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通用17篇)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通用17篇)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裏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通用17篇)

祖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燬,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萬福台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台。粵劇起源於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台進行。此建築為歇山捲棚頂,枱面寬三開間。前後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台”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萬福台對面是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徵。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牆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徵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徵月神。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於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建築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築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裏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後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着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着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醜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説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前殿北面即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築,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裏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赤裸雙足。銅像的頭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貼金,整尊神像金光燦爛,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鑄造技術的體現。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於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築羣中最晚的建築物,樓為二層。相傳這裏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廟以是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大門坐東朝西,穿過林木繁盛、花香鳥語的庭院,走進端肅門,便可置身於祖廟古老的殿堂中。中外遊客熙來攘往,這座民間工藝之宮已煥發出來青春的異彩。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2

佛山祖廟座落在繁華的祖廟路上,它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物。

來到祖廟,第一眼就看見了一座紅色的牌坊,牌坊上用木雕刻着兩個大字——祖廟,這個兩大字塗上了金漆,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牌坊下有三扇門,聽爸爸説,大官走中間那扇大門,百姓走兩旁的小門。走過大門,就會看到雙龍壁,雙龍壁上刻着兩條龍在戲珠,雕刻家把它們雕得栩栩如生。

走過雙龍壁,來到了靈應祠。靈應祠的大門上貼着兩副對聯。靈應祠的屋檐上用木雕雕刻着十四組故事。走進靈應祠,靈應祠的兩邊擺放着一個個天神的塑像。天神們手持兵器,神情嚴肅。像是在守護着這座靈應祠。祠的正中間放着北帝的銅像,他沒帶官帽,身穿龍袍,赤着腳。看起來非常慈祥。每到春節,人們都會進靈應祠燒香拜北帝,祈求好運。

走出靈應祠大門,就來到了錦香池。錦香池裏放着一尊龜蛇合體石雕。傳説只要用硬幣擲中龜頭就會無憂無愁,擲中龜手的話今年就會發大財。走過錦香池,來到了萬福台,萬福台在以前是給演員唱戲的,在台上是演員演的地方,在萬福台的下面是老百姓看戲的地方。

佛山祖廟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吸引了不少遊客去觀光遊賞,歡迎你有機會來細細遊賞。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3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裏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燬,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萬福台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台。粵劇起源於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台進行。此建築為歇山捲棚頂,枱面寬三開間。前後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台”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萬福台對面是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徵。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牆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徵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徵月神。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於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建築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築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裏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後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着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着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醜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説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前殿北面即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築,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裏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赤裸雙足。銅像的頭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貼金,整尊神像金光燦爛,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鑄造技術的體現。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於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築羣中最晚的建築物,樓為二層。相傳這裏曾是佛山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廟以是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大門坐東朝西,穿過林木繁盛、花香鳥語的庭院,走進端肅門,便可置身於祖廟古老的殿堂中。中外遊客熙來攘往,這座民間工藝之宮已煥發出來青春的異彩。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4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裏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佛山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燬,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佛山祖廟

萬福台

萬福台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台。粵劇起源於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台進行。此建築為歇山捲棚頂,枱面寬三開間。前後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台"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靈應牌坊

萬福台對面是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圖四)。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徵。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牆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徵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徵月神。

三門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於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圖五)。建築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着金漆木雕花柱(圖六),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築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前殿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裏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後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着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着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醜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説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大殿

前殿北面即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築,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裏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1雙足。

慶真樓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於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築羣中最晚的建築物,樓為二層。相傳這裏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5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裏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佛山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燬,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羣。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佛山祖廟

萬福台

萬福台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台。粵劇起源於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台進行。此建築為歇山捲棚頂,枱面寬三開間。前後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曲故事"曹操大宴銅雀台"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龍、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靈應牌坊

萬福台對面是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圖四)。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徵。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牆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徵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徵月神。

三門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於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圖五)。建築考究,檐下自東向西裝飾着金漆木雕花柱(圖六),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築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前殿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裏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龍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後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眾多人物手中,高舉着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龍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龍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着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醜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説這幅構思絕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大殿

前殿北面即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築,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裏進行(圖九)。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1雙足。

