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業生涯規劃 >

傳媒員工職業生涯之探析

傳媒員工職業生涯之探析

職業生涯,又稱為職業發展,是指一個人在漫長的人生中所從事的工作經歷,是與工作相關的行為、價值與願望的綜合體,也是每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最為重要的體現方式之一。按照馬斯洛需要理論,人生的需求分為最低的基本生存到最高的自我實現的的五個層次。傳媒員工職業生涯設計是幫助傳媒人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達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抱負的重要手段。當代傳媒人文化素質普遍較高,往往具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如何正確加以引導與管理,使個人職業生涯與組織發展目標相協調,是值得探討的命題。

傳媒員工職業生涯之探析

一、重視職業生涯意義擇取合適職業錨,通過培訓把職業生涯與組織目標有機統一

職業生涯跨越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知識經驗日臻豐富的四十餘年,工作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員工而言,運用職業計劃,參與職業管理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夠增強對工作環境的把握能力和對工作困難的控制能力;在於有利於個人過好職業生活,處理好職業生活同家庭生活等其他部分的關係;在於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不斷提升和超越。對於組織而言,瞭解職業計劃,運用職業管理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可以瞭解組織內部員工的需要、能力及目標,調和它們同存在於現實和未來的機會與挑戰的矛盾;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切實針對員工深層次職業需要的職業管理具有更有效的激勵作用,同時能進一步開放人力資源的職業價值;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對持續發展也十分重要。

什麼樣的職業生涯才是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這牽涉到職業錨理論及其開發。何謂職業錨?通俗地説,職業錨就是個人工作過程中依循個人需要、動機和價值觀,經過不斷探索所確定的長期職業貢獻區和職業定位。職業錨以員工的工作經驗為基礎。職業錨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是因為隨着員工職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個人社會生命週期和家庭生命週期的成長、發展、變化,其個人也在不斷髮展變化。同時職業錨本身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員工在職業生涯中,後期可能會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重新選定自己的職業錨。

傳媒業職業錨所需的人才是多種類型的,每個傳媒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與人生價值擇取適合自己的類型。技術型職業錨是傳媒業最主要的類型,對於絕大部分傳媒人來説,運用新聞專業知識,從事記者、編輯等專業技術工作,追求專業地位在同一領域的出類拔萃。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外跨國傳媒搶灘中國市場,要經營好傳媒業,做大做強,就需要卓越才華的管理能力型職業錨類型的人才,必須具備分析能力,尤其是異常突出的管理才能。創造型職業錨也是傳媒業必需的,例如要把傳媒產品推銷出去,就需要不拘常規、勇於開拓、意志堅定、敢於冒險的傳媒營銷人才,他們力圖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撓的行為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搶佔最大可能的市場份額。成功的企業家大多出自這種錨型,而他們大多無法成為出色的總經理。

制定職業發展教育培訓計劃,將培訓與員工的職業生涯有機聯繫起來,是傳媒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要下大力氣開展的工作。傳媒組織針對傳媒員工某一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不足,有針對的培訓他們的專業技能,接受正規課程教育,及時更新知識結構,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社會的需要。“通過有機的培訓機制,不斷培養髮展各色人才,報業傳媒大大增強其適應能力,有助於拓展報業傳媒生存與競爭的空間,為長遠發展做好充分而必要的準備。” 培訓是傳媒員工職業生涯發展中一個不可缺乏的重要環節,將個人與組織二者緊密聯繫起來,既滿足傳媒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職業技能的提高,又將傳媒組織的生產效率因高素質人才培養而大力增強,促進兩者共同發展與進步。

通過傳媒業職業生涯管理髮展流程圖,我們更加直觀地看出,培訓作為溝通傳媒組織發展與傳媒人職業生涯的橋樑,使傳媒員工和傳媒單位互相促進,互相提高,達到雙嬴的局面。

二、傳媒員工和傳媒組織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管理的缺失導致培訓效率低下

我國當代傳媒業在職業生涯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與缺陷。傳媒從業人員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或者即使有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也漸漸在得不到滿足的狀況中消磨殆盡。一部分傳媒人會走着專家式或垂直上升式的職業發展道路,但多數人仍處於盲從的境地。這種令人堪憂的狀況,不能不引起傳媒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關注。

重人員競爭、輕職業規劃,其實是“重使用、輕培養”做法的延續。根據霍蘭德holland六角型職業模型,記者和作家一起歸於藝術型——通過有個性的作品來達到自我表現的目的。此類職業應該有着寬而扁的職業路徑,從業者依靠專業知識積累和技能提高獲得專業職位的提升,從而贏得職業尊重。但在我國,專業“資深”的傳媒人在各種人事氛圍中會有深深的挫折感,即使薪水尚可,他們也會因缺少官位特權而得不到尊重。所以他們要麼跳行、要麼消極工作,這正是我國很少有記者超過45歲還活躍在採訪一線的原因。

