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外國名著簡介以及賞析

外國名著簡介以及賞析

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外國名著簡介以及賞析

外國名著 簡介

(1)《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賞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剛剛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與他同時代的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認為,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作品”,現代歐洲文學中簡直“沒有一個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説中創作了一幅無與倫比的19世紀7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俄國詩人費特説,作者簡直好像把整個時代都裝進了這部小説。

反映時代:《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衝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貴族的舊秩序被顛倒了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卧軌自殺的消息,特別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這也許就是他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創作過程:托爾斯泰創作這部小説着實費了一番功夫。早在1870年,托爾斯泰就開始構思這部小説了。他告訴妻子説,“我想到一個出身於上層社會、已經結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婦女的典型”,他説,“我的任務是把這個婦女寫得只是可憐而沒有罪過”。1873年,他開始動筆。他的妻子在致親人的信中説,他寫作的“是一部取材於現代生活的長篇小説”。小説的情節是“敍述一個不忠實的妻子以及由此產生的全部悲劇”。他按照這種構思進行寫作,起初寫得很順手,初稿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但是他最後完成這部小説,卻花費了將近五年緊張的勞動。直到1875年,小説才開始在《俄羅斯導報》上陸續發表。1878年,才有第一個單行本問世。在這個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他逐步地擴大了題材的範圍,深化了主題的內涵,加強了主題的力度。結果,就使是這部小説從最初只表現由一個妻子的不忠實而引發的家庭悲劇,發展成為一個通過講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廣闊而複雜的、正在經歷劇烈變動的俄國社會生活的宏偉的歷史畫卷。

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列夫•托爾斯泰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思想與藝術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國的文學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刻下印記。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説得好:托爾斯泰的影響“如激流出自天國的中心。……托爾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紀的各種精神活動。”《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是產生這種影響的主要力量。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托爾斯泰的影響也隨處可見。在魯迅《一件小事》中,有托爾斯泰式的自省與懺悔;在冰心的《一個憂鬱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裏的伊爾倩涅;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親形象,可以説是托爾斯泰式的愛的化身;葉紹鈞的《倪煥之》、茅盾的《三人行》、廬隱的《海濱故人》、王統照的《微笑》、許地山的《綴網勞蛛》等中國現代文學優秀作品中,都有托爾斯泰的泛愛論、勞動觀、人性觀的反映。許多中國作家在談到自己的文學經歷時都曾談到托爾斯泰對他的影響。

作者風采: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所有偉大人物中最為複雜的一個。——高爾基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20xx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那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父親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曾就讀於喀山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準備當外交官。次年又轉入法律學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説《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60年代至70年代創作的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80年代末創作的《復活》是作者一生創作和思想探索的總結。

(2)《飄》

作品賞析:《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説。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讀者為之傾心。美國南北戰爭前夕,佐治亞州塔拉莊園16歲的斯佳麗小姐瘋狂地愛着鄰居阿希禮•韋爾克斯。戰爭爆發後,阿希禮與他的表妹玫蘭妮•漢密頓結了婚,斯佳麗一怒之下,嫁給了自己並不愛的查爾斯。不久,查爾斯在戰爭中病死,斯佳麗成了寡婦。在一次募捐舞會上,她與瑞特•巴特勒船長相識。戰火逼近亞特蘭大,斯佳麗在瑞特船長的幫助下逃離亞特蘭大,回到塔拉莊園。看到昔日莊園已變成廢墟,斯佳麗決心重振家園,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不久,斯佳麗的第二任丈夫弗蘭克在決鬥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誠而熱烈地愛着斯佳麗,不久斯佳麗嫁給了瑞特。雖然瑞特身上有同她類似的氣質特徵吸引着她,但同時她仍迷戀着曾愛過的阿希禮。瑞特帶着傷心離開了斯佳麗,而斯佳麗此時卻意識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愛的人。

作者風采:瑪格麗特•米歇爾(1900—1949)創作的《飄》一問世,頃刻轟動全球,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她畢生只寫過這一部小説,但僅憑這部小説,就使她成為家喻户曉的名人。有人形容,米歇在晚上睡覺時尚不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來卻成為全國第一號名人。接踵而來的榮譽是,1938年獲博尼派格紀念獎,同年又獲紐約南方社會金質獎章,1939年獲斯密斯女子學院文學博士學位。米歇爾於1920xx年11月8日出生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父親是一位歷史學家,曾任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主席。米歇爾曾就讀華盛頓高級中學馬薩諸塞州北安普敦市史密斯女子學院學醫,喪母后照料父親和兄弟而休學回家。1920xx年任《亞特蘭大日報》記者專欄作家,後因踝骨受傷離職。米歇爾從小受家庭的影響,一向喜歡鑽研歷史,辭職後就開始研究關於1861年至1865年間的南北戰爭史,米歇爾想把研究體會和成果用小説的形式反映出來。經過十年的努力,小説《飄》終於完成。小説出版,立即轟動世界。

(3)《簡•愛》

作品賞析:1847年,《簡•愛》出版後,倫敦一片轟動,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同時代的著名作家薩克雷稱讚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簡•愛》描寫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難、反抗與追求的心靈歷程。簡•愛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她卻有着豐富的感情世界。她始終不卑不亢,維護着自己的人格尊嚴,贏得羅切斯特的尊敬與愛慕,雖歷盡苦難,簡•愛最終聽從了心靈的呼喚,重新回到了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一切、雙目失明的羅切斯特身邊。兩顆真誠相愛的心靈幸福地結合了。《簡•愛》的成功,在於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簡•愛這個藝術形象。夏洛蒂曾對兩個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説:“我要寫一個女主角給你們看,她和我一樣,貌不驚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卻要和你們所寫的任何一個女主角同樣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作者一反“郎才女貌”的傳統寫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貌不出眾,矢志追求平等獨立人格的新型婦女形象。