慶真樓

大殿北側的慶真樓建於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築羣中最晚的建築物,樓為二層(圖十)。相傳這裏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真佛山。真佛山位於福善鎮境內的七裏峽山脈中段,是一座集古廟、林海、秀峯、溶洞、湖水於一體,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我們今天的遊覽路線是沿着山路一路向上,依次經過寺門、玉皇殿、天子殿最後到達大雄寶殿。另外,因為真佛山山勢比較陡峭,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真佛山寺廟羣最初是關帝廟。清朝嘉慶十五年,也就是1820xx年,僧人蔣德化仿照佛寺對關帝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取名為“德化寺”。十五年後的道光六年,達州知府孫益廷捐資擴建德化寺並親自題名“真佛山”。因為真佛山儒釋道三教合一,因而有三教聖地的美譽。説到這真佛山的得名啊,還有一個小故事。道光年間的達州知府孫益廷年過半百而膝下無子,特意上山求助於德化寺的和尚,法師贈給知府夫人一個桃子,不久,夫人就喜得貴子,孫知府便深信這是佛祖顯靈,稱頌德化寺的和尚是尊“真佛”,並且大筆一揮題名“真佛山”。後人評價真佛山是一座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聖地,尤其是德化寺的三大殿,是目前川東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羣,堪稱建築藝術寶庫。

看過了前面的寺門、玉皇殿,現在就到了天子殿。既然來到天子殿,拜過了十殿閻王,那我就順便來給大家講一講咱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閻羅王。遠古時代,先民們對於夢和死亡難以理解,於是就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他們認為生命是由魂魄主宰的,古人有云,“魄者,心識,有靈用而無行者;魄者,有形體而為心識之依處者”大體意思就是,魂是人的精神、魄呢就差不多相當於人的肉體。人死之後,魄隨着肉體消亡了,但魂就好比人睡着了之後做夢一樣飄飄忽忽地就離開了肉體,成為了鬼魂。人們相信,鬼魂在陰間所得到的好壞對待是由當初在人間的德行表現所決定的。再説閻羅王,閻羅王本來是古代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王,佛教把他發展成了地獄的主人。閻羅王所掌管的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十八層地獄。按照佛經的説法,在人間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死後都要進十八層地域受盡無限的刑罰痛苦。這本來是佛教為了宣傳“因果報應”的理論編造的,但它卻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信仰。咱們天子殿這裏供奉的十殿閻君就是地獄的統治者。十殿閻君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在於人死後所面臨的審判問題。按照要求,所有人在世間的行為,都要在冥冥地府中得到一次嚴格公正的裁決。善者就能投生淨土,作惡的就要打入地獄受盡磨難。在十殿冥府中,亡靈每七天過一個殿,受一位閻君的審判。當然了,身為陰曹地府的主宰,閻羅王不能什麼事都是自己來,於是就有了他手下的判官(手勢)和小鬼。大家看這裏,這就是牛頭馬面,負責地獄的巡邏和緝拿逃跑的罪人。這尊是鬼夜叉,負責在地獄中施行刑罰。這兩位就是黑白無常,負責到人間索命勾魂。這樣呢,一個由閻羅王、判官、小鬼、牛頭馬面、鬼夜叉、黑白無常等構成的地獄任務系統就出來了。

話説回來啊,地獄還有閻王小鬼這些説法是人類想象出來的,並沒有科學依據。那咱們天子殿內這麼多的塑像,而且一尊尊都塑造的面目猙獰。其實它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勸大家積極行善,不做惡事。

好,現在請大家這邊走,我們去參觀下一個殿——大雄寶殿。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7

佛山祖廟座落在繁華的祖廟路上,它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物。

來到祖廟,第一眼就看見了一座紅色的牌坊,牌坊上用木雕刻着兩個大字——祖廟,這個兩大字塗上了金漆,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牌坊下有三扇門,聽爸爸説,大官走中間那扇大門,百姓走兩旁的小門。走過大門,就會看到雙龍壁,雙龍壁上刻着兩條龍在戲珠,雕刻家把它們雕得栩栩如生。

走過雙龍壁,來到了靈應祠。靈應祠的大門上貼着兩副對聯。靈應祠的屋檐上用木雕雕刻着十四組故事。走進靈應祠,靈應祠的兩邊擺放着一個個天神的塑像。天神們手持兵器,神情嚴肅。像是在守護着這座靈應祠。祠的正中間放着北帝的銅像,他沒帶官帽,身穿龍袍,赤着腳。看起來非常慈祥。每到春節,人們都會進靈應祠燒香拜北帝,祈求好運。

走出靈應祠大門,就來到了錦香池。錦香池裏放着一尊龜蛇合體石雕。傳説只要用硬幣擲中龜頭就會無憂無愁,擲中龜手的話今年就會發大財。走過錦香池,來到了萬福台,萬福台在以前是給演員唱戲的,在台上是演員演的地方,在萬福台的下面是老百姓看戲的地方。

