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致辭致謝 >

大學畢業典禮致辭參考

大學畢業典禮致辭參考

近期,高校密集迎來畢業季,在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前,校長給他們上的“最後一課”備受關注。歷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的畢業致辭或温情,或哲理,還不乏時髦,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優秀畢業典禮致辭,供大家參考借鑑。

大學畢業典禮致辭參考

優秀畢業典禮致辭(一)

同學們、老師們、家長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喜悦的心情,共同祝賀20xx屆的7811名本科生和6175名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你們就好比是學校精心培育的一顆顆種子,承載着川大的基因,飽含着知識的力量,迎風飄向大江南北,將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同學們,一進入6月,校園裏就瀰漫着畢業的氛圍,每天早上我一進學校的黌門到晚上離開主樓的廣場都能看到同學們開始還是三三兩兩、然後是一批一批、這幾天已經是熙熙攘攘排着隊合影留念了,偶爾我站在辦公室窗前看到你們大熱天穿着學位服匆匆走過和聽到你們照相時的嬉笑聲,就有一種很是不捨的感覺,其實作為老師,我們就像小河邊的“擺渡人”一樣,一船一船的把你們擺渡到對岸,看到你們即將要遠行的青葱背影,總是忍不住有很多話想對你們講。

同學們,今年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xx對青年人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殷切希望: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同學們,現在你們一畢業就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期,這些都為你們提供了巨大的事業舞台,但凡那些善於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相結合的人,那些具有為國擔當、報國情懷的人,那些在各種挑戰中善於抓住機遇的人,就能放大人生的價值,就能在前進中不忘初心、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同學們,家國情懷、使命擔當不是虛無縹緲,也非遙不可及, 它往往就孕育在你們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孕育在你們幹事創業的奮鬥過程中,孕育在你們對人生、對自然的態度中,更孕育在你們每一次的個人選擇中,同學們在選擇時如何懂取捨、明得失、知進退,選擇之後面對不同的結果又如何有胸懷、能擔當、識寬窄,做到審時度勢、順勢而為。這就是今天我想與大家談的主題:人生無進退,天地寬窄間。人生不外乎有進有退,天地有寬有窄,這既是人生的道理,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所謂“人生無進退”,是指每個人的事業有進有退、有快有慢、有得有失,有時看似在進其實是在退,有時看似停止或者後退其實是在厚積薄發,在為前進準備。所以,人生往往就是在進退、取捨和得失之間才有了新高度和新境界。所謂“天地寬窄間”,天地大小本來是不會改變的,但每個人看到的卻有大有小、有寬有窄,一般在前進時就會覺得天地廣闊、世界都是你的,而在後退時則會感到天地越來越小、空間越來越窄。事實上,對待人生的進退和看待天地的寬窄主要取決於我們的視野、胸懷和格局。站得高,自然望得遠;胸懷廣,進退就有度;格局大,行止就從容。一個人視野開了、胸懷廣了、格局大了,生活就會更有意義、奮鬥就會更有價值!

“人生無進退”,強調的是一個“進”字,人生是一種無法抵抗的前進,進是一個人年輕時的主旋律。在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敢闖善拼,完整的人生就是走過、路過和闖過,人類的生命過程本質上就是生生不息的創造接力和不斷進化、不斷延續,才使人類越來越偉大。大家可能知道,牛頓發現微積分時22歲,達爾文開始環球航行時22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26歲,王勃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時才二十五、六歲。據不完全統計,諾貝爾自然獎成果發現之初的平均年齡才28歲,國際上很多重大發明初次提出的平均年齡也不過34歲。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前幾天,福布斯發佈了中國科技女性榜單,你們的學姐李坦也入選了,其實她和她的丈夫李鋰都是我校化學系的學生。他們在上學時就立志於生物製藥方面的研究,畢業以後,他們隻身到重慶闖蕩,據説90年代初財富就過億了。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他們預感到在深圳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於是變賣家業,轉戰深圳、白手起家,七、八年前他們的公司上市了,產品佔領了國際市場40%以上的份額,很快就成為了當時中國的首富。所以有人説,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遠是個觀眾;機會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青春再美麗,自己不奮鬥,聽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好消息。

