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畢業感言 >

畢業感言集

畢業感言集

曾記否,進校那天?

畢業感言集

那年夏天,我把大學想象得堂皇富麗:氣勢恢宏的校門,莊嚴林立的教學樓,舒適便捷的公寓;綠草茵茵的季節可以躺在地上聽音樂看小説,細雨綿綿的時侯可以依靠亭廊聊天歌唱……我想,我終於可以將衣服整齊地掛在衣櫃裏,可以找一喜歡的角落和着美麗的風景讀着詩意的文章,可以週末在繁華的大街感受時尚的氣息……

那一天,在爺爺的陪同下,雙腳落在理工這塊土地上。狹窄嘈雜的街道,熙熙嚷嚷的人羣,四處飄動的歡迎旗幟,兩排低矮的平房裏不斷叫賣的店主,此起彼伏的召集口號……眼前的一切模糊了我心中構想的那副美妙的圖畫,將我陷入極度迷茫的混沌狀態裏。我沒看見壯觀氣派的辦公大樓,沒看見格調新穎賞心悦目的學生公寓……九月的天氣還有些燥熱,眼前陳舊忙碌的氣息不斷刺激我的感官,內心有些躁動不安,充滿了盲目和木然……

進校第一天,面對一切都在想象之外的景和物,對這個不太漂亮的小鎮,感覺頗差,隨即影響了對這個學校的印象,對這裏失去了很多興趣和激情。一下車,就聽到一師兄在喊“材化的,材化的……”,我跟爺爺隨着人羣推移過去,路途勞累,加上感官刺激,我們都顯得意興闌珊。一美麗的學姐上前來接我,笑容可掬,她自然地接過我手中的箱子和爺爺手裏的行李,乾脆利落地拒絕我跟爺爺拿東西,她顯然很吃力地走在我們前面。我跟爺爺都尷尬地笑笑,不斷道謝。之前對這個地方毫無好感,眼前的師姐卻給了我在理工的第一個好印象。突然對這裏有了些許興趣好奇,地方不好,但是培養出來的人倒挺不錯。

學姐幫我把行李拿到了報到處,領了寢室號,辦完了相應的入住手續後,繼續幫我行李提到四樓416我第一次走進了宿舍,簡單老舊的八人間。8個人一個宿舍,有三張已經鋪好了,靠陽台的牀上坐着一個消瘦的女生,她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問我是哪裏人,是不是高分子專業的……當時還有些緊張,第一次正式用普通話交流,舌頭打絞。我一邊回答一邊看着其他空牀,心裏想着以後一起的八個人會怎樣呢?現在我們八個不在一個寢室了,卻常找機會一起吃飯聚會,大一從零開始的接觸,才是最真摯最記憶深刻的,我也在八個人中遇到了大學的摯友和知己。現在想起,當時真的太沒出息了,居然緊張得話都説不順暢,原來她就是自貢本地人,怪不得普通話平翹舌説起來那麼順溜!

師姐繼續帶着我辦完了所有的入學手續,一路上她是有問必答,告訴了我很多東西,學校超市哪家價格最公道,食堂哪些窗口最好吃,開學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她告訴我,以後要爭取當班幹部,抓住每一次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要積極入黨,要進入學生會或者參加學生社團,最好能做幹部,要拿了獎學金才有更多拿獎的機會,多認識一些師兄師姐聽他們的建議……當時覺得這一切都應該是理所應當的,我謝謝她的提醒,只不過在上學之前我就有這樣的計劃了,心裏還暗自驕傲了一下,覺得自己還挺有先見之明。可是事實上,我卻很容易就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經常顧此失彼,猶豫在魚與熊掌之間;經常在困難的時候放縱自己錯失機會;經常忘記忠告一意孤行走了不少彎路,幼稚的思想和行為弱不禁風后悔莫及……現在回頭看看,當年那美麗的師姐説的話要是能認真思考一下,行動之前都能三思而後行,多借鑑別人的經驗,也許,今天的自己會是另一番模樣!很遺憾,我一直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卻始終記得她的模樣。