佛山祖廟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吸引了不少遊客去觀光遊賞,歡迎你有機會來細細遊賞。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8

佛山(英文:Foshan、Fatshan)簡稱禪,古稱忠義鄉、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20xx年。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佛山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為“廣佛都市圈”。佛山是“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萬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城市羣,是由4個縣域和一個市區域組成的一個組合體。他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個佛山地區,但他卻可以協調起市區與縣域的協調發展。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廟、清暉園、南風古灶、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國桃園。

城市地標:佛山恆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祖廟、百花、東方廣場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新火車站、廣州南沙港)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夠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繫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隨着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地區經濟運行情況:廣東省第三大城市。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9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羣。禪城祖廟與肇慶悦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的正殿裏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牆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禪城",石片旁的複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禪城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禪城是廣東 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正反兩面均有以戲曲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東廊的"郭子儀祝壽",它建於明 正德十六年(1520xx年)。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羣。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複雜、神祕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0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羣。禪城祖廟與肇慶悦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的正殿裏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牆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禪城",石片旁的複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禪城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禪城是廣東 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正反兩面均有以戲曲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東廊的"郭子儀祝壽",它建於明 正德十六年(1520xx年)。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羣。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複雜、神祕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1

佛山祖廟建築羣位於祖廟路二十一號佛山市博物館內,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佔地186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明旅遊區示範點、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祖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歷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存以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明清建築為主,具有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

萬福台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建築以歇山頂、不用斗拱、面寬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分前後台,前台三門敞開,是專供演戲用的戲台。

靈應牌樓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時所建。牌樓設計嚴格,結構精密。為三樓三層式,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使用斗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

三門為景泰初年所建,是整座祖廟的門面。面寬九開間共31.7米,頂部裝飾一條1米多高,30多米長手工藝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欄貼金木雕花衽。整個建築考究,給人以壯麗、威嚴之感。

前殿建於明宣德四年(1420xx年),為歇山頂式建築,正脊亦有清光緒年製作的雙面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檐下為如意斗拱,層層相疊,雄偉壯觀。

正殿建於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式樣為歇山頂,正脊有清光緒年間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線脊神仙走獸。殿週三面圍牆,南面敞開,中間為天井。殿內置有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製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貼金夾(糹寧)神像等,使大殿更顯威嚴肅穆。

慶真樓建於清嘉慶年(1796年)。樓高三層,面寬進深各三間,鍋為歇山頂,正脊有光緒年間後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樑架抬樑式,檐柱為花崗巖石方柱。

祖廟右建築除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外,其陶塑人物瓦脊、木雕、石雕、磚雕、灰雕等建築裝飾,琳琅滿目,栩栩栩如生,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有“古祠藝宮”之美譽。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2

農曆正月初四,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婆一起來到佛山祖廟參觀遊玩。

穿過人羣,跨過牌坊下的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氣勢磅礴的陶瓷雙龍壁畫,造型靈動,栩栩如生。一條龍在雲裏盤旋,另外一條龍在海里揚波,互相照應。龍壁四周嵌有紅米石,紅米石上有綠色琉璃瓦遮蓋。整塊石壁遠看莊重大氣,色彩斑瀾,近看雕琢精美。

走過雙龍壁,我們來到蘭花園,裏內擺滿了數不清的蘭花: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黃的似金……看起來豔麗迷人,千姿百態。

咚咚咚,遠處傳來鑼鼓聲。我連忙拉着爸爸飛快地跑過去,原來是舞獅表演。表演剛開始,只見兩隻身披黃衣服的獅子生龍活虎地跳了出來,搖頭擺尾的,時而下蹲,時而起站立,眼睛一眨一眨,嘴巴一張一合,樣子十分機靈可愛。忽然,一隻獅子一躍而起,踩在另一隻獅子背上,爬上竹竿一口把青菜“吃掉”取走了紅包。這時鑼鼓聲更響了,人們都大聲歡呼和熱烈鼓掌,場面鬧哄哄的。

