移,祁零工委的主要負責人相繼撤回衡陽,工委隨之消失。1940年春,中共零陵城區支部發展了一批黨員。經中共衡陽中心縣委批准,成立中共零陵中心支部,胡大年任書記。中心支部聯絡駐永州城區各進步團體,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同年9月,胡大年根據組織指示去四川秀山工作,中心支部奉命改為中共零陵特別支部,由張戈任書記。長沙滄陷前後,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時常空襲零陵城區,部分共產黨員隨單位撤至桂林、重慶等地。1941年1月,因形勢惡化,中共零陵特別支部被迫解散。

3、山川塘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

西南遊幹班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產物。開始設在南嶽,叫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由蔣介石兼主任,陳誠、白崇禧為副主任,湯恩伯為教育長,李默庵、葉劍英為副教育長,陳天慶為總隊長。到1939年8月,遊幹班只辦了兩期,因敵機不斷轟炸,遊幹班由南嶽遷至零陵城郊“六八”醫院。又因連遭敵機轟炸,再遷祁陽山川塘(今祁陽下馬渡鎮樟樹村),繼續開辦第三期學生隊和第四期學員隊,並更名為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李默庵任教育長。這兩期人數多,來源有從第三、四、九戰區所屬軍、師選送來的現役軍官,有從湘、粵、桂、贛、浙、閩、黔、滇八省黨部與省府保送的黨政官員,有從衡陽、曲江、桂林、吉安等地招來的高中畢業學生。部隊和黨政機關調來的編為學員隊,學習3個月;招收的高中畢業生編為學生隊,學期6個月。1940年初夏,遊幹班第三期學生隊和第四期學員隊在祁陽畢業。因李默庵調兼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總指揮,為便於領導,將遊幹班遷至江西修水漫江鎮,繼續開辦第五期。1941年,第六期又遷回祁陽。1942年,遊幹班遷至浙江麗水縣碧湖鎮,辦了第七期,遊幹班宣告結束。

4、劉國安與中共冷水灘臨時支部的建立

1941年11月,共產黨員劉國安奉命來到冷水灘一帶,以蘆溪國小為據點,組織進步青年學習革命理論,祕密發展黨組織,開展抗日宣傳活動。1944年6月,劉國安根據中共湖南省工委負責人周禮(周裏)的指示,再次到冷水灘祕密發展黨的組織。不久,經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冷水灘臨時支部,劉國安任書記。這是當時永州境內唯一的共產黨組織。

標籤: 抗日戰爭 湖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dr7l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