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放假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放假

每逢節日,我們都會想着假期,20xx年的抗日戰爭紀念日放假了,那麼今年會放假嗎?會有什麼安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xx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放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放假
20xx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放假假期

20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為使全國人民廣泛參與中央及各地區各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20xx年9月3日全國放假1 天。為方便公眾安排假日期間生產生活,特作如下調休:9月3日至5日調休放假,共3天。其中9月3日(星期四)放假,9月4日(星期五)調休,9月6日 (星期日)上班。

所以,20xx年抗日戰爭紀念日不放假。

抗日戰爭戰爭損失

軍隊傷亡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説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平民傷亡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説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財產損失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

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另一説6500億美金(按1945年貨幣折算)。

空軍損失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43架,擊傷330架,出動轟炸、驅逐、偵察、運輸等飛機計18500架次,作戰達4027次。中國空軍損失各種飛機(包括訓練損失)2468架,6164人殉國(其中飛行人員661人)。

1941年8月組成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美國航空志願隊在中國、緬甸、印度支那作戰7個多月,以空中損失12架飛機和地面被摧毀61架的代價,取得擊落約150架敵機和摧毀297架敵機的戰績。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力量十分薄弱,處於絕對劣勢;但在抗戰中後期,美國對華進行援助,中國空軍逐漸扭轉局勢。戰爭結束時,在華美軍總人數60369人,其中空軍34726人, 另一説,到1945年8月,美駐華14航空隊有飛機2500架,空軍官兵達17萬人。

海軍損失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有各類艦艇74艘,主要為一些輕巡洋艦、炮艦和魚雷艇,艦船總噸位不足6萬噸,最大艦艇僅3000噸,大部分是百噸級小艇。而日本海軍的艦船噸位高達116萬噸,擁有航空母艦和萬噸級戰列艦。 中日海軍實力懸殊,無法在海上拒敵,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為了建立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在江陰鑿沉了40餘艘軍艦與商輪;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江陰被日本航母全數擊沉。同年底,第三艦隊的“鎮海”、“永翔”等12艘艦船也分別沉塞於青島和劉公島的水道上。中國艦隊幾乎全部覆滅。

據日本方面的資料來看,民國海軍在抗戰期間佈設的水雷,重創了日本海軍,日軍損失60餘艘大中小型艦船。

抗日戰爭紀念日紀念活動

20xx年

20xx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也是20xx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會決定將9月3日設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首個紀念日。20xx年9月3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德江、俞正聲、xx、xx、張高麗等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七和羣眾共祭抗戰英烈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由20xx年7月7日揭幕的“獨立自由勛章”雕塑熠熠生輝。紀念館正門上方懸掛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橫幅。大門兩側,威武的三軍儀仗兵持槍佇立。

儀式由主持。等和全場1500多名各界代表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禮炮震天,全場肅立,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默哀。

默哀畢,軍樂團奏響深情的《獻花曲》,14名禮兵托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象徵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大型浮雕《銅牆鐵壁》前。等領導同志緩步登上台階,走進紀念館序廳,在花籃前駐足凝視。隨後,等走出大廳來到紀念館前平台。台階上,56名手持鮮花的少先隊員朝氣蓬勃。3500羽和平鴿振翅高飛,五顏六色的氣球騰空而起。

紀念儀式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專題展覽。仔細觀看,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詳細瞭解有關情況。

活動開始前,等與參加儀式的抗戰老戰士和老同志、抗戰烈士親屬、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遺屬代表親切會面。

背景揭祕;儀式上的數字寓意

為何鳴放14聲禮炮?升空14000只氣球?放飛3500羽和平鴿?這些看似平常數字,其實是有意安排的。這次儀式上的精心安排和紀念館裏的一些固定設施,其實都有着深刻意義。

儀式現場有14個方陣,包括:抗戰老戰士、抗戰烈士親屬、國際友人遺屬方陣、嘉賓方陣、少數民族方陣、大中小學生方陣、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方陣、機關幹部及各界羣眾方陣以及140面彩旗方陣等;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只氣球,象徵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20xx年抗戰歷程。

現場放飛3500羽和平鴿,象徵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付出傷亡3500萬軍民的沉痛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xx年

20xx年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包括檢閲部隊)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按照以往慣例,國家領導人往往會在“逢五”、“逢十”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參加紀念活動。其中,一個重要活動就是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不過,這一慣例在20xx年首次被打破。20xx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紀念儀式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據新華社報道,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在“7·7”當天參與官方紀念。

抗戰勝利70週年,在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在介紹紀念活動安排時説,20xx年7月7日將結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週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主題展覽開幕式。

特區政府

20xx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特別假期(20xx年9月3日)條例草案》,將20xx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額外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 。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9日是也通過將20xx年9月3日列為強制性假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

調休放假

20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為使人民廣泛參與各級各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根據《國務院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調休放假的通知精神,現將調休放假安排及有關事項通知如下。20xx年9月3日至5日調休放假,共3天。其中,20xx年9月3日(星期四)放假,20xx年9月4日(星期五)調休,20xx年9月6日(星期日)上班。

紀念物品

20xx年8月,中國推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幣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郵票。

此次發行的紀念幣一套4枚,包括鎳包鋼材質紀念幣、1/4盎司金質紀念幣、1盎司銀質紀念幣和5盎司銀質紀念幣各1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均為國徽,下方刊“20xx”年號。這套4枚紀念幣中,鎳包鋼材質的發行數量為5億枚,1/4盎司金質紀念幣為5萬枚,1盎司銀質紀念幣為10萬枚,5盎司銀質紀念幣為5000枚。該套紀念郵票安排發行13枚郵票和1枚小型張。郵票內容為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及相關歷史背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9dl60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