看完舞獅,我們還在祖廟轉了一圈,細細品味了這座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祖廟的精巧瑰麗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3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羣。禪城祖廟與肇慶悦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的正殿裏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牆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禪城",石片旁的複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禪城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禪城是廣東 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正反兩面均有以戲曲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東廊的"郭子儀祝壽",它建於明 正德十六年(1520xx年)。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羣。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複雜、神祕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真佛山。真佛山位於福善鎮境內的七裏峽山脈中段,是一座集古廟、林海、秀峯、溶洞、湖水於一體,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我們今天的遊覽路線是沿着山路一路向上,依次經過寺門、玉皇殿、天子殿最後到達大雄寶殿。另外,因為真佛山山勢比較陡峭,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真佛山寺廟羣最初是關帝廟。清朝嘉慶十五年,也就是1820xx年,僧人蔣德化仿照佛寺對關帝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取名為“德化寺”。十五年後的道光六年,達州知府孫益廷捐資擴建德化寺並親自題名“真佛山”。因為真佛山儒釋道三教合一,因而有三教聖地的美譽。説到這真佛山的得名啊,還有一個小故事。道光年間的達州知府孫益廷年過半百而膝下無子,特意上山求助於德化寺的和尚,法師贈給知府夫人一個桃子,不久,夫人就喜得貴子,孫知府便深信這是佛祖顯靈,稱頌德化寺的和尚是尊“真佛”,並且大筆一揮題名“真佛山”。後人評價真佛山是一座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聖地,尤其是德化寺的三大殿,是目前川東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羣,堪稱建築藝術寶庫。

看過了前面的寺門、玉皇殿,現在就到了天子殿。既然來到天子殿,拜過了十殿閻王,那我就順便來給大家講一講咱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閻羅王。遠古時代,先民們對於夢和死亡難以理解,於是就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他們認為生命是由魂魄主宰的,古人有云,“魄者,心識,有靈用而無行者;魄者,有形體而為心識之依處者”大體意思就是,魂是人的精神、魄呢就差不多相當於人的肉體。人死之後,魄隨着肉體消亡了,但魂就好比人睡着了之後做夢一樣飄飄忽忽地就離開了肉體,成為了鬼魂。人們相信,鬼魂在陰間所得到的好壞對待是由當初在人間的德行表現所決定的。再説閻羅王,閻羅王本來是古代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王,佛教把他發展成了地獄的主人。閻羅王所掌管的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十八層地獄。按照佛經的説法,在人間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死後都要進十八層地域受盡無限的刑罰痛苦。這本來是佛教為了宣傳“因果報應”的理論編造的,但它卻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信仰。咱們天子殿這裏供奉的十殿閻君就是地獄的統治者。十殿閻君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在於人死後所面臨的審判問題。按照要求,所有人在世間的行為,都要在冥冥地府中得到一次嚴格公正的裁決。善者就能投生淨土,作惡的就要打入地獄受盡磨難。在十殿冥府中,亡靈每七天過一個殿,受一位閻君的審判。當然了,身為陰曹地府的主宰,閻羅王不能什麼事都是自己來,於是就有了他手下的判官(手勢)和小鬼。大家看這裏,這就是牛頭馬面,負責地獄的巡邏和緝拿逃跑的罪人。這尊是鬼夜叉,負責在地獄中施行刑罰。這兩位就是黑白無常,負責到人間索命勾魂。這樣呢,一個由閻羅王、判官、小鬼、牛頭馬面、鬼夜叉、黑白無常等構成的地獄任務系統就出來了。

話説回來啊,地獄還有閻王小鬼這些説法是人類想象出來的,並沒有科學依據。那咱們天子殿內這麼多的塑像,而且一尊尊都塑造的面目猙獰。其實它的作用就是提醒大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勸大家積極行善,不做惡事。

好,現在請大家這邊走,我們去參觀下一個殿——大雄寶殿。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5

在佛山市禪城區有一座全市人無人不知曉的嶺南建築——祖廟。禪城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當時祖廟名叫祖堂,也就是現在的北帝廟。那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説中治水的神,於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後來由於時間關係,祖廟經過多次修建,至今仍保存完整。

高超的的建築風格

從建築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羣。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鐘鼓樓、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設計更是嚴格遵守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內部空間含蓄、內斂、複雜、神祕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更讓人佩服至極。

令人驚歎的雕刻藝術

祖廟的雕刻藝術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規模最大的三門瓦脊全長32。06米。雕刻主要雕塑了人物、山水、花鳥及動物等。釉色主要以綠、藍、紅、白、醬黃等顏色為主。色彩高雅華麗、古樸典雅。