作者風采: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是19世紀英國傑出的女作家,她和狄更斯、薩克雷齊名,被馬克思稱讚為英國“出色的一派”小説家;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的作者)、安妮•勃朗特一併馳名文壇,並稱“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鄉村牧師家裏。兒時曾被送進孤兒院,離開孤兒院後,作過家庭教師,隨後繼續上學,並在寄宿學校講授英語。夏洛蒂自幼喜歡文學,愛好寫作。1846年與兩個妹妹合用筆名“貝爾”,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1847年《簡•愛》的發表轟動文壇。次年,她的弟弟勃蘭威爾、妹妹艾米莉相繼去世。不久小妹安妮也離開人間。為忘卻生活的悲哀,她全身心投入寫作,完成《謝利》(1949)、《維萊特》(1853)及《教師》(1855)。

(4)《茶花女》

作品賞析: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悲劇。瑪格麗特是巴黎上流社會中的社交明星。她那非凡的美貌和超羣的聰慧,使她成為富貴子弟的追逐對象。自從與阿爾芒結識後,阿爾芒的真摯與專一令瑪格麗特深深感動,兩個人傾心相愛。他們遠離繁華鬧市,在巴黎郊區過起了樸素無華的生活。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為了家庭的聲譽懇請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為成全阿爾芒家庭的幸福,瑪格麗特離開了阿爾芒。不知內情的阿爾芒,一再給瑪格麗特種種侮辱、難堪。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情趕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裏。

作者風采:小仲馬(1825—1895),法國小説家、劇作家,是大仲馬的私生子。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別人譏諷。成年後,痛感正是法國社會現實造成了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被侮辱和受傷的女人,決心從事寫作,以改變社會道德。《茶花女》是其成名作,他於1852年將其改編為同名話劇,獲得更大成功。其後,小仲馬又寫了20餘部劇作,現實主義傾向更為鮮明,由於他自己的身世,發表了許多以私生兒為主題的“問題劇”。除《茶花女》以外,他的代表作還有《半上流社會》、《金錢問題》、《私生子》、《奧勃雷夫人的見解》、《異國的女性》、《德尼茲》等。

(5)《基督山恩仇記》

作品賞析:《基督山恩仇記》是世界罕見的鴻篇鉅製的長篇通俗小説。小説構思巧妙,情節曲折離奇,扣人心絃,通篇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故事發生在法蘭西復辟王朝時期。主人公鄧蒂斯是船主摩萊爾商船“埃及王號”的大副,因被誣告,被捕入獄20xx年。在獄中,他結識了法里亞長老,長老把他造就成一個知識淵博、無所不能的奇人,並告訴他基督山上的藏寶地點。長老去世時,鄧蒂斯設法鑽進獄中裹屍的麻袋,逃出伊夫堡監獄。出獄後,他得到寶藏,成為家資鉅萬的基督山伯爵。他決心以上帝的名義用金錢去懲惡揚善,報恩復仇。他報答了曾經照顧他父親的恩人摩萊爾船主,然後以巧妙的手段懲罰了陷害他的所有仇人。小説於1845年開始在巴黎的《辯論報》上連載,一發表,立即轟動了巴黎,高爾基稱讚這部小説是“令人精神煥發的讀物”。

《基督山恩仇記》的誕生:大仲鼠年輕時特別愛讀《一千零一夜》和《羅賓漢》等具有浪漫傳奇色彩的小説,自幼便養成酷愛幻想的浪漫性格。後來又仔細研究了司各特歷史小説的風格,開始到處蒐集奇聞軼事,觀察人情風俗,以便寫出通俗小説。1842年,他在地中海遊歷,對厄爾巴島附近的基督山島發生了興趣,便把這個島與1838年他在巴黎警察舊檔案中發現的《復仇的鋼鑽》案卷聯繫起來醖釀故事情節,於是誕生了《基督山恩仇記》。《基督山恩仇記》在《辯論報》上連載後,馬上引起轟動,如痴如狂的讀者從四面八方寫信到報館,打聽主人公以後的遭遇。被好奇心撩撥得按捺不住的讀者,甚至趕到印刷廠去“買通”印刷工人,為的是能對次日見報的故事先睹為快。一部當代題材的小説產生這樣的“轟動效應”,而且其生命力竟能如此頑強,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仍受到全世界億萬讀者的喜愛,這種狀況在世界文學史上是不多見的。

作者風采:

亞歷山大•仲馬(1802—1870),世稱大仲馬,是19世紀上半期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他的作品故事生動、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大仲馬於1820xx年7月24日生於維萊爾—科萊特城。年輕時當過小職員、文書,因一心想從事文學活動,便辭掉職務,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大仲馬的主要文學成就在於小説創作方面,代表作品有《三劍客》(1844)、《瑪爾戈王后》(1845)、《基度山恩仇記》(1845)。大仲馬一生創作頗豐。維克多•雨果評價大仲馬時説:“他就像夏天的雷陣雨那樣爽快,是個討人喜歡的人。他是濃雲、是雷鳴、是閃電,但他從未傷害過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為人寬厚。”

標籤: 外國名著 賞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79ex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