進校那天,帶着稚氣未退卻鋭氣不減的眼神掀開人生這一站;四年以後,懷着經歷沉澱激情飽滿的心情敲開人生下一站!(羅 潔)

難忘的記憶

小跟班的成長故事

翻看舊報紙,發現了很多自己的足跡,也窺見些許成長的記憶,而這個成長是從小跟班開始的。

大二,剛剛從黃嶺校區搬到營盤校區,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對新聞寫作的慾望卻是強烈的,於是,新學期剛開始就積極地向記者團這個集體靠攏,跟着李文華學長學習新聞寫作,就此開始了小跟班的生涯。大二那個國慶假期的記憶尤為深刻,當時跟着李文華跑新聞,從宏發社區的聯誼活動到春華廣場的歌手大賽,從驕陽四射的下午到落日餘暉的晚上,從一個活動趕到另一個活動現場,忘記了疲憊,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的快樂,雖然最後成型的稿件與我寫的初稿面目全非,但這是成長的過程,在不同之中發現不足,也更加鼓勵積極寫新聞,於是以後營盤校區的大大小小的活動總能看到我的身影,記錄着校區內每一點變化,通過自己的文字讓更多的人看到發生在營盤校區的新聞,大二這一年很忙碌也很充實。

大三,我從營盤校區搬到了匯東校區,與編輯部的老師們有了更多的交流,同時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更加成熟起來。此時,也從以前的小新聞寫到了學校的大型活動,優秀的人物通訊,甚至報紙的組稿排版,依然是小跟班,但自己卻很享受和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

大四,忙着實習、忙着找工作、忙着做論文,沒有直接參與新聞寫作,但依然習慣從院報上了解學校的新聞,瞭解更多的“小跟班們”的成長足跡,因為從他們身上能發現自己的影子。

小跟班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實的,有時老師一個採訪電話可能把你從夢中叫醒,有時為了新聞報道你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課餘時間,有時為了及時把新聞發送不得不餓着肚皮敲擊鍵盤,最可憐的是自己如果沒有電腦有時稿費可能不夠網費,但小跟班依然堅持着,因為正是這些鍛鍊與磨礪讓她慢慢成長,同時這些畫面勾勒出大學難忘的記憶,成長的腳印。(學生記者 楊 婷)

影響我大學生活的那句話

人真的是很奇怪,每當一個過程結束後,最初的記憶就會變得異常不安分,那些已經遠去的片段也會越發清晰。回首大學四年,心中的成長故事就像無聲的畫面播放着我們的快樂和憂傷,記錄着我們的青春和過往,也見證着我們的成長。 

記憶深處不斷有片段閃爍,四年前一句簡單的話卻至今響在耳際。

大一加入記者團,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聚到一起,一起參加演講賽辯論賽,一起採訪一起寫文章。可能是因為自己性格過於內向,不善於表達,很多鍛鍊的機會都失去了,好不容易爭取到機會,卻幾乎失敗收場。內心開始對自己失望。

師兄是過來人,在黃嶺的操場上我們談了很多,他要我面對這樣的境遇,他對我説:勝負乃兵家常是,積累的越多,以後走得越順利,證書帶不了什麼給你,而過程中的收穫才是自己最珍貴的收穫。至今我仍記得他對我説過這樣一句話:在大學裏不要將所謂的榮譽當成炫耀的資本,只有自己真正學會與得到才是最實實在在的。