禪城祖廟堪稱“佛山第一名勝古蹟”,它受到了世人的矚目,也使佛山本土人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祖廟代表着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智慧與結晶,也象徵着佛山美好的未來。祖廟讓我們記住,讓我們記住祖先不一樣的堅強與智慧。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佛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佛山祖廟建築羣位於祖廟路二十一號佛山市博物館內,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佔地186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明旅遊區示範點、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祖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歷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存以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明清建築為主,具有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

萬福台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建築以歇山頂、不用斗拱、面寬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分前後台,前台三門敞開,是專供演戲用的戲台。

靈應牌樓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時所建。牌樓設計嚴格,結構精密。為三樓三層式,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使用斗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

三門為景泰初年所建,是整座祖廟的門面。面寬九開間共31.7米,頂部裝飾一條1米多高,30多米長手工藝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欄貼金木雕花衽。整個建築考究,給人以壯麗、威嚴之感。

前殿建於明宣德四年(1420xx年),為歇山頂式建築,正脊亦有清光緒年製作的雙面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檐下為如意斗拱,層層相疊,雄偉壯觀。

正殿建於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式樣為歇山頂,正脊有清光緒年間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線脊神仙走獸。殿週三面圍牆,南面敞開,中間為天井。殿內置有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製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貼金夾(糹寧)神像等,使大殿更顯威嚴肅穆。

慶真樓建於清嘉慶年(1796年)。樓高三層,面寬進深各三間,鍋為歇山頂,正脊有光緒年間後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樑架抬樑式,檐柱為花崗巖石方柱。

祖廟右建築除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外,其陶塑人物瓦脊、木雕、石雕、磚雕、灰雕等建築裝飾,琳琅滿目,栩栩栩如生,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有“古祠藝宮”之美譽。

佛山祖廟的導遊詞 篇17

上星期四由思政部組織同學們去佛山博物館參觀遊玩,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於兩點半坐車從學校開往祖廟,天公不作美,一抵達祖廟沒多久就下起了大雨,但這也絲毫沒減少我們對佛山博物館的好奇和遊覽的熱情。

在我們去之前,我們通過網絡瞭解到祖廟位於佛山城市的中心,並且已經成為了佛山城市文化的靈魂。一進入佛山市區,你自然就無法忽視祖廟的存在,因為無論是路牌還是公交車線路都會時時提醒你祖廟在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位置。

走進祖廟都會被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包圍着,這當然不僅僅是觸眼處都是古樸典雅的嶺南建築以及其精美的裝飾工藝和廟內所珍藏的藝術珍品,更是由於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息,古且稱他為文氣。它們充盈在祖廟的空氣中裏,無處不在,你無法不被他包圍浸潤和感染………繼而忍不住對她要頂禮膜拜。館裏人士介紹:祖廟在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有着極強的人氣。八十年代中後期祖廟每年接待遊客超過一百萬人次。最高時遊客人數更超過二百萬人次。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遠渡重洋回來朝拜的。可見祖廟作為一個宗教文化的場所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靈魂深處的寄託。

祖廟裏面靈應寺建造的相當宏偉,它頂上的雕刻人物更是精雕細琢,可以用難以企及來形容,駐足來到黃飛鴻紀念館,天氣已放晴,看了黃飛鴻這個人物的介紹事蹟及相片,聊看了鐵線拳和虎鶴雙拳,出去時恰巧遇見舞獅,有幸看到正派舞獅技術,而且獅子也特別可愛,後來又到葉問館看了看。接着我們去了許願樹前好好的禱告了一番,樹上已掛滿了滿滿的心願,紅色的心願好是鮮豔。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傳説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龍蝦蟹將都由他統管。由於唐宋時期珠三角一帶多有水災,佛山人便將北帝請到佛山坐鎮。説來奇怪,自此之後,佛山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廣東人有以水為財的觀念,故而北帝崇拜是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藴含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佛山人把祖廟視為福廟,每逢中國傳統的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佛山和珠三角一帶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祖廟。他們朝拜祈福,許下良好心願,他們反思懺悔,淨化心靈。

祖廟裏還有照壁、萬福台、庭院、放生池、鐘鼓樓,藏珍閣等。放生池裏的金魚特別多,涼亭下格外清涼。

祖廟是一個民間藝術博物館,裏面的建築裝飾工藝巧奪天工,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宮。這得益於佛山發達的民間工藝。佛山是廣東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線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以建築裝飾木今為主。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傑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龍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

這次參觀祖廟,使我更深入瞭解佛山的文化,親身感受祖廟的文化氣息,更近距離的認識佛山文化,有趣而又增長了見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43eg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