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獲獎感言 >

季軍的獲獎感言(精選3篇)

季軍的獲獎感言(精選3篇)

季軍的獲獎感言 篇1

首先感謝色影無忌三位評委老師的厚愛,感謝各位影友的關注和支持。

季軍的獲獎感言(精選3篇)

《遊往天堂的魚》這幅照片是在江南某水鄉旅遊時偶然拍攝的。當時我正遊走到一處河塘邊,見一位阿婆正在自家的門前木牀上晾曬魚乾,於是便很隨意地上前與阿婆攀談起來,當問及逮的怎麼都是些小魚時,阿婆直起身一臉嚴肅的回答説:現在哪裏還有什麼大魚喲。阿婆的這句話使我沉思良久,也使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是呵,現在哪裏還有什麼大魚喲,記得小時候,隨便一條河溝裏都能逮到很多的魚,可現如今,那些童年的小河早已乾涸,稍大一點的`河流,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被污染過的(我指的是我所生活的一個北方內陸省份)。

江南水鄉亦然,小時候從課本上所瞭解的是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清澈的流水能夠淘米洗菜,現在我看到更多的是裏面還能夠涮涮拖把而已。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光景,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同時環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這些魚兒原本是成羣結隊地在清澈的河水裏自由自在暢遊的,可現在卻像一具具死魂靈,在無邊的黑暗中帶着恐懼、帶着不安、帶着憤懣、帶着無奈慘烈地,甚至是生死相擁地遊向它們的天堂。

季軍的獲獎感言 篇2

初到貴州黔東南,對一些坐落在險要的半山腰上依青山古林而居的寨子,以及苗族女子的盛裝服飾、豔麗色彩、柔美典雅的走姿等組成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所迷惑,竟是今生最美的記憶!

回家後迫不及待地整理照片,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等等,就像著名攝影師顏長江老師所説富有詩意的一些記憶用自己多年的美術功底、用攝影這種編輯手法表現出來。美麗的山寨風情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攝影水平。

按顏老師指示,我認真拜讀了沃納·比肖夫的作品《吹笛少年》。照片中的祕魯少年,穿粗布衣衫,所有的家當就是肩上的褡褳,他揹着,垂着眼,握一隻豎笛,在崎嶇的山路上,邊走邊吹着。整張照片,温暖舒緩,與沃納·比肖夫的其他作品調子是一脈相承的。

只是遠處高大的安第斯山,不經意間襯出了少年的渺小與孤單,所以在這張照片温暖舒緩的後面,憂傷的氣息若隱若現。 温暖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它是我們庸常日子裏的鹽,沒有它,所有的日子就都寡淡了。

季軍的獲獎感言 篇3

尊敬的校領導:

你們好。

xx年,我國政府首都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旨在資助品學兼優而家境貧寒的莘莘學子,這對於農村廣大寒門子弟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而我再度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自古“將相本無種,白屋出公卿”。竊以為,出身寒門的子弟,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必大有可為。

一、家大口闊糧少,父母委實不易

二、恩師諄諄教導,兄弟姊妹情深

xx年,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麻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習,相對於其他同學而言,我成績平平,但我可以很自信地講,我是我們那個班級最勤奮的學生之一。然而,愛因斯坦在就警告過知識分子,成功等於少説空話加勤奮再加正確的方法。我所缺乏的正是“科學的方法”。老實説,大學聯考之後,我仍不理解何謂“科學的方法”。現在我明白了,我所缺乏的正是“健康的心態”,在中學時代,極度的虛榮心和巨大的壓力使得我屢次吃力不討好。當我在每本大學聯考資料的封皮上寫下“志在清華”時,事實上決定了我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吸引我的眼球正是長江大學那一羣勇敢的學長用“人鏈”挽救落水少年,還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進入到長江大學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怕吃苦,莫入此道;想成才,請進斯門”這句標語。這讓我聯想到燕京大學的校訓——“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務”(FreedomThroughTruthForService)。我想到,進入這所大學,將來必定大有可為。大一的時候,在經過一年級教學工作部的魔鬼訓練,國家英語四級對於絕大部分新生而言,不過爾爾。我們的輔導員黎傳穩老師,對我有知遇之恩,雖然他不再擔任我們的輔導員,但我對他一直念念不忘,各種情節,冷暖自知。後來,我結識了一批很要好的朋友,但,終究沒有生成愛情的火花,實為一大憾事。

三、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理學家張載這四句名言經久不衰。知識分子的“救世”情結莫過於此。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應當具備“鐵肩擔重任,妙手著文章”的覺悟。進入大學以來,我認真學習理論,除了馬列著作外,還廣泛涉獵西方哲學、政治學和社會學著作以及中國近現代思想大家的著作。劉軍寧、秦暉、胡適、徐友漁、王紹光、許紀霖、楊奎鬆、餘傑、弗裏德曼、哈耶克等諸君的著作。正如商務印書館所言,“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設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而現代化的首要條件是人的現代化,不能僅僅侷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所感興趣的領域大可深入研究。然而,只顧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只待在書齋裏,不去參加社會實踐,知性不結合,學到的知識只是死的東西。所以,我特別注重實踐,先後去中山市做了暑期實踐,湖北省“挑戰杯”以及國家創新性實驗計劃。此外,“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一直是我的人生信念,我也是這麼做得,凡事要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被謠言矇蔽雙眼,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註定不會暢通無阻,過了這些坎坷,前方風景秀麗無限。

此次5000元的國家勵志獎學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於我家來説,無異於杯水車薪,如何合理利用這筆資金需要多動腦子,但絕不會鋪張浪費。

寥寥數語,誠表謝意。

此致,

敬禮!

沈永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huojiang/y0o9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