他未曾想到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卻影響到我整個大學生活。不管我此後參加各種活動比賽,考取各種證書,加入學生會,還是成為一名志願者……面對成功或失敗,掌聲或淚水,我都懷揣着一顆平常心,以學習的姿態享受過程。面對任何一次結果的等待,我都清楚明白其中”學與得”的意義。是經歷讓我成長,變得懂事明理,內心強大;而不是我抽屜裏有幾個紅本讓我豐碩。原來曾經因為失意而生的不快或傷痛,早已煙消雲散,真正深深的烙印在心的,是部長那句話給我思考,是思考後內心世界的豐富和蜕變。對此,我深信不疑。(記者團 石 嬌)

留戀的那一角風景

畢業在即,即將離開心愛的母校。每個人心中總有許多的不捨和留戀。校園在這時成為了大家相機裏最熱門的景色,而校園裏也總有那麼一個或兩個地方使我們最留戀,在哪裏有我們記憶最深的故事。

圖書館一樓最右邊靠窗的位置,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寬敞的空間,矮矮的書架,很舒服。看書累了我會靜下來看看窗外的綠色,很愜意。(李亞生)

其實説起留戀的地方我頭腦裏映出來的是黃嶺記者團的那個小屋,古老、陳舊但卻有着濃濃的家的味道,在哪裏我找到了大學最初的奮鬥方向。(信 侃)

留戀匯東食堂,尤其是門外的那幾張桌子。每次傷心或者興奮都會約朋友在哪裏聊天,雖然沒有燈光,但是心與心的交匯足以使我們共同成長。(王 同)

還記得黃嶺7食堂嗎?我很留戀那個地方,同時也是留戀那段時光。週末起牀下來打飯,順便看一場nba球賽,想想都那麼的幸福。(張 亮)

即將離開校園,我對很多地方都不捨。靜靜的想,從大一到大四,每個假期或週末都會約朋友去旅遊或採風,看到過很多景色,走過很多地方,可那終究是旅行,只是生命中一閃而過的畫面而已。校園不同,這裏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時光的承載體,無論在那個角落我都感到親切自然、舒適。(浩 浩)

我最留戀的,也是最不捨的是我們的寢室,現在的寢室我住了3年。每一個地方我都熟悉,我都喜歡。我們兄弟幾個共同不斷的建設我們這個家,海報、壁畫、鮮花等等我們一件一件的添置,營造了大家都喜歡的造型。可以説,我們建設它的過程是我們最留戀的。(周奉霖)

黃嶺居里夫人像處是我大一最喜歡地方,也是我最留戀的地方,感覺那裏很有學術氛圍,環境優雅,有着沉甸甸的歷史感。以前每天早上7點鐘我準時出現在哪裏背誦英語,下午沒課坐在草坪上看喜歡的小説,我準備畢業前再去哪裏照幾張照片,以後無論到哪裏我都很想念那時的日子,也會繼續發揚黃嶺精神,努力奮鬥!(王 東)

匯北食堂一樓的飯菜我很留戀,吃的很好,環境也很好,我感覺上學最好吃的食堂就是那裏了,以後上班肯定也沒有那種美好的感覺了。(黃 祥)

要説最留戀的地方我選322教室,我記得我大一大二都是昏昏沉沉的過,掛了好幾科。但是偶然的去322上自習,趕上那裏有課——政治課。我索性沒走就聽了這節課,那位老師講到了怎樣過大學,大學裏的學習等等價值,一下子改變了我的觀念。從那時起我開始奮鬥了,322教室也成了我經常上自習的地方,可以説後來我大學過的充實並有意義。322教室是我大學奮鬥起航的地方。(肖 豪)

匯東的石鼓山頂,那裏很好。我每次都去那裏看書和背誦,安靜,能夠讓我們總結自己每段時間的生活和工作,一點一點的提高,石鼓山上我的記憶不多經常只是坐在那裏發呆,但是就只一個動作,我想石鼓山已經值得我留戀。(李 敏)

走過四年的大學生活,我們有着很多的回憶,每一個細小地方,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可能是難忘的,令人懷念的。是的,校園的風景和往事永遠是我們人生中的美好記憶

標籤: 感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ganyan/e3mn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