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民間小説:年關躲債山神廟

民間小説:年關躲債山神廟

編者按:風雪山神廟的故事相比大家都聽過,以下是為大家帶來的民間小説:年關躲債山神廟。

民間小説:年關躲債山神廟

《年關躲債山神廟》

作者:徐志光

做生意,貨來貨往,免不了有手頭緊、週轉不開的時候,這就要欠着,或者去借來。舊時,到了年底,就必須把欠賬了結,把借款還清。所以,對欠債人來説,過年猶如過關。如果無法償還,關過不去,就得離家避開債主,民間稱“躲債”。

話説民國初年,浙東某地,一個叫陳乙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為維持家庭生計,做起了賣掃帚、賣水果之類的小生意。本小利薄,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吃過用過,沒幾個銅錢多。

這一年,“臘八”一過,天上就飄起了雪花,人們辦年貨、殺年豬,準備過年了。年豬殺,豬圈不能空,小豬行情看漲。金華那邊小豬便宜,陳乙決定做一筆“大”生意,借來了銅錢,去了一趟金華,販來了十多頭小豬。小豬是活口,要吃要照料,陳乙生手生腳,結果小豬受了風寒,死傷大半,不要説賺頭,就是本錢也撈不回來。

年關將近,債主上門來催討了。眼看在家呆不下去,除夕這天,陳乙走出後門,來到不遠處的山神廟。

山神廟不大,裏面陰森森。山神菩薩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兩旁的金剛菩薩張牙舞爪,鼓眼咧嘴,像要吃人一樣。

陳乙坐在神台上,想自己心盼發財,結果運道不來,別人年三十夜在家熱鬧團聚,自己卻孤身一人蹲冷廟,淒涼悲楚。借債要利息,本加息,利滾利,一輩子也還不清了,日子難過,活着還有什麼意思?看來只有尋死一條路了。廟裏有樑沒繩,金剛倒拿着劍,拿着刀,自古刀劍能殺人,陳乙心一橫,三腳兩步奔了過去,伸手就拔。哪曉得金剛是鐵做的,寶劍、刀槍也是鐵做的,鐵與鐵鑄在一起,一動也不動。

就是這時,門口一暗,進來一個黑大漢。有人拔刀劍,不會是鬧着玩,肯定是想尋短見,黑大漢嗓門一亮,吼道:

“介想勿清楚幹什麼?今夜過去,明天又是一年的開始,可以重新再來啊!”

陳乙被怔住了。心想,這黑大漢説的有道理,我若能咬一咬牙挺過難關,説不定還有翻身的日子。要是兩腳一伸走,頂樑柱沒了,豈不是苦了家裏的父母、老婆、孩子?陳乙像做了錯事的小孩,紅着臉,癟搭搭走下神壇,疑惑地問黑大漢:

“兄弟又是何故來此?”

“年終歲末,要不是為了躲債,誰會來這裏?”黑大漢一屁股坐在山神菩薩前,摸出一瓶酒,滋溜喝了一大口,轉而遞給陳乙。風緊天冷,暖暖身也好,陳乙也不客氣,伸手就接了過來。酒一喝,話就來,坐着也是坐着,黑大漢説出了自己的遭遇。

黑大漢是諸暨人,長年做茶葉生意,人稱周老闆。兩個多月前,他收來了各家各户的茶葉,長途販運到北方,一路順利,茶葉也賣了一個好價錢。扳指一算,除掉本錢,收益足可以造一間木屋,那個高興啊,做夢也唱着大花臉戲文。

周老闆為人直爽,處事慷慨,那些茶葉是賒來的,説好賣出付清。要過年了,茶農們等着銅錢,周老闆急匆匆趕着回家。

身帶“鉅款”,一路上風險不小,幸虧是“老出門”,遇險都能化解。一次,被一個嫩賊盯上了,晚上投宿,兩人睡在一個房間。半夜裏,周老闆呼呼大睡,嫩賊輕手輕腳起來了,東摸西摸,半個銅錢也沒有。第二天一早,周老闆穿好衣,行李一背,走到嫩賊牀前,從牀底下拖出錢袋,拍拍灰塵,説道:“這位仁兄,真是君子,銅錢上面睡了一夜,手都不去碰一下,謝謝啦!”嫩賊氣得手腳冰冷。

周老闆喜歡喝酒。昨天晚上,他老酒吃飽,住進了一家小旅館,單人房間。沒想到碰上了老賊,早上醒來,發覺當枕頭的錢袋,不知什麼時候,被換成了兩塊磚頭。

本來,今天上午可以到家,銅錢沒了,有家也不能回,只好走進山神廟。這不,遇上了同是躲債的陳乙,陌路人成了難兄難弟,同病相憐,兩人越説越投機。

周老闆問:“不知兄弟欠了人家多少銀子?”

“四十兩。”陳乙回答。

“就這點銀子,也來受苦?鬼碰着了!”周老闆説着,從腰包裏挖出五十兩銀子,交給陳乙,“賊骨頭沒把我的零用錢偷去,你拿着回家吧,好好的過一個年,日後發財了,再還我也不遲。”

周老闆背了一身的債,怎好用他的銅錢?陳乙是老實人,説什麼也不肯收,兩人推來推去好一會兒。後來,見周老闆一片誠意,也不好意思再推下去了,這樣的大好人哪裏去尋?

陳乙一把拉住周老闆,説:“走,到我家過年去!”

山神廟不是好地方,長長一夜,即使不凍死,説不定也要被野獸咬死。周老闆畢竟是做大生意的,見過世面,儘管銅錢被偷,心裏肉痛,表面上依然有説有笑。來到陳家,椅子一坐,腳一擱,像模像樣做起了“孃舅”。陳乙忙裏忙外,他就與陳父喝茶聊天,前朝後代,柴米油鹽。

還了債,過了年,還有些銀兩多,陳乙不去做小販了,開了一爿豆腐店。做豆腐,當日能見利,豆腐渣、豆腐水還可以養豬。慢慢地,日子好過起來了,陳乙始終沒有忘記周老闆這個大恩人。

有恩要報。不過,那天一時疏忽,沒問周老闆叫什麼名字,住在哪個村子。事後想想,憑周老闆的脾氣,即使問也不一定會告訴。陳乙曾多次到諸暨去打聽,每到一地,人們總是説,諸暨是茶鄉,周為大姓,姓周的茶葉老闆多着呢,至於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扶危濟困等善舉,每個周老闆都有好幾樁,而且從來不留名。

恩人找不到,山神廟還在。年關這天,陳乙總要去廟裏轉轉,如果看到有躲債的,一律請到家裏,吃上一頓年夜飯,送上一份壓歲錢。據説,這個規矩,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呢。

文:徐志光

公眾號:中國風文學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8m3r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