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創業人生 >

政協委員:大學生就業 向下看機會多

政協委員:大學生就業 向下看機會多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再精貴,我們就像是市場上按堆論價的‘大白菜’。”許多求職不順的大學生這樣感歎。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大學生們更迫切地想捧上一個牢靠的“飯碗”。然而,“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的矛盾並不僅僅是就業崗位緊缺造成的,高高在上的就業目標令他們錯過一個個“不起眼”的就業機會。近日,一些省政協委員們對大學生就業進行調研後提出建議: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向“下”看。

政協委員:大學生就業 向下看機會多

從“天之驕子”到“天之焦子”

在1999年國家受到確立高等教育大眾化目標之前,高等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幾乎不存在就業問題;1999年以後,高等教育發展提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98年的9.1%,快速提高到XX年的23.2%,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我省高等學校畢業生也由1998年的2.62萬人,快速提高到XX年的21.5萬人,XX年間增長近10倍,年均增長21.0%,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年凸顯。

“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加入了待業大軍。安徽省政協社科界別委員們對此進行了專題調研,他們認為: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適齡人口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已很普遍,我國高等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化”進入大眾化的新階段,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就逐漸普通化了。但是,不少學生的就業觀念仍停留在過去的“精英化”階段,不願到城鄉基層企事業單位的普通工作崗位就職,而這些基層單位卻正是需要人才的地方。

安徽省政協民進界別提出,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時,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生自身都是“責任單位”,應該各司其職,多方採取有效措施。委員們建議,宏觀上政府應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鼓勵大學生拓寬就業渠道,嘗試自主創業;高校應當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輔導;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調整就業預期,用人單位也要消除性別、學歷、經驗等偏見,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

向下看,就業機會多

許多大學生想不通:辛辛苦苦考大學,畢業了還要回農村、下基層?許多家長不理解:好不容易供孩子讀完大學,幹嘛讓他去下面受罪?“不一定非得在大城市、大公司、坐辦公室、搞管理才是好工作,我覺得到基層是個好選擇。在這裏,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時全説。

時全,安徽農業大學XX屆園藝專業本科生,XX年9月,他被聘為鳳陽縣府城鎮大王府村擔任村委會名譽科技副主任。進村後,時全等4個大學生村官立即開展村情調研,發現大王府村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種植結構比較單一,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時全想在大王府村發展蔬菜種植,但村民們卻認為蔬菜種植投資成本高,還有技術和市場風險,沒有一家願意種。勸是勸不動的,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時全他們決定自己先搞示範,用成果説話。當年年底,4個大學生村官建起了12畝標準大棚,他們種植的聖女果、西紅柿、黃瓜等蔬菜收益非常可觀。在時全的帶動下,村裏81户村民都種上了蔬菜。短短一年裏,大王府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從0畝發展到了270餘畝,新建鋼管大棚620座,大王府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大王府”牌蔬菜也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

“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跟時全一樣,選擇紮根基層鍛鍊自己。截至8月底,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8.53%,實現就業人數19萬人。其中,到基層就業11.8萬人,同比增加近1萬人,增幅達8.4%。“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會給這些地區注入新鮮的血液,增添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同時,大學生下基層,自身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鍛鍊,為將來的成人成才成功夯實基礎。”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省政協委員於忠祥認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中的重大人才戰略。為此,他呼籲針對基層和老少邊遠地區制定就業傾斜政策,加大投入,從根本上解決下基層大學生的未來和待遇問題。

俯下身,創業天地寬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畢業生已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大學生應該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勞動者’,先就業,再擇業。”全國政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建議大學生們自覺地將個人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目標向下”,主動面向城鄉基層就業,到民營中小企業就業。“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變‘被動待業’為‘自主創業’,在解決自我發展問題的同時,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XX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鼓勵大學生創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創業扶持政策,如放寬了創業領域,降低了註冊資本,在貸款、税收方面給予優惠等。我省一些高校還進行了創業培訓模式的探索和嘗試,通過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等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舉辦創業培訓班等,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創業指導和大力扶持。

銅陵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張躍強今年7月一畢業就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月薪三千多。正當同學們羨慕不已時,張躍強卻辭職了。靠着一股闖勁,張躍強毅然選擇了創業之路。在蕪湖大學生創業園,張躍強註冊成立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不管結果成功與否,我都要試一下!即便是創業失敗,我也是‘賺’的,因為,在基層創業的這段經歷就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張躍強説。與張躍強有着一樣想法,也在蕪湖大學生創業園落户的已有近10個大學生“老闆”。“在我們這樣的公司,沒有老闆和員工之分,大家綁在一起打拼,我們是一個團隊。”所謂“老闆”,更要努力工作,創業階段的艱辛其實他們比誰都清楚。“大學生一無經驗二無資金,創業難度可想而之。他們的企業幾乎不可能與社會上的企業站在一起競爭。我建議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以扶持大學生創業。讓他們在創業園中創業,在孵化器中成長,先扶上馬,再送一程,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創業真正落在實處。”蕪湖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總經理,市政協委員周治儉建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sheng/8mnmzl.html
專題