“據一份近期《傳媒行業人力資源狀況調查統計表》顯示,傳媒業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的佔70.6%,對‘員工有職業規劃’和‘長期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的媒體卻沒有一家。這説明,很多媒體已經意識到人力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應該獨立進行管理,但是具體如何管理,在很多專業問題上還是空白。” 傳媒組織還缺乏對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傳媒單位對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引起傳媒單位的足夠重視。這無疑嚴重製約了傳媒業人力資源的發展,進而為傳媒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設置了一道障礙。

傳媒業對於員工職業生涯管理工作也是缺失的。目前,很多媒介一味看重和追求員工的發稿量、節目的收視率等,對員工追求職業發展卻沒有做好相應的規劃。員工晉升通道不明確,員工晉升缺乏公開的考核依據,領導的主觀判斷色彩比較濃郁。這種狀況的存在,不利於員工的全面發展,也嚴重降低了員工的滿意度,有損於優秀媒介企業文化的創建,從而影響媒介的發展。職業生涯管理的缺失直接影響媒介培訓的效率。雖然我國媒介加強了員工培訓的意識,但是對於員工培訓的效益和價值不作評估,對員工職業生涯發展不做規劃,導致培訓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傳媒業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缺失,傳媒員工就難以藉助組織的力量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必然導致傳媒員工工作情緒低落,感覺到前途迷茫,缺乏成就感,部分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可能流失。

三、努力完善職業生涯五個完整階段,“伯樂”認得“千里馬”脱穎而出

針對我國傳媒業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涯管理存在缺失的狀況,我們必須科學合理地建構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才能積極應對入世後當代傳媒業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白熱化的局面。

國外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如金斯伯格ginsburg、薩柏sabo、格林豪斯greene house、施恩shien等人對職業生涯發展過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理論。總的來説,筆者認為,完美的職業生涯可以劃分為五個不同階段,傳媒人應當好好把握不同時期該做好的工作,使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健康有序地進行下去,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與理想追求。

職業準備階段從出生到十八歲成年時期。兒童與少年時期充滿了人生的美好理想,如對記者、編輯人員充滿好奇,隨着年齡增長,知識與能力與日俱增,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取向,選擇新聞作為自己將來的事業。職業觀念的形成,標誌着職業準備階段的真正結束。

職業組織階段從成年到25歲。這一階段正是大學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學習時期,同時也開始通過多種非正式工作接觸社會。高校學習,領會到新聞傳播專業系統接受的專業知識,積累新聞傳播具體業務技能,明晰傳媒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輿論導向角色。

職業早期階段是從25歲至40歲,努力適應和勝任新聞傳播本職工作,影響到組織和自己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評價和看法。這個階段傳媒人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專長,為提升或進入其他社會領域的橫向職業打下堅實基礎。傳媒人重新審視當初選擇的職業,決定是否繼續留在這個組織中,還是尋求更適合自己的新職業。

職業中期階段從40歲到55歲,傳媒人經過長時期的新聞傳播工作的錘鍊,在本專業可以成為專業或職業能手,在業內獲得較高的聲譽,知識與技能接近爐火純青的程度,最能實現自己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生理想與職業追求,個人晉升的希望極大。傳媒組織應當知人善任,充分發揮傳媒人的創造力。

職業晚期階段從55歲直至退休,生命週期規律所至的衰老體徵,體力與精力不斷下降,但智慧經驗卻隨歲月流逝而增加。這一階段可以成為一名資深知者、資深編導,學會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知道與培養出新一批的傳媒人。

要克服傳媒業職業生涯存在的不足,還必須努力完善傳媒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高度重視員工的職業生涯。“所謂傳媒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傳媒組織或機構,傳媒人才個體把傳媒人才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結合起來,對決定傳媒人才個人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組織因素、社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有關對人才個人一生在事業上的戰略設想與計劃安排。”

傳媒單位對於傳媒人職業生涯規劃,要慎重加以引導和指點,使傳媒人能力與崗位相匹配,運用人力資源的優勢,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讓傳媒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努力發揮出傳媒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國古代這句名誦千古的哲理聖言,表明了傳媒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具有“伯樂”識“千里馬”的能力,才能使傳媒人在職業生涯的磨礪中脱穎而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zhiye/oxk3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