“天地寬窄間”,重在一個“寬”字,雖然我們的事業有時寬有時窄,但在窄的地方仍然可以做出很寬的事業來,有時面對很寬的局面不審時弄不好也會走進很窄的小衚衕。去年,我到華西醫院調研的時候,康城生物的一位年輕負責人的一句話打動了我,當時他講:他們是在一公分的寬度上要扎到一公里的深度,才能把新藥臨牀轉化和藥效評價這個細分的領域做到極致,從而支撐一個很大的市場。真是方寸之間見天地!大家可能聽説過,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照相時所用的膠片,主要是在柯達和富士兩家中作選擇,兩家競爭了幾十年,後來柯達逐漸佔了上風,佔領了2/3以上的市場,但好景不長,後來(20xx年左右)興起的數碼技術又讓日本的幾個公司出盡了風頭,20xx年柯達終於倒下了,其實擊垮柯達的不僅僅是數碼技術開發晚了,而是誰也抵擋不住現在的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對傳統攝影技術的顛覆性革命。所以,寬廣的視野、深度的思考、戰略性的判斷才是決定一家企業、一個單位、一個領域能否又好又快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時代,在寬處時我們要有窄的危機,在窄處時只要我們有寬的視野,同樣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

“人生無進退,天地寬窄間”,這一進一退、一寬一窄盡顯了你的生活態度、敬業精神、兼容幷蓄、張弛有度、豁達從容、順勢而為,這既是一種人生哲學,更是一種生活境界。同學們,可能你們都去過離這裏三、五公里遠的寬窄巷子,其實寬巷子並不比窄巷子寬多少,窄巷子也不比寬巷子窄幾分,實際上這個“寬窄”代表的就是成都人骨子裏的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也正是因為他們懂得寬窄之道,讓這座城市不僅創新創造不斷,而且人們的生活也過得巴適、安逸。大家可能也聽説過,離寬窄巷子不遠處的杜甫草堂裏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是晚年的杜甫蝸居在一小間茅草屋中寫出來的,其中一句就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何等的情懷啊!今年3月,在四川家喻户曉的作家、105歲高齡的馬識途老先生專門來到川大,向學校捐贈了105萬元的書稿費。馬老一生熱愛川大,關心川大的文學新青年,他的名字——老馬識途就表達了一生愛黨愛國。那天在與馬老的交談中,我們都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幽默和通透,難怪幾十年前他寫的作品中的一個小故事後來被人們演繹成了“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金句。同學們,時間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你可以把人生中百思不得其解而糾結的事,令你萬般無奈而傷過心的人……一切的一切統統交給它,總有一天它會給你一個最圓滿的答案。所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同學們,這些天來,我在偶爾翻看大川微信時看到了很多感人的留言,其中一條微信是同學們講離開川大前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有的説想到江安長橋邊再坐坐,有的説想去圖書館再佔一次座位,有的説想再喝一杯華西老酸奶,還有的説想去望江體育館出一身大汗,也有人説想到川大劇場再看看舞台的燈光,……。有一位小哥在跟帖中説到:“今年是他畢業的第十個年頭了,好想與夫人一起回母校看看,很開心在川大不僅學習了知識、結交了朋友,還收穫了愛情。”我想,不論是在校學子還是畢業校友,大家都充滿了對母校發展的關心,這再次確認了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川大人”。

同學們,不管大家今後身在何地、身處何境、身遇何事,川大永遠是你們的家。

最後,祝願同學們一帆風順、前程似錦!再見!

優秀畢業典禮致辭(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個離別的季節,這也是收穫與感恩的時刻。祝賀大家順利畢業!讓我們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位同學!

從今天開始,大家將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欣喜也會有艱辛。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事情,需要做出判斷和選擇。有的選擇讓你幸運和自豪,比如説,你選擇了北大,選擇了刻苦學習,才有了今天的收穫;有的選擇可能使你糾結、甚至煎熬;其實不要緊,我們都是凡人,都難免猶豫、寂寞和焦慮,只要我們確信,確信良知、確信美好、確信未來,就會堅守正確的價值判斷。糾結和艱辛都會成為財富,成為歲月長河中最寶貴的禮物。

在這裏,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幾周前我去了彌渡,這是雲南大理的一個縣,北大的對口扶貧縣。進入彌渡,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鬱鬱葱葱的山川和一片片梯田,山上散佈着星星點點的居屋,景色別有一番詩意,讓人心生陶醉。第二天,我們開始走訪山上的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的扶貧攻堅,山區的道路、住房、通訊條件都有了改善。但那裏的生存條件很差,缺地少水,靠天吃飯,即使是好年景,也僅夠填飽肚子。我們看到的一些家庭幾乎是家徒四壁,吃用的水全靠水窖收集,甚至連灶台都是用石頭臨時搭成的。政府希望大家搬到山下,但都不願意。

