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讚揚祖國美好未來的優秀文章:“農轉非”

讚揚祖國美好未來的優秀文章:“農轉非”

憧憬着美好未來是一件怎樣的事呢?堅持實際行動詮釋“忠誠乾淨擔當”,慶祝偉大的祖國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讚揚祖國美好未來的優秀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讚揚祖國美好未來的優秀文章:“農轉非”

“農轉非”

●黃開貴(四川)

1979年7月,我在合江縣馬街中學應屆高中畢業憧憬着美好未來,盼望考上學校“農轉非”,吃國家按月供應的商品糧。

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在地裏學做農活時,大隊支書親自送來一封信。

大隊支書説:“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我上午在公社開會時,郵遞員讓我帶回來給你。”

我感激地從大隊支書手中接過一封信,牛皮紙信封寄信欄是紅色的四川省宜賓地區大中專招生辦公室。

我從已被拆開的牛皮紙信封裏抽出《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連續看了幾遍……

我扛着鋤頭、揹着紅苕藤回家了。我把收到《錄取通知書》給弟弟妹妹講了,他們都很高興。我們都盼望在生產隊幹農活的爸爸、媽媽、姐姐早一點收工回家看看《錄取通知書》。

爸爸、媽媽、姐姐回家後,姐姐拿到《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羨慕地看了又看,爸爸、媽媽也很高興。

姐姐説:“弟娃,你要先去生產大隊會計那裏開《户籍證明》和需要交多少糧食給國家的《證明》,再去公社辦理《户籍遷移證明》,然後去區公所辦理《糧食關係轉移證明》。”

第二天,我把《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裝在書包裏,走了3裏多路到了生產大隊會計家,將《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遞給大隊會計。

大隊會計看了《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説:“祝賀!你是我們大隊第一個考學後來辦理‘農轉非’的。”

大隊會計翻開我們生產隊的賬本,一邊看一邊撥着算盤珠子,開出稻穀322斤的單據,蓋上大隊公章後遞給我。

大隊會計説:“322斤,是你們生產隊上年人均分配的稻穀、小麥、玉米、紅苕等口糧,全部折算為稻穀的數字。回家給你爸爸講,在家裏擔322斤稻穀交到城關糧站,也可以在生產隊預支一點。”

我得知要交322斤稻穀到糧站,高興勁兒減少許多……

那時,我們生產隊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辛辛苦苦一年,人均分配稻穀200斤左右。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雜糧為主,紅苕稀飯、小麥羹羹、玉米糊糊或小菜稀飯“當家”……

我考上學校“跳農門”,“農轉非”家裏交322斤稻穀給國家,今後一段時間一日三餐可想而知了。

我回家後猶豫了很久,才把蓋有大隊公章的要交322斤稻穀的單據給了爸爸。

第三天,媽媽在家裏裝稻穀的缸裏秤了22斤,用篾背篼裝好。爸爸又到生產隊預支300斤稻穀,分出10多斤裝在篾背篼裏,其餘裝在4個籮筐裏。

爸爸、姐姐和我分別擔着、揹着稻穀,從赤水河醒覺溪渡口乘渡船過河去城關糧站。

一路上,爸爸、姐姐和我滿頭大汗地分別擔着、揹着稻穀,走一會兒歇息一會兒。認識的人得知是我考上學校後要辦理“農轉非”時,連連稱讚……

我們家裏到城關糧站5裏多路,在赤水河醒覺溪渡口乘渡船沒有耽誤時間,路上和船上一共用了1個多小時,感到很順利的。

城關糧站一位工作人員過來驗收稻穀時,得知是考上學校辦理“農轉非”,表現出了城裏人對農村人少有的熱情,還給我們端來3瓷盅茶水,小小舉動縮小了彼此的距離!

