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精選9篇)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精選9篇)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1

這次新課程標準與舊課程標準相比較,主要在三個大的方面共九個內容的重大修訂,即: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精選9篇)

1、“成長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訂:

(1)增加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

(2)引導學生體會青春期的美好之處;

2、“我與他人和社會”部分的重要修訂:

(1)要求學生學會與父母有效溝通;

(2)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3)引導學生“領會學校生活的幸福”;

3、“我與國家和集體”部分的重要修訂:

(1)積極關注青少年成長的新環境現代媒介;

(2)補充“瞭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這一內容要求;

(3)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在原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發展”的內涵;

(4)強化了法制教育的內容。

通過培訓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

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是我進入大學的第三年,

大學生學期個人總結--思想政治學習方面。兩年來,在各級領導和同學們的關心、幫助下,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進步。現總結如下:

思想政治學習方面。始終保持與黨中央高度一致,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講話精神,積極參加學院及班上組織的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堅決擁護獨立自主原則及“一國兩制”的方針,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分裂主義。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滿足於黨校內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所獲得的黨的基本知識,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增強自身的黨性原則,按照新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來要求自己,虛心向身邊的黨員學習,並結合國內國際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彙報

工作作風方面。在學生會的工作中,我始終以廣大同學的共同利益為最基本的出發點,這一點正是符合了“三個代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處處從同學們的需要出發,為同學們服好務。兩年來,自己也嚴格遵守學校制定的各項工作制度,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學請教工作上的問題,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知識。敢於吃苦、善於鑽研,能按規定的時間與程序辦事,較好地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同時積極主動配合其他部門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工作效能。

知識學習方面。學習刻苦,態度認真,只是在學習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後的學習中需要改進。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新世紀在悄悄降臨之際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要求,經濟日新月異,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廣的吸收新知識即成了放在我們面前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我通過這兩年的大學學習,對於專業方向、節奏、程度、難易度等等,也有所瞭解,投入了不少時間再學習上,每次考試也發揮的可以。在大學的後兩年中,對學習任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會加倍努力學習,把更好的成績帶進大四。所以,如果説這是對我的壓力,到不如説是對我的考驗,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總之,過去的兩年,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兩年,是積極探索、逐步成熟的兩年。由於參加黨校的時間不長,政治思想覺悟還有待提高;對大學學習的規律仍需進一步適應,方法也尚需改進;在學生會的工作中,也要彌補不足,盡最大的努力為同學們服務。新的一年裏,我一定認真要向黨員同學學習,戒驕戒躁、勤勉敬業,在平凡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3

這學期,本人擔任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教學過程中本人能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八年級下冊的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品行良好,使得他們在知識的吸收、心理的鍛鍊、能力的培養、法紀的遵守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收穫。但也有少部分學生組織紀律觀念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也是本期教學中所抓的重點。從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們的整體水平所提高,但各種行為的養成教育還較差,這是教學的重點。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重點知識不易識別、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較差、學生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

二、主要成績:

1、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選擇教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為此,本人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本學期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電腦室,開通本地教學資源,利用這一優勢,本有精心組織和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下載和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課件,使現代教學技術走進課堂,使學生樂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堂教學中本人儘量講解做到清晰化、條理化;課堂語言力求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教學思路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些,學生活動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實現思想品德課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繫,切實解決學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學生在日常行為、思想素質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

3、加強課後輔導,提高教學質量。

課後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鞏固。因此本人針對中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點,經常通過談心、主題探究等方式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耐心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多與他們談心;從讚美着手,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學生交談時,對他們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變教師角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讓他們敢説話,説真話。這樣讓學生感到你與他是平等的,那麼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觀點,從而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改進措施:

1、深研教材,把握教材特色,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積極有效地備好每一堂課,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2、教學中注重和運用針對性原則和知行統一的原則,密切聯繫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講透教材,分析問題,提高認識。

3、鑽研教學,充分啟迪學生智慧,運用各種教研工具,有效地運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教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形成和發展。

5、注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過關,精心設計好相應的練習,利用課前提問時間來充分調動學生鞏固知識的積極性。

6、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本知識為依託,堅定不移地推行德育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紀念日,辯論會,校內外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從學生身邊小事抓起,一言一行抓起,做到以德促學。

7、注重優差生的分類輔導,用教師的愛心,耐心,恆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8、搞好測試及試卷講評。