我很理解他們。半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大山,對他們而言,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未知的恐懼和不安,當然可能還有對兒時記憶的眷戀。學校的房子是村裏最好的。天真稚氣的孩子們,眼中充滿了渴望,他們渴望學習,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孩子們質樸的願望和純真的言語讓人心碎。看到苦苦支撐的教師和閉塞險惡的環境,我的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憂慮。我真心希望孩子們夢想成真。

在大山深處的牛街鄉,我們也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村子內外有很多古茶樹,有的已經存活了近千年了。建立不久的茶場雖然還沒有盈利,但充滿喜悦的村民,讓我們體會了大山的慈祥和恩惠,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力量。

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光華、經院、國發院、法學院、國關、藝術學院、信息學院和工學院等8個院系。他們參與了對口扶貧彌渡的8個鄉鎮。我們的很多老師都多次深入偏遠的鄉村,出謀劃策、尋找資源、籌措資金,幫助興修水利、發展產業、改善教育和人們的生活。

我還要感謝在彌渡掛職和支教的師生,感謝所有參與對口扶貧的老師和同學們,感謝他們辛勤的付出和深厚的情誼。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什麼是北大?什麼是北大人?北大是一所偉大的學校,她的偉大不僅體現在卓越的教育和學術上,體現在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上,還體現在對社會正義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人文情懷上。

早在一百年前,蔡元培就提出“勞工神聖,人人平等”,並倡導創辦了“校役夜班”,傅斯年、羅家倫等一批學術大家親自授課。鄧中夏、廖書倉等人還組建了“平民學校”、“平民教育講演團”,傳播知識、喚起民眾的自覺。直到今天,北大仍然保持着“平民學校”的傳統,很多在工勤服務崗位上的工友,白天工作,夜間學習,在這裏追尋着自己的人生夢想。你們中也有很多同學,擔任了這個學校的志願者工作。北大永遠要追求卓越,但我們的精神應當是平等的,我們的心胸是開放的,我們的愛是沒有疆界的。

北大人滿懷着一腔的青春熱血。在艱難險阻的中國第一次西部科學考察中、在千里跋涉的西南聯大路上、在祖國的西北邊陲、在荒漠深處原子彈的實驗現場,到處都可以看到北大人堅定的足跡。

今天,有更多的北大人選擇去西部、去部隊、去基層,去開創不同的人生。“只要天下還有貧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貧窮中;只要天下還有苦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苦難中。”林毅夫老師的這段話道出了北大人的心聲和胸懷。

同學們,我們國家的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消除貧困是一場實現全面小康的攻堅戰,也是一代代北大人的追求和理想。我們要感恩彌渡。作為一所學校,我們能為彌渡人民做的事情並不多,對彌渡脱貧的貢獻可能真的微不足道。但彌渡人民卻給予我們極大的信任和關照,使我們能夠親身體會消除貧困的艱辛,使我們能夠在實踐中磨練意志、踐行理想。我們從彌渡人民身上學到的、體會到的精神營養和力量,遠遠超過了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幫助。謝謝他們!

兩個月前,xxxx來到北大考察,希望青年人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人生就像是一部書,每個字、每一行、每一頁都是用我們的行動書寫的。責任並不是一個甜美的、輕盈的詞彙,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負重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流砥柱最美的英姿。

當你幫助山區孩子實現夢想的時候,當你用智慧和勇氣幫助人們擺脱貧困的時候,當你的科研成果造福社會的時候,當你竭盡全力使無助的人重燃生命之火的時候,你是在用愛書寫着自己的人生。幫助別人就是在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感恩與珍惜會使你的心胸更寬,奉獻與付出會使你的視野更廣。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我們要思考和探索大道理,更要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最後,再次感謝大山和彌渡人民給予我們的愛和包容,讓我們謹記為國家、為民族復興奉獻與奮鬥的誓言,也讓我們為身邊認識或不認識的每個人綻開我們的笑臉。

從此後,無論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無論身在何方、從事什麼職業,願北大人遠離平庸、勇敢擔當、學在路上!

祝大家一路平安!謝謝!

