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凡人不凡

《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凡人不凡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所獨有的童年和情懷,80後亦是如此。關於童年的回憶,總少不了這樣一件事情——聽老人講當年參軍打仗的故事。自幼在山東農村長大的我,自然也少不了這樣的回憶,村子不大,但有幾位當年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人。多年以後,再難聽到有老人回憶當年戰爭時期的故事。看《人民的好兒女》系列片,我選了這一人物故事——《我本平凡——李文祥》,講述解放戰爭英雄李文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相應黨和國家號召,返回老家農村,選擇平凡、辛勤、清貧的生活卻毫無怨言的故事。彷彿,故事敍述的就是我所成長的那個小村的一位老人。

《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凡人不凡

村子裏有一位張姓老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是村子裏資格最老的黨員,也是村子裏公認的老紅軍,唯一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人,據説在打仗時入的黨。從兒時的記憶開始,他一直是村子裏的“老實人”,從未見過他與他人爭吵臉紅過。不善言語,片言隻字,很少在熱鬧地兒見過他,總之,無論他站在哪,從來不會成為焦點。因此,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聽過他講過戰爭故事。但是,哪次村子裏有事情,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哪家老人去世了,辦理白事,村子裏上了輩分的老人是要出面的,要迎送外村前來弔喪的親戚朋友,總能看到他幫助打理。大年鬧秧歌,其他村的秧歌隊到村子裏來扭秧歌,他都會擺出桌子,茶水、瓜子、糖一樣不少,擺在那裏。xx年暑假回家,村子裏帖榜了,我好奇的去看——四川地震捐款榜。當榜第一欄,黨員捐款名單:張守榮(老人的名字)50元。一般家庭都是5元、10元、20元,而他,卻是幾乎沒有什麼收入來源的老人。仍和老伴住着三間土房——在村子裏,住土方的現在只有寥寥幾户。因為我家裏開了一個小商店,村子裏,他去的最多的也就是我家了。他和老伴所有的日用品很少到集上去買,更不用提進城,全到我家的小商店裏去買。母親説,他從來沒有賒過賬,哪天買東西沒有帶錢,東西拿回去以後,當天準送錢回來。現在年紀大了,行動不便,自己也不蒸饅頭了,每天蹣跚着到我家去買。一日一趟,母親看了,哪天不忙時,就跑兩步給他送到家裏去。

今年春節回家,去他家拜年時又一次見到老人家。按照老家的習慣,大年七年級拜大年。除了本家姓氏外,村子裏其他姓氏的人家,老人年紀大的和輩分大的,我們小字輩是要去拜年的,拜個大年説個吉利話。因此,我幾乎每年只有大年七年級拜年時才進過他的家。還是那幾件矮矮土土的土房,在村子的最中間,與周圍的紅門高牆大瓦房極不相稱。不到兩米寬的小木門進去時,向我的個頭是要低頭的。院子掃的乾淨,養了幾隻羊和幾隻雞。見我們來拜年,慌忙轉身回去走到外屋的桌子上拿煙讓大家抽。平凡的不能在平凡,樸實且如是樸實。因為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山東一家晚報當記者,我曾和他提過,把我老家的這位老人報道一下。當時只是提過,也並未當真。今天,看到李文祥老人的紀錄片,總感覺,片中講述的就是老家村子裏這一位老人。

而今,自己已經從當年的小皮猴走向成熟,年輕。雖然不是特有個性,也和同齡人一樣常有憤世嫉俗之感,也少不了年輕人的噴張。設身處地地想,像李文祥、像自己所講述的這些老人,他們當年參加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時,比自己現在的年齡還要小的多,如果不也滿腔熱情、不也朝氣年輕,何以能經歷殘酷的戰爭且屢建功勛。而正是這樣的人,卻在承平日久的年代,在好歌功頌德的年代,在好居功自傲的年代,如此平凡地堅守着清貧,如此“傻”地不去爭取理所應得地待遇和榮譽。

“非經束縛,有誰能真正體會到自由的真諦”。同樣,非經戰爭與死亡,有誰能體會和平與生命的可貴。李文祥總是提到,與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現在已經很欣慰了。到世代變了,世俗亦移。在這個世代愈顯浮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隨着改革開放一擁而入的是西方信守的“自由主義”精神。於是,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思潮下,個人價值似乎由貢獻和付出作為標準轉為由財富作為衡量標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8nv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