總之,時間飛逝,轉眼間,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期又過去了,在全體同仁的幫助下,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不足之處亦顯而易見,催人深省。所以我將把不足之處作為教學中進行補充學習的方面,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開拓前進,使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4

在這一學期,本人自始自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認真蒐集每每課熟的知識要點,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作為科任老師,學期開始能認真制訂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政治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為了把課上活,避免枯燥、機械,本人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上好每一節課。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上,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該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二、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在每一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撥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本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總之,這學期來,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在工作中也難免存在不足,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加以改進,不斷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繼續努力,力爭更上一層樓!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5

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品德與生活課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如何讓學生喜愛它,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我認為要根據一年級兒童年齡小、愛玩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和具體的課文內容,依託兒童現實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在聯繫兒童生活實際中,對兒童實施品德教育,培養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為,提高道德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一、角色扮演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着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説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再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怎樣關愛自己的。以劇本的形式,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與無私,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從而使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組織辯論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侷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脣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衝突或抓住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創設道德認知衝突,為學生營造有利於開展課堂辯論的環境。例如教學《心中的110》一課時,我藉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説‘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為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再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於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説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麼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於屢禁不止。為此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脣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於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寓於兒童生活中,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儘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指導行為,培養能力,從而引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觀看同學們平時生活中坐、立、走的錄像,再請特約嘉賓--民警叔叔現場表演各種隊列和規範的坐、立、走的姿勢。然後在民警叔叔的示範下,討論分析坐正、立直、走穩的基本要領,最後通過練習模仿、個別指導、小組比賽、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坐、立、走的正確姿勢。又如教《我換牙了》一課,如何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呢?在課堂中教師先出示牙模型,請同學上來表演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與過程,其他同學朗誦兒歌“小牙刷,手中拿,順着牙縫上下刷。裏裏外外都刷到,牙齒潔白我歡笑!”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確方法,而且增強了趣味性。

四、體驗生活過程,鞏固學習興趣

美國休斯敦的一家兒童博物館裏有一句醒目的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踐對掌握知識是何其重要。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體驗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們需要關愛》一課時,針對學生只能看到殘疾人日常生活的艱難,而沒有真切的感受,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兩個體驗性活動:一是讓學生用一隻手去收拾書包,體驗肢體殘疾給生活帶來的不便;二是讓學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來在教室行走,體驗盲人行路的不便。學生們通過這兩個體驗活動後,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正常人的關愛,讓我們對殘疾人獻上愛心吧!又如《關心老人》一課,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中開展“我關心爺爺奶奶”活動,模仿給老人們梳頭、端水、捶背、過馬路等,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關心老人給老人們帶來的快樂,鞏固了學習的興趣。在《春天來了》一課,我給學生設計的“找春天”活動,讓學生從身上找、在家裏找、去大自然中,學生通過看、聽、聞、想等方式發現了春天的主要特徵,在活動中體會到了親近大自然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育人為目的,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樣性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6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十年來首次大規模修訂,新課程標準與舊課程標準相比較,主要在三個大的方面共九個內容的重大修訂,即:1.“成長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訂:(1)增加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2)引導學生體會青春期的美好之處;2.“我與他人和社會”部分的重要修訂:(1)要求學生學會與父母有效溝通;(2)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3)引導學生“領會學校生活的幸福”;3.“我與國家和集體”部分的重要修訂:(1)積極關注青少年成長的新環境——現代媒介;(2)補充“瞭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這一內容要求;(3)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在原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發展”的內涵;(4)強化了法制教育的內容。

概括起來講,主要是要增強生命教育、相處之道、網絡文明、民族團結、勞動觀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一、生命教育

1、強化生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生命健康權的地位。生命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身權利,是一個人享有其他權利的前提條件,我國法律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非法侵害,也要求公民不要以任何理由侵犯其他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2)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未成年人是我們家庭、社會、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又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正處於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需要來自家庭、社會、學校=司法機關等方面的特殊保護。未成年人自己也要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生命和健康。

(3)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都有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現象,有的還顯得尤為突出,像校車安全、不發分子拐賣婦女兒童、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都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

2、強化生命健康教育的措施。

(1)落實每週一節的生命健康教育課時和內容。根據國家課程計劃,國中階段每週開設一節生命健康課,有專門的教材,安排專職進行施教。生命健康課教師要與思想品德課教師進行聯繫和配合,整合好教育資源,擬定好各自的教學視角和重點。

