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觀《蕩寇風雲》後感:良心劇作,反響卻很是慘淡

觀《蕩寇風雲》後感:良心劇作,反響卻很是慘淡

編者按:《蕩寇風雲》是講述戚繼光抗倭事蹟的,單純從這段歷史來講,這是一部電影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對於一個香港導演來説(香港導演大多沉溺在武俠電影中不能自拔)。

觀《蕩寇風雲》後感:良心劇作,反響卻很是慘淡

1.選題很優秀

這是一部繼《大明劫》之後拍的最用心的明史電影,雖然在人物刻畫方面不如《大明劫》,在故事講述上不如《大明王朝1566》,情節設計上不如《繡春刀》,可作為一個香港導演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來説,實屬難得。

香港導演拍歷史題材電影,硬傷在於格局,其次在對歷史的瞭解程度上,往往拍着拍着就成了黑社會火併了,就成活生生的武打電影了。

《蕩寇風雲》聚焦於台州之戰。台州之戰是由九次不同規模的戰鬥合成的戰役。片中重點呈現了新河之戰和花街之戰。新河之戰發生在1561年4月26日,花街之戰則在27日。

其中花街之戰頗具傳奇色彩:此戰明軍殲倭寇1000餘人,斬首300餘人,俘寇首2人,淹死倭寇甚多,繳獲武器650餘件,救出被擄男女5000餘人,而戚家軍僅陣亡3人。

這麼精彩的故事,從商業片要求的故事性和傳奇性來看,絕對是選對了。清朝修明史修得很詳盡,片中的主要事件都有據可考,包括戚家軍的陣法、武器都有比較認真的還原,從成片效果上來看,陳嘉上導演做得比我想象得要好。

明代九年的抗倭戰爭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而當前講述這段故事的影視題材少之又少,這部電影很成功的把我們拉回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反侵略年代,在讓人銘記歷史的同時也展現出這個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2.情節有理有據

抗倭是電影的主旋律,從影片中也可以直觀的看出倭寇的兇狠、殘忍。

歷朝歷代從古至今,日本人從沒有放棄過對這片土地的野心。他們狡詐險惡,為利益不擇手段;他們殘暴兇狠,純粹的以慾望而生。面對這樣的族羣,血債血償就是最好的回饋。

熱愛和平並不是忍受欺凌的理由,自身發展的侷限更不是侵略的藉口,針對倭寇這樣的羣體,無論何年何月,送他們去上帝那懺悔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途徑

倭寇的侵略並不可怕,比侵略更可讓人痛心的是有無數的貧苦百姓藉着倭寇的名義大肆對自己的同胞燒殺搶掠。無力去批判這些百姓愚昧或者缺乏民族大義,在生存面前,所有的齷齪都已經不值一提。

電影中,戚繼光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嘔心瀝血練兵,將一羣貪生怕死的軍隊打造成一隻虎狼之勢;他運籌帷幄,以少勝多堪稱經典。

在他的身後卻有一個人在默默的支持他,那個人就是胡宗憲,一個説不上是好人還是壞人的角色,他行賄受賄巴結權貴陷害忠良,但是他也為抗倭將領從財力到信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當他把那筆明知道戚繼光會拿去練兵而原本用來給他行賄升官的錢交出去的時候,那個一個甩手,盡是心酸與無奈。

這個時代哪怕是像他這樣位高權重的總督,也無力改變任何趨勢,有時候他是那個下棋的人,更多的時候他也僅僅只是一枚棋子。而最後撕掉那一份從錦衣衞得來的書信,盡顯宰相肚中能撐船。這樣的一個充滿着爭議的人物,或許就是他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抗倭最後能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原因。

電影中戚繼光的家庭生活也挺值得玩味的,他是萬人無敵的大將,可是永遠也是自己妻子手中的常敗將軍,他可以戰勝窮兇惡極的倭寇,但妻子的手腕永遠也掰不過,一波波的狗糧撒下來,吃的好辛苦。這些不影響故事主線的小情節,豐富了整個故事,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是戲。

3.別開生面的新奇

在看多了好萊塢的各種高科技,激光,特技打架,這部片的打架可謂刀刀入肉啊,充分展示冷兵器時代戰爭的血腥,比較出彩的是巷戰和守城戰,沒有很誇張炫目的大範圍殺傷,都是一刀一劍砍出一條血路有木有。

片子中使用的服飾,裝備十分講究,很有那個特殊的年代感,冷兵器跟初代笨挫的各種土炮相結合,戚家軍的鴛鴦陣給人感覺很實在,很實用,不像以往影片太花裏胡哨的,它是先上盾牌擋一波箭和炮,然後懟狼銑(説道這個懟狼銑。它是一種很長,類似竹子沒削乾淨,留下一節節尖尖的丫杈,但裏面又有鋼製刀具的武器,這算的上是戚家軍的創新,看着過癮),再然後懟三眼土炮,刀兵伺機而動,一有機會就開盾突破就上。

巷戰有一幕非常讓全影院男兒腎上腺素飆升的是,戚將軍帶領的一小波部隊被倭寇四方八面用火力壓制包圍,戚家軍只有組成盾牌陣苦苦支撐着,防禦着,根本殺不出去,倭寇為速戰速決還上了一波小鋼炮,直接把盾陣打一個缺口,我心想:卧尼瑪,在那個年代,日本鬼子武器就已經有比我們領先的苗頭了呀。

千鈞一髮之際,戚家軍的土重炮陣及時在倭寇大意突破殺過來的時候趕到,打了倭寇一個措手不及,戚將軍一看有機會,帶領刀兵雄起殺出去,那叫一個熱血沸騰呀。守城戰也很感動,老弱婦孺都齊齊上陣殺敵,什麼石頭,木板,能找得到的硬物都往城下砸過去了。

戰鬥中有好幾幕都是戚家軍比較突出的角色小將跟倭寇角色小將近身肉搏,拳拳到肉,刀刀見血,動輒就是用手掌血握着刀口往脖子抹,很真實,看着就疼。邊看邊感歎,感謝先烈的血與肉的付出,才換來今天你我安逸地坐在電影院,吹着冷氣,喝着可樂吃着爆米花看戲呀。

4.雖有瑕疵,不掩寶玉

《蕩寇風雲》是一個戰爭片的底子,卻夾雜進了很多動作片的元素和講述方式,而這兩種類型元素又沒有很好融合,形成了電影的兩張皮,最後兩邊不討好。

比如戚繼光去錦衣衞監獄探望俞大猷,沒來由的要比個武,對人物塑造還沒什麼用;戚繼光去義烏徵兵,要把村民打服了才行,這個思維邏輯放在戰爭片裏很奇葩。

以及最後一出的打戲,倭寇頭領剩一個光桿司令了,戚繼光還要跟對方大戰300回合,從長刀打到短刀打到肉搏,這非但在情節上沒有合理性,在情緒上也沒有必要性,雖然説是尊敬日本武士道精神,但卻顯得有點過於造作。

這跟《精武風雲》中陳真隻身犯險虹口道場踢館是兩碼事,純粹是為打而打,因為請了倉田保昭來就是要打一架的。

作為一部歷史正劇,我覺得《蕩寇》的創作初衷和態度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且對於這樣中國電影中的稀缺片種,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公眾號: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4rxx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