優秀畢業典禮致辭(三)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好!幾年前,同學們從四面八方匯聚於天大;今天以後,大家可以自豪地説:“我畢業於天津大學”。此時此刻,我提議,請伸出你的雙手,為奮鬥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為一直奮鬥着的自己——鼓掌!

在去年的本科畢業典禮上,我介紹了張璐校友。今天,張璐來到了典禮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她求學創業的奮鬥歷程。從她的發言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天大人這種不懈奮鬥的精神。過去幾年,從新校區的規劃建設,到落成啟用;從 120 週年校慶,到學校第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從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到醫學部、智能與計算學部的相繼成立,這些都離不開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的共同奮鬥。從衞津路校區到北洋園校區,“615”見證了新老校區師生們嘔心瀝血的付出和孜孜不倦的態度;被同學們美譽的“帝國圖書館”,見證了你們的成長;在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挑戰杯等賽場上的摘金奪銀,見證了你們的實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天大校園裏,留下了你們奮鬥的足跡。在此,我由衷地感謝你們為學校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奮鬥是促進時代前進的動力,奮鬥是通往幸福的階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再過幾天,你們就要離開美麗的天大校園,同學們無論是繼續深造,還是走向工作崗位,請帶上“奮鬥”繼續前行,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

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踏實態度。回首本科階段的求學之路,我想你們更明白奮鬥的意義。精儀學院 20xx 級工程科學實驗班,42 名同學中有 38 人取得了包括賓大、約翰霍普金斯、清華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研究生錄取資格,並在多項國內外競賽中斬獲佳績。更讓我驕傲的是,這個學霸班級不僅成績優異,而且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獲得了“天津大學好班風”標兵獎等多項集體榮譽。20xx 級經管學部財務管理專業,一個宿舍的六名同學全部獲得保研資格,而四年前的她們橫跨工科、理科和管理學六個不同專業,在本科階段不僅完成了專業的轉換,也為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天大學子會學習、懂生活的奮鬥故事,我由衷地為你們點贊!作為校長、作為你們的學長,我希望你們再接再厲,一步一個腳印,用實際行動繼續奮鬥出屬於你們的精彩人生!

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韌毅力。同學們,一帆風順,顯示不出水手的堅強。恰恰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奮鬥才能凸顯其意義。即將直博的化工學院李帥同學,在本科期間其研究成果就發表於 SCI 一區期刊。他説,做科研不僅是對龐大知識量的需求,更是對一個人心智的磨練,在科研的世界裏,要學會耐心等待,學會平靜地接受失敗,學會負重前行。同學們可能都騎過共享單車,它所使用的實心輪胎的主要原料,是 88 級化工系催化專業校友樑紅文率領團隊自主研發的。為了衝破西方國家的重重技術封鎖,他艱苦奮鬥並暗下決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技術難關攻下來。在巴陵石化工作的 26 個年頭裏,他最大的感悟是,科技創新不可能“吹糠見米”,成千上萬次實驗,毫無結果也是常事,只有屢敗屢戰,才會看到希望,樑紅文校友正是在屢敗屢戰的奮鬥中獲得了最終的成功。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即便山高路陡、灘險水長,只要不懈奮鬥,靠攻堅克難,靠堅韌的毅力,一定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

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要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家國情懷。奮鬥二字,標註着美好夢想的實現路徑,更重要的是,你為誰奮鬥,偉大的力量就從那裏來。我們的老校長茅以升,從小就珍藏着祖父送給他的墨寶——“奮鬥”二字,他把奮鬥看成是自己進步的祕訣。茅以升少年時代就立志為祖國建造新型大橋。為了實現夢想,大學期間,他學習極為勤奮,僅整理的筆記就多達 200 餘本,近千萬字。依靠爭分奪秒的奮鬥,茅以升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為卡內基理工學院(現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第一位工科博士。抗戰前期,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為了阻止侵略者入侵,在大橋通車僅 89 天,老校長親手炸掉自己修建的大橋,並寫下“不復原橋不丈夫”的愛國豪情。今天的錢塘江大橋歷經了建橋、炸橋、復建的曲折歷史,不僅見證了老校長的不懈奮鬥之路,更凝結了他的拳拳報國之心。正如老校長所説,“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樑以渡。橋何名歟?曰奮鬥。”同學們,希望你們以茅以升老校長為榜樣,涵養家國情懷,用勇往直前的奮鬥,為祖國建設貢獻你們的智慧,貢獻你們的力量!

