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葉昭揚:指揮棒裏的文化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卡門》,在一個九十歲的老人手中演奏得淋漓盡致。指揮棒下,鋼琴,小提琴,單簧管······各種西洋樂器合作着,中文和洋樂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那時一場音樂盛宴,也是文化盛宴。

鄭小瑛,我國著名的女指揮家。一根細細的指揮棒,一起一降,便可以讓音樂共鳴。指揮交響樂團的她,可以使中文融入西方著名歌劇,也可以把帶着濃厚中國文化的中國精神編進交響樂。她在音符和文化中穿梭,交織出一篇篇華麗的樂章,裏面有着不一樣的文化,就在同一個譜子裏面,撞出了最美的火花。

小瑛奶奶説過:“你就是多付出了一點點,但是它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會深入人的心靈。”小瑛奶奶是福建的客家人。回到故鄉尋根問祖的時候,注意到了獨特的客家土樓。錯落有序地散落在幽靜的山谷中。冥冥中想起了父親的話語和經過了千年洗禮的客家文化。先祖們勤勞勇敢,教導子孫要勤勞耕作,認真學習。在最艱難的時候,先祖們經歷了三次的大遷移,冒着死亡和未知下南洋去尋找生計······小瑛奶奶備受感觸,她要把這些優秀的品質,用中國聲音,在世界舞台上演奏,奏出中國文化,中國精神。

不僅是客家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就是華夏兒女最值得驕傲的。我們的祖先在其他地方還是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們就有了成熟的文字體系。從先秦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到近代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無不然外國人驚歎。

但是現在卻有部分人忘記了那些心靈上最重要的滋養,只會追求物質與財富。以小見大,不難看出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理解之少。新冠狀病毒的迅速蔓延,可敬的鄰國日本給我國送來了物質援助。上面寫的是出自《詩經》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和唐朝日本請鑑真和尚東渡的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標語,竟然還有“不戴口罩滿街走,勝似糞池自由泳”的不雅用詞。我心中頓時感到萬分慚愧,先輩給我們留下的精神糧食,卻讓外國人很好地學到了。

小瑛奶奶説:“一個人就一個儘自己之所能,回饋你的祖國和人民。”她以她自己全部的精力,為人民譜寫着,譜寫着過去,譜寫着明天。那靜靜淌過的文化,又有誰是真的深深記在了心間?

戰疫情 ·《不老人生》觀後感|鄒皓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今天觀看了不老人生的紀錄片,短短的十幾分鍾,記錄的是九十歲的指揮家鄭小瑛老人,記錄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年工作和生活。

剛剛開始,一位頭髮蒼白正在專注的譜曲的老人呈現在屏幕前。其實説她九十歲我是不信的,雖然臉上早已佈滿了歲月的痕跡,但是臉上依然閃現着別樣的神采。

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指揮家,這是多讓人感到驕傲而自豪的事情。正是因為擁有這一份讓人驕傲的工作,我們的鄭小瑛老人也很刻苦很努力,為工作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心血。在她的一言一行中,無不體現了她對工作的喜愛,和對從前的懷念。也正是她的這份專注和認真,她創辦了屬於自己的樂團,用西方的方法來表達中國人的感情,指揮的《土樓迴響》也是中國大型交響樂上演的最高記錄。當我看到她在舞台上用力的舞動着指揮棒,是那樣的鏗鏘有力,是那樣的入迷。她指揮的是那樣讓人着迷,她的專注,她的認真,讓我感覺她彷彿不是一位年過九十的老人,而是一位二三十歲正當壯年的女指揮家。時間流逝,而人生不老,我們應該向老人學習,學習她對工作的專注,學習她對國家的熱愛,學習她對工作的執着,學習她即使已經老去,但依然還有一顆不老的願意為祖國作貢獻的心。

記錄片不知不覺到了結尾,也許這一集結束了,但是從中讓我們明白的道理卻深深印在心中。也許鄭小瑛老人的青春已經結束了,但她那一顆火熱的心,她寶貴的精神品質會永久的保存下來。這就是,她的不老的人生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06ed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