我們將4籮筐和1個篾背篼的稻穀倒在了糧站的兩個大籮筐裏,過磅時居然只有320斤。

糧站工作人員説:“先打一張320斤收條,補上2斤後再開碼單。”

爸爸説“要得、要得……”

我主動説:“我回家去拿2斤稻穀來。”

我揹着空篾背篼回家感到很輕鬆,回到家裏給媽媽講了差2斤稻穀的事。

媽媽趕快從家裏裝稻穀的缸裏,秤了2斤稻穀裝在一個布口袋裏。

我提着1布口袋稻穀,趕在糧站中午下班前送到了。

我看到爸爸、姐姐剛從街上回到糧站,姐姐還提着一雙嶄新的泡沫塑料涼鞋説:“弟娃,這是剛才在街上給你買的。”

我沒有顧得上詳細看料涼鞋,而是交了2斤稻穀後,爸爸將那張320斤收條換成了322斤斤稻穀的碼單,又去城關糧站辦公室換成了“糧食收購單據”。

工作人員説:“你把糧食收購單據拿到鳳鳴區糧站,辦理《糧食關係轉移證明》。”

這時,我從姐姐手裏接過泡沫塑料涼鞋,看看爸爸、姐姐他們也是光着腳板,想起了農村人在春夏秋三季都是光腳板多,只有寒冷的冬天才穿膠鞋。

第五天早上,我揹着裝有城關糧站的“糧食收購單據”、《錄取通知書》、《入學須知》的書包,步行10多裏崎嶇小路,在覺悟公社辦理《户籍遷移證明》。

媽媽做晚飯時,我講了在公社辦理《户籍遷移證明》的情況。媽媽説:“在外辦事要‘嘴巴甜點’多問,後天你和小弟娃一起去區公所、區糧站辦理《糧食關係轉移證明》。”

媽媽説:“我們覺悟公社是鳳鳴區所轄的,從家裏到鳳鳴場來回40多里路,一路上看見人要多問問。”

我去鳳鳴場那天,媽媽給了1元錢和六七兩大米,並叫比我小近4歲的小弟娃一起,一路上互相有個照應。

中午12點過,我和小弟娃到鳳鳴場找到區公所,一路不知問了多少人……

我和小弟娃在一個小飯館,用早上媽媽給的6兩大米換了兩碗白米飯,我和小弟娃一人一碗,然後買了一份湯菜,還餘6角錢。這是我和小弟第一次在飯館吃飯。

從老闆那裏得知,要先到區糧站開好《糧食關係轉移證明》,再到區公所蓋章。

下午3點鐘不到,鳳鳴區糧站的辦公室門開了,我們進去把城關糧站開的“糧食收購單據”遞給祕書,換成了《糧食關係轉移證明》。

我和弟娃趕快到區公所辦公室,把《糧食關係轉移證明》給祕書蓋上了公章。

回家的路似乎比上午近了許多。我和小弟娃在太陽落山前,高高興興回到家!

上學的前一週的星期一,我到馬街中學辦好《團組織關係介紹信》,老師還給了一個密封的《檔案袋》,要求到學校後交給校團委。

我離家前一天,媽媽和姐姐給我整理好棉被、席子、換洗衣服、提桶等生活用品……

離家那天上午,我穿上姐姐給買的泡沫塑料涼鞋,也是第一次穿涼鞋,心裏充滿感激!

爸爸一直送到縣城汽車站。一路上,爸爸有説不完的話,講了許多為人之道的小事,至今記着“勤學善思、團結友愛、為人無私底氣足……”

我考上學校“農轉非”成為城鎮人口,每月供應商品糧32斤,還有1張酒1張糖票,分別能買2兩白酒、2兩糖。

第一學期,我和同寢室5個同學,每月把酒票、糖票集中,輪到誰都能買一斤酒、一斤糖。放寒假前,我買了一斤瓶裝酒、一斤袋裝水果糖,在學校總務處退了一個月的32斤四川糧票,開好證明。

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我在合江縣城關糧站用32斤四川糧票賣的22斤大米、10斤乾麪和放假時帶回的酒、糖,一起交給媽媽,全家感受“農轉非”!

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我“農轉非”快40年了,曾是一名教師,特招入伍成長為一名團職中校軍官,轉業回到地方是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堅持實際行動詮釋“忠誠乾淨擔當”,慶祝偉大的祖國改革開放40週年!

公眾號:天府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0edg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