(2)強化課堂教學。如:校車安全、劣質奶粉事件、地溝油問題等內容都可以進入課堂,豐富課堂教學的素材。

(3)做好講座或專欄。生命健康教育史一個永恆、全方位的主題。進行生命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思想品德課教師的職責,也是全體的職責,特別是班主任的職責。學校可以舉辦生命健康知識教育的專題講座,可以舉行以生命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像逃生演練、疾病的防治、交通安全講座、水火電安全板報等活動。

二、相處之道

1、強化相處之道教育的必要性。

(1)國中生成長的需要。國中思想品德教材內容是按照學生的生活範圍逐步展開的,在培養學生交往品德上,安排了與父母的交往、與老師的交往、與朋友的交往等內容,這正是國中生將來走向社會所必須的品德。

(2)實現社會和諧的需要。我們現在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家庭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因為家庭式社會的細胞。我們教育學生要“愛人民”,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熱愛一個學生,長大後又怎麼去熱愛其他的人?再者,現在的國中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有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思想的人大有人在,有的朋友關係緊張,有的不懂尋找真正的友誼,所以,強化人與人關係方面的知識傳授很有現實意義。

(3)要體現時代特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影響着並改變着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由於生活背景、年齡特徵等差異,使本該和諧相處的親子關係也出現了不和諧;由於身份、地位、看問題的角度的差異使師生關係之間也會出現一些矛盾;現在不少的國中生由於交友的不慎,而誤入歧途。我們要根據時代的特點,對國中生的交往注入新的內容和方式。

2、強化相處之道教育的措施。

(1)加強與家長的聯繫。現在是一個大變革的社會,父母在外務工的比較多,學校的留守學生比較多,學生的親情比較缺失,這時我們更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特別是在節假日,在學生父母回家的日子裏,讓學生感受親情的温暖,感受家的温馨,學生親身感受是在課堂上學不來的。

(2)開展好單元活動。

(3)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現在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之所以實效性比較差,主要是由於教師的教學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教學始終在學生的心靈之外徘徊。在教學時,可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師生聯誼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己的父母、老師、朋友。教學時,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符合的認知特點,要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適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三、網絡文明

1、強化網絡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網絡的出現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標誌。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每一件事情。網絡出現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帶來了便捷,但也不可否認有的未成年人沉迷於網絡,成了網絡的俘虜,這時,父母和老師就成了“談網色變”,一概地批評網絡的出現與存在,這是錯誤和偏激的觀點,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認識網絡,利用好網絡,給網絡一個正確的定位。

(2)網上信息良莠不齊。網絡的信息容量很大,有關部門對網絡信息的監管也不是十分的到位,所以,網上信息真假難辨,好壞俱在,一些不良的信息、圖片對心智不很健全的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3)不少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意識不強。我們上網要遵守網絡文明公約,做到綠色上網、文明上網、健康上網。但有的未成年人沉迷於網絡遊戲、暴力色情等,有的從不良行為發展到了犯罪行為,所以,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和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2、強化網絡文明教育的措施。

(1)舉行“網絡利弊談”辯論賽。

(2)配合班主任開好“遠離網癮”主題班會。國中生沉迷於網絡,是許多家長、班主任感到頭疼的事情,為了發揮好教育的合力,做到思想品德老師、班主任、家長對戒除學生網癮的齊心協力,思想品德老師可以與班主任聯合開好“遠離網癮”主題班會,上號戒除網癮的團體輔導課,還對網癮特別大的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

四、民族團結

1、強化民族團結教育的必要性。

(1)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個民族的人民在這個大家庭裏幸福快樂地生活。國家統一,民族興亡,是所有中華民族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我們的世世代代的追求。“愛好和平”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之一,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來。

(2)國際國內形勢決定的。國際上,敵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有人在,他們居心叵測。在國內,以“”、“”、“疆獨”為代表的分裂勢力不可低估,他們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們從事分裂國家和民族的活動,我們要高度警惕,特別是我們的青少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3)國中生的知識體系要求。國中生的知識面比較窄,認識問題還沒有那麼深刻,並且還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國中階段進行民族團結內容教育,可以讓他們瞭解我國的民族構成、各民族的特點以及我們各民族的相互關係,還可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熟悉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他們將來捍衞民族團結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強化民族團結教育的措施。

(1)運用多媒體整合教學內容。

(2)舉辦民族團結的專題講座。舉辦有關民族團結內容的知識講座,特別是在每年“兩會”召開期間,針對“兩會”的代表和委員的民族結構狀況、代表和委員所提出的關於“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的建議或議案,開展一些講座,幫助學生釋疑解惑。

