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

數學分析習題課是數學分析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上好數學分析習題課是教師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供您參閲。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1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能用學過的小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數。

1、初步認識小數。

談話:同學們,生活中你們見過這樣的數嗎?

課件出示:0.3

 2.5

14.31.25

談話:在哪裏見過?(超市……)

指出:這樣的數叫小數。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談話:老師把屏幕上的數再寫一遍,大家仔細看。(故意不寫小數點)

談話:寫得對嗎?學生糾正,順勢指出,這個點就叫小數點,它把小數分為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3、小數的讀法。

讓學生嘗試讀出小數,教師糾正。

談話:對!在讀小數的時候,小圓點也就是小數點前面的整數部分就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再依次讀出小數點後面的小數部分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4、練習。讀一讀。

(1)一隻蜂鳥的體重為2.1克,一隻麻雀的體重比蜂鳥的50倍多1克。

(2)、雷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體正常體温是36.5攝氏度-37.5攝氏度。

(4)、88層的上海金茂大廈高420.5米,是目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樓。

(5)、我國國土總面積為959.69萬平方千米。

(6)、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談話:看來小數就在我們的身邊,課前老師從日常家居中也蒐集到一組有關小數的信息,我們一起看一下。

課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圖:

居室中吊燈離地面高度不應低於2.5米。

白熾燈與桌面的適宜距離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讀。

談話:有疑問嗎?生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的問題真不錯,我們先來看信息當中提到40瓦白熾燈與桌面的適宜距離是0.5米,根據你們的經驗你認為0.5米有多長?(學生髮表意見)

談話:不要急!我們先來研究0.1米有多長,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長了。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1米長的紙條,聽清要求:小組合作,把一米長的紙條平均折一折、畫一畫,並標出米。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談話:哪個小組説説你們是怎樣做的?(2-3組)

師邊課件演示邊説:我們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還可以用小數0.1米表示。

板書:1分米=米=0.1米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課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體讀)

談話:那麼,3分米等於多少米呢?(邊聽學生彙報邊板書)5分米、8分米呢?

現在知道0.5米有多長了嗎?(指名説)

問:你發現了什麼?

師總結:我們看,像這樣十分之幾的分數,就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練習:用分數、小數表示陰影部分。(自主聯繫68頁第3題1、2個)

2、初步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出示第二副情景圖

單人沙發座前寬度不應小於0.48米,座前的深度應在0.4米左右。

沙發腿墊腳的高度應在0.03——0.08米之間。

指名讀。

問: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長,得先知道什麼?(生:0.01米有多長)

藉助米尺,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上台展示。

課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釐米,也是米,還可以用小數0.01表示。也就是説板書:1釐米=1100米=0.01米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知道了,課件出示齊讀: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説一説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長?

生説師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什麼?

師總結:我們看,像這樣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練習:用分數和小數表示陰影部分。(自主聯繫68頁第3題3、4個)

小結: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三、練習鞏固

1、小貓捉魚,把相等的分數和小數聯起來。

1/104/107/1008/101/100

2、塗一塗,用陰影把分數表示出來。

3、填空,你能用小數表示嗎?

3分米=米

9角=元

19釐米=米7分=( )元

6釐米=( )分米

6分=( )角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今後我們會更深入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2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彙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麼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説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麼,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時,説一説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彙報:你們是怎麼走的?有什麼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麼收穫?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學生自己感受“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概念,走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學説説你走了幾圈。

國小數學案例教學分析範文3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衝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麼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瞭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三、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69qn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