同學們,新時代是鑄就你們精彩人生的芳華時代。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正是因為懂得奮鬥的含義,才不會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會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闊步向前,奮鬥,時不我待!做新時代的奮鬥者,你們一定能夠在奮鬥中體驗幸福的真諦,豐富幸福的,提升幸福的層次。在奮鬥的道路上,你們必將成為新時代裏最幸福的人,創造出最美好的明天!

最後,祝全體畢業生萬里鵬程!

謝謝大家!

優秀畢業典禮致辭(四)

到了新的環境,同學們不可避免要面對許多現實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把“根”紮好。如何在紮根中生長?我想給大家三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第一,根要扎得住。同學們,“志不強者智不達”。人生之路從來沒有“最優解”,步步最優、未必全局最優,精打細算不如埋頭實幹。交大人的務實,不是隻求實惠,而是步履堅實。我希望大家不要迷茫虛度,而要扎住事業之根、人生之根。

第二,根要扎得廣。一棵樹的根系有多發達,枝葉才能有多茂盛。大榕樹不僅有深扎於土地裏的“營養根”,枝幹上還能長出數千條的“氣生根”,根枝相連、枝葉延展、濃蔭葱鬱。對於人的成長也有啟示,選擇了一份事業,既要能紮好主根、沉心做事,也要能不斷拓展事業、煥發勃勃生機。

最後,希望大家始終不要忘記,為了什麼而紮根。我們的錢學森學長在西北工作時,崇敬戈壁裏的胡楊林。在茫茫沙漠,胡楊是抵禦風沙的英雄。他們把根牢牢紮在最需要的地方,任憑烈日暴曬、風沙吹打而千年不倒。數棵胡楊就能固沙數畝,一片胡楊林就構築成強大的綠色屏障,他們的根緊緊相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把沙漠變成綠洲。在胡楊身上,既體現着倔強生長的美麗,也詮釋着奉獻擔當的豪情。

同學們,青年就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紮根既是為了個人的茁壯生長,更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只有一代代青年,在各行各業紮根奮鬥、擊水中流,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我們的民族才能輝煌永續!寧為深山樹,不做温室草!這是交大人應有的氣節和擔當!

今天,在這個新時代,歷史的接力棒將交到你們的手上,我希望每一名從交大出發的同學都能夠把根扎住,把根扎廣,把根牢牢紮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負人生韶華,不負時代使命。

將來無論你們的枝葉延展到哪裏,母校永遠在這裏守望着你們的成長!願你們枝繁葉茂,終成棟樑之才!

優秀畢業典禮致辭(五)

●忘記“浮雲”就不會“傷不起”

同學們,典禮結束後,你們會依次跨過學位門。在那一瞬間,我想你們也許會下意識地回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去時光:

你們一定不會忘記,29樓下那鋪滿銀杏葉的小徑、未名湖的塔影、靜園的草坪,還有那電教、理教裏悠然的“學術”小貓;你們不會忘記BBS上的“十大”,寢室裏熄燈後的“段子”,以及在深夜依然隨時滿足你食慾的西門雞翅和小白房;當然,你們也不會忘記入校時騎着三輪幫你拉行李的憨厚師兄,還有後來坐在你自行車後座的可愛師妹……

我也希望,你們一定要忘記成績單上的分數績點,榮耀也好,鬱悶也罷,那真的只是“浮雲”;請你們忘記曾經和同學之間發生過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純真的友情,你們就不會那麼的“傷不起”;也請你們忘記在食堂打飯時,那略顯擁擠的人羣令你有多麼的不愉快,還有那因為校園建設施工的噪聲影響了你晚起的好夢……忘記這些,放下這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你們將擁有更加廣闊的舞台,擁有無限的可能和無數的機遇。

――周其鳳,北京大學,20xx年

●虛度光陰比誤用好

我相信許多學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感到自己在這四年當中虛度了光陰。但是我想説即便是你感到虛度光陰,也不用過分地傷感,因為盧梭曾經説過,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的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因此你只要在這四年當中體驗了,也思考了,那麼你的心智已經得到了自由的發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進。

在復旦,我們並不是生怕你們虛度光陰,而是你們被迫地去誤用光陰,而讓你們遠離智慧。

――楊玉良,復旦大學,20xx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zhixie/6opy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