(3)開展圖片展或者辦板報。每年的十月為我國的中國小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月。各個班級可以利用這個契機,舉辦我國各民族發展的成就展,或者辦一期“愛國”的黑板報,其中可以加入一定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學生是喜聞樂見的。

五、勞動觀念

1、強化勞動觀念教育的必要性。

(1)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是我們獲取食物的源泉,勞動成果是我們勞動的結晶。我們要樹立勞動光榮,不勞而獲是可恥。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職業的分工不同,每一個勞動者都擁有同等的尊嚴。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不要鋪張浪費。

(2)就業從“做事”開始。現在大學生就業很緊張,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的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正確,眼睛朝上看的,想找勞動強度小的,工資又高的工作,不願意下基層,不願意腳踏實地地幹活。所以,大學生的就業就要從“做事”開始,從小事做起,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

(3)青少年勞動觀念比較缺失。現在的國中生基本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都比較好父母和長輩都百般的寵愛着的,除了讀書之外,沒有其他的體力勞動,從而養成了學生的勞動觀念不強,在學校裏你愛勞動,在家裏更是不想勞動,長此下去,這樣很危險。

2、強化勞動觀念教育的措施。

(1)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學生利用週末的一天,在自己家裏開展“今天我當家”的活動。這一天裏,要負責家裏的買菜、做飯、洗衣、衞生、接待客人、照顧老人、採購物品等事項。活動結束後,讓學生説出活動後的感受。

(2)開展“勞動最光榮”主題班會。在班會開始之前,讓學生收集一些與“勞動”、“勞動模範”、“勞動成果”相關的資料,還可以約請當地的勞動模範、普通的勞動者、本班勞動積極者談體會或經驗介紹。

(3)開展零花錢使用情況調查。現在的國中生一般都有零花錢,有的還比較多,國中生的零花錢都來自父母給的。到底國中生是怎樣使用零花錢的呢,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開展零花錢使用情況的調查,針對學生消費中不太正確的現象,我們要進行引導,讓國中生的消費做到合理、環保、綠色、維權、節約,從小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六、法制教育

1、強化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之一。我們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們養成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好習慣。青少年從小要具有法制觀念和意識,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2)危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青少年的年齡都比較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不太強。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社會上是不是出現侵犯青少年合法的事件,這時青少年要依法維權,依法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青少年學法、用法很重要。

(3)某些國中生的法治觀念淡薄。由於青少年的是非觀念不強,還收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某些國中生不能嚴格自律,喜歡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沾染上了一些不良行為,從不良行為開始,逐漸走向違法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所以,國中生要自覺學法,提高守法的自覺性。

2、強化法制教育的措施。

(1)整合國中階段法制教育的內容。根據國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們在進行法律知識傳授時,要做到心中有數,新授課時有些地方根據需要還要補充一些法律常識。

(2)請法制副校長進行專題講座。現在的國中學校一般都有法制副校長,法制副校長平時要解答學校師生的法律疑惑,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講座,至少每一個月要開展一次法制講座,特別是新頒佈、新修訂、與師生聯繫緊密的法律法規要進行重點、全面地講座,以擴大師生的知識面,提高師生的法律意識。

(3)舉行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在法制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競賽促教學,每學年可以組織一次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分七八年級進行評比,競賽題的範圍以教材為主,佔80%左右,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識也可以出一些題目,以考查學生的法律知識面,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法律知識。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7

新課標實施已經幾年了,但新課標的要求與我們的現實的考核存在着許多矛盾,讓許多思想品德教師難以適從。課程改革和評價改革要求的新形勢下,師生都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穩中求新,現在認真研究《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1、師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渴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

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這段時間對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的學習,聆聽專家的講解,學習專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思想品德教學的新要求,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體會感悟有以下幾點:

1、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

課改目標好,但最終要由每位教師實際去落實操作。由於本次課改幅度很大,無論是在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標準方面都有變動,所以首要問題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搞清它新在何處,改在何處,主要不同在哪裏。新課標改動的內容魏雲桂老師專門給我們談到一些,讓我對新課標有了大致的瞭解,但真正要想領悟其精神還必須下功夫認真解讀。

2,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與時俱進,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和現代化多媒體技術。

在新課程標準有專門的活動建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悦、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注重關注學生狀態,教師要學會傾聽、接納,學會點撥與必要的引導。在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中教師要學會真誠與微笑,要善於使用鼓勵性語言與形體語言,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熱情。同時藉助多媒體教學,讓視頻、圖片、音樂等直觀性教學模式為課堂增光添彩!

3、新課程下的課堂,不再僅是教師在唱主角,更突出地體現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

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即師生之間亦師亦友、師生平淡互動,心理交流與對話。同時要始終遵循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

4、課程標準評價的改革使教師能夠用較為科學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看待學生。

課改後的評價原則有一點談到,“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

課改前,由於面臨及格率和優秀率的壓力,教師主觀上也知道應發展客觀地來評價學生,但在這兩率的壓力下,不自覺地就把成績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評價標準,往往重知識的傳授輕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與培養。把學生用統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語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顯的差別,這種狀態於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壓抑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這種新的評價方式從多角度評價學生,客觀上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點感悟。我在想,如果我們每位老師都能認真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漸漸的我們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過去我們把她過於功利化,一切以分數來説話也不復存在。在新課程標準下,我猜想學生的心扉會慢慢向老師敞開,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話和問題願意和你説,願意聽聽你的意見,主動尋求你的幫助,老師和學生在平等和諧的關係中探討學習問題、分享點滴快樂。“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時我的座右銘,我相信我也會“因新課程標準而感到幸福”。以後我也每天都問問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課程標準做了嗎?

思想品德的心得體會 篇9

本人在這次的新課程培訓當中獲益良多,特別是對於新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建議、教學內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這次的學習中,體會是深刻的,也為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上的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現就學習後自己的一些體會作一個總結。

一、課程設置的變化。

課程模塊是建構高中課程體系的基礎。《思想政治》各課程模塊內容相對獨立,實行學分管理。必修課程共設四個課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個學分,共8個學分。思想政治分別講述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常識,以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的意義,是整合這三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的哲學知識則是上述三個模塊內容目標的支撐,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是整合這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選修課程是為滿足所有學生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進一步發展需要提供的相關課程,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選修課程分為選修Ⅰ課程模塊和選修Ⅱ課程模塊。

二、課堂教學的實施。

在教學中要注意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加快角色意識的轉變,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師生間的平等地位,由無所不能者轉變為學習者,由仲裁者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樹立生本意識,形成正確的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髮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把教學看作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彼此分享、共同發展的過程。必修模塊教學中把握新課標,要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第一是“教什麼”的問題。把握這個問題,主要應該抓住“內容目標”中的關鍵名詞、觀點或原理。

第二是“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把握這個問題主要應該抓住“內容目標”中的關鍵的行為動詞,如辨析、歸納、比較、評述、感受等等。綜合探究作為必修模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設定必要的教學時數。

第三是“如何教”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通過“提示與建議”的內容來表現,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課程中沒有的概念、原理和觀點,要求給予重視;

二是活動建議,即根據相應的內容目標,提出開展課內外活動的要求,如撰文、討論、講演、辯論、調查、設計等等。

這説明新課程的內容調整並不僅僅反映在建構思路上,而且也表現在對教學總量的控制上。對此,新課程對教學總量的控制,並不單純地表現在知識點的增減上,而是通過“內容標準”採用行為目標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提出了具體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廣度上對相關知識點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範圍的限定,包括要求的側重不同、難易不同、詳略不同。也就是説,實際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必修課實驗教學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觀念,克服現行課程教學時數所帶來的慣性,積極主動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學總量。

三、教學方式的優化。

(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取靈活的教學策略。

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教育教學受到多元價值取向、多渠道信息來源。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又必須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衝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鑑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教師應增強教育教學改革意識,用新課程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指導教學工作,要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材的呈現方式,嘗試和確定教學方法。

(二)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的結合,增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要以生活為主線,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努力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等學科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全面落實課程目標。要注意內容目標中有關過程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表述,在教學中準確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

(三)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根據高中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特別是要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明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學會選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注的問題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利於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維方式,積極推進探究式教學,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探索、形成方法、主動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教學軟環境,建立共同成長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創造積極的心理環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圍,構建平等、和諧、互動、合作、互惠的新型師生關係。通過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等方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的教學手段、富有啟迪的教學問題,調動學生的情感與經驗,引導學生思考與體驗,幫助學生求得新的發現;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觀察生活、探究問題、領悟知識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並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加強教師自身的體驗和反思,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達到師生的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0p99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